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2.
刺猬冬眠过程中褐色脂肪和非颤抖性产热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金生  曾缙祥 《兽类学报》1994,14(2):147-153
本文对刺猬在冬眠过程中褐色脂肪(BAT)的相对重量、超微结构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变化进行了测定,探讨了BAT产热在热在冬眠刺猬醒眠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7月份)刺猬的BAT相对重量最低,为0.23%。秋季迅速增加,至入眠前达到最高,为0、46%。冬眠期中缓慢减少,冬眠后显著下降(0.32%),这与醒眠时需要快速产热密切相关。冬眠前和冬眠中刺猬的BTA脂滴和线粒体嵴数量明显高于冬眠后,  相似文献   

3.
中缅树Qu的非颤抖性产热及细胞呼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缅树qu(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是东南亚树qu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在热中性区内的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分别为2.57±0.21(冬)和2.21±0.12(夏)mlO[2]/(g·h);分别为体重预期值的75.9%和61.2%,两者不仅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而且亦高于典型的热带种类,但低于温带类群。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重量冬季为0.622±0.015 g,夏季0.532±0.80 g,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同时,BAT总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以及细胞α-磷酸甘油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但增加的比例较温带种类低;而肝脏细胞的上述指标及线粒体状态Ⅲ、状态Ⅳ呼吸等,冬夏两季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中缅树qu的NST和细胞产热能力介于热带与温带类群之间,显示出向温带类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下布氏田鼠非颤抖性产热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非颤抖性产热是小型哺乳动物的一种重要产热方式。关于其定量测定,一般采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诱导的最大耗氧量的方式获得。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利用常用的3 种经验公式计算剂量,即:(1)NE(mg / kg) = 2.53W- 0.4;(2)NE(mg / kg)= 3.3W-0.458;和(3)NE(mg / kg)= 6.6W- 0.458,W 是体重(g),以布氏田鼠为实验对象,测定了3 种剂量诱导的非颤抖性产热情况。结果表明,3 种剂量都能诱导出最大非颤抖性产热能力,在非颤抖性产热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190±1.342(公式1)、6.166 ±0.852(公式2)和7.005 ±1.501(公式3),但公式(3)剂量下体温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前两个剂量,分别增加了1.9 ±0.9 ℃(公式3)、0.9 ±0.2 ℃(公式1)和0.7 ±0.2 ℃(公式2)。为了防止动物体温过高引起死亡,我们推荐公式(1)和(或)(2)。  相似文献   

5.
中缅树鼩的非颤抖性产热及细胞呼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是东南亚树鼩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在热中性区内的非颤抖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分别为2.57±0.21(冬)和2.21±0.12(夏)mlO_2/(g·h);分别为体重预期值的75.9%和61.2%,两者不仅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而且亦高于典型的热带种类,但低于温带类群。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重量冬季为0.622±0.015 S,夏季0.532±0.80 g,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同时,BAT总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以及细胞α-磷酸甘油氧化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冬季也显著高于夏季,但增加的比例较温带种类低;而肝脏细胞的上述指标及线粒体状态Ⅲ、状态Ⅳ呼吸等,冬夏两季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中缅树鼩的NST和细胞产热能力介于热带与温带类群之间,显示出向温带类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战新梅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4,24(2):152-159
为了解小毛足鼠对沙漠生境的适应特征,对其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特征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非颤抖性产热用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能量摄入采用食物平衡法测定。结果显示:小毛足鼠的热中性区为25~33℃,平均体温为35 7±0 1℃,最小热传导率为0 21±0 01mlO2/g·h·℃,基础代谢率为2 61±0 04mlO2/g·h,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为8 53±0 28mlO2/g·h,非颤抖性产热范围(最大非颤抖性产热与基础代谢率的比率)为3 3。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都高于以体重为基础的期望值,最小热传导接近期望值。小毛足鼠的摄入能为2 26±0 12kJ/g·d;消化能为2 18±0 13kJ/g·d;消化率为97±0 2%;可代谢能为2 13±0 12kJ/g·d;可代谢能效率为94±1 2%。这些结果表明小毛足鼠对沙地生境的适应特征是:基础代谢率较高,体温相对较低,最小热传导率与期望值相当,热中性区较宽,下临界温度较低;较高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范围以及较高的食物消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趾跳鼠的代谢率存在季节性变化 ,春季的静止代谢率最低 (0 75mlO2 /h .g) ,仅为期望值的 6 4% ,热中性区最窄 (2 9~ 31℃ ) ;夏季的代谢率 (1 17mlO2 /h .g)与期望值一致 ,热中性区最宽 (2 8~ 37℃ ) ;秋季的代谢率 (1 31mlO2 /h .g)高于期望值 10 % ,热中性区向低温偏移 (2 6~ 30℃ )。三趾跳鼠各季节的体温从春季到秋季逐渐降低 ,并且在环境温度为 30℃以下时基本维持恒定 ,高温时动物以耐受一定程度的高体温和分泌唾液防止致死性过热。三趾跳鼠的能量代谢特征不仅与季节性食物和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而且与该鼠种的冬眠特性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滨海沙地条件恶劣,季节气候环境差异较大,植物生存困难。厚藤是南方滨海沙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为探究厚藤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季节变化,该文以广西滨海沙地自然生长的厚藤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厚藤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一致,春季均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季节,但叶绿素a/b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变化。(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Fv/FmFv/F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夏冬季显著高于春秋季。(3)脯氨酸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大,冬季时含量最高; 可溶性糖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丙二醛(MDA)含量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4)春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秋冬季节间无显著差异;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5)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与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温度和日照数显著影响可溶性糖含量; 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厚藤对季节气候变化的响应。综上可知,厚藤可通过调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使叶绿素a/b保持稳定,同时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季节变化,其中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是影响其季节性适应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剂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报》2000,46(2):146-15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生存在高寒地区的两种非冬眠草食性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非颤抖性产热(Nonshlvering thermogenesis,NST)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NST与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高寒环境中非冬眠草食性小哺乳动物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11.
蔡理全  黄晨西 《兽类学报》1998,18(3):215-218
与夏季相比、冬季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升高;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与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升高,组织总蛋白质及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组织的脂肪含量减少;血清T3含量和T3/T4值都显著增加。但是肝脏的各项产热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具有季节波动性,是长爪沙鼠适应性产热的主要来源器官.  相似文献   

12.
达乌尔黄鼠产热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达乌尔黄鼠(Citellusdauricus)的产热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非冬眠期,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于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冬眠期,RMR降到极低水平,只为春季的3.0%。肝脏的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在秋季显著高于其它各季。褐色脂肪组织(BAT)的重量、线粒体蛋白含量、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和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在夏季处于一年中的最低水平,到了冬季这些指标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水平。在非冬眠季节BAT产热能力升高时,NST能力也相应升高,这表明BAT产热能力的增强是NST能力提高的部分机制。达乌尔黄鼠血清T_4含量在年周期中没有明显改变,冬眠时血清T_3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季。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DJ钻孔全新世古植被变化指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DJ孔中含有丰富的花粉 .剖面中花粉沉积率最高可达 2 0 0 0 0粒· cm- 2 · a- 1以上 .最低仅为 80~ 90粒·cm- 2 · a- 1.从花粉组合中可以发现 ,乔木花粉含量相当丰富 ,尤其在 90 0 0~ 2 5 0 0 a BP更是如此 ,乔木花粉最高可达 80 %以上 ,一般都多于 5 0 %.乔木主要种类为松属 Pinus 、桦属 Betula 、云杉属 Picea 、冷杉属 Abies 、鹅耳枥属 Carpinus 、栎属 Quercus 、榆属 Ulmus 等十几种类型 .草本和灌木花粉以蒿属 Artemisia 最为丰富 ,最多可达 80 %以上 ,其次为麻黄属 Ephedra 、藜科 ,此外还包括菊科、禾本科、豆科、唇形科、白刺属 N itraria 、蓼科、毛莨属、唐松草属 Thalictrum 、伞形花科、石竹科、莎草科等共 2 7个科属的花粉 .同时发现蕨类孢子、水生植物花粉和藻类植物 .根据花粉在钻孔上的变化 ,结合花粉沉积率进行样品的有序聚类分析 ,自下而上将 DJ孔分为 5个花粉组合带 .约 630 0 a BP和 5 1 0 0a BP前后 ,出现两个花粉沉积率的高峰值 ,630 0 a BP反映相对温湿时段 .与此相反 ,5 1 0 0 a BP则反映一个相对温干的时段 .通过对 DJ孔化石花粉高分辨分析和现代表土花粉资料的研究表明 ,内蒙古中部气候和植被变化不仅存在千年、百年尺度的波动 ,同时存在更短时间尺度、较  相似文献   

14.
对两种生长于相同沙丘生境中植物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叶绿体膜脂肪酸组成及膜脂抗氧化系统酶类的季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证明:具有极强耐旱性的泡泡刺比具较强耐旱性的沙拐枣体内脱落酸(ABA)含量量4.7倍(5月)和3.5倍(7月)。而两种植物的ABA含量高峰出现在7月,可能是受发育及环境的高温的影响。玉米素核苷(ZRs)的季节变化与植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较高,而7月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下降,棕榈  相似文献   

15.
鲁西、南平原农作区小型兽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于1992年3月至1993年3月在鲁西和鲁南平原农作区对小型兽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其群落组成以啮齿动物为主,可划为6类群落:河滩高他的黑线仓鼠群落,河滩高地人房附近的黑线仓鼠+小家鼠群落,缓平坡地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群落,浅平洼地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群落,洼地农作区的黑线仓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群落和洼地蔬菜种植区的黑线姬鼠+黑线仓鼠群落。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11月至次年2月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其它月份则黑线姬鼠或大仓鼠较多;人房附近农作区小家鼠也有季节性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 Prain)主干、思茅黄檀(D.szem aoensisPrain)枝条形成层活动的周期,次生韧皮部的季节变化和筛管寿命。结果表明:1.形成层均为叠生型。2. 南岭黄檀形成层于4 月末开始分裂,11月初停止活动。韧皮部于11 月初完成分化,木质部到12月才完成分化。思茅黄檀形成层于4 月中旬到10 月下旬活动,11 月下旬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已完成分化。3. 具功能韧皮部区在秋季最宽,达400—600 μm ;2—4 月最窄,仅为200—370μm ,此时筛管分子仍具P-蛋白质,筛板孔开放。4. 南岭黄檀、思茅黄檀的筛管寿命分别为8—12 个月和9—11 个月。5. 形成层休眠时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中有淀粉与草酸钙结晶积累,形成层活动时量渐减少,夏季很少或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栗钙土地带8种植物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物固氮酶活性表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高,平均值达到529.6n·mol C2H4/min·g,秋季较低,而春季只有夏季的10%左右。2.不同种植物,其根瘤固氮酶活性变化有不同的特点,杂花苜蓿是8种植物中固氮酶活性一直最高的,而小叶锦鸡儿与沙棘在8种植物中根瘤固氮酶活性一直较低,扁蓿豆,沙打旺前期较低,后期相对较高。3.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固氮酶活性表现了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倭蜂猴的产热及细胞呼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倭蜂猴的最大非颤抖性产热较低,但占调节性产热的比例。交高;褐色脂肪组织BAT)重量也较其他灵长类大,产热生也较强;肝脏线粒体氧化能力较低,与其具有较低的BMR和体温波动较大有关。倭蜂猴相对较低的MST和低水平的RMR对其凭许性和节约能量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闪电河流域15种植物磷含量特征及6种农作物含磷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闪电河流域植物平均含磷量为1.38±0.62mg·g ̄(-1),最高达2.25mg·g ̄(-1),最低只有0.88mg·g ̄(-1),与海河流域及锡林河流域植物磷含量基本一致。6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磷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为三种类型: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莜麦(Avenanuda)和油料作物类亚麻(Linumusitatissimum),果实成熟期>幼苗期>营养期(P<0.05);豆科作物豌豆(Pisumsetivum)和蚕豆(Viciafaba)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P<0.001);块茎类作物马铃薯(Solanumluberosum)则表现为营养期>幼苗期>果实成熟期(P<0.001)。6种农作物不同器官部位中根、茎、叶表现为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马铃薯除外),而果实则为成熟后期>果实形成期。不同器官磷含量比率的变化可反应磷在根、茎、叶、果4个器官的迁移清况,研究认为植物磷在幼苗期及营养期,通过根→茎→叶迁移,而在果实成熟期则通过根→茎叶→果途径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