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防御保护作用和强大的清除病原体的能力,过去学术界曾经一度认为健康机体的肺是无菌的。随着不依赖于体外培养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肺部共生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肺部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出生方式、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生命早期的肺部菌群的形成和发育会影响全生命周期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肺部菌群通过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肺部免疫稳态,还可以与肠道菌群、呼吸道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呼吸道感染。因此,干预生命早期肺部菌群的结构组成可以成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策略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Respiratory bacterial microbiota plays a key role in human health. Lung cancer microbiome is a significant yet an understudied area while bronchiectasis microbiome is often studied. We assessed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of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bronchiectasis against a healthy group and their variations in individuality. 16S rRNA gene based metagenomic sequencing was used to detect entire bacterial community along with conventional aerobic bacterial culturing. In comparison to healthy, increased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observed in diseased population. Abundance of more than 1% was considered an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in 97% similarity. Only lung cancer patients exhibited bacteria specific to the disease: Corynebacterium tuberculostearicum and Keratinibaculum paraultunense. However,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Delftia tsuruhatensis were also observed limited to lung cancer and bronchiectasis respectively, in less than 1% but supported with bacterial culturing. In conclusion the disease condition and intra-group varia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with larger cohorts to understand individual patient variability highlighting the social habits and gender of the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3.
潘广鹏  王义海  张瑾熔  曾敏  吕茵  卢喜 《生物磁学》2014,(23):4475-4478
目的:探讨RapidArc联合呼吸门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未能手术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例,分别在自由呼吸(FB)和呼吸门控系统RC状态下为每例患者设计FB下的IMRT(IMRT-FB)、双弧RapidArc(Arc-FB)和RC下的IMRT(IMRT-RC)、双弧RapidArc(Arc-RC)4种放疗计划。评价四种计划和Arc-RC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除1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中途退出,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PTV的平均体积由FB下的296 cm3减少到了RC下的210.2cm3;RC下的双肺平均体积为3817.4 cm3,较FB增加了34%;Arc-RC计划靶区的CI、HI及D2%、D98%、V95,与IMRT-FB、Arc-FB、IMRT-RC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肺的V20、V30、V40、V50、及平均剂量(Dmean)明显低于后三者(P〈0.05)。总有效率为72.23%(13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发生率分别为61.1%、16.7%,急性放射性肺炎1、2级发生率分别为77.8%、11.1%,骨髓抑制1、2、3级分别为61.1%、22.2%、11.1%,急性心脏损伤1、2级发生率分别为83.3%、16.7%。结论:RapidArc联合呼吸门控在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中具有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和提高放疗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pidArc 联合呼吸门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未能手术的ⅢA-ⅢB 期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19 例,分别在自由呼吸(FB) 和呼吸门控系统RC 状态下为每例患者设计FB 下的IMRT (IMRT-FB)、双弧RapidArc (Arc-FB)和RC 下的IMRT(IMRT-RC)、双弧RapidArc(Arc-RC)4种放疗计划。评价四种计划和Arc-RC 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结 果:除1 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中途退出,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PTV 的平均体积由FB 下的296 cm3减少到了RC 下的210.2 cm3;RC下的双肺平均体积为3817.4 cm3,较FB 增加了34%;Arc-RC计划靶区的CI、HI及D2%、D98%、V95,与IMRT-FB、Arc-FB、 IMRT-RC 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肺的V20、V30、V40、V50、及平均剂量(Dmean)明显低于后三者(P<0.05)。总有效率为72.23%(13 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 级发生率分别为61.1%、16.7%,急性放射性肺炎1、2 级发生率分别为77.8%、11.1%,骨髓抑制1、2、3 级分别为61.1%、22.2%、11.1%,急性心脏损伤1、2 级发生率分别为83.3%、16.7%。结论:RapidArc 联合呼吸门控在非小细胞肺癌 精确放疗中具有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和提高放疗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胃肠道菌群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动态变化,成年后菌群的结构达到动态平衡。胃肠道菌群具有参与物质代谢、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抑制病原菌定植等生理作用。菌群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症、1型糖尿病、肠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并根据最新提出的Alpha-Bug学说和driver-passenger学说,论述了肠道菌群促进大肠癌发生的机制。为阐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TEM1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可能关系,为靶向治疗提供理想的药物作用靶点。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EM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TEM1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都有表达。TEM1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比癌旁组织表达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TEM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密切相关,表明其可能是一个参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及转移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TEM1可能成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VEGF 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进来研究发现,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8.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非随机选择45例肺癌患者医院外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加替沙星组与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4.74%(P〉0.05);用药3d后咳嗽咳痰、发热、湿哆音、血象好转率分别为84.62%、95.45%、85.71%、88.OO%和57.89%、71.43%、64.29%、82.3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1.54%和10.53%(P〉0.05)。加替沙星治疗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疗效好,见效快,是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肿瘤微环境应激主要包括:缺氧、胞外酸环境、葡萄糖缺乏等。乳酸堆积也是肿瘤微环境应激中一个重要特征。长期以来,乳酸一直被认为是代谢废物,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乳酸作为癌代谢物与肿瘤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免疫逃逸以及放化疗效果等肿瘤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此外乳酸还可促进缺氧诱导因子稳定、作为"替代燃料"供能等进一步促进肿瘤恶性进展。因此,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乳酸代谢与调控、乳酸对肿瘤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针对乳酸这一异常代谢特征的抗肿瘤药物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邵帅  李丕鹏  陆宇燕  谢冰楠  周正彦  王勇 《蛇志》2009,21(4):263-267
目的解剖观察东北体型最大的棕黑锦蛇。了解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特点。方法采自辽宁东部丹东市和桓仁县棕黑锦蛇共6条,其中雌性3条,雄性3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后.沿腹面正中线部位将皮肤从泄殖孔剪至颏部。对消化和呼吸系统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蛇类相似。但也有其特点:上颌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排细小的牙齿,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和肺构成。气管位于食管腹面,末端连接正常的右肺,末端一侧则连接着退化的左肺。右肺长囊状,明显分为呼吸部和气囊部。左肺很小,呈卵圆形囊状。结论由于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表现形态结构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i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一员,发挥强大的抑制凋亡功能,同时也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使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特异性的表达于大多数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大量的研究涉及Survivin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认为,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一个提示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很多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Survivin基因在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对Survivin基因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 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在RSV感染中的氧化损伤和抗病毒作用。RSV以不同时间感染A549细胞, 并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氨基胍(AG)处理。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NO和丙二醛(MDA)含量, 化学法检测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水平, 空斑形成试验测定病毒复制滴度(PFU)。结果显示在RSV感染4 h后即上调NO、OH·、O2.—和MDA的表达水平。当RSV感染中给予AG处理以抑制iNOS合成NO时, 则降低OH·、O2.—和MDA含量, 但病毒PFU升高。各指标的变化与相应时间点的感染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RSV感染肺上皮细胞诱导生成的NO与细胞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和加重细胞的自由基损伤程度有关;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动物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参与免疫和疾病预防,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鸳鸯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对患肠炎病的鸳鸯和健康群体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对比,尝试从微生物水平上揭示鸳鸯的致病机理。鸳鸯肠道微生物共鉴定出20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序列相似性水平为97%。健康组和肠炎组共同的OTU数量为564个。健康组鸳鸯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肠炎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ann Whitney U test, p>0.05)。在门水平,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73.4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15%)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72%)。在属水平,丰度最高的类别包括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stricto 1)(14.84%),库特氏菌属(Kurthia)(12.37%)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3.18%)等。健康组和肠炎组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Adonis,F=3.6087,p=0.009)。在肠炎组中共筛选出25个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类别,其中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埃希氏志贺菌属和脱硫菌属的丰度最高(LDA>5,p<0.05),在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述以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为靶点的肺癌的研究现状,探讨VEGF及VEGFR与肺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为肺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途径。方法:依据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对VEGF及肺癌发生相关系统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肺癌抗血管治疗的新思路。结果:研究发现,在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VEGF出现过量表达。为达到抑制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以VEGF/VEGFR为靶点,研制抑制VEGF活性的药物或干扰VEGFR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通过抑制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的目的。结论:利用新的抗血管途径有望在肺癌治疗中研发出新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药物副反应、疾病耐药和肿瘤复发是目前面临的困难。近年来,微生物与肿瘤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调节微生态来对抗肿瘤,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减小治疗的副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微生态调节剂应用于治疗肿瘤作一综述,我们回顾了有关益生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讨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微生物代谢物和抗生素与化疗及免疫治疗共同应用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富亮氨酸琢2 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是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家族蛋白成 员之一。LRG1 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可以作为部分肿瘤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而且这种异常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 不良。LRG1 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环节中,协同参与调控的辅助因子众多且 有差异,因而经历的信号途径有所不同。本文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阐述LRG1 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其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 子机制。LRG1 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将为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RF)的原因及防治疗措施。方法:将194例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呼衰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158例),比较分析相关因素,对发生RF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和气管切开的抢救。结果:36例RF均在术后24-72h发生,33例痊愈,死亡3例。结论:年龄、肺功能、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含量、术后其它并发症及是否吸烟等都是诱发RF的重要因素,术前积极治疗肺部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染是预防和减少RF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胃癌(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hags,TAMs)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TAMs(抗CD68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检测90例胃癌中(包括18例贲门癌与72例非贲门癌)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①TAMs与胃癌的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MVD与胃癌的部位和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AM可以促进胃癌的发展,这可能与TAM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TAM的表达可能是影响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