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6个不同时间段对不同体色、世代和寄主条件下的麦长管蚜进行紫外胁迫,应用AFLP技术对麦长管蚜基因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时间与变异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0.9466);不同体色型的蚜虫和不同抗性寄主饲养条件下的蚜虫对紫外胁迫表现出不同的抗性,红色型蚜虫的变异较强,高抗寄主上的蚜虫变异较弱;F1代可累代遗传.  相似文献   

2.
影响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化生态主导因素,田间红色麦长管蚜种群对不同抗蚜性寄主的反应和自然条件下,不同体色麦长管蚜的生殖力以及后代种群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麦长管蚜种群中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8,29,30,31℃时,红体色蚜虫所占比例分别为6.66%,38.30%,70.60%和65.24%。麦长管蚜体色变化过程中,温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与光周期和寄主营养的关系甚微。红体色麦长管蚜在不同抗蚜性的品种上其种群消长情况存在差异。田间红绿体色麦长管蚜经2代观测,平均蚜量比值分别为9.96和15.85,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在小麦抽穗期到乳熟期红体色麦长管蚜个体比例随着田间条件的改变逐代升高(分别由第1代的17.55%和14.70%增至第2代的29.80%和42.2%)。  相似文献   

3.
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迁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不同生态景观对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和降落的影响,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麦长管蚜迁入期,选取了多个山脉、河流、湖泊等典型的大生态景观,抽样调查其周围麦田中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百株蚜量。【结果】调查显示,有翅成蚜量山的南侧比北侧多,而湖泊和河流附近的有翅成蚜量一般少于远处。山脉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迁入有明显阻挡作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有翅成蚜的迁入,孤山也对有翅成蚜迁入降落存在影响,虽然河流和湖泊对有翅成蚜的迁飞不会产生生态阻隔,但河流和湖泊景观附近不利于有翅成蚜的降落。【结论】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的迁入具有明显影响,不同的生态景观类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麦穗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 .)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是麦长管蚜的 3~ 4倍 (基于LC50 的比较 )。在北京、河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同浓度的吡虫啉对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要好于麦长管蚜 (特别是在低浓度时尤为明显 )。依据我国不同省份小麦穗蚜的优势种不同 ,建议用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时 ,在南方麦区 ,禾谷缢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用药量为 15~ 3 0g(a.i) hm2 ;北方麦区 ,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的麦田 ,吡虫啉的用药量应大于 3 0g(a.i) hm2 。  相似文献   

5.
小麦几种主要次生物质对麦长管蚜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借助麦蚜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小麦几种主要次生物质单宁酸、总酚(没食子酸)和香豆素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生长和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蚜阈值浓度分别为0.06%、0.08%和0.065%。用昆虫酶系体外抑制法,研究上述三种次生物质的抗蚜阈值浓度对麦长管蚜的糖转化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0.06%单宁酸强烈抑制麦长管蚜蔗糖酶、海藻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0.08%没食子酸显著抑制蔗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0.065%香豆素极显著地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  相似文献   

6.
影响两种麦蚜成蚜有翅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影响 2种麦蚜有翅率的因子分析表明 ,供试的 3种小麦品种 (系 )麦长管蚜成蚜有翅率间F值为 0 .31 82 ,F 相似文献   

7.
王洪誉 《昆虫知识》1998,35(4):197-200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Fabr-icius)是我地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期(穗蚜量达500头的日期)不同年份间差异很大。为了及时准确作出预报,指导防治,笔者应用模糊因素加权综合评判法对麦长管蚜发生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1.1选取预报因子麦长管蚜的发生期主要受温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影响。笔者对本站1982~1994年13年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与发生期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2个:X1,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系数r1y=…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崇省 《昆虫知识》1994,31(4):201-205
本研究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分苗期和拔节期,对大田抗蚜性鉴定中表现不同的10个小麦品种的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的存活率、发育进度、繁殖力有一致的抑制作用;品种间抗蚜性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通过组建不同品种上麦长管蚜繁殖特征生命表,从量的角度揭示了小麦品种抗性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麦长管蚜体色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结果表明:在21(CK)、23、26、29、31℃5个温度处理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色型麦长管蚜在实验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绿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先缩短后延长,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种群增长的高峰逐渐延长;绿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红色型蚜虫的平均世代时间仅仅呈延长的趋势.结论:麦长管蚜体色变化受温度影响,红色型蚜虫为高温诱导所产生的生物型.当温度为25.91℃时(T50 =25.91℃),麦长管蚜的后代中有50%的个体是红色型蚜虫.该结论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地区麦长管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1992—1978年的调查试验, 初步明确了以下事实:本地越冬的麦长管蚜尚未羽化, 田间已出现有翘成蚜;小麦苗期发现了穗期才能产生的穗型蚜;在冰冻期的高山上多次捕到有翅麦蚜;有翅成蚜大范围的“同期突发”现象;外来麦蚜占春季田间有翅蚜的98.8%以上.首次提出, 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 存在外来蚜源, 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长管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源的可能基地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 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 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个体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体长、 体宽、 头壳宽和触角长在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程度大, 后足胫节长的重叠百分比极小或无重叠; 除有翅型个体4龄若蚜和成蚜之间存在13.93%的重叠外, 腹管长在不同翅型的其他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百分比均极小或无重叠, 说明后足胫节长和腹管长可作为虫龄鉴定的主要特征。翅、 触角和尾片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在虫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3-4龄有翅型若蚜和成蚜虫个体前胸的膨大程度及其翅的长度明显大于同一龄期的无翅型个体, 可用于蚜虫翅型的分辨以及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鉴别; 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触角均为5节, 3-4龄若蚜和成蚜的触角均为6节; 同时, 除了成蚜具有完整的尾片外, 1-4龄若蚜尾片均不发达, 说明触角的节数和尾片的发达程度可作为麦长管蚜不同龄期形态鉴别的辅助特征。【结论】以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的主要特征, 配合其他辅助特征, 如翅的大小、 触角的节数以及尾片的发达程度等, 可达到快速鉴别不同翅型不同龄期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究UV-B和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室内,不同辐射强度UV-B(0, 0.1, 0.2和0.7 mW/cm2)与不同浓度重金属Cd (0, 20, 40, 80 和160 mg/kg)处理后,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统计麦长管蚜种群参数、繁殖参数、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变化。【结果】麦长管蚜种群的生命表各参数受UV-B与重金属Cd双重胁迫影响显著,且UV-B对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各参数影响要大于重金属Cd;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同一重金属Cd浓度时,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 R0 、繁殖力 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UV-B辐射强度为0.2 mW/cm2时下降至最低点;而麦长管蚜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T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UV-B辐射强度为0.1 mW/cm2时上升至最高点。同一UV-B辐射强度下,随着重金属Cd浓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各参数均呈现波动变化;双重胁迫处理组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 r、周限增长率 λ、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而其平均世代周期 T 显著高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且双重胁迫处理组生命表各参数的峰值点较单一因素重金属Cd处理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前。【结论】UV-B与重金属Cd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由于这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中华通草蛉捕食麦长管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度对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 捕食麦蚜能力的影响,充分发挥其控害潜能,本研究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5个温度下(16℃、19℃、22℃、25℃、28℃)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的捕食能力。结果发现,1龄幼虫在19℃条件下捕食量最高,16℃条件下捕食量最低,且差异显著。2龄幼虫不同温度处理间捕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3龄幼虫捕食麦长管蚜数量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而幼虫期总捕食量除28℃在不同温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龄幼虫平均捕食率高于1龄幼虫,但显著低于 3龄幼虫。年龄-龄期捕食率结果说明,温度升高缩短了幼虫发育时间,但提高了其捕食能力;虽然不同温度处理总捕食量不变,但高温缩短了幼虫捕食所消耗的时间。22℃条件下中华通草蛉雌成虫期长(96.63 d),产卵期长(55.36 d),繁殖力强(310.36),平均世代周期( T )短(48.99 d),容易产生世代重叠现象;内禀增长率( r )和周限增长率(λ)显示中华通草蛉种群呈正增长趋势。研究结果对于春季田间释放中华通草蛉防治麦长管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UV-B胁迫小麦上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UV-B胁迫小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和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 研究了不同强度UV-B胁迫处理小麦对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生命表结果表明, 取食高强度(0.75 mW/cm2) 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 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下降, 平均世代周期T缩短, 且差异显著(P<0.05); 取食低强度(0.2 mW/cm2)UV-B辐射小麦后, 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与对照组(正常光照处理小麦饲喂的蚜虫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刺探电位图谱结果显示, 高强度UV-B处理组np波(即非取食)数量显著增加, pd波(刺探波)首次出现的时间延迟, 表明紫外处理小麦干扰了蚜虫的在叶表面的正常刺探活动, 延长了搜索和刺探时间; C波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反映取食难度加大, 有效取食时间缩短, 从而影响种群生命表参数; 而低强度UV-B处理组小麦对蚜虫取食行为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高强度UV-B胁迫小麦会严重影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 繁殖与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15.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grain aphid, Sitobion avenae (F.) shows colour polymorphism, with brown and green forms predominating. Colour is determined both genetically and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nutrition.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lour polymorphism is unknown, although seasonal changes occur in the frequency of colour morphs in the field, whilst the brown morph may have adaptive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hymenopterous endoparasitism. The ground colour of aphids is produced by haemolymph pigments, aphins (glucosides) and carotenoids. The latter may be under the synthetic control of intracellular endosymbiotic bacteria.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carotenoid pigments of a brown and a green clone of S. avenae were examined using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their absorbance spectra recorded. Using TLC, the brown clone produced five bands of different Rf, ranging from yellow, to orange-pink to pink in colour. In contrast, the green clone gave only a single yellow band of higher Rf than any of the bands of brown aphids. Following separation of carotenoids by HPLC, brown aphids gave seven peaks and green aphids five. Comparison of absorbance maxima with known published values for carotenoids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our of the carotenoid pigments from brown aphids (RB-4, 3,4-didehydrolycopene; RB-5, torulene; RB-6; lycopene; RB-7, γ-carotene) and one from green aphids (RG-2, α-carotene). The other carotenoids remain unidentified. The biosynthesis and possible biological relevance of the various pigments of S. avenae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特定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稳定表达的微小RNA(miRNA)表达分析内参基因.[方法]根据麦长管蚜miRNA Illumina测序结果筛选出miR-10-3p,miR-993,miR-276,miR-275,miR-252a,miR-1,miR-375,pc-15,pc-73和1个常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吡虫啉拌种后在下一代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 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籽粒按照2, 4, 6和8 g/kg的比例进行处理,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进行残留分析; 并通过室内生命表方法, 研究麦长管蚜取食上述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所长幼苗后的各项生命参数。结果表明: 收获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随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8 g/kg处理后收获的籽粒中残留量最高, 为0.0290 mg/kg。随着吡虫啉残留量的增加, 麦长管蚜发育历期缩短, 有翅蚜率和产仔量增加, 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392>0.05); 不同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的麦长管蚜净生殖率、 内禀增长率、 周限增长率比对照偏高, 而种群加倍时间、 平均世代周期比对照偏低, 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406)。结果说明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微量残留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无显著不利影响, 但对其生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W/cm2, 0.75 m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 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 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 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 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 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 繁殖率降低; 在同一紫外强度下, 麦长管蚜的rm, 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 繁殖率降低; 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 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W/cm2)的处理中, 麦蚜的rm, 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 高强度(0.75 m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 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 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9个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两翅型间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揭示其在蚜虫翅型分化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方法]RT-PCR克隆麦长管蚜内参基因U6的cDNA全长序列和9个miRNA,并利用qRT-PCR方法检测9个miRNA在有翅和无翅麦长管蚜不同...  相似文献   

20.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construct electrophoretic 'keys' for identifying larval, pupal and adult hymenopterous parasitoids of Sitobion avenae (F.). In general, for each parasitoid and enzyme system tested, all life stages gave similar banding patterns. Although five enzyme systems were tested, esterase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useful single system. Using laboratory-reared parasitoids and staining for esterase activity, all species examined, except Aphidius rhopalosiphi and A. ervi could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with the aid of the appropriate 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