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自强学堂格致学部.1922年在自强学堂的基础上成立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生物学系之一.随着学校的变迁,生物系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国立武昌大学生物学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国立武汉大学生物学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武汉大学生物学系.1978年,在生物学系病毒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汉大学病毒学系.1984年,从生物学系和病毒学系中派生出武汉大学生物工程中心.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拉丁名要更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树刚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2,(1):95-96
<正> 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3期(1991)上,张宏达教授和叶创兴先生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道他们在研究山茶属(Camellia)植物当中,发现金花茶原植物早在四十年代已为戚经文先生定为新种,命名为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发表在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刊(Sunyatsonia)第了卷第1—2期上,19—20页,图版5。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关于优先律的条款,对1965年胡先骗教授命名为 Theopsis chrysantha  相似文献   

3.
政协沈阳市副主席,沈阳农学院教授任明道先生,于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十三时在沈阳病逝,终年八十二岁。 任明道教授于一九○一年九月生于浙江永嘉。一九二六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后,曾先后在前浙江省昆虫局、中央农业实验所,美国驻华昆虫研究所等处任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八年留学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回国后,曾先后在前国立中正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授。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司药械处副处长。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四年任沈阳农学院教授、植保系主任。  相似文献   

4.
黄翠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 《遗传》2010,32(3):189-190
<正>1921年3月,黄翠芬出生在广东台山。她从小学习优异,在广州私立培道女子中学和澳门私立协和中学初中和高中毕业时成绩均名列榜首,1940年考入岭南大学化学系。时逢战乱,她在流亡辗转中曾借读国立中山大学,1944年获得岭南大学的毕业证书,并到前中央卫生实验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一辈人类学家刘咸先生黄象洪刘咸先生,字重熙,江西都昌人,1901年11月8日生。1987年9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刘先生童年时家庭生活清贫。1921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从秉志、胡先、陈桢、陈焕镛诸教授学习,1925年毕业,留校...  相似文献   

6.
抗战烽火中的求学生涯 1921年7月23日我出生于北京,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我的父亲丁绪贤受维新思想的影响,留学英国,毕生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致力于实业救国和科技救国,是我国最早一代的化学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任教授.  相似文献   

7.
潘云唐 《化石》2011,(1):58-6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顾知微先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矿产勘查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科普作家。他光辉的人生有着传奇般的色彩。他于1918年5月10日生于江苏南京市江宁县。他虽出身世代官宦的名门望族,但却家道中落,三岁丧母,十三岁丧父。依靠亲戚抚养,凭借个人艰苦奋斗、成绩优异而就读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2年毕业。早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48年曾获中国地质学会的第四届“许德佑先生纪念奖金”。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真菌学教授葛起新先生2016年4月17日凌晨于杭州病逝,享年九十八岁。葛起新先生1919年1月14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宁波。1937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病虫害系,因抗战爆发,随浙大一路西迁,历尽艰辛;1941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师从陈鸿逵教授。1949年5月以后,历任浙江大学病虫害系、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18日~8月14日,由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组成新疆两栖爬行动物考察队,对南北疆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野外考察。本次考察共采集标本328号,经鉴定共23种,分隶11属7科,其中两栖纲2科2属4种,爬行纲5科9属19种。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蜥蜴和蛇种的新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0.
1956年10月底華南農业科学研究所举行華南農业科学研究会议,其中植物生理及微生物小组的讨论会在10月25日在華南農院举行,参加的除華南農学院植物生理学及微生物学教师及華南農科所的植物生理室及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人员外,还有農科所糧食系和土壤農化系的同志,華南熱作所的曾友梅教授,中山大学于志忱教授和華南师院梁倩華先生也应邀参加讨论,此外还有省粮食廳和廣西省的農业试验站工作同志。会中对華南農科所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12,(3):I0001-I0002
<正>贵州大学昆虫学科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并于1942年学校更名为国立贵州大学后建立了"病虫害防治实验室",始创期昆虫学始创人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楠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蒋书楠教授等调离后,郭振中教授秉承学科优秀传统,带领以李子忠教授、熊继文教授、金道超教授等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历经数十年曲折发展,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形成了队伍稳定、方向稳定、特色明  相似文献   

12.
在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龙军山,海拔750米以下的山冲小溪之中,经常出没一种体长32-36厘米,全身布满鳞片,身体呈圆柱形,尾侧扁似鳄鱼的爬行小动物,当地瑶族同胞称之为“大睡蛇”。 “大睡蛇”中文名字叫鳄蜥。早在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广西瑶山采集队发现了28只陌生的爬行小动物,它体形似蜥蜴,尾巴像鳄鱼,当时不知何种动物,成为动物界之谜。1930年,经德国学者E.Ahl  相似文献   

13.
学术活动     
1990年8月15日,应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湿地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工程学教授、世界著名的系统生态学家欧顿(H·T·Odum)及其夫人,台湾省合北中兴大学黄书礼教授,在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生态学会联合举办的学术讲座上,就“美国和世界当前生态学研究和发展动向”、“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趋势”以及环境保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4):388-388
2008年11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师生和来自中山大学校内外各兄弟单位、校友、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300余位来宾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庆祝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该所是1978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部属重点研究所之一,首任所长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3):284-284
中山大学的昆虫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山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1988年中山大学昆虫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学科调整时成为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一个主要部分;1995年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原有基础上建成“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改名为“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为永久纪念已故罗宗洛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决定在所内为罗宗洛教授塑像。罗宗洛教授生于1898年,浙江黄岩县人。1917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1919年赴日本求学,1930年获北海道帝大国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教  相似文献   

17.
国立新加坡大学1989年内建立生物技术加工中心新加坡政府计划今年在国立新加坡大学建立生物技术加工中心。新加坡大学1987年建立了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okcular and Cell Biology,IMCB)。致力于振兴基础研究和培养研究人材。通过生物技术加工中心,下游技术也将得到以强化。该国举国上下都在推进生物技术产业振兴对策,除了以新加坡大学为中心的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开发外,还致力于向企业转让技术和鼓励吸引生物技术企业、培养实验助手。为了培养生物技术助手和临床检查的助手,定于1989年6月在新加坡技术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侯韦占堂先生,始于1954年秋.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受石油管理总局地质局的指派,到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进修古生物,师从王钰先生学习腕足类.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该所的科研人员基本上可以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解放前就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的专家学者,另一部份是解放后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所工作或由...  相似文献   

19.
<正> 赵继鼎先生一九一六年九月十六日出生在山东省东阿县。卒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九岁。 1948年他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同年10月到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解放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57年参加九三学社。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副秘书长和真菌学报常务编委等职。  相似文献   

20.
会员动态     
薄蛰龙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昆虫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现年84岁,广西钦州县人。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顾问、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所长。第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目前仍主持省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和指导博士后及博士生的工作。蒲蛰龙教授早期研究昆虫形态与分类,发现我国牙甲科昆虫新种30多种。50年代起,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七五”期间他承担的国家攻关项目:“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