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燏  刘焕章 《动物学研究》2009,30(6):699-706
采用双筒解剖镜观察和手工绘图的方法,研究鮈亚科鱼类39个代表种下咽骨和下咽齿的形态特征,分析鮈亚科鱼类下咽骨和下咽齿的形态差异及其功能适应。结果显示,鮈亚科鱼类的下咽骨可以分为粗壮型、中间型和狭长型3种形态类型;下咽齿可以分为圆锥型、臼齿型、粗壮侧扁型、侧扁型和极侧扁型5种形态类型。鮈亚科鱼类下咽骨和下咽齿间呈现出多种形态组合,并相互配合共同处理不同类型的食物。下咽骨和下咽齿的形态差异为鮈亚科鱼类摄食不同类型的食物、充分利用不同的生境资源在摄食器官多样性方面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鲱科鱼类消化系统和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鲱科5亚科、9属9种鱼类的消化系统和鳔作了比较研究。鲱科鱼类主食浮游生物、硅藻和有机碎屑。口小。齿小或退化。鳃耙发达,细长数多,具滤食作用。有些种类具咽上器官。胃呈Y型和U型。斑(鱼祭)的幽门胃壁肌肉屡增厚,它们主食浮游植物,肠长而盘曲多。所有鲱科鱼类均具幽门盲囊,鳔分支向前经耳囟延伸至内耳区,有些有后鳔管孔通外界。鳔有3式型和2亚型。  相似文献   

3.
1977年10月至1978年9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在东海大陆架先后获鲈鰧科Percophididac鱼类标本11尾。经鉴定,系我国尚无分布纪录的二属二种。研究中并发现过去作为属级划分标准的吻端须之有无,实系性别差异,从而对前人的工作有所修订。现将二鱼分别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鲳科Stromateidae鱼类,按目前文献记载,计有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t(Euphrasen)、燕尾鲳Stromateoides nozawae Ishikawa、中国鲳Stromateoides sinensis(Eu-phrasen)和刺鲳Psenopsis anonala(Temminck et Schlegel)四种,均系常见的海产经济鱼种,其中尤以银鲳和燕尾鲳为著称。本文试就上述四种鲳鱼的测线管系统作一比较研究,以便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本科鱼类分类鉴别上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和澄清。兹将所得结果择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哲罗鲑(Hucho taimen)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五种鱼类卵黄中分离、纯化Ig,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鱼类卵中Ig的分子量分别为施氏鲟524kD、小体鲟468kD、西伯利亚鲟475kD、哲罗鲑为490kD,金鳟498kD,其Ig重链的相对分子量相同,约为97kD。轻链的相对分子量各不相同,施氏鲟为27kD,小体鲟28.5kD,西伯利亚鲟30kD,哲罗鲑28.5kD和金鳟16kD。其中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和小体鲟Ig等电点约为5.85,哲罗鲑和金鳟的Ig等电点约为6.55,其蛋白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6.
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鲈鲤属过去只记载1种、2亚种;整理后增加一新亚种,命名为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 subsp. nov. 本新亚种主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健游和肉食是本属分化的主要倾向。性状—功能—适应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其性状分化表现在:背鳍起点位置,体色花纹,触须长短,比例性状的差别,前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等。综合比较结果:不同类群因适应不同环境,而形态产生不同;再从分布图可看出在水系和地域的联合上,牠们各占一方。鲈鲤占领金沙江水系,分布面最大;后背鲈鲤占领澜沧江和怒江部分上游干支流,次于鲈鲤;花鲈鲤见于抚仙湖和南盘江的个别地方,面积最小。物种分化是适应和占领环境的结果,各占一方是物种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在前两篇论文(1978,1979)中,作者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科鱼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共记载了15属49种和亚种。本文基于对其中的12属16种的颅骨、肩带骨、腹鳍鳍基骨、鳔囊和韦氏器官的结构等有关性状的比较观察,并参考了Ramaswami(1952)对另一部分平鳍鳅类颅骨的描述,着重讨论了平鳍鳅科的分类系统位置、亚科划分及其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鲆科鱼类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长臂缨鲆Crossorhombus kobensis(Jordan et Starks) 背鳍87—89;臀鳍63—67;侧线鳞50—54;成年鱼都有吻棘;胸鳍长于头长,第2—5鳍条突出呈丝状;上颔牙2行;雄鱼右侧蓝黑斑达体背、腹缘及尾柄,眼球无皮膜突起。标本4尾,采自广东汕尾东南(体长108.5毫米,(?),1963,XI;131.7毫米,(?),1963),汕头东南(体长153.3毫米,(?),1975,Ⅸ),和福建台山岛东(体长78.8毫米,(?),1975,Ⅲ)。国外见于日本东南千葉、高知、长崎等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蝴蝶鱼科鱼类的分类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考察了蝴蝶鱼科的研究历史,详细总结了蝴蝶鱼科的形态特征、类群划分,概述了其生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检测了我国有关单位的蝴蝶鱼科馆藏标本455尾、35种,其中多棘马夫鱼H.diphreutes Jordan为中国新纪录种.对中国已有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制了包括我国已有的6属46种蝴蝶鱼科鱼类的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鲶科鱼类的总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总述包括3个属(鲶属、缺鳍鲶属和叉尾鲶属),共计12个种。其中1个种是新种,命名为兰州鲶(Silurus lanzhouensis,sp.nov.),采于黄河水系;另1个是南方大口鲶新亚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subsp.nov.),生活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大的江河中。两种成体均具有2对口须。通过鲶属大多数种的头骨的比较,发现鲶属有3个类型,主要是以上筛骨的形状来区别。在这3个类型中各有2对和3对口须的种,因此作者认为以口须的多少作为属的特征是不够的,本文仍按以往有些学者的观点,将4须鲶属作为鲶属的异名。在我国各处最普通的种是鲶鱼,但时常在若干水系中也出现具4根口须的很相近似的种,互相混淆。鲶鱼必须依据什么特征来识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各方面的记述,提出无论雌雄其胸鳍刺外缘均具有显著的锯齿,才是鲶鱼的主要特征。我们曾函询瑞典的两个博物馆,据回信:“看来,保藏在瑞典的林奈的鲶鱼模式标本已经遗失了。”因而作者指定把我国黑龙江水系所产的10尾鲶鱼标本作为新的模式标本,存放于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本文还讨论了鲶科鱼类的起源与地理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金丝猴与其他灵长类之间和三种金丝猴之间特征不同的56条肌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金丝猴的肌肉系统存在一些差异。纠正了Patterson(1942)对一例川金丝猴的一些错误观察记录。在金丝猴属的肌学方面除与猴超科共有的大部分特征外,还具有与类人猿和人相似的特征。在猴类中,金丝猴的肌肉系统更多地与叶猴相似,其中一些特征较叶猴更为进化。从进化观点看,金丝猴的肌学特征似介于叶猴与类人猿之间,故它们比其他猴超科动物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12.
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黾蝽科圆臀大黾蝽 Aquarius paludum ( Fabricius,1794) 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理想生物材料之一,为更全面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测定了圆臀大黾蝽 Aquarius palud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该基因组全长15 380 bp,为双链环状 D N A 分子,包含 13 个蛋白编码基因、22 个 tRNA 基因、2 个 rRNA 基因及一个控制区。其基因排序与已报道的其它大部分异翅亚目类群排列方式相同。该基因组基因排列紧密,共观察到 64 bp 基因间隔 ( 除控制区 781 bp 外) 与 33 bp 基因重叠。全基因组 AT 含量为75. 7 % ,而控制区 AT 含量仅为 66. 2 % ,密码子使用也显示出 AT 使用偏好。13 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 COⅠ、ND5 使用 TTG 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使用 ATV。此外,7 个蛋白编码基因使用常规三联终止密码子 TAA,TAG 作为终止密码子,其余以 T 作为终止密码子,下游为同链编码的tRN A 基因。在 tRN A-Ser ( G C T ) 二级结构中,D HU 臂缺失,未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相似文献   

13.
革鲀科的鳞片构造不同于一般真骨鱼类的骨鳞,由特化的基板和鳞棘两部分组成。中国有革鲀科鱼类12属19种,本文研究了其中10属14种的鳞片构造,运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根据基板表面棱突的特征,可将革鲀科基板构造分为3个式型、2个亚型;根据鳞棘数目、形状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4个式型。革鲀科各种间的鳞片具有不同的性状,而且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前言 中华蜜蜂囊幼病是我国养蜂业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发病率很高,有的地区造成大量的幼虫死亡,给我国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对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等工作。发现该病毒对幼虫和成蜂,尤其对工蜂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幼虫发病期症状特别明显,病幼虫身体松软多水,其表皮容易破裂,当悬挂幼虫时其幼虫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在巢房内幼虫头部尖并变成黑色,头部稍微向上抬起呈船形。死后的幼虫干涸变为褐色的外壳留于巢房内,当感染的幼虫全部封盖后,巢房盖的中央有一小孔,这些异常的变化都是囊幼病的典型症状。幼虫症状虽很明显,但工蜂感染病毒后在外部形态上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白鱀豚腐皮病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初步确定Ⅰ型荧光极毛杆菌为其病原菌。又对该细菌进行了药物抑菌试验,筛选出几种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鲤科七种鱼的银染核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密  康杨  李渝成  周暾 《动物学研究》1988,9(3):225-229
对鲤科七种鱼的银染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七种鱼均有4个NORs。其中鲴亚科五种鱼的Ag-NORs彼此特征相似;鮈亚科的似刺鳊鮈sm_3染色体上的NORs与次缢痕的位置、形态一致;雅罗鱼亚科的鳡鱼sm_6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NORs显示相对大小异形。结合以前的工作,本文以NORs为指标,讨论了有关雅罗鱼亚科几种鱼的亲缘关系及亚科鱼类染色体进行保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鲤科鳅(鱼它)属鱼类一新种,定名为少耙鳅(鱼它)Gobiobotia paucirastella。和近似种裸胸鳅(鱼它)Gobiobotia tungi相比,该新种胸腹部裸露区较大,鳃耙与侧线鳞较少。  相似文献   

18.
张万玉哈.  S 《动物学报》1994,40(1):19-23
本文了同翅目斑蚜科绵叶蚜属-新种肖朴绵叶蚜Shivaphis similicelti Zhang,W.Y and G.XZhang,sp.nov.和斯氏绵叶蚜Shivaphis szelegiewczi Quednau,1979-中国新记录文中系统研究了该属的材料,给出了有翅孤雌蚜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棘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沙棘是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沙棘亚种。新鲜果实平均含水率为73.6%,含维生素C 738.2mg/100g(变化范围为378—1319mg/100g),胡萝卜素4.6—13.5mg/100g,有机酸3.32—5.30%,(其中苹果酸占67—71%),可溶性糖5.2—12.7%(其中葡萄糖占49.6%,果糖48.2%)。种子占果实重的5.8—7.9%。果肉含油2.05%,种子含油8.36%。影响果实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长环境,尤其是光照条件,以及果实的颜色类型。果肉油含胡萝卜素为54.0—102.6mg/100g,维生素E 40.1—61.8mg/100g,饱和脂肪酸32.8%,非饱和脂肪酸66.8%。种子油含胡萝卜素为27.8mg/100g,维生素E65.7—104.0mg/100g,饱和脂肪酸11.0%,非饱和脂肪酸88.9%。中国沙棘油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天然药物成分是极为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若干铁杉属植物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4):324-328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特产的重点保护植物南方铁杉的核型,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构成,核型公式为K(2n)=2x=24=20m+4sm,属“ 2A”类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12M_2+10M_1+2S。通过比较。发现东亚的南方铁杉的核型与台湾铁杉甚为相似而略具进化的趋势,但北美东部的卡罗来纳铁杉的核型比它们进化得多。本文支持Florin认为铁杉属至少在早第三纪存在一条从欧亚大陆经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迁移路线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