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种之一。到目前为止,它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的8个点上发现有分布,个体总数不到5000棵。  相似文献   

2.
湖南银杉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Cathaya argyroph)lla Chunet Kuang)是一千多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自六十年代我国在广西首次发现后,相继又在湖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发现,这些发现不仅给我国绿色宝库增加了一个新种,同时对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对大沙河银杉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88科152属约300种常见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初步认为该区内植物资源有如下特点:1)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个,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类型比较多见;2)古老、残遗及稀有、濒危植物比较集中,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3)园林、观赏植物类型多样,杜鹃花属植物尤具特色;4)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Hook.f.)等多为珍贵药用植物。对保护区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广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寄主植物丰富,但白蜡虫生产一直发展不起来。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白蜡虫寄生蜂为害严重所致。白蜡虫在柳州市除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外,还有1~2%以卵越冬,而南宁市则达8.6%。在南亚热带培育的种虫,不宜在当地连续使用,应与北亚热带互换种虫。否则,世代紊乱。这两种现象均属首次报道。我们解决了寄生蜂的防治问题,挂虫挂蜡均获成功。广西发展白蜡生产是有基础的,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虫、蜡新产区。1  相似文献   

5.
1987年5、6月作者等对塔城盆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录得96种,分属14目36科,其中国内新记录一种——领燕鸻(Plareola p.pratincola),按主要繁殖区划分,中亚型22种占22.9%,北方型37种占38.5%、广布种36种占37.5%,该盆地鸟类以中亚型为主,北方型为辅。区系组成与阿尔泰山地和准噶尔盆地差异明显、而与天山区系相似。通过北天山西部和塔城盆地向西的开口与哈萨克斯坦动物区系紧密联系溶为一体。故该地似应划归哈萨克斯坦区的天山亚区为宜。该地有黑琴鸡、 蓑羽鹤、鸢、秃鹫、白头鹞、猎隼、燕隼、黄爪隼、红隼、黑腹沙鸡、大鸨、乌林鸮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资源鸟类90种。  相似文献   

6.
云台山区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台山区的鸟类,前人考察甚少,解放前几乎无入探讨,解放后专门考察的人也不多。为了进一步查清云台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以便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基础。于 1982年8月对云台山区的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文物古迹等进行了初步考察。工作点有宿城、高公岛、柳河、花果山、孔望山、朝阳、连云港、东磊、黄窝水库、东海县包庄。石梁河和安峰  相似文献   

7.
中条山区蝶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仁俊  李文柱 《昆虫知识》1999,36(4):207-209
对山西中条山皇姑幔附近原始森林的蝶类进行了初步调查,获得7科67种。该地区蝶类包括东洋区东份及古北区成份,其中主要种群为古北界区系成份,其地理分布区系属于华北区系,东洋区系则包括西南及华中成份,其侵入途径可能有两条:一是从秦岭山脉进入,二是从华中区,沿着山西、河北和河南三省交界地区进入中条山脉,由此表明山西东洋区系成份分界是中条山。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特有孑遗植物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的生存现状,对位于湖南八面山脚盆辽的银杉+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 Flous) Cheng et L. K. Fu﹞+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Tutch.﹞-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分布在不同区域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杉群落的残遗性特征。结果显示:脚盆辽银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种,包括蕨类植物4种和种子植物62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58种);该群落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甜槠、猴头杜鹃、银杉和南方铁杉,重要值分别为13.12%、9.28%、8.86%和7.49%;该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和3.20,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分别为0.81和0.92,说明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但物种分布均匀,与中亚热带山地的暖性针阔叶混交林特征一致。从生活型谱看,该群落中各频度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标准频度图谱基本一致,表明该群落整体上处于较为稳定的亚顶极状态。从银杉种群年龄结构看,种群中幼龄个体占一定比例,但80~180 a的中龄个体比例偏低;从该群落优势种的径级结构看,甜槠、猴头杜鹃和鹿角杜鹃(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银杉、南方铁杉和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Henry et Thomas﹞种群为衰退型种群。从脚盆辽银杉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温带分布型属占51.06%,略高于热带分布型属(占48.94%),说明该区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区;除纬度外,海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区类型组成。在处于粤北、粤桂山地和贵州高原3个植物区系亚地区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相似性系数为0.35~0.67,群落建群种所在属如铁杉属﹝Tsuga ( Endlicher) Carrière﹞、润楠属( Machilus Nees)、水青冈属( Fagus Linn.)和福建柏属(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等在各群落间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且多为古老成分和孑遗成分,表明现存的银杉群落具有相近的变迁历史,分布地域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避难所特征,体现出其演替过程的残遗性和保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银杉群落中适度疏通林窗,降低林下郁闭度,有利于银杉幼树的生长,使银杉种群得到可持续更新和演替。  相似文献   

9.
银杉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杉属(Cathaya Chun et Kuang)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松柏类特有属。本文描述银杉从原胚到成熟胚的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学资料来看,银杉的胚胎发育与松属最接近:原胚由4层细胞组成,每层有4个细胞;裂生多胚现象是普遍的,一个受精卵在胚柄伸长并形成2个胚管细胞时分别形成4个幼胚;后期胚胎发育和成熟胚的结构基本上与松属一致。银杉的莲座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看到莲座胚的形成,而松属的莲座层细胞往往分裂形成莲座胚,因此,银杉幼胚的数目一般较松属的为少。此外,银杉的胚细胞分裂较松属的稍晚。根据我们对银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与Erdtman研究花粉的结论是一致的,银杉与松属最接近。但与Яценко-Хмелевский和Будкевич根据银杉木材的研究所得的结论不同,他们认为银杉与云杉或黄杉接近。我们认为胚胎学的资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天生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银杉,居然在低山丘陵“安家落户”,茁壮成长。这是80年代以来林业引种驯化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国宝、世界之宝的美称。第三纪时地球上曾有过广泛分布,现在却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物种一旦灭绝,不能在地球上再生。这是何等严重的事实啊!更何况银杉是松科单种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古地理、第四纪冰期气候和松科的系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虫草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初步报道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虫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分布及生境概况,为天然虫草的开发、利用、保护和人工引种驯化以及有关研究器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花坪林区资源昆虫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其儆 《昆虫学报》1966,(2):152-154
花坪林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属龙胜临桂县管辖,处于北纬25°31′—25°39′及东经109°48′—109°58′之间,海拔500—1850米,为广西中山山地之一。具有中亚热带南部山区的气候特点,年均温12—14℃,夏短冬长,年雨量1800—2200毫米,全年低温高湿,干湿季节交替不明显,四季均有云雾笼罩。土壤由低到高大致区分为二垂直带,海拔700—1300米的中山区为山地黄壤带,1300米以上的高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带。森林保存较好,中山区分布有较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中山区为亚热带山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全林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地区鸨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小鸨、大鸨、波斑鸨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均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依据1989年月、6-7月和1990年6月、8-9月的初步考察结果,报道了新疆北部鸨类发现地、标定采集地和资源状况。阿尔秦山南部山前丘陵和准噶盆地中部与东部波斑鸨分布区,阿尔泰山南部山前丘陵和准噶盆地中部与东部波斑鸨分布区,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小鸨分布区。调查显示,波斑鸨数量最少,估计约有200-300只左右;小鸨居中,估算在100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4.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是湿地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的“驿站”和越冬地。2006年冬至2007年春对保护区冬季猛禽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共设4个观察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法对各猛禽的状态行为、生境 利用和事件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共观察记录猛禽1目2科9种。猛禽种群分布和数量与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密切相关。白尾海雕和高山兀鹫的越冬行为主要是觅食、休息和运动。行为的变化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明显。通过有效保护湿地内的环境、其它鸟类资源和科学管理,对本地区的猛禽资源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对湖南省万佛山风景区的蝴蝶进行了调查,记录到蝴蝶10科、41属、84种。通过应用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和KA指数,对农田、水域、林地和居民区4种不同生境的调查及多样性分析,表明万佛山风景区是一个良好的蝴蝶生息地,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银杉的雄配子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杉具2个原叶细胞,但其形成与松科其他属不同,先切出1个初生原叶细胞,这个细 胞再分裂1次,产生第二个次生原叶细胞; 花粉成熟时原叶细胞不退化,散粉时为3个细胞。传 粉与受精的间隔时间为13个月左右。2个精子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报道了甘肃省药材产地中心的武都地区67种药用真菌的分类地位、生态习性和药用价值。其中冬虫夏草、蝉花、僵蚕、灵芝、树舌、茯苓、猪苓、雷丸、猴头、银耳、云芝、香菇、蜜环菌等在医药和食用上均有较高价值。文中所述有关分布、生态习性方面,为天然药用真菌的开发、利用、保护以及人工培育和有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8.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75种,分属于12目30科,加上以往文献记载,该地区总计有鸟类13目36科92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6.97%。其中东洋界鸟类71种,古北界鸟类4种,广布种17种;繁殖鸟类65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23种,居留期不清或迷鸟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其中Birds to Watch收录2种,CITES收录5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10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15种。  相似文献   

19.
射阳盐场湿地禽类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省中部沿海的射阳盐场,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经考察共发现110种湿地禽类生活或迁徒于该人工湿地。其中有丹顶鹤、白鹳、黑鹳三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禽,以及角(辟鸟)(?)、斑嘴鹈鹕、小苇(升鸟)、白琵鹭、黑脸琵鹭、灰鹤、白额雁、小杓鹬、小青脚鹬九种国家二级保护珍禽。共记录到中日保护候鸟湿地禽84种。110种湿地禽类占国内湿地禽类总数46.03%,其中留鸟6种,夏候鸟15种,冬候鸟51种,旅鸟38种。考察中发现黑嘴鸥、环颈鸻为江苏省留鸟分布新记录;黄斑苇鸻、蛎鹬、黑翅长脚鹬、红脚鹬、白额燕鸥、普通燕鸥为江苏鸟类繁殖新纪录;角(辟鸟)(?)、黑颈(辟鸟)(?)、红嘴巨鸥、鸥嘴噪鸥、三趾鹬、灰斑鸻、渔鸥为江苏冬候鸟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利用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技术,对从湖南各地区采集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甘薯曲叶病毒的调查、检测、统计与分析,获得该地区甘薯种质资源曲叶病毒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对收集的246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甘薯曲叶病毒病症状的调查,记录了每份种质资源的田间生长特性;建立了一种甘薯曲叶病毒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技术相对其他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通量大、检测成本低的特点。利用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对选取的样品进行甘薯曲叶病毒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1)巢氏PCR共检测出14份甘薯种质资源感染甘薯曲叶病毒,根据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湖南省至少存在2种曲叶病毒株系。(2)田间调查共发现8份甘薯种质资源的叶片具有甘薯曲叶病毒病典型的卷曲症状,但是其中仅有4份资源与曲叶病毒巢氏PCR检测结果一致;另外4份资源虽然具有明显的卷叶现象但是未检测出曲叶病毒。(3)曲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14份甘薯种质资源分别来源于邵阳市、长沙市、永州市和株洲市4个地区,占种质资源总数的5.7%;4个地区甘薯种质资源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7.6%、14.5%、7.1%和6.7%;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染病情况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综合甘薯种植情况和地理环境分析,商品薯的跨区域流通和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是影响甘薯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首次利用巢式PCR技术对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进行检测和调查,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繁殖、鉴定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湖南地区甘薯曲叶病毒侵染情况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