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鬼灯檠属的系统发育、分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鬼灯檠属Rodgersia Gray的染色体数、花粉体积和纹饰、萼片数目、萼片脉序和脉型、萼片腹面毛被、花梗和花序轴毛被、叶的类型等关键性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进化顺序,依据性状的系统发生,绘制了鬼灯檠属的瓦格勒尔系统树;确认本属有5种和3变种,其中以R.podophylla为最原始,R.nepalensis为最进化,而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和R.pinnata则居于两者之间。本属分两组Sect.Rodgersia,仅含R.podophylla Sect.Sambucifolia J.T.Pan,含R.aesculifolia,R.sambucifolia,R.pinnata,R.nepalensis。依据种的主要分布区,划本属植物为4个分布类型,即:日本—朝鲜间断分布,秦岭—大巴山分布,横断山分布和东喜马拉雅分布。笔者认为,本属的起源地在日本-朝鲜一带,横断山地区是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本属的散布路线是自日本—朝鲜,经秦岭—大巴山,通过横断山地区而进入东喜马拉雅,本属的起源时间,当在晚第三纪以前(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此外,还报道了鬼灯檠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相似文献   

2.
羽叶鬼灯檠中的单萜二糖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羽叶鬼灯檠 (RodgersiapinnataFranch .)的根茎中分离得到 6个单萜二糖苷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 :(E ) 3,7 dimethyl 1 O [α L rham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 copyranosyl] oct 2 en 7 ol (1) ,(E ) 3,7 dimethyl 1 O [α L arabinofu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 ranosyl] oct 2 en 7 ol (2 ) ,geranyl 1 O α L arabinofu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3) ,gera nyl 1 O α L rham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4 ) ,geranyl 1 O β D xylopyranosyl (1→6 ) β D glucopyranoside (5 ) ,geranyl 1 O α L arabi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6 )。其中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单萜二糖苷类化合物系首次在该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菝葜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学特性及其分布菝葜 (SmilaxchinaL .)是百合科的一种多年生落叶攀援灌木 ,地上茎高 80~ 4 80cm ,细长坚硬且疏生倒钩刺 ;地下根状茎粗硬发达 ,并具很多坚硬突起 ,状似菱角 ,根状茎直径 2~ 3cm。单叶互生 ,花期叶幼小 ,叶革质或纸质 ,有光泽 ,卵圆形或椭圆形 ,具弧形叶脉 3~ 5条 ,叶长 2 .5~ 13cm ,宽 2 .1~ 10cm ,先端钝圆或略尖 ,基部浅心形或圆形 ,叶两面均无毛 ,下面微苍白色 ,叶枯干后一般变成红褐色。叶柄长 5~ 15mm ,具狭鞘 ,几乎全部有卷须两条。伞形花序腋生 ,总花梗长约 15mm ,花单性异株 ,…  相似文献   

4.
野皂荚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野皂荚的资源分布、生态效益和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娟 《生物技术》1995,5(2):44-45
银杏叶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前景李淑娟(哈尔滨医药集团进出口公司,哈尔滨)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baL.的叶,它作为药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然而对它进行药理和其它方面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尤其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更为迅速。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1 植物学特性及其分布糙苏 (PhlomisumbrosaTurcz)是唇形科 (Labiatae)糙苏属中的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茎高 5 0~10 0cm ,多分枝 ,疏被下向短硬毛。叶近圆形或卵圆形 ,全为茎生叶 ,长 5~ 12cm ,先端锐尖 ,基部浅心形或圆形 ,具柄 ;苞叶较小 ,卵形 ,具短柄。轮伞花序生于主茎和分枝之上 ,其下有被毛的条状钻形苞片 ;花萼筒状 ,长约 10mm ,花萼边缘被丛毛 ;花冠通常粉红色 ,长 1~ 2cm ,上唇边缘有不整齐的小齿 ,下唇 3圆裂 ,中裂片较大 ;雄蕊 4 ,内藏 ,花丝无毛 ,无附属器。果为小坚果 ,表面无毛…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的食用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邵则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五味子为五味子科(Schisandra)。本科二属:南五味子属(Kadsura)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约50种,产亚洲东南部和北美南部。我国二属,约30种,产东北...  相似文献   

8.
安徽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胡一民(安徽省林科所230031)安徽的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多达500种以上,集中分布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从绿化、花卉、盆景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安徽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9.
福建漳州竹类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漳州位于福建省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竹类资源较为丰富,共有8属30种5变种2栽培类型,其中有许多经济竹类,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可持续发展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皖南悬钩子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皖南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属植物皖南有20种5变种,并报道了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红树林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计有10科14属14种,现有红树林面积5654hm~2。红树林是广西的优势海洋资源之一,其动植物资源潜力大,生态景观旅游价值高,同时,是良好的生态养殖场所。受沿海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湘北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湘北地区的野生蔬菜种类 ;共计 2 6科 4 2属 4 9种。并探讨了湘北地区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亚高山地区香芸火绒草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产野生香芸火绒草采用SED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测得精油平均得率0.037%,浸膏1.18%,净油53.4%。精油有65种组分,评香鉴定认为,具有醛香、清香、甜香,香气浓强。研究分析表明,该植物可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天然香精香料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势肥用植物资源潜力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优势肥用植物初步划分为富氮型、富钾型、富硅型、富硼型、高腐殖化型和综合型,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简要总结了中国肥用植物的利用现状,提出开发该类植物资源的意义、原则和有效途径,认为从稻草硅素生物有效性、肥用植物加工提取技术和优质商品肥方面加强研究,可实现优势肥用植物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共有五味子(KadsuraJuss.和SchisandraMichx.)10种1变种,分布广,资源丰富。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梨、柑桔。尤其是果实中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木脂素,具有保健作用,颇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我国30余年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成果的基础上,论述该领域研究的深远意义和广阔前景;探讨研究对象与范围、多学科基础与合作;介绍了寻找新植物药源的途径;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与课题。为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某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河西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河西地区约有野生经济植物50科200余种(不包括药用植物)。本文列出了该区具有代表性和较高利用价值的野生经济植物38科85种;评价了部分植物的利用价值;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围山区高等植物类野菜共有 63科 1 5 7属 2 1 8种 ,野菜的种类占全国总种数的 1 1 .96% ,所占的比例与其他地区相比 ,比豫南大别山、四湖地区、三峡库区、包头地区、商丘市的高 ,充分显示出大围山区野菜资源的丰富性 ;从大围山区野菜的科属组成来看 ,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伞形科等 1 4个大科的种数占总种数的 63 .3 0 % ,悬钩子属、锥属、胡颓子属等 1 7个大属占总种数的 2 8.90 % ;从植物学类型看 ,草本类野菜最多 ,占 5 7.3 4% ,其次是灌木、乔木 ,分别占 1 6.97%、1 3 .76% ;从食用部位来看 ,大围山的野菜以叶菜类较多 ,占 61 .47% ,其次是根茎类、果实类 ,分别占 1 7.43 %、1 6.5 1 % ;从野菜植物的生境来看 ,以山坡、林地为生境的种类较多 ,分别占 5 4.5 9%、3 1 .65 % ,表明森林是野菜植物的资源库。根据以上特征和大围山区野菜的蕴藏量、开发利用价值、利用现状 ,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汪书丽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8):1534-1541
为了摸清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资源特征,为该区蕨类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通过查阅《西藏植物志》和标本,结合色季拉山多年植物调查名录,对该区野生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用途进行了描述。结果显示:(1)色季拉山共有蕨类植物资源29科、57属、19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分别占西藏蕨类植物总科、属、种的65.91%、45.24%、41.70%;优势科为鳞毛蕨科(3属/50种)、水龙骨科(9属/31种)、蹄盖蕨科(7属/22种)、中国蕨科(6属/14种),优势属为鳞毛蕨属(27种)、耳蕨属(19种)。(2)色季拉山蕨类植物的地理成分以热带类型的科和属占优势(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科、属的80.00%、68.18%),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生态分布类型以陆生为主(118种,占60.20%),其次为附生(45种,占22.96%)。(3)色季拉山共有药用蕨类植物66种,且以清热药种类最多(30种);观赏蕨类植物共有71种(其中新增加23种);食用蕨类植物共有14种,且多以嫩叶或嫩茎或根状茎为食;少数蕨类还具有指示、工业原料、饲料和绿肥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色季拉山蕨类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西藏蕨类植物区系中占很大比例,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