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真藓属(Bryum Hedw.)蒴齿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利博  赵建成 《植物研究》2009,29(6):651-658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产真藓属(Bryum Hedw.)12种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根据真藓属齿片的曲向可以分为近直立、齿片伸入齿条间和齿片向外反曲等3种类型。根据齿毛的有无,也可分为3个类群。同时利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12种真藓属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齿片的曲向类型、齿毛是否发育等形态特征可作为真藓属植物种间的分类依据,为藓类植物蒴齿形态特征与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苜蓿属(Medicago L.)与胡卢巴属(Trigonella L.)间的亲缘关系,寻找两属间的分属依据,解决中间过渡类群的分类归属问题,对苜蓿属与胡卢巴属种类的种皮结构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以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40个形态性状为依据、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对供试的16个种类进行了聚类分析(UPGMA)和主成分分析(PCA).此外,还根据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的形态性状,编写了供试的苜蓿属和胡卢巴属16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两属植物(11种)的种皮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栅栏组织细胞、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组成,但胡卢巴属种皮的帽状结构和栅栏组织的厚度均小于苜蓿属.供试的两属植物(9种)花粉形态特征相似,均为椭球形或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和赤道轴长分别为22.67~34.67 μm和17.34~31.60 μm;花粉表面纹饰较简单,呈小穴状.种皮结构和花粉特征显示两属的亲缘关系较近,仅种皮结构中的帽状结构差异具有一定的属间分类学意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85处,供试的苜蓿属(11种)和胡卢巴属(5种)的16个种类被划分为2组,A组均由胡卢巴属种类组成,B组均由苜蓿属种类组成;在欧氏距离9.32处,B组可被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所包含的种类分别为苜蓿属的阔荚亚属(Subgen. Platycarpos D. F. Cui)、镰荚亚属(Subgen. Medicago Tutin)和天蓝苜蓿亚属(Subgen. Lupulina Gressh.)的种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较低,仅57.50%;在前3个主成分中,果实和小叶的长宽比、花萼长和被毛状况、茎和小叶的被毛状况、小叶尖形状、花序长等相关性状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6以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基于前2个主成分所做的二维散点图中供试的16个种类组成4个表征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石竹科繁缕属(Stellaria L.)和鹅肠菜属(Myosoton Moench.)的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属下分类等问题,选取55个形态特征对繁缕属和鹅肠菜属进行数量分类学研究.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鹅肠菜(M.aquaticum (L.) Moench.)与繁缕组繁缕亚组的关系较近,故支持将鹅肠菜属并入繁缕属.此外,研究结果还支持将繸瓣组作为独立的组.对性状的主坐标排序分析显示,茎的形状及是否被毛、叶长、叶宽、是否具叶柄、叶形及毛被、上下表皮气孔指数与密度、是否具花瓣及花瓣裂片数、雄蕊数目、蒴果长度、花柱与种子的数目、种子表面纹饰等性状特征是繁缕属与鹅肠菜属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瑞香属和荛花属为瑞香科瑞香亚科的落叶或常绿灌木,中国西南部是瑞香属和荛花属的重要分化中心。全世界共有瑞香属95种、荛花属70种,中国分布有瑞香属52种、荛花属49种。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分类学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花盘形状和果实类型在传统分类中一直是区分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典型特征,而花盘形态和果实类型在2个属中存在交叉和过渡,部分植物分类学家根据这些特征将两个属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归并。该研究采用数量分类法对瑞香属77种(变种)和荛花属62种(变种)植物,选取3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属均未形成单系类群。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值为35.56%,传统分类中用来区分两属的花盘形状、叶序及果实类型等特征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相对较小,因此,传统分类学中对这两个属进行区分的性状并没有典型的分类学意义。同时,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图均不能将这两个属区分开来。数量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存在明显的交叉,支持瑞香属和荛花属不是两个独立自然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s 9个群体(龙海、深圳、珠海、阳江、徐闻、企水、清澜港、北海、防城港)228只个体的22项形态比例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群体间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类分析不能把群体明显地分群;9个群体提取的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9%,第一、二主成分绘制的散点图显示,各群体互相重叠,无法区分开来;综合判别准确率为40.8%,判别准确率不高,无法有效地运用判别函数依据个体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各群体大多数变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齿近相手蟹群体间个体形态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受环境影响;差异系数(CD)值均小于亚种分类的阈值1.28,说明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小,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6.
橡胶草及其同域近缘种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霜  陆璐  陆婷  康健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6):1205-1215
对蒲公英属橡胶草及其同域10个近缘种共13份材料的59个表型性状(数量性状24个,质量性状35个)进行了观测,通过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形态性状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以明确各表型性状对种质分类的重要性及其贡献,为橡胶草品种选育及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3份蒲公英属种质资源在数量性状上变异系数在7.50%~55.00%之间,平均为28.25%,多样性指数在1.157~2.032之间,平均为1.663,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2)质量性状方面,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20.40%~67.44%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271~1.672之间,平均为1.136,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3)5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67%,花部形态变异是蒲公英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4)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同一地区的大部分种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亲缘关系较近;但来源于3个居群的橡胶草却被划分在2个类群中,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蒲公英属植物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表型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7.
杨丽娥  孟盈  聂泽龙  孙航 《广西植物》2017,37(7):829-840
茜草属为茜草科模式属,全球约80种,中国有近一半的物种,是茜草属的重要分布中心,大部分隶属于sect.Oligoneura。但是,该组内各种间的形态特征错综复杂,依靠单个性状不易划定种间界限。该研究在全面衡量sect.Oligoneura组内各种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该组20种共171份标本,对其3个数量性状和28个定性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有46.88%,性状的累积贡献率增长并不明显,但该结果仍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较大的特征包括叶形(叶长宽比)、叶柄长度、叶脉、每轮叶片数和生活型等,这些形态性状也是该属传统分类学中重要的物种鉴定特征。该研究结果与分子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支持该组内ser.Chinenses、R.mandersii group、R.angustissima group和R.siamensis group类群的划分,但并不支持ser.Cordifoliae单独成系。sect.Oligoneura内除少数物种外,大部分物种界限均比较清晰。形态计量学研究为sect.Oligoneura甚至茜草属的物种鉴定与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齿裂菌属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nb.)Oerst.]上的青冈齿裂菌(Occomycesce=yclobalanopsisY.R.Lin&Z.Z.Lisp.nov.)和生于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上的福建齿裂菌(C.fujianensisY.R.Lin&C.T.Xiangsp.nov.)。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9.
李超  李娟  张明理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1):2339-2345
通过观测淫羊藿属植物的30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淫羊藿属属下类群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1)聚类分析结果将淫羊藿属中国种类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支持Stearn对Sect.Macroceras、Sect.Polyphyllon和Subg.Rhizophyllum的处理,但认为Sect.Epimedium的分类地位尚需进一步探讨。(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不是很高,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1.86%,这可能与本属植物演化过程中性状变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相关,但由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仍可以看出中国种类被划分为大花类群和小花类群。研究认为,花瓣与内萼片长度比、花瓣是否具距、萼片轮数等作为主成分反映的性状对淫羊藿属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产自内蒙古不同分布区12份扁蓿豆种质资源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荚果形状和种子宽外,其余形态性状在材料间都表现显著差异,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扁蓿豆形态多样性的62.30%,枝条长、叶面积、荚果宽、种子长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2份材料聚为4类,其中第 1类MR-12扁蓿豆资源的株高、枝条长和株丛直径明显高于其他类,叶片大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荚果长和千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合适的材料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