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蛋白激酶对活性氧调节7721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有义和反义人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蛋白激酶B (PKB)cDNA分别转染人 772 1肝癌细胞系建立高、低表达MnSOD和PKB的模型 ,通过改变细胞内、外源性活性氧和抗氧化水平及PKB的活性 ,研究活性氧调节肝癌细胞生长过程中与PKB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结果表明 ,低浓度外源性活性氧过氧化氢 (1~ 10μmol/L)应激及MnSOD低表达细胞中内源性活性氧水平升高 ,都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而抗氧化剂丹参素 (4 0mg/L)干预及MnSOD高表达使细胞内源性活性氧水平相对下降 ,都可一定程度抑制细胞的生长。采用3 2 P参入法检测细胞PKB酶活性 ,发现细胞内、外源性活性氧均能激活PKB ,而采用抗氧化干预 ,能明显抑制PKB的酶活性。采用RT PCR法检测AP 1转录因子组成成员c fos和c jun基因的mRNA表达 ,发现与PKB活性呈正比。说明活性氧在特定细胞内氧化 /还原环境下可通过激活PKB途径传递信号、调控转录因子AP 1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阐明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α-LA)对肝癌细胞内活性氧具清除作用,并发现其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增殖有不同作用影响。在缺氧条件下,研究使用抗氧化剂干预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缺氧耐受性,线粒体活性和产能代谢的影响及差异。以SMMC-7721人肝癌细胞和L02正常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α-硫辛酸干预条件下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内ROS;分别在单纯缺氧及加α-硫辛酸缺氧条件下,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ROS、细胞耗氧率、细胞生成ATP和癌基因c-myc mRNA的表达。实验结果说明:缺氧情况下,肝癌细胞通过增加糖酵解途径的产能方式诱导ATP能量代偿能力提高。使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干预清除细胞内过剩ROS,能降低肝癌细胞线粒体呼吸率,并能通过下调c-myc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降低其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5)与神经元存活及脑肿瘤发生关系密切.近年发现,mGlu5在肝组织中有表达,并且在肝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 mGlu5 是否在肝癌中起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特异性激动剂二羟基苯甘氨酸(dihydroxyphenylglycine,DHPG)处理肝癌细胞HepG2,从而探讨激活mGlu5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激活mGlu5能够促进HepG2细胞生长,并激活ERK/JNK通路,抑制p38通路,进而激活转录因子CREB/Elk1和NF-κB.本文揭示了MAPK通路可能参与mGlu5对肝癌细胞生长的调控,为临床提供以mGlu5作为药物靶位点的肝癌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B(PKB)对上皮钙粘着蛋白(E-cadherin)的调节,使用了用胰岛素处理的野生型SMMC 7721细胞及稳定表达持续激活PKB的SMMC 7721细胞株(Gag-PKB/SMMC 7721).用RNA印迹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E-cadherin 表达,发现通过胰岛素刺激或在细胞中表达持续激活PKB从而增加PKB活性,不影响E-cadherin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但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定位E-cadherin,则发现PKB活性增加能明显驱动E-cadherin到细胞表面,从而导致部分通过E-cadherin途径的细胞粘聚增加和细胞调亡的抑制.因此,我们提供新的证据表明,增加PKB活性可驱动有功能的E-cadherin分子到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5.
RARβ在胃癌细胞生长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 RARβ受体介导全反式视黄酸 ( ATR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 ,用 Northern印迹测定 RARβ m RNA表达水平 ,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含有 RARβ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MKN- 45细胞并稳定表达 ,MTT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等实验测定细胞生长速率和生长状态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 ( CAT)测定视黄酸应答元件βRARE的转录活性以及 AP- 1 ( activator protein- 1 )活性 .RARβ在 ATRA敏感细胞株 MGC80 - 3、BGC- 82 3和 SGC- 790 1中表达 ,而在 ATRA抗性细胞株 MKN- 45中不表达 .当 RARβ基因转染 MKN- 45细胞时 ,细胞变为 ATRA敏感 ,由此导致ATRA抑制 MKN- 45细胞生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 .ATRA可以加强诱导 MGC80 - 3、BGC- 82 3和SGC- 790 1细胞βRARE的转录活性 ,但对 MKN- 45细胞影响不大 ,不能抑制细胞 AP- 1活性 .当RARβ基因转染 MKN- 45细胞后 ,ATRA则能够诱导细胞 βRARE的转录活性 ,并抑制细胞的 AP-1活性 .RARβ表达与 ATR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 .ATRA诱导 βRARE转录活性和抑制AP- 1活性可能是其调控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6.
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Homo sapiens longevity assurance homologue2,LASS2)是本实验室克隆到的一个与酵母长寿保障基因LAG1高度同源的人类新基因。前期研究显示,LASS2可与V-ATPase质子泵的c亚基ATP6L结合,过表达LASS2可以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LASS2对V-ATPase质子泵功能的调节是否参与LASS2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本室构建、保存的pCMV-HA2-LASS2质粒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CCLM3),而未转染质粒的HCCLM3细胞作为空白对照,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BCECF-AM和BCECF氢离子敏感探针分别测定细胞内、外H+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和胞质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胞质中的无活性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外源性LASS2的过表达对HCCLM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过表达LASS2使HCCLM3细胞内H+浓度上升,细胞凋亡率提高,线粒体Cyt c释放增加,胞质中pro-caspase-3含量下降。以上结果提示提示LASS2可能通过调控V-ATPase质子泵的功能,提高细胞内H+浓度,从而激活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胃癌细胞中AP-1活性与RARα介导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全反式视黄酸 ( ATRA)抑制胃癌细胞 AP- 1活性过程中 RARα介导的作用机理 ,利用 Northern印迹和 Western印迹测定 RARα基因和 c Jun、c Fos蛋白表达水平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 ( CAT)分析 AP- 1活性 ;以及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速率 .结果表明 ,ATRA能够诱导 RARα表达 ,抑制 c Jun和 c Fos蛋白表达和 AP- 1活性 ,由此导致胃癌细胞生长抑制 .结果证实 ,ATRA抑制胃癌细胞 AP- 1活性是抑制细胞生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并与 RARα介导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参与调控多种信号途径激活转移相关基因,进而促进细胞迁移.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1,Capn4)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在许多肿瘤及其转移组织中高表达.为了探讨OPN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应用报告基因检测、RT-PCR、免疫印迹及伤口愈合等方法检测了肝癌细胞中OPN对Capn4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OPN后,Capn4的启动子转录活性显著增强,同时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在HepG2细胞中应用siRNA干扰OPN的表达可导致Capn4启动子转录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同时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应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剂PDTC可抑制由过表达OPN导致的HepG2细胞中Capn4的上调.伤口愈合实验显示,OPN可以通过上调Capn4促进肝癌细胞迁移.因此,研究发现,OPN通过NF-κB上调Capn4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这一发现对进一步阐明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分泌蛋白,在细胞黏附、迁移、机体免疫等作用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OPN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参与诱导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重构,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重要调控作用。此外,OPN在肝癌及其他多种肿瘤类型中表达均显著上调,但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从肝癌细胞株中克隆了OPN基因SPP1的启动子序列p SPP1,尝试鉴定肝癌中SPP1的主要调控机制。截断突变体及点突变体分析发现,完整的区域(–24~–17)是p SPP1转录活性所必需的,外源表达AP-1转录因子的c-jun亚基,能够显著提高这一区域的转录活性,然而,c-fos没有这种作用效果。凝胶迁移实验进一步证明AP-1转录因子与p SPP1的直接相互作用。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还发现,外源表达c-jun能够显著提高内源性OPN的表达水平。以上实验结果揭示,AP-1转录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很可能是肝癌细胞OPN表达调控的关键机制,这一研究发现有望为肝癌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V)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6mol/L的AngⅡ刺激GMCs增殖,同时分别加入25,50,100 μmol/L的As-IV对GMCs作用48 h,运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观察GMCs中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ngⅡ刺激组相比,As-IV干预显著抑制GMCs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ROS水平,抑制MCP-1及TGF-β1的表达。结论:As-IV对于AngⅡ诱导GM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B (PKB)对上皮钙粘着蛋白 (E cadherin)的调节 ,使用了用胰岛素处理的野生型SMMC 772 1细胞及稳定表达持续激活PKB的SMMC 772 1细胞株 (Gag PKB/SMMC 772 1) .用RNA印迹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E cadherin表达 ,发现通过胰岛素刺激或在细胞中表达持续激活PKB从而增加PKB活性 ,不影响E cadherin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但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定位E cadherin ,则发现PKB活性增加能明显驱动E cadherin到细胞表面 ,从而导致部分通过E cadherin途径的细胞粘聚增加和细胞调亡的抑制 .因此 ,我们提供新的证据表明 ,增加PKB活性可驱动有功能的E cadherin分子到细胞表面 .  相似文献   

12.
多效生长因子通过JNK信号通路负调控Schlafen2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基因稳定沉默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Schlafen2 (Slfn2)基因高表达.为了探讨Ptn沉默诱导Slfn2基因表达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性PTN因子(终浓度50 ng/μl)对Ptn沉默细胞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应用Northern 印迹分别检测JNK和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对Ptn沉默细胞Slfn2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Ptn沉默细胞内JNK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细胞,外源性PTN处理后沉默细胞内JNK磷酸化水平下调;阻断JNK通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Ptn沉默细胞中Slfn2基因转录,阻断p38通路对Ptn沉默细胞中Slfn2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Ptn可能通过抑制其下游JNK/MAPK通路来负调控Slfn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miR-1在多种肝癌细胞中被甲基化沉默,导致其下游多个癌基因MET,FoxP1,HDAC4等大量表达,促进了肝癌的增殖.本研究利用非复制型腺病毒Ad-easy携带miR-1(Ad-miR-1)在肝癌细胞PLC/PRF/5和HepG2中过表达miR-1,探讨miR-1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肝癌细胞PLC/PRF/5和HepG2中miR-1表达水平极低,感染Ad-miR-1后miR-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肝癌细胞PLC/PRF/5和HepG2感染Ad-miR-1后,MET和FoxP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肝癌细胞的增殖被抑制. 可见,miR-1在肝癌细胞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因子.同时,利用腺病毒载体携带抗癌的microRNA(如miR-1),也为今后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 (HCV) NS3 蛋白与肝癌细胞 (HCC) 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 既往体外研究极少采用 HCV 的自然宿主细胞———人肝细胞作为研究体系,故所获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证实 . 构建了表达 HCV NS3 蛋白的真核质粒,通过稳定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系 QSG7701 ,建立了稳定表达 HCV NS3 蛋白的人源永生化肝细胞系 QSG7701/NS3 ,以此为实验平台,检测了细胞增殖的变化,丝裂原蛋白激酶 (MAPK) 通路激酶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及转录因子 AP-1 、 NF-κB 和 STAT3 的活性变化 . 结果表明: HCV NS3 蛋白可促进人源永生化肝细胞 QSG7701 的增殖, HCV NS3 蛋白激活 ERKs/AP-1 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并通过上调转录因子 NF-κB 和 STAT3 的活性,诱导宿主细胞急性炎症损伤 .  相似文献   

15.
魏宗波  苗向阳  杨鸣琦  罗绪刚 《遗传》2008,30(7):831-837
Mn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MnSOD基因的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多种转录因子、细胞信号分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参与其中。MnSOD基因的表达调控包括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调控3个方面。转录调控是MnSOD基因表达调控的第一个层次, 在MnSOD基因表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调节与MnSOD基因转录相关的转录因子活性来实现的, 例如特异蛋白-1 (SP-1)、激活蛋白-2(AP-2)、激活蛋白-1(AP-1)、核因子-卡巴B(NF-κB)等。药物和金属离子就是通过改变这些转录因子的活性来调控MnSOD基因表达的, 另外某些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也能改变这些转录因子的活性。转录后调控主要体现在改变mRNA的稳定性或mRNA的翻译上。翻译调控则是对MnSOD多肽的编辑、修饰并与相应的金属离子结合及定位的调控。近年来发现了一种线粒体MnSOD的锰转运因子, 它对MnSOD活性的调控起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 着重讨论了MnSOD基因的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 并展望了MnSOD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IH901是一种天然二醇组人参皂苷肠道细菌最终代谢产物.目前研究表明,IH901具有抗肝癌活性,然而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采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MHCC97-H来建立体内外的抗肿瘤模型,以探讨人参皂苷IH901的抗肝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人参皂苷IH901能够通过细胞周期中亚二倍体峰的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崩溃、DNA梯形条带的形成和提高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量、促进凋亡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通过抑制细胞的迁移和降低VEGF/bFGF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裸鼠体内实验均表明了人参皂苷在体内外的抗肝癌活性,并且在分子、细胞、动物水平初步揭示了IH901抗肝癌生长及其侵袭转移的作用机理,为其作为抗肝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检测了不同分化的胃癌细胞株内MnSOD基因的表达及胞内活性氧限(ROS)的水平。同时通过基因转染观察上调或下调MnSOD基因表达对SGC790l胃癌细胞胞内ROS水平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用电穿孔法将人反义和正义MnSOD cDNA真核表达载体pHβA—SOD(-)/pHβA—SOD( )转入790l细胞,用含G418的RPMIl640培养基筛选稳定表达克隆。然后用RT-PCR鉴定MnDSOD基因的表达。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胃粘膜组织及MKN-28、SGC790l、BGC823、HGC-27四株高、中、低、未分化胃癌细胞株内的MnSoD的mRNA表达。利用DCFH-DA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及790l转染细胞株内的ROS水平。四唑蓝比色法(MTT)绘制MKN-28、SGC790l、BGC823、HGC-27四株不同分化胃癌细胞及正义、反义、空载MnSOD转染790l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不同分化胃癌细胞内的MnSOD普遍呈低表达且与分化程度平行,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胞内ROS水平随着MnSOD表达的下调逐步上升,细胞增殖加快。较之MnSOD空载790l,正义、反义MnSOD转染的790l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出现明显上调及下调,胞内ROS水平较对照细胞也相应有显著降低和升高。正义株增殖受抑,反义株增殖加快。表明胃癌细胞内MnSO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可通过改变胞内RoS水平改变MnSOD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胃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具体机制不详。本文探讨了DHA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利用CCK-8试剂检测DHA对肝癌细胞株活力的影响,通过荧光探针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ROS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变化;通过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免疫印迹分析DHA作用下细胞内铁死亡通路蛋白质中GPX4的变化。结果发现,DHA能显著抑制SMMC-7721及Huh-7细胞活力,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3.74 μmol/L及26.92 μmol/L。 在35 μmol/L DHA 处理下,SMMC-7721及Huh-7细胞内ROS分别升高2.6倍和2.1倍,脂质过氧化物升高2.3倍和1.7倍。DHA可诱导细胞内GSH含量下降,并能下调铁死亡相关蛋白质GPX4蛋白水平。通过利用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功能恢复实验发现,ROS抑制剂、铁螯合剂及铁死亡抑制剂都可不同程度恢复DHA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进一步检测发现,铁死亡抑制剂可抑制DHA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并恢复GSH含量及GPX4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中,DHA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但其具体机制不详。本文探讨了DHA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利用CCK-8试剂检测DHA对肝癌细胞株活力的影响,通过荧光探针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ROS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变化;通过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免疫印迹分析DHA作用下细胞内铁死亡通路蛋白质中GPX4的变化。结果发现,DHA能显著抑制SMMC-7721及Huh-7细胞活力,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3.74 μmol/L及26.92 μmol/L。 在35 μmol/L DHA 处理下,SMMC-7721及Huh-7细胞内ROS分别升高2.6倍和2.1倍,脂质过氧化物升高2.3倍和1.7倍。DHA可诱导细胞内GSH含量下降,并能下调铁死亡相关蛋白质GPX4蛋白水平。通过利用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功能恢复实验发现,ROS抑制剂、铁螯合剂及铁死亡抑制剂都可不同程度恢复DHA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进一步检测发现,铁死亡抑制剂可抑制DHA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并恢复GSH含量及GPX4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中,DHA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