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作为人造极端酶的交联酶晶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人造极端酶的交联酶晶体林影卢荣德郭勇(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广州510640关键词交联酶晶体极端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效率高,立体选择性和底物专一性强,是普通化学催化剂所不可比拟的。然而,在酶的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如在环境中常常... 相似文献
4.
极端嗜热菌的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嗜热菌一般在6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其研究历史已持续一百多年。极端嗜热菌所产生的酶,因其耐高温(50℃─94℃),酶活力性能稳定,已被广泛应用在聚合酶链反应,糖发酵,以及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和脂肪的分解等工艺技术方面,显示出了可喜的苗头。有关极端嗜热菌的基因结构及其嗜热机理正在探索之中,可以预见人们将采用酶工程技术,开发出更多的嗜热菌酶制剂市场。 相似文献
6.
7.
8.
极端微生物是指在高/低温、高/低p H、高盐、高压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特殊的生存条件导致其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和代谢途径,并可产生功能特殊的酶类和活性物质.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端微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在生物医疗、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极端微生物相关研究也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极端环境及极端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回顾,综述了极端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及其酶的应用,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极端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此外,由于极端微生物和极端酶的特殊性和高效性,本文还探讨了极端微生物开发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其在航空航天与国防安全领域的综合应用潜力,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嗜极菌极端酶的分离鉴定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述了极端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某些生化特性、极端酶的稳定因素和应用。极端酶的发现与研究,拓宽了传统的生物催化及应用的范围。但是,关于极端酶的稳定机制及其工业应用,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极端嗜热古菌由于生活在高温环境,其基因组DNA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它们如何维持其基因组稳定是本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极端嗜热古菌具有与常温微生物相似的自发突变频率,暗示着它们比常温微生物具有更加有效的DNA修复体系进行修复高温所造成的基因组DNA损伤。目前,极端嗜热古菌DNA修复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核酸内切酶在DNA修复途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因组序列显示极端嗜热古菌编码多种DNA修复核酸内切酶,但是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综述了极端嗜热古菌DNA修复核酸内切酶Nuc S、Endo V、Endo Q、XPF和Hjc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 ,一经发现就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酿造、食品、医药等领域。由于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 ,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下能顺利地完成。酶的开发利用在2 0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由于酶一般必需在温和的条件下才有催化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也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从而限制了酶制剂产品的使用和开发 ,固定化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 固定化酶简介1916年 Nelson和 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后 ,科学家就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196 9年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 1次将固定化的酰… 相似文献
12.
973项目“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于2004年10月获得批准立项。参加该项目的有:武汉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国家海洋局三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13.
极端环境脂肪酶菌种库建立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得到特殊性质的脂肪酶酶种,从来源于极端环境的27份样品定向筛选脂肪酶产生菌,并构建了一个小型的菌种库。其中酵母L112在20℃,pH5.0时酶活为18.60u/ml,属低温酸性酶种。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4。在pH4.8,50℃条件下40min保持60%以上酶活。Mg^2 和Ca^2 对酶有激活作用,Zn^2 、Fe^2 、Cu^2 和EDTA有抑制作用。该产酶菌析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Kufferath)C.E.Slcinner). 相似文献
14.
15.
胸腺嘧啶乙二醇(thymine glycol,Tg)是常见的氧化性DNA损伤碱基之一。DNA中的Tg能够分别阻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进行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相应的生物学过程终止,进而会引起细胞的死亡,因此DNA中的Tg需要被修复。核酸内切酶Ⅲ(endonuclease Ⅲ,EndoⅢ)是一种双功能DNA糖苷酶,能够切除DNA中的Tg,从而启动碱基切除修复途径进行修复DNA中的Tg。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中均存在有EndoⅢ蛋白的编码基因。目前,源自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EndoⅢ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古菌EndoⅢ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目前已有的极端嗜热古菌EndoⅢ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极端嗜热古菌EndoⅢ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β位点裂解产生的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APPβ位点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age enzyme,BACE)是Aβ生成的关键酶,其实质是一种新型跨膜天冬氨酸蛋白酶。已发现的BACE有两种类型,即BACE和BACE2。二者的作用环境,亚细胞内定位相似,但BACE的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模式,降解APP的位点更具有β分泌酶的特性,因此,BACE被认为是脑内理想的β分泌酶侯选者。 相似文献
17.
植物蔗糖代谢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植物蔗糖代谢关键酶主要有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本文就这些酶基因的克隆、转录及表达,相关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分子遗传学特性作了综述,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dUTP焦磷酸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TPase通过催化水解dUTP,降低尿嘧啶在DNA中的错误掺入,调节dUTP/dTTP的正常比例,保证了DNA复制的正确性和顺利进行。绝大多数dUTPase结构相似,活性中心由不同的亚基共同参与。dUTPase的活性已确定存在于真核及原核的多种组织中,其在细胞内的表达依赖细胞周期或细胞发育的调控。许多病毒也编码dUTPase,且与病毒的感染力有关。研究显示该酶的表达对由胸苷酸合成酶(TS)抑制剂产生的细胞毒性具有关键的拮抗作用,为dUTPase拮抗剂在癌症化疗和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