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为 《人类学学报》1998,17(4):330-334
1国际古人类学电子邮递论坛简介国际古人类学电子邮递论坛(或称网上论坛)是为人们探讨古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史前考古学、灵长类演化等)的学术问题而设计的。在这一论坛,人们不是通过在讲台上作演说来发表自己在古人类学的某个方面所抱有的观点和看法,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2.
李传夔 《化石》2009,(1):F0002-F0002
杨钟健(1897-1979)陕西华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长期担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及我所首任所长(1929—1979)。192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中国北方啮齿类化石》(德文)专著,从而在中国创立了古脊椎动物学学科。192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任副主任、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3.
在1993年10月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举行的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TheSocietyofVe-rtebratePaleontology)的第53届学术年会上,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明镇先生被授予古脊椎动物学界的最高荣誉──罗美尔一辛普生奖章(Romer-SimnsonMedal)。该奖是为纪念两位已故美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当代最有名的解剖学家之一罗美尔(AlfredSherwoodRomer,1894-1973)和有“H十世纪的达尔文”之称的著名进化论学者辛普生(GnofggGay100dSimPP00,1902-1984)干1987年设立的。该奖“授予对古脊椎动物学作出持续不…  相似文献   

4.
邓涛 《化石》2020,(2):50-58
正当2004年5月我在德国魏玛参加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国际会议时,非常吃惊地在学术委员会名单中看见了克莱佐依(Miklós Kretzoi)先生的名字。吃惊之处在于,我一直认为先生是一位"古人"了。因为,我经常阅读的他的文献大多数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际上,他的第一篇古脊椎动物学论文发表于1927年,恰巧与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的第一篇古脊椎动物学论文发表于同一年。杨老于1979年去世,我在1980年才开始学习古生物学,与杨老未曾谋面,所以完全没想到竟然有可能见到与杨老同时代的克莱佐依先生。  相似文献   

5.
此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市开克市召开的古脊椎动物学会第53届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李传夔研究员当选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李传夔是继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已故)和周明镇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这项荣誉是终身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共有三十名荣誉会员,除我国的周明镇和李传资研究员之外,其余二十八名均为欧美各国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及对该学科有卓越贡献的人。古脊椎动物学会在颁发这一荣誉给李传勇时,高度评价了他在哺乳动物险齿类进化的理论研究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  相似文献   

6.
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和重要的新材料的发現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特別是近四、五年来,我国在古脊椎动物方面,有不少有意义的新发現,在了解某些脊椎动物和人类的起源、发展历史、地理分布以至形态、分类上,都有不少的补充、修訂,或提出了新的問题和对一些重要問題的看法。这里就一些主要的发現和它們的意义作簡单的介绍。一.魚类古魚类学,解放前在我国几乎是一門空白。魚类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动物,已經有四亿年以上的悠久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次年会拟于2001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期间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新世纪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方向(包括科研、科普和为社会服务等),并选举产生下届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会前将正式出版学术论文集,会后将组织野外地质考察。论文集将包括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及古气候学等方面的内容,论文现正在征集中。 我们热忱欢迎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参加此次会议,希望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亚洲…  相似文献   

8.
盖志琨  孟馨媛 《化石》2022,(4):33-39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  相似文献   

9.
今年六月一日,是已故的杰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忠诚的爱国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创始人杨钟健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全体同志、国内地质古生物界的同行于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纪念会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铸鼎所长首先介绍了杨钟健教授的生平,他高度评价了杨钟健教授对发展古脊椎动物学所做的贡献和创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功绩。他说:“在杨钟健教授1928年留学回国后的半个世纪中,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古脊椎…  相似文献   

10.
李传夔  王元青 《化石》2009,(4):22-27
2009年6月15—21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为纪念周明镇院士(1918-1996)主办了东亚陆相古近纪生物区系及地层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赞扬、怀念明镇先生一生为古脊椎动物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他的为人。会议过后,我们,一个是追随先生四十年的老学生,一个是先生的博士生,总觉得言犹未尽,还应当把先生的事业成就简要记述出来,与同仁、同行及关心古生物学事业的人来共同追念这位建业、建所的功勋专家。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人问我:“德日进在中国研究古脊椎动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多年,又在中国各地以及边远地区作了多次旅行,为什么又没有为多数人所知,在地质界几乎丢掉了他的名字呢?”关于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以回答。我在过去每写到中国地质调查所(后改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在探索化石世界的秘密、特别是研究古脊椎动物时,常常提到居维叶(Georges L.C.F.D.Cuvier)的名字,有人曾把他称为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说明他对这门学科曾有过贡献。但居维叶却又是生物进化论的顽固反对者,最后成了反动的神创论的辩护士。究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居维叶在科学史上的千秋功罪?在今天,我们通过居维叶与古脊椎动物学以及进化论的关系应该吸取那些经验教训?本文就想着重从上述两个问题上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在这篇短文里不准备也不可能对居维叶其人作出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古脊椎动物的一些记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脊椎动物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是比较晚近的事,但是我国很早就对古脊椎动物方面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和利用,因此在古代文献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我国历代典籍浩繁,要想系统地写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史,还是一件比较艰巨的工作。这篇短文只是初步地提供一些文字记载的资料,附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便引起专家们的共同注意。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明镇教授、贾兰坡教授审阅原稿,谨向他们致以由衷地谢意。  相似文献   

14.
<正> 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及与其有关的进化问题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12—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还将参观我国著名的云南曲靖和武定地区的志留一泥盆系鱼化石产地和地层剖面.这是一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届时将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志留—泥盆系脊椎动物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中的热门之一.因为有关早期脊椎动物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这个时期的化石,所以对于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和陆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1949—1979)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历史的回顾古脊椎动物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在中国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0年英国著名解剖学家欧文(R.Owen)在伦敦地质学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产出的哺乳动物化石(Fossil Mammals from China)的报告。此后,一些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古生物学者和动物学家先后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论文。但这些材料,大都是来华探险的地质学家所搜集或购自中药店,缺乏具体的地点和层位记录。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省位于古老的华北板块,自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至今,其境内的陆相地层中保存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这其中,尤以二叠-三叠系的早期四足类以及新生界的古哺乳动物倍受瞩目,例如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动物群在国际学术界颇负盛名,而对山西省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几乎是与古脊椎动物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进步同步进行的。早在1920~1921年,即有奥地利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7.
陈晓宇  姚蒙  李晟 《生态学报》2022,42(7):3033-3043
山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与保护的热点。山地景观遗传学(Mountain Landscape Genetics)研究在山地景观尺度上野生生物的种群遗传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景观遗传学(Landscape Genetics)的重要分支。山地景观遗传学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种的空间遗传结构、形成过程、物种形成与分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可以为珍稀濒危物种和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为了更好地掌握目前山地景观遗传学的发展趋势与重点研究问题,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与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系统检索,全面汇总分析了1999-2020年山地景观遗传学领域发表的192篇英文文献与31篇中文文献。结果显示,该领域自2008年起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共有46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发表了山地景观遗传相关研究,研究热点地区包括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以及亚洲的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研究对象类群涵盖真菌、植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是研究发表最多的类群,占发表文献总数的62.0%;脊椎动物中,又以对哺乳类(占脊椎动物发表文献总数的52.9%)与两栖类(23.5%)的研究最多。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1)识别山地景观中的基因流路径或阻碍;(2)量化山地景观特征对种群遗传结构时空变化的影响。中国是发表山地景观遗传学文章数量最多的亚洲国家,近十年来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研究类群以植物(占在中国发表文献总数的62.3%)与脊椎动物(35.8%)为主,对脊椎动物的研究中以两栖动物为最多(占所有脊椎动物发文数量的52.6%),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与秦岭。本文进一步对目前山地景观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空缺及未来重点关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几种古维管植物李维德(北京教育学院100044)古维管植物是指已灭绝的化石维管植物。最古老的维管植物是什么?几种有代表性的古维管植物的研究近年来有何进展或新的看法?它们的进化地位如何?这些问题是生物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光蕨(顶囊蕨)属Ccokson...  相似文献   

19.
于小波 《化石》2023,(1):44-51
<正>蒂莉·埃丁格(Tilly Edinger,1897-1967)博士是20世纪的著名犹太女科学家,被誉为是“古神经学”的创始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埃丁格是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女性之一。在埃丁格之前,人们对脊椎动物脑演化的认识,几乎完全依赖解剖学家对现生动物脑结构的比较研究。埃丁格基于自己的古生物学和神经学背景,将分类学、地层年代和功能研究结为一体,单枪匹马地创建了“古神经学”这一新领域。古神经学研究化石动物的脑结构,把演化的时间概念纳入神经学的研究之中,探索神经系统在不同动物类群中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学报》2007,26(1):69-69
2006年11月19日至26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人类一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福建省三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同仁及远道而来的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客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福建省文化厅和三明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文物局和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承办。会议包括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等相关学科学术研讨,大陆与台湾(闽台)史前文化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