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浙江省野生蜡梅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种子萌发率,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蜡梅种子千粒重约为396.98g,含水量约为15.66%,生活力约为91%。萌发抑制物主要存在于种仁中,醇溶性活性强于水溶性物质,有吸水性障碍的坚硬种皮和萌发抑制物使种子最高发芽率不能达到种子批活力的数值,并影响了其出苗整齐度。种子进行刺破种皮后浸水处理能改善种子结构,有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杜丽思  李铷  董玉梅  黄邦成  傅杨  汤东生 《生态学报》2019,39(15):5662-5669
胜红蓟为我国南部低海拔区域农田和果园恶性杂草。为揭示胜红蓟环境适应规律、明确其危害性,评价和分析了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H、盐度、渗透势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在10—30℃内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交替温度处理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无光照处理种子不萌发。土壤相对湿度在50%—100%范围内,种子出苗率均高于55%,最适相对湿度为70%。胜红蓟种子仅能在土壤表面萌发,1 cm的播种深度完全抑制种子萌发。pH值在5—10之间,种子萌发率高于85%,最适pH值为7。NaCl浓度在0—80 mmol/L以内种子萌发率超过88%,浓度为160 mmol/L时萌发率接近30%。渗透势在-0.40—0 MPa以内种子萌发率高于70%,渗透势为-0.6 MPa时种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胜红蓟种子萌发具有广阔的环境适生范围,对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早期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种子的室内共生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凤  宋希强  刘红霞 《生态学报》2012,32(8):2491-2497
由于人为的采挖和原生境的破坏,使得铁皮石斛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保护铁皮石斛野生资源及其生境,加快其野生资源的繁殖显得非常重要。以铁皮石斛种子(TTC染色显示种子生活力为77.65%)为材料,与分离自2种野生兰科植物根部的4株共生真菌 (C20来自铁皮石斛,L12,L24b 和 L28来自美花石斛)在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共生萌发。经过18周的共生培养,4株真菌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铁皮石斛种子的萌发,其中菌株L24b (Epulorhiza)和L28 (Epulorhiza)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分别比对照高出26.51%和12.20%,但未形成幼苗,只是处于原生分生组织阶段(阶段3);菌株C20(Epulorhiza)和L12 (Alternaria) 虽没有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对原球茎的发育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照的种子仍然处于膨大转绿期,即萌发阶段(阶段2)。同时发现,TTC染色显示的铁皮石斛种子生活力要高于种子共生萌发的萌发率(除了菌株L24b)。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生活力染色检测的活力值只代表种子所具有的潜在的萌发能力,而不能代表实际的萌发率。在异地条件下,铁皮石斛与共生真菌间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可以与瘤菌根菌属、链格孢属真菌形成共生关系。菌株C20和L12能促进萌发后的种子进一步分化成幼苗。这两个菌株为铁皮石斛的人工优质栽培和野外种群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不同磁处理对芍药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场对芍药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电磁场分不同的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分别磁处理野生芍药种子和栽培芍药种子,种子磁处理后在培养皿中催芽,2个月后统计种子胚根萌发率和胚芽萌发率.结果:3000Gs的磁场处理1.5h能提高野生芍药种子胚芽萌发率和栽培芍药种子胚根萌发率,对于栽培芍药种子4000 Gs的磁场处理2h能够促进胚根和胚芽萌发.结论:一定强度的磁场能打破芍药种子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浆果资源极为丰富,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各有独特的浆果,而吉林省地处于祖国东北的中部,特别是长白山,拥有大量的野生山葡萄、野生猕猴桃类,野生树莓、东方草莓、笃斯越桔等,以及部分栽培的葡萄、穗醋栗、醋栗、草莓等多种浆果。浆果的果实鲜食只是一部分,而大部分用于加工酿造与制汁,对其加工剩下的果渣及种子很少利用与研究。为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与引进浆果资源,我们对一些浆果的种子作了氨基酸的组分分析,为以后综合研究提供依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温度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毛茛铁线莲(Clematis ranunculoides)野生植株种子,观察其外观形态,检测种子千粒重,研究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毛茛铁线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毛茛铁线莲种子的千粒重为(1.6624±0.0006)g;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8 d开始萌发,3~4周萌发完全,萌发率达90.33%,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率降低;光照和黑暗对毛茛铁线莲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溶氧、pH及其他理化因子对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溶氧、pH、光强、冷处理、温度、营养以及激素处理等条件对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影响,缺氧条件下比正常条件和氧饱和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但缺氧条件下萌发的幼苗为白化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光照和pH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4℃冷处理能够使种子萌发时间提前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在15—27℃之间,提高温度能够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但温度过高则萌发率降低,在15℃、20℃和27℃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90.0%、90.0%和56.7%;不同的营养水平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生长素NAA(0.1—5.0mg/L)、细胞分裂素6-BA(0.1—5.0mg/L)、赤霉素GA3(0.1—5.0 mg/L)不能加快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速度和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罗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一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打契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大亮子河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浆果资源的种类、分布、用途及蕴藏量,我们于2005—2007年6—9月,通过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对该地区野生浆果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浆果资源达20种,隶属19属14科。并对该地区野生浆果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潜力和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该地区野生浆果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后提出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可为今后大亮子河野生浆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在播种前,要测定种子萌发率都是依照植物学课本上所介绍的方法,但由于浸种催芽需要的时间较长(如豆类要3—5天,稻、麦要6—8天),所以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麻烦,同时也很可能耽误播种期,为此,我们就试行一种萌发率的速测法:用0.2%的靛红(有机染料,在药房或化工公司买到)溶液浸泡已吸水膨涨的种子,经8—13小时(因种子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就可以看出,凡是已失去发芽力的种子的  相似文献   

11.
4种野生兰花种子特征及离体培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野生兰花--虾脊兰、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的果荚、种子、种胚性状进行初步研究,并对其种子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4种野生兰种子为白色、淡绿或黄褐,呈纺锤体或椭球体。羊耳蒜、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具种孔,种胚浓密且清晰可见;种子萌发较快且萌发率高,其中以石仙桃及密花石斛种子萌发最快,仅需36d,萌发率高达100%。虾脊兰种子未见种孔,种胚不甚明显,种子萌发缓慢且萌发率低。4种兰科植物种子均以原球茎方式萌发,通过继代培养,获得了一批无菌苗。  相似文献   

12.
鸭儿芹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且休眠期长,不经任何处理的种子很难萌发,影响其人工种植。研究了鸭儿芹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我国人工种植野生鸭儿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TC法对种子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的种子为(55.33±3.71)%;切破种皮种子与完整种子吸水率在前12 h相差较大,但最终吸水率相差不大,分别达到(70.00±1)%和(68.32±0.32)%,表明种皮并不阻碍种子吸水;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其粗提液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抑制芹菜种子的萌发;鸭儿芹种子成熟时胚未分化完全,胚率为(28.65±2.488)%,经过低温处理后完成后熟,胚率达到(65.93±3.86)%,萌发率达到100%,因此鸭儿芹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清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共同处理可有效解除其休眠,浸种和低温冷藏具有交互效应,浸种36 h、5℃冷藏30d即可解除其休眠,萌发率达到100%,发芽势达到(91.11±0.91)%。已破除休眠的种子适宜其萌发的温度范围扩大(15.0—27.5℃),而且在土壤中也可较好地萌发,萌发率达到(96.67±3.33)%,发芽势达到(71.11±1.93)%。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2.934g;种皮、种仁和种胚分别占种子鲜重的50.56%、40.45%和8.99%;胚与种子的体积比(E∶S)为0.074。胚的体积为0.156—1.012mm~3,种子为51.658—109.649mm~3,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r=0.810)。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低于破裂种皮、酸蚀40min和酸蚀20min的种子,但差异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缩小;种子含水量饱和时,完整种子、破皮种子与酸蚀种子的吸水率无显著差异(前者为23.7%,后两者约28.0%)。不同大小种子离体胚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特大、大、中、小和特小种子的离体胚的萌发率为80%、77.8%、67.5%、62.0%和44.0%。胚乳抑制离体胚的萌发,不带胚乳离体胚的萌发率为41.3%,显著高于带胚乳的萌发率(P0.05),带部分胚乳的胚为9.7%—13.3%,带全胚乳的胚为0。同时离体胚培养过程中所用种胚的新鲜程度也严重影响胚的萌发率。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属于中度生理休眠类型,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胚乳中抑制物质含量的多少对胚萌发率的影响是以后云南红豆杉休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珍稀植物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的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文良  张小平  郝朝运  张慧 《生态学报》2008,28(11):5445-5453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et Zucc.)属第三纪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的自然更新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连香树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以了解该种自然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和机制,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连香树种子千粒重为(0.5821&#177;0.0166)g,种子重量极轻且产量大。四唑染色法对种子生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种子比率仅为19.8%&#177;1.3%。种子吸胀时吸水量达种子干重的482.13%&#177;8.54%。将种子划分为6种表面形态类型进行萌发实验,发现不同形态种子萌发率显著不同,大小适中的黄褐色饱满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91.25%&#177;2.36%。仅用饱满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验证主要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滤纸置床时萌发率高且有利于种子萌发整齐;种子表面可能存在促进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萌发对于湿度的响应最为明显,适宜的萌发湿度是20%~25%;萌发具有广泛的温度和光照适应性,除5℃萌发率降低外,10~30℃之间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随温度升高,萌发开始时间提前,萌发速率加快,幼苗活力指数增加;过弱光照不利于幼苗生长。种子萌发特性导致连香树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1)虽然占有更多安全位,但小种子在竞争中处劣势;(2)生境片断化减少了种子产量也降低了种子质量;(3)较低温度条件下启动萌发有利于幼苗的物质积累,但增大了种群的风险;(4)林下光照不足使幼苗根茎生长严重失衡;(5)湿度依赖易造成爆发型萌发。  相似文献   

15.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 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 打破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牡丹缺乏充分的传粉,特别是居群间的传粉不足,导致其种子质量低下;而野生牡丹种子特殊的萌发特性,特别是严格的上胚轴休眠,则是导致其出苗率极低及自然状态下幼苗和种群稀少的重要内因。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过程中,子叶中的萌发促进剂GA3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剂ABA 含量显著下降;而胚乳中的各种激素含量则变化不大,胚轴中的激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子叶是控制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6.
3种锦鸡儿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对本地种白毛锦鸡儿(Caragana licentiana)和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以及外来种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进行了室内和野外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5℃时种子不萌发,甘蒙锦鸡儿最适萌发温度为10-20℃,在5℃和30℃时萌发率显著低于其它温度下的萌发率,中间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5℃下的萌发率为8.5%。室内萌发试验和野外萌发试验都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缓慢,这体现在达到最大萌发率需要的时间长,萌发速度慢,且有4.0%的硬实种子,甘蒙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快,无硬实种子,高温下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中间锦鸡儿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率高,速度快。启运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25%,甘蒙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的分别为3.75%和2.50%。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需要的土壤含水量低,种子萌发慢,且有小部分硬实种子,这可能是白毛锦鸡儿适应特殊环境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7.
岩黄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岩溶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及医药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由于生存环境脆弱和人为采挖的影响使得野生岩黄连资源面临枯竭,因此被列入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探索该物种濒危的原因,该文研究了种子保存方法、化学试剂前处理、温度、光照、干旱、pH以及混沙保湿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保存能够延长岩黄连种子的活性,保存2 a的种子萌发率仍能达到30%。(2)化学试剂HCl及NaClO对种子的前处理使其发芽率提升50%~60%;种子在20℃时萌发率能达到50%,而30℃时基本不能萌发;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周期性光照条件;萌发率随着干旱程度加深不断下降;萌发率在pH值3.0~8.0的条件下无显著变化。(3)混沙保湿冷藏使种子发芽势和萌发率显著提高,萌发率达到对照的2倍。综上认为,岩黄连种子在室温条件下易失活且不能在30℃以上高温萌发的特性与其濒危有较大关系;高效的种子萌发方法可以为岩黄连保护与产业化应用提供有效途径。该研究结果为野生岩黄连的保育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为其大田栽培和产业化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以西天山野果林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以及特克斯居群红果小檗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组野生小檗种子生物学特性、吸水特性以及去种皮、低温层积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小檗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组野生小檗种子的吸水率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黑果小檗种子与红果小檗种子吸水率差异不明显,其种皮透水透气性相似;(2)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种子的种皮对萌发存在强烈的抑制作用;而新源居群红果小檗种子的种皮抑制作用不明显;(3)4℃低温层积处理对4组野生小檗种子萌发影响很大,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小檗种子发芽率均逐渐提高,3组黑果小檗种子层积9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红果小檗种子层积30 d时,休眠基本被解除;(4)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可显著提高4组小檗种子发芽率,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对小檗种子萌发起到抑制作用。层积60 d时霍城居群、新源居群和特克斯居群黑果小檗去种皮种子用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2 h后,发芽率分别为85.00%、83.33%和86.67%;红果小檗层积15 d时去种皮种子用浓度为200 mg·L-1的GA3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可达86.67%。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野生小檗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异子蓬二型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特性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艳芳  魏岩  严成 《生态学报》2009,29(12):6609-6614
异子蓬为中亚荒漠的特有种,其果实为胞果,花被片在结果时宿存包被果实形成浆果状的散布单位.对异子蓬的散布单位、果实形态进行比较观察,并在5/15℃、5/25℃、15/25 ℃(暗/光=12h/12h)3个温变周期下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异子蓬的散布单位绿色、浆果状,有大小两种形态;大小两种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在形状、大小、颜色上存在着明显差异.(2)大的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圆形,扁平,褐色,无光泽,直径(2.64±0.03) mm,重量(3.68±0.04) mg;小的散布单位内包被的果实双凸镜形,黑色,有光泽,直径(2.40±0.04) mm,重量(2.86±0.06) mg.(3)褐色种子在3个温变周期下的萌发率都在81%以上,萌发速度快,而黑色种子萌发率低,萌发慢,具有休眠现象.(4)划破种皮及低温层积处理可显著提高黑色种子在3个温变周期下的萌发率,延长储存时间也可有效地促进黑色种子的萌发,表明黑色种子处于非深度生理休眠状态.异子蓬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萌发差异对荒漠异质环境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野生秀丽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 subsp. elegans)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测定,比较变温、低温层积、化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秀丽四照花种子千粒重76.91 g,长5.81 mm、宽5.10 mm、厚3.99 mm。种子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吸水率低于8%,说明有吸水性障碍的坚硬种皮抑制了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下,温差较大的30℃/15℃处理对秀丽四照花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萌发时滞短,萌发率和发芽势较高。秀丽四照花种子经30%NaOH浸泡10 min,可明显缩短萌发时间,但4℃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