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sackievirus A 16,CA16)。EV71与CA16同属于小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肠道病毒A型(Human enterovirus A)的成员,两者在病原学、感染和复制特征以及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反应有相似的方面,但也有明显不同的方面。现将对EV71和CA16相关的病原学、感染和复制特征以及临床症状和免疫反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重症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儿科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发病率急剧上升,重症病例时有报道,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临床上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由健康献血员血浆提取纯化而来,含有包括EV71在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中扣抗体,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被动免疫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手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人类肠道病毒的一种,近30年来,EV71感染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感染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其中神经源性肺水肿病程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EV71感染导致的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从脑干脑炎、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V71引起小儿手足口病与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9月菏泽地区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32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筛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析,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痛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菏泽地区2009年抽取的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320例患儿,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占106例,其余为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1)男女发病基本相同,发病年龄1~3岁居多,农村患儿占绝大多数.(2)EV71感染的患儿临床主要表现高热、神经系统症状、无皮疹,大多数外周血象高、血糖高,可合并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部分发现胸片、脑电图及核磁异常,部分符合重症手足口病标准.(3)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惠儿临床症状以皮疹、低热、上感症状为主,少数患儿有精神差,基本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发现外周血象高、血糖高、合并心肌损害,一般胸片不会发现异常.(4)56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收集脑脊液进行两次RT-PCR扩增,发现50例EV71阳性.结论: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病情凶险,易致神经损害及肺水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救治,普及病原体的检测对提高诊治能力,加强疾病的认识,对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爆发与流行[1].EV71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临床上与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 A16,CA16)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还能够引起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2].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3~5],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在该地区的EV71感染引起越来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6.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爆发与流行。EV71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临床上与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 A16,CA16)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还能够引起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  相似文献   

7.
蒋丽梅 《蛇志》2016,(3):292-293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xA16、EV7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周世力  杨帆  金奇 《病毒学报》2003,19(3):284-287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通常情况下,EV71感染引起的HFMD在临床症状等方面与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A16,CA16)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除了引起HFMD以外,还能够引起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poliomyelitis-like paralysis)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1].自1974年首次报道[2]以来,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与流行[3-6].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7-9].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B、C 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10-12].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儿科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71型 (EV71) 手足口病发病率急剧上升,重症病例时有报道,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临床上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由健康献血员血浆提取纯化而来,含有包括EV71在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被动免疫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手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复制与宿主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简称ERK通路)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应用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疱疹液,通过易感细胞分离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等方法,成功分离到EV71临床株.进一步用该分离株感染易感细胞,通过观察宿主细胞p-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病毒特异性衣壳蛋白VP1水平、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以及感染细胞的CPE等指标,以期揭示ERK通路在EV71复制的作用.结果表明,EV71的复制可引起细胞ERK通路的活化;而用MEK1/2特异性的抑制剂U0126预先抑制ERK通路的活化,可显著地降低受染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的感染滴度(以TCID50表示)、受染细胞中EV71VP1蛋白水平、受染细胞中EV71核酸水平,以及受染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提示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对EV71的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EV71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机制、寻找新型抗病毒靶标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感染常导致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在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LPS对EV71感染的影响。将EV71与LPS共孵育,测定病毒被热处理后残留病毒的活力,以及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病毒活力逐渐丧失,而经LPS处理的病毒活力丧失的速度减缓,且残留病毒活力与LPS浓度呈正相关;LPS处理后的病毒在黏附、侵入、胞内复制及释放过程中基因拷贝数较对照组均降低;免疫印迹分析表明LPS与抗VP1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结合EV71,且粪便中的EV71可被抗大肠埃希菌抗体识别。上述结果提示,LPS可增强EV71热稳定性,抑制EV71感染过程,且LPS可能与EV71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因MMP-9-15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脑炎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对EV71脑炎患病风险及病情程度的影响.方法: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EV71感染阳性病毒性脑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基因组MMP-9-1562位点碱基变异情况.结果:EV71脑炎重症组MMP-9-1562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EV71脑炎轻症组(16%VS7.5%,OR 2.362,95%CI 1.170-4.768,P<0.05).MMP-9-1562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感染EV71后可明显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EV71脑炎患儿MMP-9-1562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MMP-9-1562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感染EV71后易发展为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MMP-9-1562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EV71感染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MMP-9-15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V71脑炎的发病率无关.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EV71-VP1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原核表达系统初步构建EV71-VP1,对西安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外壳蛋白VP1基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西安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疱液、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VP1,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对VP1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西安地方株VP1基因测序.并将其与阜阳株(序列号为EU913471)相比较,表明我国西安地区EV71分离株与阜阳株有较大差别,核苷酸差异约为4%.结论:西安地方株VPl基因与阜阳株相比,其核苷酸差异较为明显.这将为西安地区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EV71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流行广泛,其感染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造成重症手足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EV71的致病机制与病毒和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涉及病毒逃逸干扰素反应、病毒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及病毒与天然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近年来EV71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的初步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北京地区51例皮损症状典型、伴/不伴发热、无重症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患儿采样,建立RT-PCR方法,以5'非编码区(5'UTR)肠道病毒通用引物、CA16和EV71 VP1区特异性引物直接对82份临床标本进行了初步筛查,肠道病毒阳性率达70.6%。检测病例中CA16阳性25例(25/51)、EV71阳性4例(4/51)、非CA16和EV71的肠道病毒阳性病例7例(7/51),三者比例约为6:1:2。2007年北京地区儿童轻症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包括CA16和EV71,同时还存在一定比例其它肠道病毒。部分EV71毒株经测序验证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为C4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6.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和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多感染婴幼儿,少数病例可以并发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疾病,可致残、致死。因此EV71实验室诊断对EV71引起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及其他检测等三部分对EV71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自1957年新西兰报道第1例手足口病,到1969年美国首次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EV71)并很快确定其导致手足口病,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已发生数次大规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且每隔2~3年在人群中流行1次,无减弱趋势.遗憾的是,迄今尚没有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  相似文献   

18.
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Vero细胞制备的EV71抗原,用于IgM捕捉ELISA法检测类脊髓灰质炎(类脊灰)患者血清中EV71 IgM抗体,特异性高,敏感性及稳定性良好。154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gM阴性的可疑脊灰患者血清中EV71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9%(23/154)。病后第2天的标本即可测出EV71 IgM,5至12天者抗体滴度较高,病后第40天的标本尚可测出EV71 IgM。本法是EV71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可用于与脊灰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血清型构成,对2010~2012年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1 223例0~6岁的健康儿童及406名监护人(健康成人)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定肠道病毒血清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223名健康儿童的标本检测结果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283例,阳性率为23.14%(283/1 223)。其中,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EV(Other-Enterovirus,other-EVs)阳性为主,占EV阳性的62%(175/283),而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率较低,分别占19%(55/283)和18%(51/283);将结果为other-EVs阳性的175名健康儿童的标本全部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率为14.29%(25/175),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率最高,为40%(10/25)、柯萨奇病毒B组1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分离率为24%(6/25)、埃可病毒21型(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21,ECHO21)分离率为16%(4/25)、其他EV株分离率为20%(5/25)。提示,应加强对CVB3和CVB5等other-EVs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肠道病毒71型(EV71)从恒河婴猴的感染个体向其他未感染个体传播的可能性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通过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1~2月龄恒河婴猴(A组);在观察临床症状同时,于感染后第7天,取该组动物粪便处理后,将上清液以喷雾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婴猴个体(B组),随后对该次代感染个体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