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的31例PD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第Ⅱ部分、第Ⅲ部分和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对治疗前后多个时间点的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进行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 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UPDRS Ⅱ评分[(17.75±6.81)分比(13.67±5.62)分、(12.54±4.39)分、(10.41±4.31)分]均降低;治疗后3、6、12个月UPDRS Ⅲ评分[(28.53±14.75)分比(21.65±10.11)分、(19.37±9.26)分、(16.12±7.44)分]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12个月NMSS评分[(58.94±35.74)分比(50.27±31.06)分、(41.38±28.25)分、(38.42±25.73)分、(36.15±24.56)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SOI评分亦有相同变化趋势。(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个月LED[(629.57±205.33)mg/d比(435.54±160.62)mg/d、(300.71±135.83) mg/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hUCB-MNCs治疗能改善PD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Fang JZ  Zhang FT  Wang XX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2):228-229,249,i0005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方法:用FGF4、HGF诱导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并于培养16d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等方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16d后。生长因子组贴壁的脐血MNCs中出现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丰富的双核细胞,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有肝细胞标志物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生长因子诱导下。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分化为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5种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选择适当的菌株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7例健康孕妇的脐血分离出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cular cells,CBMC),分别与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以菌和CBMC比例2∶1(低)、20∶1(中)和200∶1(高)共培养24~36 h,同时设阴性对照(PBS)和阳性对照(脂多糖,LPS)。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BMC表面CD4、CD25分子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IL-4、TGF-β1和IFN-γ的水平。结果 (1)与阴性对照(PBS)组相比,除200∶1比例的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10.45±3.16 vs 5.84±2.32,P=0.009)以外,其余益生菌菌株对表达CD4CD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双歧杆菌6-1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和IFN-γ,对产生IL-12无明显影响。(3)婴儿型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在各个剂量下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4)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5)粪链球菌YIT0072株在低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IL-12和IFN-γ,而高剂量则无影响。(6)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在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FN-γ,对IL-12无影响。(7)在本研究中均未能检测出IL-4和TGF-β1。结论在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菌株中,仅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5种菌株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抗炎症因子IL-10;长双歧杆菌6-1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NF-γ,仅粪链球菌YIT0072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2。各个菌株在不同的剂量下,具有不同作用。提示在应用益生菌治疗免疫等相关性疾病时,应该考虑不同菌株对免疫细胞的不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GM集落形成细胞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重建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探索建立人-小鼠嵌合肝模型方法。15只SCID小鼠,以四氯化碳(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24h后行2/3肝切除,然后分为三个实验组细胞移植组(7只)、阴性对照组(3只)及空白对照组(5只);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注入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内,阴性对照组小鼠脾脏内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组不注射细胞悬液和PBS。术后7d、14d及21d取小鼠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检测人白蛋白(ALB)及细胞角蛋白19(CK19),同时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人ALB含量。全部小鼠表现出急性肝损伤组织学特征;细胞移植组小鼠术后7d、14d、21d肝组织内均见大量人ALB及CK19阳性表达细胞,血清及肝组织匀浆可检测出人ALB;阴性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未见人ALB及CK19阳性表达,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未检测出人ALB。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部分肝切除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内可大量分化为人肝细胞及胆管细胞,在建立模型方面已取得关键突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254例,经动员后采集及分离自体骨髓,行下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随访时间为1年。术后随访指标:3、6、12个月后复查皮温、深感觉、经皮氧分压和踝肱比,随访疼痛、冷感和跛行距离,观察溃疡和坏疽情况。采用F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随访254例患者。(1)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61.8%(157例/254例),冷感缓解率缓解率74.0%(188例/254例),跛行好转率40.2%(102例/254例),溃疡好转率59.0%(36例/61例),坏疽截肢6例,脱落愈合5例,无变化8例,扩大7例;(2)患者下肢皮温由32.89℃±2.19℃上升至35.52℃±2.26℃(t=13.32,P=0.000),深感觉缓解由(26.20±15.78)mV下降至(20.34±10.86)mV(t=4.901,P=0.000),经皮氧分压由(26.46±18.49)mmHg上升至(34.14±14.99)mmHg(t=5.157,P=0.000),踝肱比由0.62±0.36上升至0.84±0.24(t=8.104,P=0.000)。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有效,是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对230例患者进行450次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比治疗前后血液分析、血沉、生化全项、出凝血机制和肿瘤标记物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转归,采用配对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头痛、感染、皮疹、血肿形成等不良反应和其它移植并发症出现。32例(7.1%)治疗后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8例(1.8%)出现一过性发热,10例(2.2%)穿刺时诉穿刺处深部软组织胀痛,拔针后疼痛消失。患者白细胞计数治疗前(7.9±1.1)×109个/?L和治疗后3个月(8.0±1.3)×109个/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91,P?=?0.374),谷丙转氨酶治疗前(31.9±5.8)U/L和治疗后3个月(32.4±6.2)U/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P?=?0.372),球蛋白治疗前(22.1±1.7)g/L和治疗后3个月(21.8±1.8)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8,P?=?0.066),AFP治疗前(9.9±1.6)μg/L和治疗后3个月(10.1±1.7)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195),患者血液学指标(血常规+血沉、生化全项、全身肿瘤标记物、病毒筛查、出凝血机制)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183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79.6%。 结论寰枕间隙侧方穿刺术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安全可行并可能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自制细胞培养基和日本1640产细胞培养基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培养基用于PBMC培养24h、48h、72h后、自制细胞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日本产1640培养基(P<0.01).说明自制细胞培养基可取代日本产1640培养基而用于人PBMC的实验培养.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将传统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计数方法加以改进,并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30例健康体检者单个核细胞,不同染色稀释液重悬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连续计数5天,计算批内、批间变异;采用上述方法分离2型DM患者抗凝全血29例,计算单个核细胞数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和2型DM组患者血脂。结果:两组的单个核细胞经3种前处理染液稀释重悬细胞后,计数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绝对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结果间比较无差异。在对照组中,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与白细胞呈正相关(r=0.611,P0.05),与血清TC、LDL水平呈负相关(r1=-0.550,r2=-0.605,P0.05)。而T2DM组,单个核细胞计数结果仅与LDL水平呈负相关(r=-0.104,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与2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NC)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对辐射性造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果结论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9组经X射线(4.0Gy)照射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APS或生理盐水,并于照射后第1、3、7d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凋亡率、Bcl-2表达率,Western Blot法(WB)检测P53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生理盐水组BMNC凋亡率、P53蛋白、Caspase-3激活片段(12+17KD)的表达升高,Bcl-2及Caspase-3全长片段(35KD)的表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2mg/kg APS组和8mg/kg APS组均能降低凋亡率,P53蛋白及Caspase-3激活片段的表达,升高Bcl-2和Caspase-3全长片段的表达。结论 APS对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发一种分离并增殖肺炎衣原体(Cpn)的简易方法极具意义。该方法先分离血液标本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PEG使Cpn-Ag阳性的PBMC裂解释放出Cpn,然后与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一起离心,继续培养Hep-2细胞,再将Hep-2细胞冻融破碎后,放入到新的Hep-2细胞中进行离心,以完成Cpn的1次传代,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2-4次传代。分别用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及PCR法检测Hep-2细胞中的Cpn-Ag和CpnDNA,并用FITC标记的属特异性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检测实验分离以及进口菌株传代后的包涵体形成单位数量。结果显示MIF法检测Cpn感染后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强阳性;MIF法检测1次传代及2次传代的Hep-2细胞,其胞内Cpn-Ag亦均强阳性,3次传代为阳性,而4次传代为阴性;PCR法检测2次传代后CpnDNA阳性。该简化方法可以实现PBMC中Cpn的分离,分离菌株传代4次后出现退化(优于进口菌株),但该方法仍可实现进一步的培养及传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CL9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并探讨其对CXCR3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CXCL9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9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ERK1/2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变化,并检测上述通路抑制剂PD98059和Wortmannin处理细胞后,CXCL9对ERK1/2、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有无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CXCL9刺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有明显的趋化作用,并且CXCL9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激活ERK1/2及PI3K/Akt信号通路,其关键蛋白ERK1/2及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和Wortmannin的应用能明显抑制CXCL9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CXCL9能趋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迁移,ERK1/2及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向类肝细胞的分化。方法:收集Lo-2细胞培养上清液加入培养基培养分离出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连续lOd检测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情况,细胞传代后无诱导剂(LO-2细胞培养上清液)情况下检测白蛋白(ALB)表达情况。结果:培养6d后心P出现阳性结果,细胞传代后在无诱导剂的情况下AI卫检测阳性。结论:在L0-2细胞上清的诱导下,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分化为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脐血CD-3 4 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胎儿脐血 ,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 (MNC) ,去除CD 3 4 细胞 ,体外用低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以及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脐血CD-3 4 细胞中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可诱导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表达IL 6、SCF和SDF 1等造血生长因子。结论 :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脐血CD-3 4 细胞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与其它来源MSC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在体外传代可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并表达造血因子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具有促进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型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凋亡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用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前48 h,H1N1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但在培养48 h后,流感病毒对单核巨噬细胞表现为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流感病毒对淋巴细胞吸附不同时间后,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凋亡与病毒吸附时间长短并无相关性.检测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加入前后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均被抑制, 提示通过p53诱导的凋亡可能是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用PCR法检测献血员单个核细胞中的CMV—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7份自愿献血新鲜血标本和22份库存血标本分别用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巨细胞病毒DNA(CMV-DNA)和用ELISA检测其血浆中CMV-IgG。结果CMV-DNA阳性率达80.4%和77.3%,CMV-IgC阳性纺为65.9%。其中CMV-IgG阳性者,基本上都携带CMV-DNA;CMV-IgG阴性者,亦有部分携带CMV-DNA。因此认为献血员血液中CMV高带毒率应引起临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PCR是筛选无传播CMV危险性血液制品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1~10(TLR1~10)表达的影响及对炎症因子TNF-α、IL-6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中TLR1~10 mRNA的组成型表达;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ox-LDL刺激单个核细胞后,TLR1~10mRNA表达的变化;结合抗体阻断实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人单个核细胞有TLR1~10 mRNA的组成型表达,ox-LDL刺激可上调人单个核细胞TLR2、TLR4 mRNA的表达。经ox-LDL刺激后,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IL-6上升,受体阻断剂阻断TLR2、TLR4后,可以减少ox-LDL诱导的TNF-α、IL-6分泌。结论:ox-LDL可能是TLRs的内源性配体,ox-LDL可通过TLR信号通路调节单个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