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循环细胞以及固有免疫原性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综合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胆固醇超负荷形成的泡沫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种关键的抗炎转录因子,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已被证实发挥了重要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KLF4是否在AS过程胆固醇对VSMCs的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LF4在AS进展过程中VSMCs泡沫细胞样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小鼠AS造模结果显示,KLF4缺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P<0.05),并增加动脉壁脂质蓄积(P<0.05)及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加速AS进展。细胞内油红O染色及胆固醇含量测定研究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内胆固醇蓄积(P<0.05)。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胆固醇摄取、合成、促炎因子分泌及巨噬细胞黏附和胆固醇损伤诱导的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P<...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榄香烯抗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及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为探讨β-榄香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形成。给予不同浓度(0.5,5,50μM)β-榄香烯干预后,ELISA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量的变化。结果:β-榄香烯可降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P0.05或P0.01),胆固醇酯含量(P0.01),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P0.05或P0.01),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抑制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改善巨噬细胞的炎症状态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失衡和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作为炎症信号的关键信使,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和血管重塑,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靶点。白细胞介素-1β中和抗体卡纳单抗在CANTOS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开创了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的新时代。该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1不同成员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为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和抗炎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通过细胞表型转换与内环境的变化相适应。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和促纤维化作用。进展的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以M1型巨噬细胞为主。糖酵解是M1型巨噬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伴随细胞内大量活性氧的生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M2型巨噬细胞以氧化磷酸化为主要供能途径,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糖酵解,促进巨噬细胞氧化磷酸化,能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本文综述了与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相适应的细胞能量代谢变化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AILI)是一类普遍的药物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造成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IF)的主要原因。Kupffer细胞为肝脏固有巨噬细胞,是机体先天免疫重要组成部分。Kupffer具有促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通过识别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激活细胞内炎症信号,释放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和趋化因子。Kupffer在AILI氧化应激、细胞招募、炎症反应、肝再生和纤维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对AILI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它不仅可以通过活化细胞而主动分泌,还可以通过损伤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胞外,从而介导炎症反应。近年来,HMGB1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从炎症反应开始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各个时期中,HMGB1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HMGB1在A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做简要地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β-榄香烯抗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及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为探讨β-榄香烯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形成。给予不同浓度(0.5,5,50μM)β-榄香烯干预后,ELISA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量的变化。结果:β-榄香烯可降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内总胆固醇(P<0.05或P<0.01),胆固醇酯含量(P<0.01),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P<0.05或P<0.01),并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抑制巨噬细胞对ox-LDL的摄取,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改善巨噬细胞的炎症状态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PAR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以动脉壁脂质蓄积为特征的复杂病变过程。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是核内孤儿受体家族成员,它作为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调节物,可以调控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影响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内稳态、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积从而影响AS的发生和发展。PPAR可通过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来调理脂质代谢紊乱,并在血管壁水平直接产生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既是胆固醇在血管壁聚集的疾病,也是发生在动脉壁的一种低强度慢性炎症形式。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胆固醇结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的显微技术证实,胆固醇结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即已出现,并与早期炎症有关。胆固醇结晶通过诱发局部炎症,促进大的脂质核心形成;刺破纤维帽,导致斑块破裂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在影响斑块进程中,NLRP3炎症体的激活对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LRP3炎症体是研究最多最明确的炎症体,其与非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胆固醇结晶激活NLRP3炎症体的途径作为研究靶点,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就胆固醇结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症体的两种途径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具有易损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蚀损,继发血栓形成,并引起具有严重危害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炎症反应是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主要因素,参与反应的炎症因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一个促炎症因子,会增加斑块的易损性,而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主要的抗炎症因子,则具有抗动脉硬化及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IL-18/IL-10的比值代表了机体促炎性与抗炎性动态平衡的状态,其比值失衡可能是影响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近来有研究认为,IL-18/IL-10的比值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冠脉事件的预测因子.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IL-10、IL-18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组织纤维化是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而实质细胞减少的一类疾病,组织损伤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脂氧素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兼具抗炎和促炎症消退双重作用,对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相关基因有显著的负性调节作用,为炎症反应的重要“刹车信号”. 脂氧素可以促进炎症及时消退而防止其蔓延为慢性炎症,因此,它极有可能在抑制纤维化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脂氧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纤维化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极有价值的抗纤维化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3.
郑晓云  刘先哲 《生命科学》2012,(10):1174-117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参与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 receptors,TLRs)中的TLR4是机体重要的诱导分泌多种炎性因子的模式识别受体。现有证据表明,TLR4不仅产生多种炎性因子诱发血管炎症反应,而且促进AS斑块形成和发展,造成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TLR4对AS的影响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对策。主要对TLR4在AS发病机制和易损斑块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血管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炎症因素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已得到研究者共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了从早期内皮功能障碍到晚期斑块破裂的AS形成的各个阶段。CANTOS研究作为测试AS炎症假说的第一个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寻找IL-1β介导的炎症性A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依据。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识别受体,可引起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激活,产生和释放成熟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参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本文对胆固醇结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流动力学改变,斑块内细胞代谢方式变化等对NLRP3炎症体激活机制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途径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对NLRP3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是体内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该因子转录活性受氧化型胆固醇调控。多项研究表明,LXR及其靶基因调节体内的甾醇和脂肪酸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LXR有望作为治疗AS的靶点,除了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发挥抑制炎症及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等作用外,还对血管细胞及造血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LXR调控非泡沫细胞抗AS的分子机制展开综述,期望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促炎症疾病。近年来巨噬细胞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研究者们所重视。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s)的极化和招募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肥胖的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的比例出现失衡即M1促炎巨噬细胞比例上调M2抑炎巨噬细胞比例下调导致脂肪组织慢性炎症;脂肪组织的局部炎症发生时周边组织巨噬细胞招募至脂肪组织也能够促进肥胖的发展进程。本文就肥胖的发生与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极化和招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索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损伤组、未损伤对照组、剔除组和剔除对照组。损伤组和剔除组小鼠用钝物击打构建骨骼肌挫伤模型,剔除组和剔除对照组小鼠用氯膦酸盐脂质体腹腔注射构建巨噬细胞剔除模型。骨骼肌钝挫伤后1、3、7和14 d取双侧腓肠肌,HE和Masson染色观察损伤骨骼肌再生和纤维化瘢痕愈合过程,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中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骨骼肌损伤后14 d,损伤组组只存在少量再生肌纤维,而剔除组存在大量再生肌纤维,两组肌纤维直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后14 d,剔除组胶原纤维面积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损伤组(P0.01)。与未损伤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均显著上调。与损伤组相比,剔除组中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在损伤后期(损伤后7~14 d)均显著增加。以上结果提示,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多种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上调,剔除巨噬细胞后,上述因子的表达在损伤后期进一步上调,且骨骼肌再生能力受损,纤维化修复加剧。这些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剔除巨噬细胞损害骨骼肌再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其主要作用为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激活及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IL-1、TNF—α、NO等,从而间接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不仅是产生MIF的主要细胞,也是MIF作用的靶细胞,因此MIF在巨噬细胞参与调节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MIF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随着斑块的发展逐渐上升;相反,阻断MIF的表达则可以显著廷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撮并稳定斑块。因此,MIF在单核巨噬细胞的血管粘附、跨膜移动、内皮下聚集、泡沫细胞的形成及斑块稳定中的作用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主要就MIF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学功能特别是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在AS早期病变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修饰起着关键作用。已知类黄酮化合物是优良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和生物抗氧化剂。类黄酮化合物能防止LDL-c的氧化修饰,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保护内源性抗氧化物质,调节细胞抗氧化状态起作用。在AS发病过程中伴随炎症,类黄酮化合物有抗炎和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不同种类的类黄酮化合物结构差异对AS作用有着明显差异,存在特定的构效关系。本文就植物类黄酮化合物防治AS的机理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斑块中泡沫细胞的形成与巨噬细胞胆固醇的转运密切相关,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是胆固醇逆转运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清除外周组织过多的胆固醇,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转运相关蛋白的作用,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G1、载脂蛋白A-Ⅰ、胆固醇脂转运蛋白、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本文就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过程中相关蛋白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