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厦门地区棕榈科植物资源状况及其绿化应用,并结合多年来对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棕榈植物保育中心内棕榈科植物的物候期观察,选出适合厦门地区推广应用的棕榈科植物104种,同时对厦门地区棕榈科植物应用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应用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棕榈科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已形成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本文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七种类型的棕榈科植物景观,研究公众对各种棕榈科植物景观的审美趋向,从而讨论如何配置棕榈科植物来营造符合公众审美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棕榈科植物形状优美,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道路、公园的风景树,也可用于庭院、厂区的绿化,又能盆栽观赏。本文对进一步开展棕榈科植物应用途径的研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棕榈科植物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科植物全世界有198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热带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现已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笔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棕榈科植物的开发、利用分析,提出在开发的同时应加强对棕榈科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天南星科、龙舌兰科、棕榈科观叶植物的基本生态习性研究表明,三科观叶植物的适合生长温度多在18~28℃之间,当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5℃时,大多数植物出现寒害或热害,生长停滞。天南星科和龙舌兰科植物长势较好的遮光度分别为75%和50%左右;而棕榈科植物多数可在全光条件下正常生长。不同科植物之间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差异较大,天南星科植物要求最高(大于80%),其次是龙舌兰科,为70%,棕榈科植物要求较低,为55%;空气湿度85%~90%最有利于这几类观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厦门城市绿化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共计44种病害,17种虫害,为厦门园林棕榈科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棕榈科植物应用广泛,对其展开原生资源调查,有助于对其进行更为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该研究经过野外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福建原生棕榈科资源为8属10种,其中鱼尾葵(Caryota maxima)为福建分布新记录。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呈全省分散分布,南部种类更加丰富,以漳州市为最多(有8种),其次是龙岩、福州(各有4种)。棕榈、毛鳞省藤在福建省各市均有分布,属福建省广分布种;大叶蒲葵、鱼尾葵、刺葵、变色山槟榔、白藤仅见漳州分布,属福建省狭分布种。福建原生棕榈科植物大部分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缘、山谷水沟旁等地,人为采伐利用或生境丧失是其导致濒危主要因素,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等是当前主要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棕榈科植物的形态概述棕榈科(Palmae)是一种既富具风趣且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单子叶植物的乔木或灌木,其生长姿态的优美实为种子植物门中各木本植物之冠。茎:粗壮或柔弱,通常具木质、直立、无分枝的圆桂形树干;有时为攀缘状,有时则极  相似文献   

9.
刘炳仑 《化石》1995,(1):9-11
棕榈科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与其化石花粉刘炳仑棕榈科(Palmae)属单子叶植物,共约217属,25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22属,72种,主产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温带地区很少见。因而,一般都把它视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指示植物。在棕...  相似文献   

10.
棕榈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是中国最普遍、应用最广的棕榈科植物之一,也是能够广泛地生长在亚热带和温带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在中国棕榈是重要的经济植物,棕榈的每一部分都能利用,新鲜花可以吃,种子用作饲料,树干能建房.近来研究表明,棕榈的种子、叶、茎、根、花中含多种化学成分,作者及合作者已经开发出止血药"血安"和植物蜡.棕榈仍然具有很大潜力,棕榈种子和叶中含有多酚、黄酮、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有可能开发出治疗心血管病和肿瘤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木本油料植物种类繁多,其油脂主要来源于种子,即种仁。以果肉为主提取脂肪油的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樟科、木犀科、棕榈科,已经广泛开发利用的主要有3种,即产于美洲的鳄梨、产于地中海地区的油橄榄和产于非洲的油棕。本文主要报道这3种植物的开发历史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褐纹甘蔗象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荆玉栋  任立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3,40(5):446-449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 (Heller)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重要害虫。利用CLIMEX气候模型 ,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 ,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和云南省南部地区是褐纹甘蔗象在我国大陆的适生区。这些区域正是我国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主要生产区 ,超前预防该虫入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血竭及其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提取血竭的原植物已知包括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us)、大戟科巴豆属(Crofon)、以及豆科的青龙木属(Pterocarpus)等属中的十余种植物。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的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起周边的环境了。其中在温州市新建的各大公园和街道的绿化树种中,棕榈科植物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形态独特、色彩丰富,融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棕榈科植物为常绿乔木、灌木和藤本,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叶常聚生于茎顶或散生于茎上,大型,芽时折叠,展开后呈羽状或掌状分裂。花小,通常辐射对称,组成肉穗花序。全世界棕榈科植物约有210属30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我国目前用于栽培观赏的达90属32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诸…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原产国内或引进的较有推广价值的适于室内绿化的棕榈科植物14个属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棕榈科贝叶棕亚科的属的检索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常规方法,即以花、果、种子来鉴定棕榈科,因单朵花的花期很短以及很多果实发育成熟期较长而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在鉴定棕榈科贝叶棕亚科时因某些种类需数十年才开花或是一次性开花结实而遇到了很大障碍。有时,在引种地点无法获得花、果或种子。由于棕榈植物具有重要经济观赏价值,且其引种迅猛发展,故有必要尽早地鉴定它们。通过茎和叶,可对棕榈科贝叶棕亚科进行鉴定,本文列出了属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已被列为我国珍稀濒危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龙棕(Trachycarpus nana),与椰子、桄榔、假槟榔、大王棕、大董棕、棕竹和高山蒲葵等大多数常见的棕榈科植物相比,它就不为大众所熟知了。  相似文献   

18.
《植物杂志》2012,(2):18-23
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建于1965年,总面积1820平方米,以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为目标,是开展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已收集展示棕榈科、仙人掌和多肉植物、蕨类植物、天南星科、兰科、凤梨科、百合科、山茶科、睡莲科等植物1100余种(含变种、  相似文献   

19.
棕榈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棕榈科是一个泛热带分布的科,共有198属,约2670种,下分6亚科,14族。贝叶棕族是最原始的族,低地榈族则最进化。本科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可划分为13个区,其中以印度-马来西区和新热带区的属、种最多。中国只有16属和85种,没有特有属。这些种大部分属热带亚洲分布,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关系非常密切。关于棕榈科起源地问题,有西冈瓦纳起源和劳亚起源之说。根据化石记录和形态特征的分析,棕榈科很可能于早白垩纪  相似文献   

20.
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棕榈科植物--香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棕野生资源、园林观赏价值的调查、研究.认为香棕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棕榈科植物.可在我国南亚热带极其偏北地区的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