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宫颈癌的表达,并分析HPV-16对P53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宫颈癌和20例非宫颈癌组织中HPV-16、P5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16蛋白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在宫颈癌HPV-16感染与非感染组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0.6%和8.3%(P<0.05);TGF-β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9%和62.5%(P<0.05).HPV-16感染组P53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22.2%、45.0%和66.7%,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33.3%、20.0%和33.3%,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可能通过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TGF-β1蛋白表达下调,引起宫颈细胞增殖失控,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PV-18病毒E2、E6与Brd4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接诊的17例宫颈炎患者,19例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患者,14例CIN 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患者,15例CIN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患者,19例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RT-PCR对各组的E2 mRNA、E6mRNA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对各组患者的E2蛋白与Brd4表达情况进行测定.从而分析HPV-18病毒E2、E6与Brd4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各项检测后,发现宫颈癌组患者的E2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炎组、CIN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E6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CIN组(P<0.05).HPV-18病毒E2 mRNA与E6mRNA阳性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E2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炎组、CIN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Brd4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炎组、CIN组(P<0.05).结论:HPV-18病毒E2、E6与Brd4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对于宫颈癌演变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中p53表达和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对121例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分别检测HPV-16/18和HSv-2 DNA.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61.3%和32.3%,慢性宫颈炎组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22.5%和20.0%,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中HPV-16/18和HSV-2混合感染率为16.1%.p53过度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呈梯度递增.另外,宫颈癌组织中p53过度表达与HPV-16/18、HSv-2的感染无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关系密切,HSV-2可能与HPV-16/18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进程有关,这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中p53表达和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21例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分别检测HPV-16/18和HSV-2DNA。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61.3%和32.3%,慢性宫颈炎组HPV-16/18和HSV-2阳性率分别为22.5%和20.0%,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宫颈癌中HPV-16/18和HSV-2混合感染率为16.1%。p53过度表达率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组织中呈梯度递增。另外,宫颈癌组织中P53过度表达与HPV-16/18、HSV-2的感染无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18关系密切,HSV-2可能与HPV-16/18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组织中p53过度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进程有关,这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蛋白A/B(MICA/B)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及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炎症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及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3种宫颈癌细胞系C33a(HPV-)、Siha(HPV16+)、Hela(HPV18+)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H8中MICA/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MICA/B蛋白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浆,部分细胞核,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3.3%、81.8%)高于宫颈炎症组织(39.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MICA蛋白在HSIL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1.8%)高于宫颈炎症组织(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CA蛋白随着宫颈组织病变的加重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MIC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高于宫颈炎症组织。提示MICA/B蛋白可为宫颈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宫颈癌中hMLH1、P27、P53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2例子宫颈鳞癌和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MLH1、P27、P53蛋白表达.结果 (1)hMLH1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3%和58.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在宫颈癌各期中表达率分别为Ⅰ期60.0%,Ⅱ期52.6%,Ⅲ期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hMLH1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无关(P>0.05);(2)P27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74.2%%和76.4%,差异无显著性(P>0.05);P27的表达率与宫颈癌分级和分期无关(P>0.05);(3)P53在宫颈炎及宫颈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2.3%和6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在宫颈癌各级中的表达率分别为Ⅰ级36.4%,Ⅱ级73.0%,Ⅲ级67.9%,Ⅰ级与Ⅱ、Ⅲ级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率与宫颈癌分期无关(P<0.05);(4)hMLH1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宫颈癌中P27的表达率为94.6%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的表达率为62.8%和6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hMLH1与P27表达缺失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尚不确切.hMLH1可能使宫颈癌中P27表达上调,而对p53基因突变累积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c-fos蛋白和c-jun蛋白在宫颈癌、CIN以及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宫颈癌、11例CINⅢ、13例CINⅡ、20例CINⅠ、1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中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fos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和CINⅠ以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分别为82.6%(19/23)、65.2%(7/11)、46.2%(6/13)、35.0%(7/20)、0.0%(0/10);②c-ju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CINⅠ以及宫颈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18/23)、54.5%(6/11)、38.5%(5/13)、30.0%(6/20)、0.0%(0/10);③c-fos和c-jun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炎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H=0.000,P<0.05);经秩相关检验分析,c-fos和c-jun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00).结论: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EN-1和AXL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正常卵巢组织中FEN-1及AXL表达,分析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化疗疗效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FEN-1及AXL阳性率分别为58.20%及72.13%,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0%)(P0.05)。相对早期患者,FEN-1高表达于晚期卵巢癌组织(37.50%63.27%)(P0.05),与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性关系不大(P0.05)。AXL高表达于晚期卵巢癌(77.55%50%)及低分化组织中(79.71%62.26%)(P0.05)。癌组织AXL阳性者化疗有效率(51.14%)明显低于阴性者(85.29%)(P0.05);化疗耐药组AXL阳性率(89.58%)明显高于敏感组(60.81%)(P0.05)。结论:FEN-1及AXL均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AXL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LA-DQB1基因多态和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妇科就诊及住院的宫颈炎患者100例和宫颈鳞癌患者100例,宫颈炎及宫颈鳞癌组织均经病理学证实。分析HLA-DQB1基因多态和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宫颈炎组,宫颈癌患者的pH值异常、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以及BV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V阳性率和VVC阳性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低表达组,HPV16E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pH值异常、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BV阳性率、TV阳性率和VVC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组的HLA-DQB1*04、HLA-DQB1*06和HLA-DQB1*09等位基因的携带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HLA-DQB1*04携带率明显升高,而HLA-DQ...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抑癌基因P53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宫颈癌的表达,并分析HPV16对P53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宫颈癌和20例非宫颈癌组织中HPV16、P53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蛋白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0%,宫颈癌组明显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在宫颈癌HPV16感染与非感染组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06%和83%(P<005);TGFβ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19%和625%(P<005)。HPV16感染组P53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222%、450%和667%,Ⅰ级和Ⅲ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表达分别为333%、200%和333%,TGFβ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可能通过变型P53蛋白表达上调,TGFβ1蛋白表达下调,引起宫颈细胞增殖失控,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持续感染阶段宫颈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102例HPV16持续感染者、136例非持续感染者宫颈组织P16、Ki67蛋白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组为双染阳性组、双染阴性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0.3%、44.5%及34.0%,HPV16持续感染患者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感染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的P16、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的病情持续和进展比例明显高于双染阴性组,也明显高于HPV16非持续感染(双染阴性组、双染阳性组)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进展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生率为32.5%(13/40),显著高于双染阴性组6.5%(P0.05)。结论:P16,Ki67双染阳性在HPV16持续感染阶段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疾病进展成正相关,对HPV16持续感染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有预警价值,可作为HPV16阳性早期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 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P_(53)突变、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等方法, 对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P53外显子7~8变异、HPV6、11、16、18-DN A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表明: a.P5 3基因外显子7~8突变率14.29%、p53蛋白阳性率48.98%、HPV-DNA阳性率87.76%.b.P53基因突变不一定伴有p53蛋白阳性,但P53基因突变而p53蛋白阴性的标 本必是HPV-DNA阳性;91.67%的p53蛋白阳性标本具有HPV-DNA阳性.c.HPV16-DNA阳 性率显著高于HPV6、11、18-DNA阳性率.证明: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其 次是P53基因突变所致;p53蛋白阳性由HPV感染和/或P53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bc 1 2、p6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法,检测survivin、bc 1-2、p63蛋白在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阳性率(56.67%)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5%),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surviving蛋白阳性表达率72.73%(16/22)明显高于Ⅰ Ⅱ期survivin47.37%(18/38)。有显著差异;(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NSCLC组织bc 1-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 (18/27)和48.48%(16/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63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16/30)和60%(18/3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与bc 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蛋白与p6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survivin,bc 1-2与p63它们分别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途径上抑制肺癌细胞的凋亡,对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对3种蛋白进行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病人的预后。survivin与bc1-2及survivin与p63可能起协同作用,并可能会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7和Ki-67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炎组织88例(汉族42例,维吾尔族46例)以及宫颈鳞癌组织120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70例)中Smad7、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Smad7、Ki-6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8.3%、76.7%)均分别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15.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Smad7的阳性表达率(87.1%)显著高于汉族(66%)(P0.05)。维吾尔族宫颈鳞癌患者中Smad7、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性(x2=1.93,r=0.138,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Smad7、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织,宫颈鳞癌中Smad7蛋白的表达存在民族差异,Smad7、Ki-67等多种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会间接提高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诊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na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1例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RT-PCR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2例mina53基因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43例mina5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56% (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11/23、15/29、12/14及5/5(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仅3例mina53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5.00%;71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35例mina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9.30%(P<0.05);其中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比例分别为7/23、13/29、11/14及4/5 (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mina53在胃癌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存在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表达量增高,检测mina53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肿瘤的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以及Ezrin的表达情况,探讨Hp-L型、Ez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应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40例对照组织中的Hp-L型感染情况。(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上述各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3)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与其相对应的30例远端切缘正常组织中Ezrin mRNA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中革兰染色L型的检出率为80.00%(64/80)、免疫组化Hp-L型阳性率81.25%(65/80),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80例胃癌组织中Hp-L型阳性(即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和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病例数为56例,其阳性率为70.00%;对照组中革兰染色L型检出率为22.50%(9/40),免疫组化Hp-L型阳性率40%(16/40)二者检测结果也具有一致性(P0.05)。40例对照组织中Hp-L型阳性例数为9例,其阳性率为22.50%。胃癌组与对照组的Hp-L型阳性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Hp-L型感染阳性率仅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3)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显示胃癌组中Ezrin mRNA及Ezrin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Ezrin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4)胃癌中Hp-L型阳性组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71.43%(40/56)高于Hp-L阴性组54.17%(13/24)(P0.05),且Hp-L型阳性和Ezrin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 Hp-L型感染阳性率和Ezrin表达阳性率在胃癌中均较高,二者可能协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P16、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2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16、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病变形成过程中P16、P27和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12)、70%(21/30)、100%(18/18)和30%(4/12)、90%(27/30)、100%(18/18),二者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22%(10/12)、53.33%(16/30)和27.78%(5/18),其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P16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P16、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P27和Ki67参与了CIN、宫颈癌的发生。P16、Ki67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94例癌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并从中抽取35例手术标本切缘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Ezrin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p53蛋白在研究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3%、5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x~2=25.731、33.496,P0.05)。高、中分化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9%、51.81%,明显低于低、未分化患者的90.91%、90.91%(x~2=7.508,P0.05;x~2=4.401,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68.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6%、33.33%(x~2=43.245,P0.05;x~2=15.846,P0.05);浸润深度T3、T4患者的Ezrin表达阳性率55.8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的12.50%(x~2=5.503,P0.05);TNM分期Ⅲ、Ⅳ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24%、74.51%,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患者的9.30%、34.88%,(x~2=5.522,P0.05;x~2=5.036,P0.05)。49例Ezrin表达阳性患者中,p53表达阳性有11例,而56例Ezrin表达阴性患者中,p53表达阴性14例,Ezrin表达与p53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Ezrin和P53蛋白均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