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及其c-Jun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compacta,SNc),特异性毁损DA能神经元;术后1d、7d、14d、21d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行为学观察、电镜、尼氏染色观察中脑VTA神经元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观察其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Jun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Western blot观察c-Jun蛋白表达。结果APO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及电镜见PD大鼠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TH )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学改变。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转/min,VTA毁损侧c-Jun表达。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APO能诱导6-OHDA 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强弱可能与TH 神经元数量直接相关;c-Jun表达与DA能神经元毁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周,4周,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二羟苯乙酸(DOPAC)。结果:移植术后2周,4周,8周BDNF组、MSCs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改善更为明显。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8周后BDNF组、MSCs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较PD组明显提高(P<0.01),以BDNF组更为显著。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干预PD大鼠模型,显著降低PD大鼠纹状体内DA代谢率,提高DA水平,改善PD大鼠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毁损侧黑质内,PD模型大鼠的姿势不对称性和黑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 droxylase,TH)表达的改变,以及B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方法黑质、前脑内侧束两点法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H)并行为学分析筛选PD模型大鼠。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BMSCs移植术后4周和8周,观察大鼠姿势不对称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显色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以及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BMSCs黑质内移植可使PD模型大鼠的转动频率由(10.62±2.97)r/min降至(4.65±1.08)r/min(P〈0.01),显著增加毁损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和纹状体内TH阳性纤维密度。BMSCs在大鼠黑质内可以存活至少8周,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内移植BMSCs对P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Chu YX  Liu J  Feng J  Wang Y  Zhang QJ  Li Q 《生理学报》2004,56(5):597-602
实验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 观察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5- 羟色胺(5-hydroxytrypamine, 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 对照组和 PD 组大鼠 DRN 中 5-HT 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为(1.61 ±0.56) Hz 和(2.61 ±1.97) Hz, PD 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大鼠, 79% 的神经元呈现规则放电, 21% 为爆发式放电;在 PD 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 36%、16% 和47%, 爆发式放电的 5-HT 能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帕金森病大鼠 DRN 中 5-HT 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 且爆发式放电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胶质细胞的变化、炎性介质NF-κB的表达。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 10μg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炎性介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注射Lactacystin 3周,阿朴吗啡腹腔注射后出现典型旋转行为;8周后实验组大鼠损毁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黑质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均增加,NF-κB表达增强。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能激活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炎性介质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胼胝体和扣带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方法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六羟基多巴胺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周、4周和6周模型组。以酪氨酸羟化酶(TH)和GFAP抗体免疫组化阳性分别显示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胼胝体与扣带处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2、4、6周模型组右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2、4、6周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胼胝体和扣带处星形胶质细胞呈未活化状态,两组之间的GFAP表达强度和细胞密度均无显著差异。2周和6周模型组两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呈活化状态,其表达强度和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结论急性完全损伤PD模型大鼠注射侧胼胝体和扣带处GFAP表达随病程呈增高、降低和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肌样细胞(CLC)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的疗效。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15 ng/ml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BMSC分化为CLC 3,7,14和21 d,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标志性蛋白α-SMA,Ttroponin-T和Troponin-I的表达。CL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实验共分4组:心肌梗死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MSC组及CLC组。移植治疗4周,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后取材大鼠心肌,冰冻切片,HE染色后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心肌梗死模型制备4周,模型组大鼠的LVSP数值为(118.74±11.56)mm Hg,低于假手术组(130.42±12.58)mm Hg,模型组大鼠的LVEDP数值为(14.29±7.63)mm Hg,高于假手术组(2.44±1.11)mm Hg,+dp/dt数值为(2645.17±468.16)mm Hg/s低于假手术组(4087.29±525.17)mm Hg/s,-dp/dt数值为(2487.80±348.21)mm Hg/s低于假手术组(3865.81±614.37)mm Hg/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诱导BMSC 3,7,14和21d后均检测到α-SMA、Troponin-T和Troponin-I的表达,与第3天比较P0.01。移植治疗4周后发现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没有任何改变,BMSC组及CLC组大鼠的LVEDP数值分别为(9.15±4.54)mm Hg和(4.67±3.46)mm Hg,低于心肌梗死组(14.29±7.63)mm Hg,+dp/dt数值分别为(3245.45±368.76)mm Hg/s和(3612.78±468.54)mm Hg/s,高于心肌梗死组(2645.17±468.16)mm Hg/s,-dp/dt数值分别为(3014.11±412.12)mm Hg/s和(3347.21±398.56)mm Hg/s,高于假手术组(2487.80±348.21)mm Hg/s,同时CLC组大鼠的LVEDP(4.67±3.46)mm Hg低于BMSC组(9.15±4.54)mm Hg,±dp/dt数值分别是(3612.78±468.54)mm Hg/s和(3347.21±398.56)mm Hg/s高于BMSC组(3245.45±368.76)mm Hg/s和(3014.11±412.12)mm Hg/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组和CLC组的心梗面积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明显减小,CLC组的梗死面积与BMSC组比较也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1诱导BMSC分化为CLC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比单独移植BMS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黄精多糖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G)、模型组(MG)、低剂量治疗组(LDG)和高剂量治疗组(HDG),每组12只。CG组和MG组予以等量注射用水,LDG组和HDG组分别予以4%和16%的黄精多糖溶液灌胃,连续6周。8周时分别观察各组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变化,western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蛋白表达,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 hydroxylase,TH)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治疗8周后,LDG组和HDG组旋转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PPAR-γ蛋白表达上调,与MG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LDG组和HDG组TH的表达均上调,TH阳性细胞数增多,与MG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精多糖具有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黄精多糖上调PPAR-γ表达相关,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进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A30P突变型转基因大鼠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方法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过表达野生型α-SYN载体pLKO-CMV-α-SYN-WT-P2A-GFP及α-SYN A30P突变载体pLKO-CMV-α-SYN-A30P-P2A-GFP,分别转染293FT细胞,瞬时转染24 h后WB检测α-SYN的表达水平。之后经慢病毒包装、浓缩,利用立体定位技术分别对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注射病毒稀释液,过表达α-SYN野生型和A30P突变型的慢病毒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的分布情况,并观察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Rotating rod实验评价注射A30P慢病毒大鼠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A30P的基因表达载体在293FT细胞内能够高表达α-SYN蛋白。TH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病毒稀释液组相比,过表达α-SYN野生型和A30P突变型大鼠均能导致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而α-SYN A30P慢病毒注射组的中脑黑质神经元缺失的更多,具有显著性差异。对A30P转基因大鼠脑部神经元缺失部位进行免疫荧光发现,该区域TH染色几乎呈阴性,α-SYN蛋白出现大量聚集,该结果表明脑部神经元的消失同时伴随着α-SYN蛋白的聚集及TH表达的剧烈减少,进一步揭示过表达α-SYN A30P可以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和退化。此外,rotating rod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α-SYN A30P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进行性运动能力障碍。结论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了人α-SYN A30P突变型转基因大鼠的PD模型,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探讨人BMSCs来源的DA神经元的功能特征及其分化机制,为临床上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一种理想的细胞来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50μmol/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y factor,BDNF),10μmol/Lforskolin(FSK)和10μmol/LDA联合对BMSCs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2周后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DA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urr1、Ptx3和Lmx1b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检测诱导2周后的细胞多巴胺的释放水平。结果表明,诱导2周后,电镜下细胞胞浆中有大量密集的呈扁平囊状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一些游离核糖体以及神经微丝的形成。RT-PCR结果显示NSE(neuron specificenolase)、Nurr1、Ptx3、Lmx1b和TH的mRNA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诱导2周后TH阳性细胞(24·80±3·36)%的表达较诱导3d后(3·77±1·77)%明显提高(P<0·01);HPLC检测到诱导2周后的细胞DA释放水平[(1·22±0·36)μg/mL(n=6)]高于未经诱导的细胞[(0·75±0·22)μg/mL(n=6)(t=-2·79,P=0·038)]。由此得出,BDNF、FSK和DA可以在体外诱导人BMSCs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DA神经元的功能特征,是临床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Fos蛋白表达和脊髓神经元n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NOS和iNOS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鞘内应用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和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Fos蛋白表达和脊髓神经元n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鞘内注射7-Ni、AG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4.89,7-Ni组为16.2±3.99(P<0.01),AG组为22.94±4.0(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2.55,7-Ni、AG组分别为7.5±2.56、10.5±2.71(P<0.05);②鞘内注射7-Ni、AG可减少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7-Ni、AG组为228.2±49.5、296.8±50.6,低于戒断组(380±71,P<0.05);③7-Ni、AG组nNOS和i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分别为169±32、10.2±2.85,均低于戒断组(239±45,16.8±5.1,P<0.05),两给药组脊髓NOS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减少。结论:nNOS和iNOS抑制剂能减轻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的戒断症状和在脊髓水平抑制nNOS和iNOS的表达,nNOS起主要作用而iNOS可能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活性改变。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早期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早期PD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进行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运动测试后,进行迈步实验的测试。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早期PD发病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活性改变。结果:早期PD动物在30 min内旋转次数小于7r/min,迈步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早期PD动物在左前肢从开始迈步至返回鼠笼所需要的总时间和所迈的步数没有明显差异;PD早期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高。结论:早期PD大鼠尽管行为学上没有明显异常改变,但其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出现异常改变,这可能参与早期PD大鼠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慢病毒介导GDNF对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神经营养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慢病毒介导GDNF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将gdnf片段替代pNL lacZ CMV质粒中的LacZ编码区 ,构建pNL gdnf质粒。采用磷酸钙转染方法 ,将慢病毒系统中三个质粒瞬时共转染 2 93T细胞 ,并收集病毒粒子。用立体定位仪将高滴度病毒注射入PD大鼠的纹状体中。分别在治疗后 14 ,30 ,6 0天检测阿朴吗啡 (APO)诱导旋转反应的变化 ;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蛋白质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cZ和TH的表达 ;移植治疗后PD鼠的行为学逐渐有了改善 ,尤以治疗后14天明显。GDNF蛋白在大鼠脑内至少表达了 6 0天 ,对多巴胺神经有一定的神经营养作用。因此 ,慢病毒介导GDNF能显著改善PD鼠的行为学表现 ,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建立PD小鼠模型;于体外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s,NPC)方向分化,经PCR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鉴定后将高纯度的NPC移植入PD小鼠纹状体内,2周和4周分别取纹状体制作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对移植后死亡小鼠,取其脑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移植的NPC可在移植部位存活,并分化为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PD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移植NPC 2周后的PD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较未移植小鼠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小鼠;移植4周后PD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与未移植小鼠接近;有18.75%的PD小鼠移植NPC后形成畸胎瘤而死亡。结论 ESCs来源的NPC移植因可补充病变处多巴胺含量而对PD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运载细胞,携带DA合成代谢过程中3个重要相关酶的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 和三磷酸鸟苷酸环化水解酶-I (GCH-I)基因,治疗帕金森病(PD) 模型大鼠。方法 首先用重组病毒AAV-TH、AAV-AADC 和AAV-GCH-I的上清液对MSCs进行体外感染;将携带有TH、AADC和GCH-I基因的MSCs移植到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检测纹状体及黑质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观察其行为学的变化,以评估上述基因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重组假病毒颗粒感染MSCs后植入PD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内。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在移植后12w仍能检测到上述三种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移植后12w MSCs在脑内存活良好;移植后4w、8w、12w行为学观察发现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较对照组LacZ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w时三重基因移植组较双重基因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1)。移植后12w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法测定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丙酸(DOPAC)的含量,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GCH-I基因移植组有明显增高(p<0.01);三重基因移植组较hTH+hAADC基因移植组有所增高,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基因工程改造的MSCs 在移植到PD模型大鼠脑内后可以很好地表达目的基因并在对动物行为学及生化方面改善的长期观察中发现三重基因联合脑内移植可能是比双重基因联合移植更佳的帕金森病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6-羟多巴胺(6-OHDA)单侧注射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单侧微量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侧与6-OHDA注射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变化;并利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大鼠正常侧与注射侧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免疫荧光法显示注射侧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和网状部TH阳性纤维面积与正常侧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21.83%,23.19%。免疫电镜显示:TH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于PD大鼠正常侧DA能神经元的高尔基复合体质膜面及胞质内,电子密度较高,注射侧很少见或几乎未见,且注射侧线粒体嵴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呈空泡样变或髓样变,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6-OHDA可引起DA能神经元发生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刺激丘脑底核(STN)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 (ST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观察ST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刺激后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型反应为主, PD大鼠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抑制型为主,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抑制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与刺激时间密切相关(r=0.94).结论:刺激STN可使PD大鼠纹状体的异常放电得到改善,提示高频电刺激STN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PD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hang QJ  Gao R  Liu J  Liu YP  Wang S 《生理学报》2007,59(2):183-189
本实验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在大鼠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内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6- hydroxydopamine,6-OHDA)制作PD模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PD组大鼠DRN中5-HT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1.76±0.11)spikes/s(n=24)和(2.43±0.17)spikes/(n=21),PD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对照组大鼠,92%(22/24)的神经元呈规则放电,8%(2/24)为爆发式放电;在PD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9%(2/21)、43%(9/21)和48%(10/21),爆发式放电的5-HT能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对照组大鼠,DRN内局部注射5-HT1A拮抗剂WAY-100635(3μg/200nL)显著增加5-HT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而不影响其放电形式(n=19,P<0.002);而WAY-100635不改变PD组大鼠5-HT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n=17,P>0.05)。结果提示,用6-OHDA损毁黑质致密部造成的PD模型大鼠中神经元5-HT1A受体功能失调,并且DRN参与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