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了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黛眼蝶属Lethe Hbner,18191新种和1新亚种——浅色黛眼蝶Lethe tingeda sp.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图1~7)新亚种与比目黛眼蝶指名亚种Lethe proxima proxima 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后翅正面亚缘只有2枚眼斑;前翅反面外横带不规则弯曲;后翅反面Cu2、2A脉间外横线强烈弯折。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a sp.nov.(图8~14)新种与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颜色较浅;雄蝶后翅性标斑小,水滴状,覆有黑色毛簇,而非烙斑状;后翅反面cu1室内无眼斑;m3室内眼斑瞳点不扩大;翅反面前后翅外横线不连贯;雄性外生殖器囊突较粗短;钩突近端部背侧隆起较强。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锯眼蝶亚科4族10属共20个种的线粒体ND1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4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以凤蝶科的迪洛尔娟凤蝶(Allancatria deyrolle)、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a),以及娟蝶科的西猛娟蝶(Parnassius simonius)为外类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该亚科内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帻眼蝶族和锯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黛眼蝶族不是单系群,该族中的黛眼蝶属、荫眼蝶属与眉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带眼蝶属、藏眼蝶属、毛眼蝶属和帕眼蝶属聚合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带眼蝶属和藏眼蝶属在所有的分析方法中均以100%的置信度(BP=100%,PP=1.00)相聚合,建议将它们合并为一属。  相似文献   

3.
研究测定了锯眼蝶亚科4族、10属共20个国产代表种的线粒体ND1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4个国外产种类的同源序列,以凤蝶科的迪洛尔娟凤蝶、丝带凤蝶,以及娟蝶科的西猛娟蝶为外类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该亚科及其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帻眼蝶族和锯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黛眼蝶族不是单系群,该族中的黛眼蝶属、荫眼蝶属与眉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带眼蝶属、藏眼蝶属、毛眼蝶属和帕眼蝶属聚合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带眼蝶属和藏眼蝶属在所有的分析方法中均以100%的置信度(BP=100%, PP=1.00)相聚合,笔者倾向于将它们合并为一属。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眼蝶科内一些存疑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测定了其中最大的2个亚科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中分布于中国的9族17属21个种的COⅠ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2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后的2基因总长度为1 056 bp,其中保守位点648个,可变位点408个,简约信息位点316个;A+T的平均含量为70.8%,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29.2%。以蛱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这两个亚科及其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 眼蝶亚科、锯眼蝶亚科以及黛眼蝶族均为多系类群;眉眼蝶族和黛眼蝶族应从锯眼蝶亚科分离出来,归入眼蝶亚科;眼蝶族、白眼蝶族和莽眼蝶族可能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古眼蝶族、眉眼蝶族和矍眼蝶族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蜡蝉标本中,发现颖蜡蝉科Achilidae 2新记录种,报导如下:马颖蜡蝉Magadha,flavisigna Distant,1906,中国新记录 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6毫米,头、胸部赭色,头窄于前胸背板;头顶短,其长与宽约相等,后缘呈弧形凹入,侧缘脊状,中域凹陷,上有一条不伸达前缘的中脊;额近长梯形,长为宽的二倍,有一条中脊,其两侧凹陷,侧缘脊状,额的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宽横带;唇基有纵脊三条,基部色稍深;喙细长,伸达后足基节;复眼圆形,深褐色;触角短粗,赭色;侧单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呈圆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三条纵脊;中胸背板也有三条纵脊,于中后域有一黑褐色的大斑,此斑的前缘平截形,侧后缘模糊,略超过侧脊,腹部栗色,前翅长,外缘圆形,后缘近爪片处有向内的小凹陷,斑基部的2/3全为纵脉,近外缘处有一列横脉,前翅色泽为灰褐色,略透明,翅脉色淡,外缘色较深,正个斑面上散布有多个深浅不一的小褐斑,翅脉上也有多个暗色小斑点;后翅比前翅宽,灰褐色,足赭色,后足胫节外侧无刺,其基跗节长, 分布:四川,印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眼蝶科内一些存疑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测定了其中最大的2个亚科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中分布于中国的9族17属21个种的COⅠ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2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后的2基因总长度为1 056 bp,其中保守位点648个,可变位点408个,简约信息位点316个;A+T的平均含量为70.8%,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29.2%.以蛱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这两个亚科及其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眼蝶亚科、锯眼蝶亚科以及黛眼蝶族均为多系类群;眉眼蝶族和黛眼蝶族应从锯眼蝶亚科分离出来,归入眼蝶亚科;眼蝶族、白眼蝶族和莽眼蝶族可能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古眼蝶族、眉眼蝶族和矍眼蝶族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绢丝红眶眼蝶Erebia sericana,新种 正模,副模3,浙江天目山,1982-Ⅴ~Ⅶ,著者采。 近似红眶眼蝶Erebia alcmena Gr.Gr.其区别如下: 正面:前翅红褐色带不发达,有的完全没有,第二室上眼状纹的白色瞳点不明显,第四、五室眼状纹的瞳点稍清晰,基部有发香鳞。红眶眼蝶也有发香鳞(Warren说它没有)。后翅红褐带极模糊,3个眼状纹不明显,有1~3个白色瞳点。 反面:前翅红褐带比正面更不明显,有些个体第2室的白色瞳点消失;后翅灰褐带不明显,略显出3个白色瞳点。 生殖器:囊突末端尖,不如红眶蝶呈棒状;抱器较长,端部更呈锯状,侧面观端背缘中部的齿更明显,端部的近基方有一锐刺(alcmena无此刺);阳茎中部下方不如红眶眼蝶突出;轭片基部菱形而非锚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球蛛科三新种(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球蛛科Theridiidae 3新种,肋脊球蛛Therid-ion carinatumsp.noV.,双凹球蛛Theridion bidepressum sp.noV.和蝶斑高蛛Takayus papiliomaculatus sp.nov.  相似文献   

9.
中国粒脉蜡蝉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粒脉蜡蝉标本中,发现二个新记录种,报导如下:脊颜粒脉蜡蝉Anigrus metalces Fennah.1978,中国新纪录 体长2.6毫米.翅展8毫米,头与前胸背板淡褐色。头顶的眼侧域左右不相遇;额近狭梯形,侧缘色较淡,近平行星强脊状,侧缘内侧具有成排的圆形凹陷,中域色略深,近端部稍凹陷,近基部略隆起,有中脊一条,其端部不太清浙;有中单眼。淡灰色;唇基中域隆起,有细中脊一条;喙较短,仅达后足基节处;复眼肾形,深褐色;触角谈褐色,第二节粗壮,前胸背板极短,前缘呈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中脊一条;中胸背板栗褐色,有一条淡褐色的中脊,腹部栗褐色,背腹板后缘及侧缘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半透明。  相似文献   

10.
蝴蝶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 其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变化能够揭示环境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优越, 植物区系多样, 孕育了丰富的蝶类资源。为了有效利用环境和保护蝶类资源, 2016-2018年, 作者采用样线调查法,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植被、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4种生境中眼蝶亚科昆虫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眼蝶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共记录眼蝶亚科13属19种4,363只, 其中阿芬眼蝶(Aphantopus hyperanthus, 961只)、亚洲白眼蝶(Melanargia asiatica, 637只)、爱珍眼蝶(Coenonympha oedippus, 594只)分别占总数的22%、15%和13%, 为保护区优势种; 蟾眼蝶(Triphysa phryne, 17只)仅占总数的0.39%, 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在空间分布上, 4类生境中针阔混交林眼蝶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低, 多样性指数最高, 不同生境眼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 < 0.05), 优势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在时间动态上, 2016-2018年眼蝶个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物种个体数量高峰期主要发生在8月, 优势种变化明显。因此, 保护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多样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周尧  王敏 《昆虫分类学报》1996,18(2):141-144
本文记述产自我国广东省的何华灰蝶属Howarthia1新种,即陈氏何华灰蝶HowarthiacheniChouetWang,sp.nov,种名以采集者姓氏命名。陈氏何华灰蝶HcwarthiacheniChouetWang,新种(图1)前翅长18mm,触角长8mm。新种与四川产的柯氏何华灰蝶Howarthiacourvoisieri(Oberthur)相近似,但前翅正面蓝色斑小,后翅只在中部有一极小的蓝斑,后翅反面CuA2室内的眼状斑的黑色瞳孔大,覆盖有银灰色鳞片,并向外缘扩散,前翅反面CuA2及1A+2A室内的亚缘线内侧各有一大而显著的黑斑。正模♂,广东乳源,1994—Ⅴ—3,陈锡昌采。标本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中国灰蝶科中亲缘关系较近的3个主要亚科[灰蝶亚科(Lycaeninae)、线灰蝶亚科(Theclinae)以及眼灰蝶亚科(Polyommatina)],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研究它们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3亚科共53种灰蝶的线粒体 COI 和 Cytb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序列变异分析,同时,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等建树方法重建53种灰蝶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串联的2个基因共1 431 bp,其中保守位点855个,可变位点576个,简约信息位点488个;A+T的平均含量为74.5%,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25.5%)。系统树显示,灰蝶亚科以及眼灰蝶亚科均是单系发生,线灰蝶亚科则为并系群。全部灰蝶物种共分为三大支系:灰蝶亚科为第1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中的旖灰蝶族(Hypolycaenini)、富丽灰蝶族(Aphnaeini)分别构成单系群并互为姊妹群,它们共同构成第2支系;线灰蝶亚科中的美灰蝶族(Eumaeini)、玳灰蝶族(Deudorigini)、娆灰蝶族(Arhopalini)和线灰蝶族(Theclini)构成第3支系,其亲缘关系为:(((线灰蝶族+娆灰蝶族)+玳灰蝶族)+美灰蝶族)。【结论】本研究涉及的3个灰蝶亚科中,灰蝶亚科是一个独立的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它们内部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川蝶类眼蝶科二新纪录万继扬,李树恒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630700在整理我馆藏蝶类标本的过程中,经研究发现有二种眼蝶系四川省新纪录。现简述如下。1台湾粼眼蝶YpthimaformosanaFuhst1992年7月31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螺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近年在福建各地采集的蝴蝶标本整理鉴定,报道了福建省蝴蝶新记录12种,其中环蝶科1种,眼蝶科3种,蛱蝶科2种,灰蝶科3种,弄蝶科3种。新记录种分别为:白袖箭环蝶Stichophthalma louisa Wood—Mason,边纹黛眼蝶如.the marginolis Motschulsky,细黛眼蝶Lethesidereal Marshall,褐眉眼蝶Mycalesis unicaLeech,中华葩蛱蝶Patsuia sinensis(Oberthur),白斑俳蛱蝶Parasarpa aIbomaculata(Leech),奇娆灰蝶Arhopala comicadleNiceville,小珀灰蝶Pratapa icetas(Hewitson),浙江生灰蝶Sinthusa zhejiangensis Yoshino,梳翅弄蝶Ctenoptilum vasava(Moore),滚边裙弄蝶Tagiades cohaerens(MabiHe)及光荣肿脉弄蝶Zographetus doxusEliot。  相似文献   

15.
用体视显微摄影技术对网翅蝗科5属5种蝗虫前肠形态结构及其分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属之间主要差异在ZⅡ,ZⅣ脊列数不同,ZⅡ脊上齿行数及ZⅣ是否具骨化面及骨化面形状等。同时还可看出网翅蝗科有与斑腿蝗科和斑翅蝗科相似的结构,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胡蜂一新种(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蠃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我所胡蜂总科Vespoidea标本,发现四川省螺赢科Eumenidae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同蜾蠃Symmorphus(Symmorphus)sichuanensis,新种(图1) 雌蜂:头部 均呈黑色,但于两触角窝之间上部有一对相邻的橙黄色斑,两复眼后缘、颊的上部左右各有一橙黄色点状小斑,单眼均呈褐色,触角梗节、鞭节的腹面略呈暗锈色,上颚端部略呈黑棕色。头宽与胸部宽略相等,但宽于前胸背板前缘。头正面近圆形,  相似文献   

17.
买国庆 《昆虫知识》2004,41(2):171-171
本期封面为达摩凤蝶。该蝶翅表黑褐色,前、后翅外缘波状,边缘具1列淡黄色点,两性的翅基部均无尾状突。前翅背面基部有许多细碎淡黄色点,组成多条横线;亚外缘具9个成列的淡黄色斑;前缘至后缘有大小不同的淡黄色斑1 4个,其中3个在中室内的端半部。后翅亚外缘有成列的6个淡黄斑;前缘至臀缘有大形连片的淡黄色斑;近前缘中部有1个蓝黑色眼斑;臀角处有1个红色椭圆斑,该斑上部蓝色(雌蝶蓝斑较大)。前翅腹面近顶角具黄斑,基部有黄色带状纹;后翅腹面中域为棕色斑和黑点斑占据。国内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国外…  相似文献   

18.
周国兵  罗正均  何香玲 《四川动物》2005,24(4):531-532,536
报道了采自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区附近的蝶类资源.通过对近20年采集的500余具标本的整理,共记录有蝶类9科91种,分别隶属于凤蝶科 Papilionidae(15种)、弄蝶科Hesperiidae(4种)、粉蝶科Pieridae(16种)、眼蝶科Satyridae(11种)、蛱蝶科Nymphalidae(34种)、斑蝶科Danaidae(5种)、灰蝶科Lycaenidae(3种)、环蝶科 Amathusiidae(2种)、蚬蝶科Riodindae(1种).根据调查经过和相关资料,对会理的蝶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云南省眼蝶科1新种-德饮阿芬眼蝶Aphantopus deqenensis Li,及4亚种-拟网纹荫眼蝶宾川亚种Neope simulans binchuanensisLi,黄斑荫眼蝶峨嵋亚种,N.pulahae-menisis Li,奥荫眼蝶漾濞亚种N.oberthueri yanchuanensisLi,与蒙链荫眼蝶勐腊亚种N.muirheadimenglaensisLi。模式标本保存  相似文献   

20.
记述长白山区眼灰蝶属4种,其中兹眼灰蝶Polyommatus tsvetaevi(Kurentzov,1970)为中国新纪录种,编制分种检索表,提供成虫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因阿眼灰蝶Polyommatus amanda和酷眼灰蝶Polyommatus semiargus在长白山的亚种名均为amurensis,因此,amurensis Tutt,1909就成为amurensis(Staudinger,1892)的次同名,需要提出替代名Polyommatus semiargus changbaishanensis nom.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