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对迁徙水鸟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强  马克明  李金亚  张育新 《生态学报》2017,37(8):2520-2529
停歇点湿地是迁徙水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在水鸟每年的往返迁徙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迁飞路线上的停歇点湿地正发生剧烈变化。各个停歇点湿地的生境变化及周围环境不仅是影响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还改变了各路线上迁徙水鸟的种群大小和群落多样性。分析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影响迁徙水鸟种群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环境因素,不仅有助于理解各停歇点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也可为迁徙水鸟种群保护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分析了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停歇点湿地内的水、食物、栖息地格局和人类干扰等生态要素对水鸟觅食和栖息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景观尺度上湿地周围的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外来生物等环境条件在各停歇点对水鸟栖息地质量的改变;最后,基于多尺度条件下湿地影响因素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当前湿地生境与水鸟种群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对湿地和水鸟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围填海对湿地水鸟种群、行为和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鸟对湿地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被认为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围填海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对水鸟的种群、行为和栖息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种群生态方面分析围填海对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从水鸟行为方面归纳围填海对鸟类取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的影响;从水鸟栖息地利用方面探讨围填海对水鸟栖息地利用和适宜生境选择的影响。围填海通常会降低生境专性鸟类种群数量,但对生境泛性鸟类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围垦强度决定着鸟类多样性大小。适度的围垦使得生境多样化,有利于鸟类多样性的增加;过度的围垦则使得水鸟生境破碎化,从而导致多样性下降。围填海后的生境状况影响着水鸟的取食、繁殖、迁徙、社群行为及栖息地的选择。滩涂面积的减少以及植被群落的改变不利于涉禽的觅食栖息,而养殖塘等人工湿地则为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以及良好的栖息环境。扩大研究的时空尺度可全面分析围填海对鸟类的影响机制;将多种水鸟结合在一起并分析其对围填海的响应机制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宁  马志军  马强  宋国贤  汤臣栋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2009,29(12):6342-6350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殖塘吸引更多种类和更高密度的水鸟.养殖塘在放水前水位较高时吸引更多游禽栖息,而在放水后水位较低时吸引更多涉禽;在放水过程中,养殖塘中水鸟的种类最多,密度最大.另外,在放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的影响不同:放水之前,养殖塘水面面积和平均水深是水鸟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游禽种类和数量受水面面积影响较大,涉禽种类和数量受平均水深影响较大;放水过程中,裸地面积、芦苇面积、干扰程度、平均水深和水深变异对水鸟、游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起主要作用;放水之后,水深变异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游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面面积,影响涉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变异.研究表明,通过对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的有效管理,养殖塘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兴化湾滨海养殖塘冬季水鸟的栖息地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D7年12月至2008年3月对福建省兴化湾东北部江镜华侨农场(25°29′~25°33′N,119°23′~119°26′E)滨海养殖塘水鸟的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选取了6个养殖塘作为样地,总面积360 hm2,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25种.潮汐变化是影响养殖塘内越冬水鸟栖息的重要因素.高、中、低3种不同潮位下养殖塘水鸟群落特征差异较大.水鸟的种数和数量随潮水的涨高而显著增加,优势种则减少;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潮水的涨高而降低,优势度则增大.养殖塘的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个不同水深区域水鸟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密度差异显著,鸻鹬类、鸥类、鹭类等鸟类在中等水位区和浅水区栖息,鸭类主要栖息在深水区,而无水区仅有少数鹭类活动.在潮汛期间,滨海养殖塘是水鸟良好的临时栖息地,科学管理可使养殖塘人工湿地与潮间带滩涂共同满足越冬水鸟的栖息需求.  相似文献   

5.
游禽和涉禽     
正生活在不同湿地类型中的水鸟,在长期的进化和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主要有游禽和涉禽等两种类型。游禽游禽是一类适应于在水中游泳或潜水的鸟类,包括潜鸟目、目、鹱形目、鹈形目和雁形目的所有种类,以及鸻形目的鸥科燕鸥科种类。其中,鹱形目与鹈形目的鹲科、鲣鸟科和军舰鸟科为远洋性海鸟;雁形目的鸭、雁和天鹅等往往被人们称之为水禽(Waterfowl)。鸥类在生活习性上适应于  相似文献   

6.
盐城滨海滩涂湿地存在较大范围的围垦, 围垦后农田的利用方式与鸟类群落的关系研究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 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路港区域面积为600 hm2的典型农田生境设置了4条鸟类调查样带, 总面积26.3 hm2, 逐月对不同作物期的鸟类群落及生境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农田栖息的鸟类种数共70种, 隶属11目33科, 优势种有豆雁(Anser fabalis)、灰鹤(Grus grus)等。中路港农田在一年中的两种不同作物时期吸引到的鸟类种数基本相同, 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时期吸引的水鸟的数量均大于林鸟数量。采用MOSAIC PLOT模型分析鸟类对农田的利用方式, 鸟类在油菜期对农田的利用方式主要为觅食, 主要种类为豆雁、灰鹤等, 在水稻期, 则为觅食、栖息, 主要种类为鸻鹬类。从栖息地管理的角度看, 农田土地的利用类型和食物的丰富程度对鸟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农田不同作物期保留一定的谷物或降低人类干扰程度, 有利于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湿地快速丧失和退化是全球水鸟面临的严重威胁。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亚太地区水鸟重要分布区,为了应对互花米草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水鸟栖息地丧失和质量下降,保护区于2011年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和鸟类栖息地重建生态项目,为鸟类提供补偿栖息地。通过直接计数法调查了栖息地重建区域的水鸟种类和数量,以了解该区域对水鸟的支持作用并为湿地管理提供依据。2011年11月—2016年10月,在该区域共记录到水鸟7目13科69种,共计38 238只次。不同水鸟类群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较大,这可能与不同水鸟类群在栖息地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及不同年份研究区域在植被、水文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等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有关。建议根据水鸟的生态习性和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开展植被、水文特征等栖息地要素的管理,以达到为多种水鸟提供适宜栖息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的必经之路,鸟类物种丰富。目前,该湿地的人为干扰现象日益突出,对鸟类栖息和繁殖造成了影响。苍鹭Ardea cinerea是该湿地鸟类的重要代表,其繁殖活动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干扰鸟类繁殖的主要因素、有效管理保护区、维持湿地的鸟类多样性,于2017年5—8月,采用GPS定位、样方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陈桥东湖苍鹭繁殖地内的巢特征、巢址区和对照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苍鹭筑巢位置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有极高的偏爱;巢材主要是芦苇;巢口向上呈浅盘状,巢内径、巢外径、巢高、巢深分别为(39.00±3.28)cm、(79.10±15.39)cm、(31.00±19.80)cm和(5.00±1.43)cm。对比苍鹭巢址区与对照区生态因子发现,巢址区植被密度、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水深、巢距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和巢距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采用AIC信息准则法对可能影响苍鹭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植被状态和干扰因子是制约苍鹭巢址选择的关键因素。建议通过采取适当扩大水域面积及水生植物面积、封锁湿地中的道路、定期蓄水、处理好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等措施来改善苍鹭等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安徽沿江浅水湖泊越冬水鸟群落的集团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锦云  周立志 《生态学报》2011,31(18):5323-5331
长江中下游湖泊是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地,随着湖泊渔业养殖强度的不断加大,湖泊湿地严重退化,水鸟的越冬生态受到影响。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越冬水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特征,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通过扫描取样法采集安徽省长江沿江升金湖、菜子湖和武昌湖3个浅水湖泊30种越冬水鸟的取食行为百分比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越冬水鸟进行集团划分,并采用无倾向对应法(DCA)分析越冬水鸟的取食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庆沿江湖泊越冬水鸟群落可分为4个集团,即深水取食集团G1、挖掘和啄取集团G2、浅水取食集团G3和泥滩拾取集团G4。G2集团的鸟种最多,共有13种,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G3集团次之,共6种,优势种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G4集团共5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红脚鹬(Tringa totanus);G1集团水鸟种类有6种。这些水鸟的觅食生境主要在湖泊滩涂和浅水区域,其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和觅食对策共同决定群落组成结构。DCA分析表明,取食方式及取食时运动方式组成的觅食对策决定了集团食物资源的分割,草滩中取食鸟类主要采用静止取食和啄取方式,泥滩取食集团主要采取拾取及奔-停取食,深水区取食集团则主要采用潜水方式取食,因此,维持湖泊不同区域的丰富食物资源对于保护湖泊丰富的水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水鸟栖息对土壤磷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分别在广东顺德水鸟天堂、广东星湖湿地及江门小鸟天堂3地的水鸟栖息区(水鸟区)和非水鸟栖息区(对照区)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水鸟活动提高了各栖息地土壤的总磷、有效磷和无机磷,而在顺德、星湖两地水鸟区土壤有机磷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区。各栖息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区。土壤pH、容重、有机质和有效磷4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变异影响的总解释率为46% (P<0.05),其中有效磷是最大影响因子。这说明水鸟活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各种磷组分的含量,降低了植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湿地生态恢复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整个区域湿地结构和功能恢复作为基本目标,将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对区域湿地生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规律性认识。本研究以盐城盐沼湿地为案例,以1987年作为未干扰或干扰较少的状态,从结构-过程-功能耦合作用角度,确定区域湿地恢复的关键生态特征,包括:健康与动态潮间带湿地系统、碱蓬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弹性、复杂景观镶嵌与相互作用、潮间带底栖动物丰富与鸟类觅食基地,以及濒危与关键水鸟种群保护。在此基础上,将围垦与土地利用、水管理、全球变化与海平面上升作为驱动区域湿地生态变化的三大外部因素;海岸侵蚀与沉积、区域水格局变化、地形地貌变化、湿地空间变化与连通性丧失,以及互花米草入侵等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内在压力因子;基于这些压力因子与湿地生态系统变化之间复杂作用关系分析,形成了外部驱动力-内在压力源-生态影响-生态特征之间联合作用下的区域湿地恢复概念生态模型。此模型以复杂因果关系研究为基础,直观展示了湿地恢复需要去除或减缓各种压力因子的一般路径,有利于指导大规模盐沼湿地恢复规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以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为主要研究区域,对8种水鸟越冬期夜间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platyrhynchos)、银鸥(Larus argentatus)及白鹭(Egretta garzetta)等白天在塘内栖息和取食的水鸟,黄昏时飞离并栖息于堤外海滩或堤内农田和防护林,次日清晨飞回。夜间停留在鱼蟹塘的水鸟活动差异性显著。其中,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天栖息于堤内防护林,夜间17:00~17:30时后飞入鱼蟹塘,分散于塘内光滩及芦苇附近活动,在约23:30时后其行为以觅食为主,达70%以上。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和骨顶鸡(Fulica atra)活动频繁,主要分布于芦苇丛和周边水域,21:30~次日2:30时其觅食行为达到高峰,数量占60%~90%,2:30~3:30时后转为以休息为主。而白天活动频繁的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夜间停留在塘内,主要休息于水位较深区域。结果表明,越冬水鸟夜间行为具多样性,可能与昼间活动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湿地水鸟区系组成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对雷州半岛湿地水鸟区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湿地水鸟56种,隶属7目9科,种类最多的是鹭类(Ardeidae)、鸭类(Antidae)和Xin鹬类(Charadriidae and Scolopacidae),共有41种,56种水鸟中,古北界成分35种,占绝对优势;东洋界、广布种分别只有13和8种。以冬候鸟为主,共有33种;留鸟、族鸟和夏候鸟分别占13、7和3种。冬候鸟主要是鸭类和Xin鹬种类,留鸟主要是鹭类,本地的鸥类(Laridae)几乎都是冬候鸟,受各种协定或法规保护的水鸟有38种。雷州半岛的水鸟主要人布在沿海滩涂湿地,共有49种,红树林是最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分布在这里的水鸟有37种。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滨海湿地是国际水鸟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快速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然而建筑密集的城市区域已极大影响到水鸟飞行过程。本文以深圳湾为例,从水鸟觅食飞行过程出发,选取指示物种(小白鹭和琵嘴鸭),结合水鸟回避行为特征,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建立描述水鸟真实飞行运动的阻力表面,分析了城市区域对水鸟飞行过程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城市结构对水鸟飞行过程的影响程度,最终建立包含低、中、高3种阻力飞行区的综合水鸟飞行阻力格局,并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以维持水鸟在城市内的飞行过程,由此阐明城市化对生物过程的作用机制对于解决可持续城市建设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湿地是黄渤海地区河口区域的重要湿地类型, 是水鸟迁徙停歇期的重要栖息地。本研究以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 通过对盐地碱蓬盐沼湿地和相邻泥质滩涂两个固定样区连续三年的水鸟组成调查和行为观察, 分析盐地碱蓬盐沼湿地在鸻鹬类多样性维持和栖息地利用中的作用。共记录到鸻鹬类水鸟28种6,348只次, 其中盐地碱蓬湿地记录到4科13种, 泥质滩涂记录到4科27种, 泥质滩涂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盐地碱蓬盐沼湿地。此外, 盐地碱蓬盐沼湿地与相邻的泥质滩涂的鸻鹬类鸟类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盐地碱蓬盐沼湿地的鸟类群落组成以体型较大的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N. arquata)、灰鸻(Pluvialis squatarola)等为主, 而泥质滩涂以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等小型鸻鹬类为主, 这说明两种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行为分析发现, 泥质滩涂中栖息鸟类的主要行为为取食(58.71%-93.26%), 而盐地碱蓬盐沼湿地鸟类的行为既包括较大比例的取食, 也包括休息, 特别是在春季迁徙期。这进一步说明, 两种生境在水鸟的栖息地利用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差异。尽管盐地碱蓬盐沼湿地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和数量均低于泥质滩涂, 但是, 两种生境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共同分布物种, 这说明其生态功能具有较强的生态互补性, 二者作为一种独特的湿地景观组合, 在鸻鹬类迁徙停歇期的栖息地利用和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鸟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的生境特征、食物资源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利用网格单元对2019—2020年菜子湖冬季水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12科41种,其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  相似文献   

17.
水鸟指那些生态上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但水鸟利用的湿地却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栖息地之一。目前,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全球约1000个,总面秘达8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4,(12):10-11
水鸟指那些生态上领带湿地生存的鸟类,但水鸟利用的湿地却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栖息地之一。目前,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全球约1000个,总面积达8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水鸟种群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宁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831-834
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敏并深刻地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2002年以来,省林业厅鸟类调查组对我省的鸟类资源及分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湿地水鸟有10目20科113种.本文阐明了我省水鸟的种类、地理分布及保护价值,并讨论了陕西湿地水鸟种群现状、面临的威胁和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湿地水鸟的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杭州市区6类湿地中水鸟的分布,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有水鸟38种,群落的组成季节变化较大,且以迁徒种类为主;留鸟为少数城市适应种,而迁徒鸟主要分布在郊区和郊区,很少深入城区,整个杭州区全年水鸟的多样性波动不大,密在秋冬季较高,但各类湿地水鸟的密度和多样性季节变产大;水产养殖场是杭州水鸟最重要的栖息地类型,西湖和水荡对于维持杭州市水鸟的数量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