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晓宇  王睿  邱立朋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2):5604-5613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设计课程教学,将制药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实验教学项目设置成入门、进阶和自主3种项目等级。实验项目内容由浅入深、逐级递进、层层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线上教学手段和竞赛机制的支持。实践结果表明,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两个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论文撰写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值得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兴趣培养—参与研究—主持项目—能力形成"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实验4个阶段进行了初步教学改革探索。在开设微生物基础性实验之后,采用"双导师制",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和纽带,将微生物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实验等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微生物学实验分阶段递进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校“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课程获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良线下课程、创新课堂教学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流课程建设的4个核心要素。首先,我们通过开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组建微信群及时交流讨论;组织申报教改项目、撰写教改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学比赛等活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教改愿望强、分工协作好的教学团队。其次,按“金课”标准建设线下课程体系,采用以模块化形式将微生物学实验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程,形成了“学习内容模块化、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技术综合性”的特色;线上课程增加拓展性学习内容,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学术规范、社会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痕化融入课程建设中。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和以赛代练教学法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海洋科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青年海洋微生物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反思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独立于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基础实验课程, 是当代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南开大学“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组针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以夯实基本实验技能为指导思想, 建立了分层次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 采用分级式教学新模式, 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石,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将实验素养纳入实验成绩的评价体系, 规范学生的科研道德。  相似文献   

6.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动性学习、咨询性学习的教育方法。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的系统性,增强其科研性,我们进行了基于项目制学习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探索。本文对实验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有更系统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探索的精神,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季淼  叶明  杨柳  王颖 《微生物学报》2008,35(6):0977-0979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 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将微生物学实验单独设课, 并增设了微生物学综合实验。结果显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其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应用"层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体现该教学模式的层次递进和系统全面的特点。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该课程的实践功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保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课题组通过调研30余家就业单位微生物岗位实际,将课程原有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涵盖了食品微生物学全部基本实验技能。实践表明,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可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获得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本文积极挖掘"微生物学实验"与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典型案例、教育效果等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力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杜林娜  吴铭  杨晶  董浩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78-1285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鉴于本课程具有内容繁杂、抽象和枯燥等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授课教师应该探索解决的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式的微生物学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其重要性,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可较好地提高课程出勤率和学生学业成绩,大部分学生满意这一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利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学生综合实验素质较低的现状, 微生物实验教学建立“基础?综合提高?研究创新”的教学体系,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向学生独立探究的渐进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还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以能力为本, 兼顾过程和结果,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综合考评体系, 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考促教。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学新课改下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从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及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入手,尝试建立一套适合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微生物实验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教学研究,对高职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采用逻辑连贯性实验设计、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讲练融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推行徒手练习、加强实验指导与严格规范操作,建立较完善的综合考核机制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校、生源及课程特点,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外科研活动的协调,加强过程管理。教学实践表明,研究型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改革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到大型医院和医学检验类企业开展实验。按照微生物检验室工作流程,分接种、培养、鉴定3大项目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让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深入交流,体验企业文化氛围,感受人文关怀,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更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17.
卫功元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8):1283-1287
以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教书育人、创设情境、创新思维和强化实践等4个方面,分别阐述完全学分制下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破除的陈旧观念和方法,以及应该树立的良好教学习惯和风气,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符合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生命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0多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论文的分析,针对论文作者们普遍关心的教学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们的观点,与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