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秋沙鸭国外分布的一些新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imatus)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是一种珍稀鸟类。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该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及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ICBP)所编纂的红皮书中(King,1979,1981)将中华秋沙鸭定为Ⅰ级(Indeterminate)物种。 据以往材料,中华秋沙鸭繁殖于西伯利亚的东南部,东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在我国东北亦有繁殖,朝鲜,四川、云南西南部、西藏及  相似文献   

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分布地狭窄,繁殖地主要在俄罗斯东南部、北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越冬地主要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少量越冬个体曾见于日本、南朝鲜和台湾,以及缅甸、泰国和越南北部地区(郑作新,1987;何芬奇等,2006).目前全球仅存约1 000~2 499只中华秋沙鸭成体,濒临灭绝(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8),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种;我国也将中华秋沙鸭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云南发现中华秋沙鸭和黑嘴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发现中华秋沙鸭和黑嘴鸥@杨岚@杨晓君¥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发现中华秋沙鸭和黑嘴鸥CHINESEMERGANSERANDSAUNDER′SGULLWATCHEDINYUNNAN,CHINA1997年1—3月在进行云南省高原湖泊的水禽调查过程中,于...  相似文献   

4.
普通秋沙鸭     
正中国有4种秋沙鸭,即白秋沙鸭(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其中普通秋沙鸭是秋沙鸭中个体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普通秋沙鸭体长54~68厘米,成年个体体重可达1~2千克。别看普通秋沙鸭名字无奇,可是给它起名的人,却大有来头。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第一次描述了普通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繁殖于北美洲北部和欧亚大陆,南下到美国南部和中国中部过冬。冬季和迁徙期间在中国东部和长江流域是常见的,而且种群数量较大,遍布于各种湖泊、山区溪流和低地。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鄱阳湖流域8个河段的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集群类型包括雄性群、雌性群、混合群、雌性孤鸭和雄性孤鸭5种类型。越冬期间共记录到89群次,432只次中华秋沙鸭。其中,混合群是最多的一种集群方式,孤鸭也是越冬期间出现频次较高的一种特殊的集群方式。集群类型存在时间变化(P<0.01)。混合群中,大多数群体中雌性个体数多于雄性个体或者是一雌一雄。89群次中,孤鸭和2—8只群占总群数的87.64%,提示中华秋沙鸭主要以集小群分散活动。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群体大小是(4.85±4.97)只/群。不同集群类型的群体大小差异较大。集群大小可能与采砂、捕鱼、食物的丰富度等环境因子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性比是1∶0.74(n=432)。中华秋沙鸭群体大小与性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 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7.
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秋沙鸭的一些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主要分布于我国,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种之一。它的数量很少,过去对它的生态了解甚少,特别是繁殖生态。1976—1978年我们对这种秋沙鸭作过一些观察。它每年3月末迁来长白山后,晚上多宿于林缘草地、灌丛或河边柳树下。其分布密度较大的,是海拔700—1,000米的针阔混交带。该带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水流平稳,河中盛产的喇咕、石蛾、泥鰍及其它鱼类等,均为秋沙鸭的食物。尤其在小溪和水塘两岸的老龄杨树林中最为常见,在5公里的河面上5次数量统计的结果,每次遇见率均在2—6只之间,平均3.6只。  相似文献   

9.
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近期越冬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应当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全球濒危物种。2015—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溪开展了该物种越冬种群的监测研究。调查累计发现25群中华秋沙鸭,计106只次,平均每群4. 24只±0. 98只,性比为1∶3. 82,主要集成3~6只/群,分为3个类群,即孤雌群、雌性群和混和群。中华秋沙鸭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河道,河宽30~60 m,附近有沙洲;水体较浅,水深40~60 cm;水流平缓,水流速度为0. 3~0. 5 m·s~(-1)。中华秋沙鸭对人为活动十分敏感,其栖息地远离居民点,距公路的距离可至30 m以内,但这种生境需要茂密的乔灌木或竹林隔离。  相似文献   

11.
中华秋沙鸭在湖南的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黄河中游湿地冬季鸭科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7年冬季,对黄河中游湿地4种典型生境包括滩涂、人工渔塘、芦苇沼泽和莲池中的鸭科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鸭科鸟类7属20种,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为斑嘴鸭、绿翅鸭、赤膀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其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65.6%.对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沼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莲池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低.人类活动引起的隐蔽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变化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82—1987年对本溪地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鸟类15个目,39科,183种,占辽宁省东部地区210种的87.6%,占辽宁省鸟类392种的46.9%。 本溪地区鸟类的优势种类中,分布较广的有两种鸟:一为大山雀,另一种是普通(币鸟),珍稀鸟类有丹顶鹤,白枕鹤,中华秋沙鸭。我国特产种类有中华秋沙鸭,棕头鸦雀,黑头(币鸟)。  相似文献   

14.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典型的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的指示种,鲜有在人工水体大群越冬的报道。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连续6年在广东白盆珠水库发现其越冬群体。监测结果如下:1)中华秋沙鸭最早可于9月底到达白盆珠水库,在翌年3月陆续迁离,居留时间最短为3个月左右,最长为6个月左右;2)2007~2009年,其最大群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均为31只;2009~2013年,数量逐年减少,最少时为12只;3)其活动区域较稳定,皆在白盆珠水库的打锣岽附近,活动范围100.01~180.90 hm2,该位置水体宽阔,水质洁净,受外界干扰少。我们认为,水库拥有较理想的自然栖息环境和保护区有效管理是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力度,建议将白盆珠水库打锣岽附近区域划为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相似文献   

15.
江西靖安发现中华秋沙鸭和海南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江西省西北部靖安县(28°46′~29°06′N,114°55′~115°32′E)进行野外生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了我国特有物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两者分别为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际上被列为易危、濒危物种[1,2]。1中华秋沙鸭2  相似文献   

16.
雁鸭齐飞     
正雁鸭,雁形目鸟类的统称,属于游禽。喙扁平,前三趾具蹼,后趾退化,较前趾位高,如我们所熟知的天鹅、绿头鸭、斑嘴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等。雁类是一个种类较多、经济价值高且分布广泛的群体,在我国主要有黑雁、鸿雁、豆雁、白额雁、灰雁、斑头雁和雪雁等。鸭类通常是指和家鸭体形相近的一类水禽,分布范围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水域,主要包括麻鸭、河鸭、潜鸭、秋沙鸭、栖鸭和硬尾鸭等几个类群。其中,河鸭是  相似文献   

17.
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和我国。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濒危鸟类。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和我国Ⅰ级保护动物。据作者1962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本要繁殖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东北坡的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古洞河及其支流和西南坡的漫江、锦江及其支流。据我们1977—1978和1989—1991年调查约40—50对,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原因是环境恶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8.
中华秋沙鸭冬季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江西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中华秋沙鸭各种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游泳、休息和修整在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高峰期分别发生在10:01~11:00、7:01~8:00、12:01~13:00和12:01~13:00,分别占全天行为总次数的38.41%、30.76%、12.67%和7.48%.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鸟类2种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涛清等(1996)主编的《陕西省脊椎动物名录》中收录鸟类368种.之后又不断有陕西鸟类新分布纪录报道,如遗鸥(Larus relict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等.  相似文献   

20.
雁形目鸟类的种内巢寄生现象十分普遍,但有关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的种内巢寄生现象未见报道。2019年4和5月,从长白山1个中华秋沙鸭人工巢的视频监控发现,1只雌鸭在亲鸟孵卵时强行进入巢箱趴卧约29 min。其后根据该巢窝卵数的增加、超常窝卵数和窝卵不同步孵化3个指标,确认该巢存在种内巢寄生现象。宿主对进入巢内寄生的个体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但对寄生卵未表现出明显的拒卵行为。由于区域内仍有较多巢箱未被利用,中华秋沙鸭的种内巢寄生行为是否源于对有限巢址资源的竞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