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14,(8):29-29
<正>只有当你嚼碎蒜瓣的时候,导致嘴巴散发臭气的大蒜化合物才会"发挥作用"。当大蒜的结构被损坏时,例如二烯丙基二硫和烯丙基甲基硫醚的化合物就被释放出来,导致人呼气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幸运的是,有一个简单的小窍门:美国化学学会建议,如果你不想因为臭味把别  相似文献   

2.
<正>叶绿体让植物变得非常特别。它们给植物穿上绿色的"外衣"、帮助它们把太阳能转化为糖分,并且执行着各种各样的重要化学过程。叶绿体甚至还拥有自己的DNA。而近日发表的两项新研究给植物群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与众不同的植物,它们抛弃了让叶绿体工作的遗传机能。其中一个是Rafflesia lagascae(如图所示),因为气味难闻,有时这种植物也被称为尸花。它是一种寄生植物,靠葡萄藤样的热带藤本植物生  相似文献   

3.
植物气味与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荣全 《化石》1997,(2):23-25
植物气味与保健马荣全许多植物都能释放气味。但植物不同,气味也不同,有的香,有的臭,有的辣,有的腥。这些气味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植物的芳香气味,能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有利于身体的保健和疾病的康复。植物气味有哪些保健功能呢?首先,植物气味可以消...  相似文献   

4.
臭鼩(Suncus murinus Linnaeus)因其外形略似鼠类,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人把臭鼩误认为“鼠类”,称之谓“骚鼠”。有人认为臭鼩咬食水稻禾苗、甚至认为臭鼩发出的奇臭气味也能使禾苗枯萎,比鼠类还有害;但是,也有部分群众认为臭鼩是益兽,不仅不会危害农作物,而且捕食农业害虫。 我们于1963—1966年在广东省斗门县平沙农场收集了有关臭鼩的资料,根据资料证明,臭鼩是农业上的益兽,应予保护。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13,(2):12-12
果蝇喜欢在醋、酒、发酵的水果上生长和产卵。但是当水果开始腐烂时,链球菌和青霉菌就成为一种有毒的威胁。此外,这些细菌和霉菌通常产生大量的土臭素(geosmin)。在天空下雨时,泥土会散发出一股腥味,这就是土臭素的气味。  相似文献   

6.
正"妈妈,为什么幼儿园里的小动物们都说我看起来很恶心?"小秃鹫迪迪从巢里探出身子问妈妈。它的周围遍布呕吐物,浑身散发出不可描述的气味。"噗——那是因为你确实很恶心——"迪迪的脸色越变越难看,妈妈强忍住笑继续说,"不过,你都说了是看起来很恶心嘛。看起来和实际上可是两码事……"话没说完,妈妈冷不丁又朝巢里吐了一通,然后就飞走了。迪迪似懂非懂,继续带着"十万个为什么"上学、回家、再上学。直到有一天,它来到一个神秘的"秃鹫餐厅"……  相似文献   

7.
淘气小贴士     
<正>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熊!(广州林芯竹)妈妈,你是在和我玩转圈圈吗?(微信我不是芳芳)熊妈妈:来,宝宝,亲一个!(微信十年之约)熊二:熊大,你的嘴好臭,多久没刷牙啦?来呀,互相伤害呀!(微信Vivien)熊大:不臭啊,我上个月才刷的!(微信兰色雨)熊孩子:哎呀,认错妈妈啦!(漯河陈怡诺)熊大:是你偷吃了我的蜂蜜!看我怎么教训你!棕熊一家正在玩"爱的魔力转圈圈"。(微信董强)熊二:我下次不偷吃了,救命!(微信A-2018)  相似文献   

8.
闻香识英雄     
某天清晨闻到的丁香花的独特花香,数年之后仍能记忆犹新,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体能够分辨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为何具有如此的"品"味能力?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琳达·巴克、理查德·阿克塞尔决心用他们的精诚合作,叩开嗅觉科学的大门。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气味受体。人体基因总数中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尽管气味受体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就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有气味的物质首先会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内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不仅如此,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比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出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细胞的种类与气味受体完全相同。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人的大脑中约有2000个"嗅小球",数量是气味受体细胞种类的2倍。"嗅小球"也非常的"专业化",携带相同受体的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到相应的"嗅小球"中,也就是说,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在相同的"嗅小球"中集中。"嗅小球"随后又会激活被称为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细胞,使人的嗅觉系统中信息传输的"专业性"继续得到保持。僧帽细胞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其他部分。结果,来自不同类型气味受体的信息,组合成与特定气味相对应的模式,大脑最终有意识地感知到特定的气味。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两位科学家还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却有大约1000个。如今,他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理论已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老鼠被训练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老鼠嗅觉灵敏,经过数月训练记住人类的气味后,科学家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并与电子发报机相连。当它们被派往废墟现场,嗅到"目标"的气味之后,脑电波波动图形显示"啊哈,找到了"。此时,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备确定小老鼠的位置,同时也就能知道被困人员的下落。比如说,日本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一种"空气炮"。当人们在购物中心物色商品时,它会"开炮"——喷射一种特殊气味,譬如说新鲜面包味或是香水味,经过气味对大脑的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大大激发,皮夹中的钱则大把大把流向经营者腰包。虽然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的这一科学成就曾经在生命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他们并没有奢望某一天自己会捧得沉甸甸的诺贝尔奖。当2004年10月4日阿克塞尔得到这一突然而至的喜讯时,他几乎幸福地"晕过去"。瑞典一家广播电台为录制节目,深夜打电话到阿克塞尔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电台记者告知他获奖并向其提问,阿克塞尔非常吃惊,说为获奖而感到荣幸,但强调自己从未想过会得到诺贝尔奖。"那真是不可思议,"他说,"我从未想过这些,我只是在想着我的科学。"记者又问,得知获奖消息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要喝一杯咖啡。"巴克在家中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同样对自己获奖一无所知。她说:"人们都这样说,‘你理应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我为此感到非常荣幸。"评委会把这一奖项颁给这两位科学家并非出于任何商业利益或医疗目的,而是为了"鼓励对人类一大重要感官的探索研究"。诺贝尔医学奖并没有设立任何具体的标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在设立这项奖项时只是表示,该奖项的得主"必须是在医药或生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的贡献"。虽然这项成果目前在临床上的意义还很难预测,但这项开拓性的基础研究成果还是摘得了大奖。但评委之一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翁格斯泰特风趣地说:"至少我们终于知道人和人之间有多么不同。弄清楚了为什么有的人那么爱吃的某种食物,在另一些人那里却一点引不起食欲。"或许,翁格斯泰特教授对这一成就早已情有独钟。他说:"这两位教授已经被提名多次。从1991年他们发表那篇论文时,我们就开始关注了。"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胡贝尔曾经说过:我们不关心某个科学领域的应用技术突破,我们只想踏踏实实地搞好我们的基础研究。这种鼓励基础创新的精神正是设立诺贝尔奖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朱敏儿(昆明)砸来的问题:听说臭鼬会"放屁"击退敌人,它的"屁"有毒吗?臭鼬的"屁"有毒吗?臭鼬在遇到危险时,会从尾巴旁的腺体中喷射出液体,用来击退敌人。这种液体闻起来很臭,据说,800米外都能闻到浓烈的恶臭味。不过,这种臭液并非臭鼬的"屁",而是它们用来防卫的液态武器。  相似文献   

10.
欧承刚 《生命世界》2008,(5):98-101
1868年,一个寒冷清晨,德国杜宾根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微弱的灯光下,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瑞士科学家弗勒瑞克&#183;米歇尔。年仅25岁的米歇尔博士毕业后,来到德国化学家霍佩&#183;赛勒的实验室里从事细胞化学组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眼睛双髻鲨的两只眼睛分别长在脑袋的两端,所以它不转动头部的话是看不见正前方的。但是只要"手动"摇晃脑袋,它们便能拥有360°全方位视野,还能精确判断猎物与它们之间的距离。鼻孔双髻鲨对气味很敏感,在跟踪气味的时候会左右摇摆着移动,哪一侧鼻孔闻到的气味更强烈就游向哪一侧。这意味着锤形脑袋让它们的鼻孔可以定位更准。  相似文献   

12.
<正>臭臭鸟,鸟如其名,很臭很臭。臭到什么程度呢?其他动物不愿意接近它,就连狩猎的印第安人远远见到它,宁可空着手回家,也不朝它射箭。可以说,臭臭鸟因臭得福,避免了被猎杀的悲惨命运。对了,臭臭鸟可不是它的大名,它的大名是麝雉。超级臭的鸟儿麝雉吃素,主要以植物的叶、花和果为食。它的臭就和进食有关系。和大多数鸟一样,麝雉也有一个嗉囊;和大多数鸟不同的是,麝雉的嗉囊不仅仅用来储存食物,还承担一部分繁重的消化工作。这个神奇的嗉囊像牛的前胃一样,装满了用于消化纤维素的细菌和酶。  相似文献   

13.
磷化铝毒瓶     
胡淼 《昆虫知识》1992,29(1):53-53,39
<正> 传统的毒瓶用氢化钾或氢化钠制成。由于毒性大,药品购买、毒瓶携带和使用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县级病虫测报站等基层单位,诱虫灯用毒瓶已改用敌敌畏、乐果等农药,这些农药制成的毒瓶有气味难闻、毒杀谱不够广、击倒作用差、死亡过程缓慢等缺点,在野外及室内使用其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正"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呀,都是便宜货!"……这里是广阔的比特芙海滩。听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你就能猜到这儿一定很热闹。但至于海滩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得亲自去看看。低价出售塑料瓶摊主:绿海龟商品:塑料瓶嗨,欢迎光临我的小摊!坦白讲,一开始我以为自己面前的这个东西是美食,忍不住想咬一口,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叫"塑料",不能吃。您别说,它的气味和颜色都不错,的确容易造成误解。唉……反正我是用不上了,哪  相似文献   

15.
<正> 贮粮害虫种类繁多、世代不齐,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被害粮食不仅数量上遭到损失,在食用价值上也受影响,气味难闻,营养降低。 六十年代,我国防治贮粮害虫,多采用溴甲烷、氯化苦或磷化氢等毒剂进行熏杀。众所周知,若长期使用高剂量的剧毒熏蒸,对人的健康有所影响。特别是在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使用毒气防治贮粮害虫危险性大,粮食的残毒  相似文献   

16.
沙捞越的梦     
二十几时读书,从现代作家撰写的南洋游记里,看到了"沙捞越"这个地名,觉得有些怪怪的,但又很美。那些文笔优美的描述,还有南洋邮票上的图案,就像漂浮在海上的一个梦境,散发着热带雨林的气味,缥缈而诱人。恍惚间,有一只犀鸟从梦的方向飞来,召唤着远方追梦的人。沙捞越,你的确是一个梦!这是一个蓝色的梦。沙捞越酣然躺在海洋的臂弯里,它拥有超过800千米的海岸线。那  相似文献   

17.
敌鼠钠盐毒杀黄胸鼠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敌鼠(Diphacine,2-二苯基乙酰基-1,3-茚满二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凝血杀鼠剂,纯品为黄色片状结晶,无味、无臭;国产的工业品为其钠盐,稍有一点气味,溶于酒精和丙酮,难溶于水,100℃的溶解度为5%,不溶于苯和甲苯,性稳定,无腐食性。它的典型毒理作用,主要在于破坏凝血机能和损坏微小血管,引起严重的内出血而使鼠类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ent模型的假臭草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展假臭草的防除工作,运用最大熵值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进行预测。运用AUC法对预测精度进行评价,达到"优秀"水平。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假臭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面积为785985km2,占总国土面积的8.19%,主要分布在华南及东南区域,其中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省为假臭草的中高适生区。福建省的假臭草分布最为广泛,61.98%的福建区域适合假臭草的生长,其中闽南沿海为假臭草的高适生区,而闽北区域假臭草的种群密度较低。2月最低温可能是限制假臭草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贡献率为61.70%;最干季度降水量、9月最高温对假臭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假臭草的分布预测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防止假臭草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通过嗅觉对个体气味的识别是其进行社群活动的第一步,它类似于人通过视觉对脸的识别。个体气味通常指一个个体身体气味具有的复合性特征而非唯一特征。动物的个体气味主要源于尿、粪便、气味腺和唾液等,其中尿的气味最能代表个体气味的特征,携带有气味释放者的种属、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等级、繁殖状态、母性状态和其他有关个体特征的信息。可以说,个体气味是动物个体的“档案”。而且它对动物乃至人的配偶选择都有重要影响[1]。1遗传因素个体气味的相似性与基因的相似性有关,这些相似性是不同类型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20.
臭瓜(Cucurbita foetidissim)是一种野生植物,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它是一种潜在的食物蛋白和油脂资源。以前,人们曾对它的氨基酸和油的成份进行过分析,还研究过种植方法。最近,又在它的种子中发现了胰蛋白酶。臭瓜既是饲料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它适宜在干旱地区生长,其种子内含有丰富的油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