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喂乳杆菌对雏鸡盲肠8种正常菌群定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鸡乳杆菌培养物饲喂新生雏鸡来观察其对雏鸡盲肠8种正常菌群定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饲喂乳杆菌培养物后,10日龄前,盲肠内大肠杆菌数明显降低(P<001),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杆菌数明显增多(P<001)。其它菌群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酷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治疗30例老年腹泻患者。腹泻老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回升,CD4升高显著(P<0.01),CD3相对升高(P<0.05),CD4/CD8比值回升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SOD活性亦升高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LPO含量明显减低(P<0.05);粪便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1),B/E比值也随之升高(P<0.01),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和0.05).结果提示,丽珠肠乐对老年腹泻患者具有明显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LPO含量,扶植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兔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稀释滴种的方法,对健康成年家兔回肠及结肠中消化球菌、韦荣氏球菌、梭状芽胞杆菌、优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和肠杆菌等10种正常微生物群进行了计数分析,并获得其微生态数值,结果显示:结肠中微生物群的总体平均菌数显著高于小肠(P<0.01);同一菌种在结肠内容物中的在有数量多于回肠;结肠中韦荣氏球菌、肠杆菌为优势菌群;回肠中双歧杆菌、酵母菌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痤疮皮损区皮肤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对皮肤常见病─—痤疮40例病人皮损区的皮肤菌群进行了探讨,并以104例健康人面部皮肤菌群及82例治愈后病人原皮损区菌群分析作为对照,结果痤疮病人皮损区中痤疮丙酸杆菌活菌数为4.55±0.73(CFU以Log/cm2计)。分离率为100%,表皮葡萄球菌数为4.19±0.70(100%),微球菌数为2.71±0.69(62.5%),杆菌数为3.09±0.64(90%),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数为3.31±0.76(35%),产色素微球菌数为3.05±0.82(45%),痤疮病人皮肤的皮损区内常住菌和过路菌都较健康人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经皮肤微生态制剂治疗后痤疮病皮肤菌群与健康人几乎无差异(P>0.05),说明皮肤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皮肤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提高定植抗力的生理作用,故能较有效的治疗痤疮。  相似文献   

6.
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对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象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片具有一定的增殖肠道内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转运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培勇  叶赤 《生理学报》1997,49(2):191-196
本实验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钙转运的变化。早期败血症(结扎盲肠及穿刺后,9h)大鼠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钙含量分别增加20%和36%(P〈0.05)。败血症大鼠肝细胞核Ca^2+-ATPase活性增加94%(P〈0.01),核^45Ca^2+转运显著增强(增加32%,P〈0.01)。核^45Ca^2+转运与Ca^2+-ATPase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0.914,P〈0.01)。加入钙调素显著刺激而加入钙  相似文献   

8.
公雏鸡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于不同剂量(75、50、25、10mg/kg)RU486阻断公雏鸡糖皮质激素受体1天或连续3天免疫指标变化情况。RU48675和50mg/kg阻断GR24h,公雏鸡脾淋巴细胞IL-2、IFN诱生活性和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ANAE+细胞减少(P〈0.01);胸腺、脾脏、法氏囊的体重比减小(P〈0.01)。每日RU48650mg/kg连续3天阻  相似文献   

9.
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55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早期粪便中正常菌群进行了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并与30各健康儿作了对照。结果显示腹泻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数量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在10-1,5以下。并在腹写患儿中选取27例分别在发病时至愈后一周做肠道菌群的动态定量分析,发现随着腹泻症状消退伴有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但厌氧菌上升速度缓慢。临床动态观察表明,症状的恢复与肠菌群的恢复是同步的,但菌群恢复速度较临床症状好转速度为慢,而且菌群失调程度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乳杆菌DM8909对阴道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影响作了补充实验。将等量DM8909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同时与上皮细胞粘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在pH72情况下,乳杆菌与葡萄球菌同时加入时葡萄球菌粘附数量比葡萄球菌单独粘附少(P<001),乳杆菌与金葡菌粘附数量相差不大(P>005);乳杆菌与金葡菌先于pH45下作用812h,然后与上皮细胞同时孵育2小时,粘附的乳杆菌与金葡菌量比pH72时均有减少,而金葡菌量比其单独粘附明显减少(P<001),且明显少于乳杆菌(P<001)。说明乳杆菌能抑制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1.
烧伤猪肠道膜菌群的微生态失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定量地分析了烧伤猪山莨菪碱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5类菌群,对内脏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治疗组猪的空肠膜菌群,肠杆菌的活菌计数(Lg10 ̄(x±s))为5.67±0.85,肠球菌为2.60±0.23,双歧杆菌为5.27±0.71,类杆菌为3.91±0.83,乳杆菌为2.20±0.13;回肠膜菌群中5类菌活菌计数分别为5.83±0.42,2.58±0.21,5.63±1.02,4.03±1.11,2.58±0.21,5.63±1.02,4.03±1.11,2.58±0.2;盲肠菌膜群依次为6.62±1.27,2.71±0.45,6.23±1.52,6.67±1.29,3.43±1.29;而盲肠内容物的5类菌数分别为8.05±0.31,3.57±0.65,7.78±0.62,6.91±0.96,5.44±1.98。内脏组织发生了细菌移位.对照组与治疗组都出现了微生态失调。结果显示山莨菪碱不能调整菌群失调症。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被认为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之一。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盲肠中上述两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感染球虫后第4、7、10d时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H<0.05);在球虫感染后的第4、7、14d时,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4联活菌片治疗肠结核引起的腹泻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29.0%(P<0.01)。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肠道内菌群变化: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  相似文献   

14.
中药人参合剂对提高小鼠定植抗力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肠炎杆菌攻击正常小白鼠,肠炎杆菌菌液浓度为108个/ml,灌喂0.2ml,造成肠炎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定植后,分别用中药人参合剂及复方新诺明(CO-SMZ)治疗,连续6天后,观察对比两种药物对受攻击小鼠的治病效果。检测小鼠粪便中的四种菌群成员,肠炎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结果表明:中药人参合剂治疗组肠炎杆菌显著下降,与CO-SMZ组相似(P>0.05),但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显著升高,与复方新诺明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我们认为中药人参合剂治疗肠道感染的主要机制是中药人参合剂扶植正常菌群生长,提高小鼠的定植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p.)被认为是动物机体内重要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之一。本文对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盲肠中上述两种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在感染球虫后第4、7、10d时盲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H<0.05);在球虫感染后的第4、7、14d时,盲肠中的乳酸杆菌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6.
腹泻老年人肠道厌氧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了30例腹泻老年人粪便中厌氧菌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致病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与老年健康组比较,肠道厌氧菌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的数量非常显著减低(P<0.01),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球菌数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难辨梭菌数量非带显著性升高(P<0.01)。说明老年人腹泻时,粪便中厌氧菌(除难辨梭菌外),均明显减少,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数量相对增加,致肠菌群失调。但两组粪便中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说明老年人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有一定的稳定性。腹泻组共俭出六种肠道致病茵:福氏痢疾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急性细菌性腹泻较慢性腹泻肠菌群失调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Sun Y  Xu GS  Liu WP  Xu NG 《生理学报》1999,(2):206-210
用酒精灌胃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内皮衍生因子(NO/ET)的含量变化和电针对胃粘膜损伤调整作用,结果发现:酒精灌胃后,胃粘膜血流量(GMBF)、跨壁电位差,血NO含量降低(P〈0.01),血浆ET含量和胃粘膜损伤指数(LI)增高(P〈0.01)。L-精氨酸(L-Arg)或硝普钠(SNP)灌注预处理后(iv),NO含量和GMBF明显升高(P〈0.01),ET含量和LI指数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184例健康人肠道菌群值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北京地区184例7-69岁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中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6种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和鉴定。结果表明:肠杆菌607±180、肠球菌613±145、拟杆菌457±177、产气荚膜梭菌406±152、双歧杆菌832±096、乳杆菌782±086(LogN/克便);男性和女性相比,除产气荚膜梭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外,其余5种菌均无显著性差异;7-18岁年龄组肠杆菌极显著地低于平均值(P<001),61—69岁年龄组双歧杆菌明显低于平均值(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之比B/E值,7-18岁年龄组是61-69岁年龄组的575倍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研究中,分析和比较了普通大鼠、SPF大鼠及悉生大鼠的盲肠膜菌群和内容物菌群中的5类菌,其中悉生大鼠的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数为8.09±0.26,肠球菌数为7.59±0.26,类杆菌数为10.1±0.34,乳杆菌数为9.62±0.58,双歧杆菌数为10.32±0.18;而普通大鼠盲肠内容物的5类菌分别为5.79±0.52、6.13±0.84、8.76±0.5、9.74±0.68和10.10±0.78,其中肠杆菌和类杆菌数差异显著(P<0.01)。SPF大鼠盲肠内容物中5类菌分别为5.29±、3.47±0.93、8.48±0.71、8.40±0.48和10.06±0.44,与悉生大鼠相比肠杆菌及肠球菌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首次应用定位、定量和定性方法对51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菌群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并将结果与104例健康人面部菌群及经治后10例病人菌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褐斑病皮损区过路菌改变明显,象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5×10 ̄3/cm2),分离率高(17-39%),与健康人相比(5×10 ̄2/cm ̄2及1~3%)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经治后黄褐斑病人常住厌氧菌增加(从68,52%到100%,P<0.05),使用皮肤微生态制剂调整菌群,有利于恢复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