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和学科未来发展展望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第一方面讲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发展历经的3个阶段,即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和免疫寄生虫学与生化-分子寄生虫学阶段。第二方面从科研、教材与专著和学会的建立的角度陈述了所取得的成就。在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方面,指出我国在分类区系和实验寄生虫学方面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我国在寄生虫学研究方面资金注入渐趋不力,传统研究被忽略,前沿研究缺乏后劲,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令人堪忧。最后,从新的诊断技术、寄生虫病生物防制、新的寄生虫病或旧病新流行、寄生虫基因组工程、受体理论和海洋寄生虫学等6个侧面展望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开发大自然以及自然疫源地调查等等,接触到的蜱螨学问题也逐渐增多,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对蜱螨的研究工作也迅速开展起来,根据本世纪五十年代的发展成就,己建立起一门新兴的学科——蜱螨学。蜱螨学是研究蜱螨和人类经济及健康的关系,以及利用和防制蜱螨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蜱螨的形态、分类、区系、生理、生化、生态、生活史、遗传、地理分布、危害和防治等等。解放前十五年的情况解放前蜱螨学在我国可以说完全是个空白点,仅有一些零星的报导,有些还是外国人做的,国内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昆虫学工作者。仅作为动物学或昆虫学的一部分,附带发表在其他有关杂志上,根本谈不上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是一种适用于分离两个遗传背景相关的DNA样品之间差异从而表达基因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是很多,主要应用在寻找与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与寄生虫抗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其他相关基因的研究,如与不同虫株、不同宿主、或性别差异相关的基因。本文从这几个方面综述了SSH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将来更好地利用该技术研究寄生虫学,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追溯我国三十年来动物地理学,可简单地分为解放前后两个阶段。解放前这门学科很少被人注意,十多年间国内只有少数学者就自己所研究的个别类群,讨论了地理分布和区划问题;在两栖类、鸟类以及低等动物如昆虫、寄生虫等方面,有过零星的报导。这些可以看作是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先声。旧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贫乏是与动物区系调查的落后分不开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区系调查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多为外人所操纵,国内掌握的标本资料反而不多,当然很难对各主要门类的地理分布,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我国真正建立起这门学科是在解放以后。现以脊椎动物为主,分为下列四个方面,予以概括叙述。 1.区划方面首先应提出的是全国动物地理区划的研究,主要以高等陆栖脊椎动物为根据,在系统整  相似文献   

5.
苏联许多研究机构有计划地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规模宏大,包括了广泛的动物界。寄生虫学的研究由三个主要学派进行,由国际闻名的伟大科学家,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获得者Констатин Йвановйц Скрябйн院士领导。他又是蠕虫学派的奠基者,在苏联各个不同的地区,他的无数学生进行了,约有300次蠕虫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苏联许多研究机构有计划地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规模宏大,包括了广泛的动物界。寄生虫学的研究由三个主要学派进行,由国际闻名的伟大科学家,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获得者院士领导。他又是蠕虫学派的奠基者,在苏联各个不同的地区,他的无数学生进行了约有300次蠕虫学的调查。另一学派从事医学寄生虫学,为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军医中将院士领导的。第三学派,在苏联以及在国外有大量研究工作,是列宁奖金获得者、苏联科学院通讯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鼠类调查工作还不普遍。即有,也是鼠疫防治中附带的研究。伍连德氏曾综述了1934年以前我国各地鼠类调查记錄,指出黑家鼠(Rattus rattus)在华北很少发现,但伍氏的论著不够完全,例如吴光氏(1930)关于鼠类的调查,即未收入。吴氏将在苏州得到的黑家鼠和褐家鼠(R.norvegicus) 作了分析,前者佔72.40%,后者佔27.60%。1934年伍长耀氏发表了1931~1934年间在我国五个港口的鼠类调查记錄,这两篇报告记錄了塘沽、上海、厦门、广州和汉口的调查结果,把黑家鼠分为3个亚种来记载,即R.r.rattus,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来我国的兽类学(1934—196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类学,作为动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的历史是很短的。溯自1930年前后,方有某些机构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人员屈指可数,发表的文章亦不多。必须指出,兽类工作本身比较艰巨,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由于当时反动政府根本不予重视,更谈不上得到什么支持。因此,兽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的受到限制,抗日战争期间及以后,则完全陷于停顿状态。所以说,解放前我国兽类学的基础甚为薄弱,几乎是空白。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兽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957年这止,约30多个单位(包括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医学卫生部门)都或多或少的从事了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比解放前约增至5倍以上;发表文章六十篇左右(不包括科普性的)。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发展情况,更是令人兴奋,有关兽类学的研究机构增至五十余个(包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三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十五项二十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中麻省理工科学家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大部分人选的科学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十五项成就中,有两项为美籍华裔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一项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关于物质夸克粒子的发现;另一项则  相似文献   

10.
动物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大约有40年的历史,很自然地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时期和成立后时期。关于解放前时期的研究成绩,以及解放后十年来我国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成就,已有另文作了系统介绍。所以在本文中,只想简单地列举我国动物生理学研究自大跃进以来某些方面的进展,由此也许可以看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神经肌肉一般生理学过去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曾经一度有被放弃的趋势,近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又一个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并且认为应激性及兴奋性是各自独立的可兴奋组织的特性。这个观点在我国生理学界引起了争论。开始了对大神经纤维的研究。首先发现中国对虾腹神经索内的大纤维有厚的髓鞘,传导速度为每秒80  相似文献   

11.
1963—1976年期间是苏联高中生物学教材发生第二次重大变革的时期,此时将原来开设的达尔文基础改为“普通生物学”.李森科在苏联的生物学界和农业科学界统治了十几年。在这期间,表面看来是李森科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实际上有不少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并没有被压服,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回顾学会成立之初只有会员五十余人,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下,我国动物学会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而今会员已有五千多人,出版物也由一种发展到十余种,近年来又建立了兽类学会、鸟类学会、原生动物学会、贝类学会、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学会、甲壳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会和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等八个专业学会。在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里,不能不感谢和怀念创始的老科学家为发展我国动物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在解放前中国动物学会所召开的五次学术年会还都是综合性的,到了解放后除大型会议外,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会就有十多次,表明了科学发展的趋势,涉及的学科领域也从分类学、生理学和形态学扩展到以研究动物的门类和领域,除上述八个专业学科外,还有寄生虫学、生态学等。而且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解剖学等在五十年代或七十年代都分别成立了独立的学会。可以设想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和队伍的不断壮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学会或独立的专门科学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蠕虫病对于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畜牧业均有极密切的关系。蠕虫学是寄生虫学的一个分支。我国蠕虫学在解放前几乎一穷二白,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了全面的蓬勃发展,对于保证人体健康、提高畜牧业生产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回顾过去,可供展望将来的借鉴。本文撰写的目的,在于说明蠕虫学的基础知识对于蠕虫病防治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寄生虫学的大军正在进行较为迫切的医疗与防治的任务,而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足供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兹就管见所及,着重提出蠕虫学与防治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本文所举的例子,限于作者所能接触的文献范围,必然会有许多遗漏和不恰当之处,希望读者批评纠正。病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寄生虫病的防治、控制和消灭工作,必须经过下列数个步骤:(1)病原的发现;(2)病原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等的发现;(3)感染方式与各环境因素的了解;(4)利用各有关知识,制定防治,控制和消灭的  相似文献   

14.
国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但一直到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才开始有我国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27年,杨钟健教授的专著《华北新生代啮齿类化石》的出版,标志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解放前的二十余年中,我国古脊椎动物(包括古人类)化石的研究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外国古生物工作  相似文献   

15.
《动物学报》2005,51(2):i003-i003
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由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三个三级学科组成。1986年设立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家畜传染病学两个博士点,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起设立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建立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宏观动物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十五年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动物系统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这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宏观动物学的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蜱螨学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在阶 《昆虫知识》1992,29(3):159-162
<正> 我国蜱螨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解放前只有一些零星报道,比较系统的研究是从50年代开始。1963年在长春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蜱螨学术讨论会,至今已有30年。近十几年来,蜱螨学的研究进展较快,中国经济昆虫志中有关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学会将于今年8—9月间在庐山召开全国植物园学术会议。由于我国植物园的历史较短,解放前仅有南京、庐山两个植物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植物园和其他科学机构一样,逐步恢复并在各地先后建立起来。建园之始,即明确以植物引种驯化为植物园的中心研究工作,这一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不仅要求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而且还要有农学、林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尤其在动物分类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更较显著。现有的动物学报和昆虫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稿源日益丰富,往往不能满足广大动物学工作者及时交流经验的愿望。有鉴于此,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经过全面考虑,决定在原有的两个学报的基础上,增加动物分类学报和寄生虫学报,以适应我国动物学发展的需要。这是全国动物学工作者的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20.
5月26日是苏联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原生动物学家、苏联寄生虫学派的创始人瓦连亭·亚历山大罗维奇·多格尔((?)(?))通讯院士逝世五周年纪念日。他一生在寄生虫学、原生动物学方面有着极为卓越的贡献。1882年3月10日B.A.多格尔诞生于喀山。1900—1904年在彼得堡大学(即现在的列宁格勒大学)从名教授舍维亚科夫((?)和胜克维奇((?))学习。在学生时代,他已经开始对原生动物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并从舍维亚科夫学习原生动物学。多格尔毕业后留在无脊椎动物教研室工作。1910年得副博士学位,1913年取得博士学位,由于舍维亚科夫教授离开列宁格勒大学,从这一年起他开始担任无脊椎动物学讲座,并继任为教研室主任直至与世长辞。B.A.多格尔最初去牟尔曼斯克海洋生物研究站,后又到挪威、英国和意大利研究簇虫和海洋鞭毛虫(Peridinea)。后来,又进行寄生鞭毛虫(Catenata)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