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梨锈病病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安徽主栽梨树品种对锈病菌的抗性差异显著,而对感病品种以病情指数和病叶数为依据的锈菌寄主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生态位宽度依次是0.7555和0.7951;各品种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接近于1。此研究表明梨锈病菌是以随机扩散传播侵染的。 相似文献
2.
安徽主栽梨树品种对锈病菌的抗性差异显著,而对感病品种以病情指数和病叶数为依据的锈菌寄主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生态位宽度依次是0.7555和0.7951;各品种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接近于1.此研究表明梨锈病菌是以随机扩散传播侵染的. 相似文献
3.
安徽梨主栽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梨主栽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最为感病的是砀山酥梨,其次为明月、大青皮.莱阳梨居中.较抗病的是开桦梨和康德梨.感病品种锈病在大田中呈聚集分布.抗病品种开桦梨也属聚集分布,而康德梨和莱阳梨锈病在田间为均匀分布.树上病情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感病或抗病品种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4.
三裂叶豚草锈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与定点系统观察,结合沈阳地区的气象条件,对三裂叶豚草锈病在沈阳地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锈病属于喜高温、高湿型病害;该病于6月初在沈阳地区开始发病,可持续至9月,以7~8月发病最重。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30℃和相对湿度96.9%条件下接种锈菌冬孢子,4d后三裂叶豚草即可发病;冷冻保藏(-20℃)可打破冬孢子休眠,在沈阳地区冬孢子是第二年锈病发生的初侵染菌源。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对三裂叶豚草表现出了显著的致病性、致死性及专一性,证明是防治三裂叶豚草的理想生防菌。 相似文献
5.
王媛 朱贞 邓丽丽 秦月 黄芳 陈萌 王常银 彭晓放 陈海云 马钰 张婷 范丽霞 李立群 刘李 玛合木提江·库尔班 徐昌平 张燕 毛乃颖 许文波 崔爱利 王英 《病毒学报》2021,37(2):356-362
阐明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对2018-2019年中国流腮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2018-2019年中国流腮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5/10万和21.48/10万,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流腮的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0%和82.56%。流腮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均有流腮病例报告,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2018-2019年共获得160条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SH基因序列,其中150条(93.75%)序列鉴定为F基因型MuV,在我国11个省份检测到;10条(6.25%)序列为G基因型MuV,2019年在广东、湖北和新疆3个省份检测到。和我国既往流行MuV代表株相比,2018-2019年流行的F基因型MuV代表株序列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相对集中。现阶段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仍呈现病毒自然流行模式;F基因型作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流行,但毒株的遗传多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和我国实施1剂次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有关。G基因型MuV主要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我国腮腺炎易感人群。同时持续性开展MuV流行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为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传播途径和评估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室内人工培养的梨蒴珠藓单倍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梨蒴珠藓孢子吸水膨胀5 d后,开始破壁萌发,原丝体系统以丝状绿丝体为主,轴丝体在绿丝体上分化产生。培养22 d后,配子体在轴丝体细胞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的标准,梨蒴珠藓孢子萌发类型为真藓型(Bryum-type)。这为梨蒴珠藓的人工扩繁提供了发育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手足口病患儿有增多流行趋势。为了解该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防止其暴发流行及病情恶化,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我院2008 年5 ― 6 月收治的98 例住院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发病患儿多数为1 ~5 岁( 80. 61% ) 的农村或郊区儿童。散居儿童( 72 例, 73. 47% ) 多于群居儿童( 26 例, 26. 53% )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 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98 例患儿均有皮疹, 其中88 例( 89. 80% ) 患儿发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报告, 肠道病毒71 型( EV71) 或柯萨奇病毒A16 型( CA16) 阳性共78 例, 其中EV71 74 例。对于本病, 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 患儿均在1 周左右治愈, 但是如不及时诊治, 可能出现病程延长或各种并发症, 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故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进化规律,为该地区诺如病毒所致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自治区5个市的15家哨点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粪便标本和相关信息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扩增其聚合酶(RdRp)-衣壳蛋白(Capsid)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使用Sequencher 4.1.4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编辑,并用MEGA-X、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同源性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9-2020年共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358份,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44%(317/2 358)。主要为GⅡ基因群(285/317),其中,0~2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8.43%(188/1 020);60~7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3.36%(4/119),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年份、季节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Ⅰ基因群(32/2 358)以GⅠ.P13/GⅠ.3(75.0%)为流行优势株,G... 相似文献
10.
闽西北梨瘿蚊发生经过与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隶属双翅目,瘿蚊科,是福建省新发现的一种梨树害虫。该虫在闽西北建宁县黄花梨产区发生普遍,一些果园的春梢芽被害率达71.4-93.6%,造成树势衰弱,大幅减产,为搞清该虫发生习性,于1998-2000年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地方株LJB/03分离及培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RT-PCR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对细胞培养分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观察、RT-PCR及ELISA法检验,其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培养细胞中存在明显的特异性绿色荧光;免疫电镜下可见大小符合预期、有囊膜、花瓣状的典型冠状病毒结构特征;RT-PCR检测证实存在PEDVM基因;间接ELISA检测中平均P/N比值为7.6;从而确认为分离到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命名为PEDVLJB/03株。随后,对该分离毒株的培养特性及如何提高病毒滴度进行探索。通过摸索该分离毒株的蚀斑形成条件,建立了PEDV蚀斑形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病毒的蚀斑纯化,纯化得到PEDV大蚀斑克隆株和小蚀斑克隆株。对大、小两种蚀斑克隆株的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大小蚀斑克隆株细胞感染滴度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环境、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解病毒传播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0日浙江省各县、市(区)的COVID-19疫情数据,按照病例数的变化情况将疫情时期分为迅速增长期、高位回落期、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发现省外输入病例主要确诊于迅速增长期和高位回落期,省内扩散病例主要确诊于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总结了两种病例类型在浙江省各县、市(区)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在温州最为严重,其次是杭州、宁波和台州;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各因子的作用,发现社会经济因子和城市建设因子影响较大,自然环境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山西南部脱皮榆群落生态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2个地段,设计7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做样方5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群落的重要值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脱皮榆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650m的中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156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种类多,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分布区域夏季水热条件良好,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乔木层平均高度约13m,多样性指数H为1.0260一1,5907;灌木层H值0.9983—2.4478;草本层H值为0.9047—3.0621。研究为脱皮榆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梨树腐烂病抗性种质筛选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6份不同类型梨树种质资源的休眠期枝条为试材,连续2年分析枝条的腐烂病抗病性,并测定枝条韧皮部组织POD、SOD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和组织疏松度;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抗病品种‘秋白’和感病品种‘茌梨’枝干中内源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的含量;并依据转录组文库中SA和JA合成相关基因(PAL、ICS、AOS和AOC)片段的序列信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梨树种质资源之间腐烂病发病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和多样性,并以秋子梨种类抗性最强,西洋梨抗性最弱。(2)梨树种质资源种类腐烂病发病程度与其枝条韧皮部POD、SOD活性和组织疏松度无显著相关性,与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病菌接种情况下,抗病品种‘秋白’枝干中SA和JA含量显著上升,同时其相关合成酶基因PAL和AOS表达量也显著升高,而感病品种‘茌梨’枝干中SA和JA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关合成酶基因PAL、ICS、AOS和AOC的表达量则显著下降。研究发现,梨树不同类型种质的腐烂病抗性有明显差异,其发病程度与枝条韧皮部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内源SA和JA可能参与抗病梨树种质资源对腐烂病的抵御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由排列在冬孢子堆基部的双核产孢细胞产生。在发育初期,产孢细胞一端产生突起形成冬孢子芽,随后冬孢子芽经延伸并形成隔膜,依次分化形成冬孢子原基、柄细胞和冬孢子原体。冬孢子原体经有丝分裂后产生隔膜发育形成双核双细胞冬孢子。成熟的冬孢子表面光滑,具有明显加厚的细胞壁,双核融合,原生质密度增加,富含脂肪粒和糖原类物质。在部分冬孢子堆周围还可观察到莲花状包被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Fuzzy-CRI近似推理方法,建立了文中图1的Fuzzy推理系统模型,分别对现有不同类型砀山酥梨树形结构的丰产性能作定量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种理想的树形结构模型.针对本文背景,给定了隶属函数与决策函数的表达形式,提出并讨论了一种新的Fuzzy蕴涵算子.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新疆的104个小麦品种、高代品系及3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在苗期接种12个中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分析和分子检测;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连续2年度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筛选慢叶锈性品种。研究结果显示,在41个品种中共鉴定出6个已知抗叶锈基因Lr26、Lr34、Lr50、Lr3ka、Lr1和Lr14a,其中Lr26存在于21个品种中,Lr34在17个品种被发现,Lr1和Lr14a分别存在于3个品种中,还有2个品种携带Lr3ka以及1个品种携带Lr50。2年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筛选出7个慢叶锈性品种,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9.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斯汤佩利的遗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持久抗条锈小麦品种斯汤佩利进行了抗条锈特点研究和抗性遗传分析.斯汤佩利反应型0~1型,普遍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3个抗性组分及其平均日变化率都很低,与三类对照品种之间有极显著差异.与中抗-中感为特征的、抗性由多基因或由主效基因与多基因共同控制的一般持久抗病品种相比,属于典型特例.其抗条锈性由2对显性基因互补控制,干尖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二者之间不连锁,因此,干尖不能作为斯汤佩利抗锈性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20.
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其对果实肉质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形成过程和分布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石细胞从化后15d开始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细胞的直径和密度逐渐增大,花后110d左右直径达到最大值,花后50d左右密度达到高峰.之后随着果实的增大与成熟度的提高,石细胞团的密度表现下降的趋势。石细胞的分布特点是石细胞团以近果心和近果皮处分布密度高,直径大,中层果肉中石细胞团密度低,直径小。与其它品种相比,成熟库尔勒香梨的行细胞团密度最低,含有较大石细胞的含量相对较少,肉质较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