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荔枝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花蜜腺呈盘状,位于子房和花萼之间的花托上。花盘蜜腺由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蜜腺的原始细胞由花托表面的2~3层细胞脱分化产生。成熟蜜腺产蜜组织细胞含有淀粉粒,为淀粉型蜜腺,表皮细胞内无淀粉粒。产蜜组织出现分化:PAS反应颜色深的细胞成网状分布,与表皮下方的1~2层细胞相连,构成蜜汁的运输通道;颜色浅的细胞分布于网眼处。蜜腺表皮上的角质层波状皱折,有泌蜜孔。表皮毛主要起保护作用,大部分蜜汁通过泌蜜孔排出。  相似文献   

2.
地椒花蜜腺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和亚显微观察对地椒花蜜腺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地椒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属于盘状蜜腺,新鲜时呈绿色。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为一层细胞,表皮细胞角质膜较厚,表皮上分布着大量的气孔器,气孔器突出于表面;泌蜜组织细胞多层。花盘中央有维管束通向子房,在维管束和泌蜜组织之间有4 ̄5层大型的薄壁细胞。蜜腺由花盘的表皮及其内侧相邻的细胞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中的液泡和贮藏的淀粉  相似文献   

3.
垂柳雌花蜜腺一枚,位于于房与花序轴之间,多呈扁平广卵形,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雄花蜜腺呈基部相连的两枚突起,一枚位于花丝与花序轴之间,基部宽扁,上部棒状;另一枚位于花丝与苞片之间,棒状,仅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雌、雄花蜜腺均起源于花托表面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雌、雄花蜜腺泌蜜组织细胞的液泡发生规律性变化.雌花蜜腺为淀粉型蜜腺,而雄花蜜腺为非淀粉型蜜腺。雌、雄花蜜腺的原宜汁分别由蜜腺维管束韧应部或花丝维管束韧皮部提供,其蜜计最后均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4.
沙枣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枣的花蜜腺位于花柱基部的筒状花盘上,属花盘蜜腺,其蜜腺位于花盘外方,由分履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具有角质层和变态的气孔器。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其液泡和淀粉粒都随着蜜腺的发育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最后形成的蜜汁由盘状蜜腺表面的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5.
芫荽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芫荽的花蜜腺位于子房上部盘状结构上,属于下位子房上部的花盘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分泌表皮具厚的呈波纹状皱折的角质层,层皮上分布有下陷的变态气孔。产蜜组织细胞4-5层,其下有3-4层大型薄壁细胞与来自子房壁的维管束相毗邻。芫荽花蜜腺发育较晚,在子房发育后期由花盘表面的1-2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组织。产蜜组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液泡、淀粉粒都呈现一定的消第长规律。根据其结构及泌蜜前后  相似文献   

6.
紫苏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花蜜腺位于不均等分裂的花盘裂片上,属于子房基部的盘状蜜腺。3枚小裂片上的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而另一枚大裂片上的指状蜜腺则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4枚蜜腺的表皮细胞外均具薄的角质层,仅在指状蜜腺的顶部分布着密集的气孔器。蜜腺来源于花盘表面的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液泡和淀粉粒呈现有规律的消长变化,这与蜜汁的合成与分泌有关。3枚小裂片蜜腺的原蜜汁来源和泌蜜途径与指状蜜腺不同。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蒲公英的花蜜腺位于花柱基部,呈筒状围绕花柱,新鲜时呈绿色,属于花柱蜜腺。其结构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不含有维管束。分泌表皮上有气孔分布,孔下室发达,泌蜜组织的内侧与花柱维管束相邻。蜜腺由花柱基部的细胞发育而来,在蜜腺发育的过程中,其细胞结构和贮藏都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原蜜汁由花柱基部的维管束提供,经过泌蜜组织细胞加工成蜜汁后,通过气孔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8.
辛华  胡正海 《广西植物》2001,21(3):236-238,T001
烟草的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围绕子房,属于子房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角质膜厚薄不均,表皮上分布少量气孔器,气孔凹陷,孔下室不明显,泌蜜组织细胞多层。蜜腺邻接子房壁维管束,本身没有维管组织,蜜腺由子房基部的外壁表皮及其相邻的的内侧细胞经分裂,生长、分化而来,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液泡和淀粉粒都呈现一定的水长规律,原蜜汁由子房壁维管束提供,经过泌蜜组织细胞加工后,蜜汁通过气孔和薄的角膜处泌出。  相似文献   

9.
荠的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荠(Capsella brsa-pastoris(L.)Medic.)的花蜜腺共4枚,都呈半圆形、绿色。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属于结构蜜腺。在花的各部分分化后,由花托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泌蜜组织的液泡和淀粉粒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荠的花蜜腺按其着生位置,属于花托蜜腺;其发生方式属居间生长,4枚蜜腺同步发生;根据其结构和泌蜜前后的多糖物质变化分析,其原蜜汁源于维管束的韧皮部,通过泌蜜组织输送到气孔下腔,然后由变态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10.
荆条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条(Vitex chinensis Mill.)花蜜腺属于淀粉型子房蜜腺,呈圆筒状环绕于子房的基部。蜜腺外观上无特殊结构,表面有。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包括分泌表皮、气孔器、泌蜜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密腺和子房壁起源相同。花蕾膨大期,泌蜜组织细胞中产生大液泡;露冠期,泌蜜组织中形成维管束;花蕾初放期,分泌表皮细胞分化形成气孔器,无气孔下室,淀粉粒的积累在此期达到高峰;盛花期,蜜腺中已无淀粉粒,密  相似文献   

11.
长药景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药景天花蜜腺5枚,呈侧向扁平的舌形或弯月形,分别位于5株离生心皮的外侧,两者的基部相连,属于子房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仅含韧皮部的维管束组成。长药景天花蜜腺起源于心皮外侧基部的表层结构。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及淀粉粒呈现有规律的消长变化。泌蜜后期,蜜腺组织从上往下液泡化,具明显的方向性。根据其结构及多糖变化分析,来自韧皮部的原蜜汁以淀粉粒形式贮存于产蜜组织中,泌蜜期水解  相似文献   

12.
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11立体显微镜和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序原基最先发生,然后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单花原基;4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其中一侧对位先发生;6~10枚雄蕊原基以轮状方式几乎同时发生;心皮原基最后发生,2~3枚(稀4枚)心皮原基同时出现,随后进行侧向生长,逐渐合拢形成子房。雌花中,花柱、柱头分化明显,雄蕊退化。雄花中,花丝细长,花药饱满,雌蕊退化或发育不完全。两性花中,雌雄蕊发育完全。花粉粒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为条纹状纹饰。  相似文献   

13.
葡萄两性花的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共5枚,呈椭圆形,与雄蕊相间排列,属于花盘蜜腺,蜜腺由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缺乏维管束,表皮具薄的角质层,无气孔器,蜜腺原基由子房基部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泌蜜组织的液泡规律 性变化和多糖动态变化均不明显,原蜜汁由子房维管束的韧皮部提供,蜜汁通过表皮细胞排出。  相似文献   

14.
3种单子叶蜜源植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231-1236
通过解剖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石蜡制片等方法对韭菜、萱草和鸢尾的花蜜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子房蜜腺,其中韭菜为典型的隔膜蜜腺,萱草为非典型的隔膜蜜腺,而鸢尾为心皮边缘蜜腺。其结构都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萱草蜜腺中含有维管束。三者在开花前后,蜜腺组织中液泡大小都发生有规律变化,蛋白质含量也都发生有规律变化,而淀粉仅在鸢尾蜜腺中有少量积累。由于三者花蜜腺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其蜜汁泌出的途径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龙眼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发育过程以及蜜腺的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花蜜腺结构与泌蜜的关系、泌蜜方式、起源和系统演化等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龙眼的花盘蜜腺位于花托上,呈环状环绕在雌雄蕊基部外围,花芽分化约30d,在雄蕊和花被之间的花托表面,蜜腺原基也开始形成,由花托表面2~3层细胞脱分化形成居间分生组织发育而来;龙眼花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属结构蜜腺;分泌表皮角质层极薄,密布单细胞绒毛,未发现有气孔;产蜜组织由亚腺细胞、产蜜细胞、油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产蜜细胞的液泡和多糖物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蜜腺的原蜜汁来源于韧皮部,蜜汁经表皮角质层渗出。  相似文献   

16.
荔枝基因组DNA的提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一种提取荔枝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即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于CTAB抽提液中加入1%的PVP。影响荔枝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因素有3个:第一是取材,第二是磨样与温育时间,第三是防止褐化。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皮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和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从荔枝果皮中分离提纯了过氧化物酶(POD),该酶被纯化了12.5倍,产率为1.9%。经SDS-PAGE确定为单一条带。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对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经75℃处理30min,酶活性只损失50%。最适pH约为6.5,但在pH4.0—8.0范围内活力仍比较稳定。该酶在25℃和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0)条件下对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和没食子酸的Km分别是2.75、12.4和12.8mmol/L。二硫苏糖醇和抗坏血酸能完全抑制POD活性,L-半胱氨酸、柠檬酸、FeS04、GSH、SDS和ZnS04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FeCl,和CuSOt对POD则有较好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荔枝SSR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明芳  郑学勤 《遗传》2004,26(6):911-916
以无核荔枝A4号为实验材料,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法分离、克隆了100个简单序列重复(SSR)序列,其中88个非重复,可用。加上搜索数据库所获得的1个SSR序列,一共89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仅从71个序列的82个基因座设计出特异引物。合成41条特异引物(与5′锚定简并引物配对,个别相互配对),对其中的39个基因座进行检测。其中15对引物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另外11对引物扩增出非预期片段。最后,以37个荔枝种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从26对出带的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21对,获得了22个荔枝基因座特异性SSR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