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植物志》记载,秦党参(Codonopsistsinlingensis)主产秦岭太白山及秦岭西端甘肃境内,为秦岭特产,属稀有植物。近年,我们在伏牛山区海拔2100米的山坡上,也发现有秦党参分布。伏牛山发现秦党参是河南分布的新  相似文献   

2.
河南宝天曼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内乡县的北部山区,以保护综合性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总面积100平方公里。2001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南阳市内乡县→宝天曼保护区。地方特产:土蜂蜜,野生全蝎,香菇,木耳等食  相似文献   

3.
宁陕齿突蟾的补充描述及地理分布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角蟾科成体标本和蝌蚪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并依据分子生物学比较结果,确定该标本为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对其进行再研究发现,宁陕齿突蟾伏牛山居群与模式产地居群的主要特征共同之处为,吻端钝圆;瞳孔纵裂;肩背部前方有长方形深褐色斑,背部大疣粒断续相连形成4条纵行肤褶.补充描述了伏牛山居群的形态学特征和生态习性,伏牛山居群雌雄蟾的胸部均有两对密布角质刺的胸腺;雄蟾前臂粗壮,前臂内侧密布黑色角质刺;第1~3指着生黑色婚刺;雌蟾腋下散布大量白色疣粒;成熟卵径3 mm、动物极黄灰色、植物极乳黄色;5月中旬至6月为繁殖季节;蝌蚪发育需越冬.宁陕齿突蟾在河南伏牛山的发现,使角蟾科动物的分布向东延伸了近4个经度.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区,气候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加之境内山岭纵横,岩溶地形广泛发育,苦苣苔科植物种类特多.我国特产有28属,广西特有属8属,特有种66种.这些植物的花冠奇特美丽<唇形花冠>,一些种类的叶质肥厚浓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多数种类常野生在山谷溪边的岩石上或陡崖阴湿处,可以作岩石公园、假山绿化之用.作为一种野生花卉资源,有待引种和开发利用.下面仅介绍一些广西特有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东部系广阔的平原区,北有太行山,西部是伏牛山区,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为桐柏、大别山区。水系纵横交错,伏牛山以北主要是黄河及其支流伊河、洛河等水系,伏牛山以南主要为淮河和长江水系。这些水系的山区河流与小溪中有较大量的淡水蟹类是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也是本省肺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为了掌握河南省肺吸虫的自然疫源情况,1978年8—10月,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  相似文献   

6.
列出了克里姬蜂属Kristotomus Mason 中国已知种名录。记述了采自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的本属1新种申氏克里姬蜂Ksheni Sheng, sp. Nov,列出了与其近似种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盛茂领  孙素平 《昆虫学报》2002,45(Z1):93-95
 列出了克里姬蜂属Kristotomus Mason 中国已知种名录。记述了采自河南省栾川县 伏牛山的本属1新种申氏克里姬蜂K. sheni Sheng, sp. Nov,列出了与其近似种的 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伏牛山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伏牛山地区为秦岭东伸余脉,为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貌,使该区蕴藏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申效诚,1998),但该区土壤动物的研究是一个空白。作者于1997年7月参加了由河南省昆虫学会组织的科学考察,现将部分考察结果报道如下。1 地点与方法1-1 调查地点 野外调查地点设在位于伏牛山主峰北坡的龙峪湾林场和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共设置36个采样点,其中有12个采样点属于落叶林区、10个属于针叶林区、5个属于草丛区、4个属…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精神,为了建立河南自然保护区,在省林业厅主持下成立了专业组,组织了省林业勘察队、省环境保护办公室、河南农学院、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在1981年5月初到6月初,对河南省的小秦岭、伏牛、大别、桐柏、太行等四大山系的主要山峰进行了初步考察,搜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各种资料。作者参加了豫西山地考察。伏牛山的  相似文献   

10.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乃群 《植物研究》1999,19(1):10-16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2771种,隶属223科, 1002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分布区亚型。通过科属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具有以温带成分为主,呈现多方交汇和一定古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3目8科40种。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4种,即双全白环蛇、索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京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据植物分类学统计,南京地区有药用植物107科281属357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2属12种,种子植物95科269属345种.对数种江苏特产和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爬行动物区系特征及其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现生爬行动物计 3目 8科 4 0种 ,可划分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伏牛山地丘陵盆地、豫西豫西北山地丘陵台地和黄淮海平原共 4个动物地理省。各动物地理省的自然环境、爬行动物组成、种群数量及区系特征均予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种 4种 ,即双全白环蛇、赤峰锦蛇、黄链蛇、山烙铁头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姬蜂科(膜翅目)二新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自河南省伏牛山区的姬蜂科Ichneumonidae二新种 :暗足大食姬蜂ZabrachypusatripedalisSheng ,sp .nov .和斑三钩姬蜂TriancyramaculataSheng ,sp .nov .各新种分别与其近似种作了比较。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功能群组成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以物种的重要值为指标,将伏牛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按环境梯度划分为8个植物功能群。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相似性百分率公式对组成8个植物功能群的7种主要乔木、14种主要灌木、4种主要草本种群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重要值大的种群一般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有关,较宽的生态位常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2)高生态位重叠可能是生境斑块化和空间异质性的结果。(3)环境梯度上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反映了功能群组成种对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粤东地区野生杜鹃花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统计,粤东地区野生杜鹃花有11种.其中.该区特产2种.模式植物2种,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山区。在调查的基础上就粤东地区野生杜鹃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坡物种丰富、群落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伏牛山嘎姬蜂族二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在河南省伏牛山区(宝天曼和老界岭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发现的姬蜂族Gabuniini 2新种:白纹斗姬蜂Torbda albivittatus sp.nov.和悦离沟姬峰Apocryptus gratus sp.nov.。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相似文献   

19.
中华猕猴桃原变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俗称光阳桃)和硬毛变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hispida,俗称毛阳桃)是我国特产。它在我国分布广,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利用历史,是一种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水果和食品加工原料,也是民间治病和防除病虫害的药物及综合利用的珍贵植物资源,因而它是很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新兴果树品种。根据新西兰栽培经验,认为选择适宜气候条件的地区是引种猕猴桃成功的主要原因。现将我们对野生的中华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与气候条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喜旺  于宁  秦奋  胡延科 《生态科学》2013,32(5):604-608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是指植物实际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是评价植被光合潜力和潜在产量等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CASA模型,利用土地利用图和MODIS NDVI 数据,以及改进的日照百分比经验统计公式,研究2010 年河南省APAR状况,进一步分析河南省APAR 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河南省APAR 分布。2010 年河南省APAR 总量为8.70×1012MJ。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整体上南部和西部比东部和北部高,最大值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地区,与植被的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同时受地理纬度影响较大。年内差异较大,5 月至8 月是植被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时间,占全年总量4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