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产自山东蒙阴盆地分水岭组中原始真骨鱼类—新属、新种——宁家沟谭氏鱼(Tanichthys ningjiagouensis gen. et sp. nov.).据其形态特征,它应归入舌齿鱼超科(Hiodontoidea),并与舌齿鱼科的成员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在辽宁黑山"大凌河组"发现的舌齿鱼类—新属种——大凌河常氏鱼(Changichthys dalinghensis gen. et sp. nov.).其形态特征与狼鳍鱼科、舌齿鱼科相似,但有若干很明显的差异,暂将它置于狼鳍鱼科(Lycopteridae).  相似文献   

3.
玛姆象属是长鼻类玛姆象科这一重要类群的最终成员.虽然这一属在上新世的欧亚大陆和更新世的北美大陆广泛分布,它早期的进化历史却鲜为人知.报道了中国北方上中新统发现的斜脊玛姆象(相似种)(Mammut cf.M.obliquelophus)的新材料,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幼年头骨,这些材料显示了玛姆象科的许多原始特征,因此很好地解释了玛姆象属形态特征的形成过程.斜脊玛姆象(相似种)具有强烈向两侧扩展的枕部,在门齿窝的基部具有收缩,这些特征与莫罗托始轭齿象(Eozygodon morotoensis)和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均具有相似性,后两者分别为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的早期代表.因此,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同位于象形类(Elephantimorpha)系统发育中的基部.支序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首次记述了亚洲北大陆的犁齿鱼化石。标本采自湖北松滋县黑口洋溪组。新的标本在个体较小、最大体高位于臀鳍起点处、背鳍起点靠后、背鳍具有 1 2根鳍条、尾上骨缺失、第一末端尾椎 (U1 + 2 )上只有一根神经棘等方面显著不同于犁齿鱼属的三个已知种 (P .encaustus、P .testis和P .queenslandicus) ,代表了一新种 (松滋犁齿鱼Phareodussongziensissp .nov.)。P .encaustus和P .testis幼体的体形较长 ,为纺锤形 ,但到成体后 ,体形明显加高。P .encaustus的体长可达 5 4cm ,P .testis的可达 30cm ,而松滋犁齿鱼的体长可能只有 1 2cm ,和上述两个种的幼体差不多。但是 ,松滋犁齿鱼的体形较高 ,其轮廓和北美两个种的成体很相似 ,因此 ,虽然松滋犁齿鱼的体形较小 ,但很可能代表了成年个体。松滋犁齿鱼的体形和东南亚的Musperiaradiata(可能为Phareodus的同物异名 )比较相似。Musperia的背鳍较大、背鳍鳍条为 2 3根、背鳍起点和臀鳍起点相对、背鳍第一鳍条支持骨和臀鳍第一鳍条支持骨与同一个脊椎相连、第一末端尾椎上有两个神经棘 ,这些特征说明 ,Musperia和松滋犁齿鱼不同 ,而和北美的Phareodus的关系可能更近。  相似文献   

5.
玛姆象属是长鼻类玛姆象科这一重要类群的最终成员。虽然这一属在上新世的欧亚大陆和更新世的北美大陆广泛分布,它早期的进化历史却鲜为人知。报道了中国北方上中新统发现的斜脊玛姆象(相似种)(Mammut cf.M.obliquelophus)的新材料,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幼年头骨,这些材料显示了玛姆象科的许多原始特征,因此很好地解释了玛姆象属形态特征的形成过程。斜脊玛姆象(相似种)具有强烈向两侧扩展的枕部,在门齿窝的基部具有收缩,这些特征与莫罗托始轭齿象(Eozygodon morotoensis)和广河豕脊齿象(Choerolophodon guangheensis)均具有相似性,后两者分别为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的早期代表。因此,玛姆象科与豕脊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同位于象形类(Elephantimorpha)系统发育中的基部。支序分析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7,(3)
<正>金龙鱼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属于骨舌鱼超目骨舌鱼目骨舌鱼科。骨舌鱼类是真骨鱼中较古老的类群,现生骨舌鱼类除北美的舌齿鱼(Hiodon)以外,均分布于南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水域中,如南美的巨骨舌鱼(Arapaima)和骨舌鱼(银龙鱼,Osteoglossum),澳洲和东南亚的金龙鱼(Scleropages),非洲的异耳鱼(Heterotis)。化石骨舌鱼类基本上发现于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  相似文献   

7.
古新世晚期裂齿类———丁氏豫裂兽 (新属、新种 ) (Yuesthonyxtingaegen .etsp .nov.)的发现表明了裂齿目在亚洲古新世已相当分化 ,在臼齿形态上有与北美始新世Esthonyx相近的小尖兽 (Meiostylogon)和中间兽 (Interogale) ,也有与北美Megalesthonyx接近的豫裂兽等。根据豫裂兽、Megalesthonyx、和亚洲的Adapidium的上臼齿都具有明显的中附尖等特征可与其他裂齿类相区别 ,新建了豫裂兽科 (YuesthoncidaeFam .nov.)。  相似文献   

8.
(鱼匽)(鱼兆)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 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鱼兆)科鱼类. 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鱼匽)(鱼兆)鱼类标本(隶属(鱼兆)属、(鱼匽)属和异齿(鱼匽)属), 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鱼匽)、藏(鱼匽)和扁头(鱼兆)的分布直方图, 结果显示, 藏(鱼匽)(E. 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 更适应急流生境. 同时研究了这3种(鱼匽)(鱼兆)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 均为异速生长;藏(鱼匽)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在江苏句容发现的中华鳞齿鱼属(Sinolepidotus)一新种——长背鳍中华鳞齿鱼(Sinolepidotus longidorsalis sp.nov)。新种的一般形态特征如身体高纺锤形,背鳍长,臀鳍离尾鳍近,头骨外部骨片的形状及排列格局,口裂小,下颌骨有较高的冠状突,口缘牙齿高而尖,体侧中部和背区的一些鳞片高显著大于宽等,与浙江早白垩世的浙江中华鳞齿鱼(Sinolepidotus chekiangensis)很相似。但新种具有背鳍较长,背鳍鳍条数目较多,吻突尖,及鳞片后缘梳状齿不发育等特征区别于浙江中华鳞齿鱼。此外,评论了中华鳞齿鱼属的系统位置,认为它的形态特征与Paralepidotus很相似,对它原列入半椎鱼科提出疑问。根据长背鳍中华鳞齿鱼的性质并参考有关地质古生物资料,将含鱼层杨冲组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牙齿的形态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牙齿发生于口腔上皮的底层细胞.一颗完整的牙齿由齿冠、纤维环和肉茎三部分构成,为同型钉状双尖齿.牙齿在上、下颌均排列成两排,每个齿位着生1~2颗牙齿.齿位数和齿数通常上颌齿多于下颌齿,上颌舌侧齿多于唇侧齿,下颌唇侧齿多于舌侧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齿位数和齿数会在颌后部增加.亚成体和成体有大量换齿或脱齿现象.牙齿从着生稀疏、功能齿和替换齿夹杂着生趋向功能齿密集整齐着生.同时,将此研究结果与其他蚓螈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江苏句容青山早三叠世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记述了在江苏句容东昌青山早三叠世下青龙组上部发现的鱼类,计有6属8种,其中4新属6新种,为属两目两科。属裂齿鱼目裂齿鱼科的有Perleidus piveteaui,Perleidus aff.P.madagascariensis.“Perleidus”eu-rylepidotrichia sp.nov.和Zhangina cylindrica gen.et sp.nov;属骨鱼目副半椎鱼科的有Stensionotus dongchangensis sp.nov.,Jurongia fusiformis gen.et sp.nov.,Qingshania cercida gen.et sp.nov.和Suius brevis gen.et sp.nov.。上列绝大部分属种的特征充分显示这个鱼群与马达加斯加北部早三叠世鱼群的亲密关系,少数属种的特征也反映其与东格陵兰早三叠世鱼群有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产自苏北沭阳阜宁群上部的一始舌齿鱼,依据它在外形、鼻骨及尾部结构上与始舌齿鱼现有种的区别,将它定为一新种:沭阳始舌齿鱼(Eohiodon shuyangensis ,sp.nov.)。同时,本文对骨舌鱼类的历史动物地理学问题作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的踝节类新材料是广西石油勘探普查大队和我所于1973和1974年在广西百色、永乐两盆地进行第三纪古生物地层调查时,相继采自巴(艹卜)、塘烧、花茶和东红等四个地点。这些材料经研究分别属于伪齿兽科和中兽科的四个种,其中包括两个新属。中兽科过去在北美发现的材料较多,欧亚记载甚少;近年来,我国在古新世-渐新世不同层位中有不少新的发现,其分布地区之广(至少有8省区)以及种类之多不亚于北美。所以中兽科是区分早第三纪地层和进行对比的一种相当重要的化石类群。至于与奇蹄类起源上可能密切有关的伪齿兽科,以往较多见于北美和欧洲的古新世一中始新世地层,而我国只在古新统中可能有发现。因此广西始新世伪齿兽科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大了它的地理分布,并有助于了解它在亚洲的发展及其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中中新世的乳齿象类戈壁锯齿象(Serridentinus gobiensis OsbornGranger,1932)和同心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tongxinensisChen,1978)后来被改为戈壁轭齿象(Zygolophodongobiensis)。然而,由于它们的臼齿形态介于典型的丘型齿(嵌齿象类)和轭型齿(玛姆象类)之间,它们的系统演化位置一直存在争议。将戈壁锯齿象和同心中新乳齿象的颊齿和下颌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类群进行了广泛比较,比较对象包括欧亚的苏黎士轭齿象(Z. turicensis)、亚似貘嵌齿象(Gomphotherium subtapiroideum)、塔氏嵌齿象(G. tassyi),及北美的麦氏中新乳齿象(Mio. merriami)和进步嵌齿象(G. productum)。结果表明,戈壁锯齿象和同心中新乳齿象与北美的麦氏中新乳齿象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臼齿比苏黎士轭齿象略显丘型化(例如,釉质层较厚,主齿柱新月嵴较粗,齿谷侧视釉质柱高度达到齿谷一半,以及副齿柱横向较窄以致于整体轮廓较窄),并且下门齿截面的背腹径大于内外径,使得下门齿截面呈竖立的椭圆形。而在苏黎士轭齿象和进步嵌齿象中,下门齿截面的背腹径小于内外径,使得下门齿截面呈平躺的椭圆形。因此,有必要恢复中新乳齿象属(MiomastodonOsborn, 1922),它包括那些曾被归为轭齿象属,但牙齿相对丘型化的那一类(即所谓"粗壮型苏黎士轭齿象类群"),并且下门齿截面呈竖立的椭圆形可以作为中新乳齿象属各种的共衍征。此外,亚似貘嵌齿象和塔氏嵌齿象的臼齿也呈现介于丘型齿和轭型齿的形态,但两者的下颌比中新乳齿象更伸长,下门齿截面呈梨形。中新乳齿象以及亚似貘嵌齿象和塔氏嵌齿象的存在模糊了嵌齿象科和玛姆象科的界线,表明嵌齿象科和玛姆象科的演化历史是深度相关的,并非截然分开。这一点已在胶原蛋白序列分析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玛姆象(Mammut)和现生象的工作中所揭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吉林桦甸哺乳动物群。计有食虫目盔猬亚科的中华晓猬(新属、新种)Eochen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桦甸齿鼩猬(新种)Tupaiodon huadianensis sp. nov.,鼩鼱科的吉林蕾鼩(新属、新种)Ernosorex jilinensis gen. et sp. nov.,灵长目始镜亚科的长白亚洲镜猴(新属、新种)Asiomomys changbaicus gen. et sp. nov.和啮齿目先松鼠科的东方争胜鼠(新属、新种)Zelomys orientalis gen. et sp. nov.和纤细争胜鼠(新种)Z. gracilis. sp, nov.等。其中Eochenus可能代表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盔猬类。Ernosorex可能是鼩鼱类具有原始特征的旁枝。桦甸哺乳动物群与北美尤因他动物群的关系较近,而与欧洲同期不同。表明当时亚洲与北美之间有直接的动物群交流。其中争胜鼠可能由北美迁来,而鼩鼱类可能从亚洲起源,然后迁往北美。桦甸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中始新世或晚始新世。当时桦甸盆地为森林沼泽湖泊景观,气候较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6.
鲤科鱼类是鱼类中最大的科,因而也最为常见.在我国淡水鱼类中,鲤科分为9亚科119属700余种,占淡水鱼类的半数以上(56%左右).由于鲤科鱼口腔诸骨上不生牙齿,而在喉部的咽骨(第五对鳃弓演变而成)上长有牙齿,因而称为咽喉齿或下咽齿.咽喉齿的排列行数和各行齿数(齿式)以及齿的大小、形状,为鲤科鱼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剥取咽喉齿及其计数,是研究鲤科鱼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根据大小不同类型的鱼体,采用眼科镊子、普通镊子甚至骨钳,先微微挑起鳃盖的后缘,合拢镊子插人鳃孔,以鱼头宽度的一半为插入深度,自背方向腹方沿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的这块鱼化石,是地质部一个野外队采自四川重庆附近的,化石保存在灰绿色钙质细砂岩中。经著者观察应属半椎鱼科(Semionotidae)的化石,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us)的一新种。鳞齿鱼是侏罗纪时分布很广的鱼类,虽在四川等地早被野外地质工作者发现,但至今还缺少对这类鱼的记述。重庆发现的这块鱼化石虽然保存不太完好,但对今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18.
四川资中侏罗纪一新的半椎鱼类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棘背天府鱼(新属新种)发现于四川资中沙溪庙组.它只有大的顶骨、少的次眶骨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与新鳞齿鱼(Neolepidotes)相似;另外具有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少的次眶骨及鳞片无杵臼式关节等特征,与半椎鱼(Semionotus)很相似.天府鱼以其长大的顶骨、较居后的颌关节、较短的眶前距、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有别于半椎鱼科中所有已知属.根据天府鱼和过去记述的鱼化石,仍认为含鱼层的时代可能为中佚罗世.  相似文献   

19.
意外裸鱼(Gymnoichthys inopinatus)于2010年由Tintori等首次记述并归入基干新鳍鱼类。依据在云南省曲靖地区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世关岭组二段发现的新材料,对意外裸鱼进行了补充描述,并重新讨论了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意外裸鱼的新标本上,可见其续骨前端很可能与关节骨相关节,并有确切无疑的单一辅上颌骨,表明意外裸鱼应为鲱亚部(Halecomorphi)鱼类。此外,意外裸鱼的体表无鳞、椎体未骨化、髓棘和髓弓的结构和排列方式以及牙齿和尾脉棘的形状都与金尾鱼超科鱼类(caturoids)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意外裸鱼属于金尾鱼超科的基干类群。之前金尾鱼类主要见于欧洲和北美的侏罗系,现在公认的金尾鱼超科鱼类主要包括Liodesmidae中的Liodesmus属和金尾鱼科(Caturidae)中的Caturus和Amblysemius两属。意外裸鱼的发现不仅使金尾鱼类的出现提前了40Ma,而且填补了我国相关材料的空缺。  相似文献   

20.
论环节动物蛭纲的体腔与血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初,Oka(1902)通过对蛭纲几个主要科的代表属进行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体腔与血管系统在蛭纲中演替的理论,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蛭纲循环系统的错误认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1.在整个蛭纲中都有体腔存在,但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比在医蛭科和石蛭科中要明显得多。这个体腔随着结缔组织的扩大而逐渐缩小成为体腔窦(coelomic sinus)。人们所说的医蛭科和石蛭科中的血管,实际上只是缩小成管状的体腔部分。2.只有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才有真正的血管系统。这种血管系统是完全封闭的,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