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养动物复杂性状基因定位的统计分析和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Da 《遗传学报》2003,30(12):1183-1192
复杂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是人类、动植物研究中的1个热点领域。在畜禽的研究中,其目的是定位与生产性状、繁殖性状和疾病相关的基因。在人类中,复杂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尽管基因定位的结果积累得很快,但能得以确认的结果却很少。关于畜禽基因定位的研究结果同样也增长很快,目前在鸡、猪、奶牛等物种中几个大尺度的基因定位工作也正在开展中。虽然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得到新的、可确信的结果,但是如何精确地理解这些复杂性状的基因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近来,复杂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已被用于通过基因表达的数据研究转录调节因子的定位工作中,这是基因定位研究中1个新的领域。基因定位的统计分析和实验设计是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关键性步骤,研究的目的在于讨论畜禽复杂性状基因定位的统计分析和实验设计的研究进展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肉质综合了许多特性,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其生长发育,特别是与肉质发育相关的基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的市场经济效益直接由肉质品质的优劣决定,所以研究与其相关的基因就十分重要。本综述主要从与牛、羊、猪和鸡这四类家养动物的肉质相关的基因,如与肌肉纤维形成有关的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与调节脂肪沉积和代谢相关的Leptin及其受体基因,与肌内脂肪相关的脂蛋白酶脂酶基因(LPL)、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PPARγ基因,与背膘厚相关的黑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R) 4个方面,就其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家养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都经历驯化而来,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下,适应了当地环境和人类需要,形成了各类品种。驯化、自然和人工选择都会在基因组上留下选择信号。对这些选择信号研究,可以直接挖掘到功能基因,是目前最重要的功能基因筛选策略之一。当前已经对猪、鸡、牛、羊、狗等家养动物开展了选择信号研究,并挖掘了大量功能基因。本文主要概述了选择信号的种类和检测方法,简述其在家养动物中的研究,并讨论了选择信号分析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2007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四个季度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373种,其中鱼类273种,甲壳类81种,头足类19种;渔获物组成以鱼类为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5.6%,其次为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21.1%和13.3%,所有调查站位游泳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密度指数为24.91kg/h,主要优势种类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拥剑梭子蟹(Portunus haanii)、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火枪乌贼(Loligo beka)等。对多样性的分析显示,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45-3.21,平均为2.47,其中秋季最高,夏季最低,且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台湾海峡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尤其是闽东和闽南—台湾浅滩海域表现最为突出;优势种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表明台湾海峡游泳动物资源衰退明显。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操  Chen Ting-Wen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22,42(8):3093-310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动物肠道微生物已成为医学、动物生理学与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热点。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分,是驱动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土壤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由于与宿主长期共存,在与宿主协同进化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群落结构,能够影响土壤动物本身的健康,进而介导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实现。近些年,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工作方兴未艾,日渐得到重视。总结了四个部分内容:1)首先总结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现状,该领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且近十年增长快速。土壤模式生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较多且更为深入。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与驱动机制、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的理论研究是该领域前沿;2)进而展示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和研究方法,土壤动物肠道菌群组成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早期工作基于传统分离培养,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推动了该领域发展;3)接着关注了土壤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总体上体现在肠道微生物能帮助宿主分解食物基质、参与营养利用、影响寿命和繁殖及提高宿主免疫能力,且其能够影响土壤动物的气体排放及介导其对生态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献溥  郭柯   《广西植物》2006,26(3):249-256
2004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10周年。中国于1993年1月7日作为第7个国家正式加入“公约”。接着就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组建国家履约协调组和许多联络点,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可见,国家对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10年来,中国在履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例如,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一大批重要文件,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和相应的科学与教育部门,开展了许多科研项目和讲授相关的课程,出版了系列丛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学术刊物,重视开展学术交流,建立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相关的管理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体和产业日益增加和发展等就是明显的事例。履约10年的经验在于下列三个方面(1)保护和发展必须密切结合;(2)“统一协调、分散管理”的方针需要进一步完善;(3)基础性和综合性研究需要加强。展望未来,只有在加强基础和综合研究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下一番功夫,履约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根据自1998年2月至2001年11月对胶州湾的10个站15个航次(每季度月一次)的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状况调查资料,报道了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现状,采用了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对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数量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322种,其中多毛类44科133种,甲壳动物42科92种,棘皮动物仅有14种。各站获得平均种类数在8—26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7号站,最多的出现在3号站。各站位香农-威纳指数也有很大差异,最大的是2001年11月的8号站,最小的则出现在2001年8月的9号站。7号站和9号站种类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度指数均较低,这是因为它们位于水流较大的区域,且底质为粗砂。3号站虽然种类数较多,并具有较大的香农-威纳指数,但它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却非常低,这是因为3号站靠近菲律宾蛤仔养殖区域,蛤仔的高密度降低了均匀度指数。生物多样性除了受种的数量及其个体密度的影响外,还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如水温,盐度、初级生产力等,人为因素(如污染、过度利用)对底栖生物影响非常大。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研究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底栖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5~1996年对黄河三角洲9个代表性样区,进行了土壤动物定性、定量调查,并对古代、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3个代表性样区开展了土壤动物周年调查,研究了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黄河三角洲共鉴定出土壤动物38种,土壤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因三个三角洲成土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为丰富。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与单纯度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廷娟 《生态学杂志》2013,24(2):581-588
陆地生态系统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土壤动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产生深刻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温度增加和降雨格局的改变能直接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CO2浓度和氮沉降的增加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化学成分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产生间接影响.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又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驱动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相关生态学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生态系统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土壤动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产生深刻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温度增加和降雨格局的改变能直接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CO2浓度和氮沉降的增加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化学成分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产生间接影响.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又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驱动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相关生态学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运行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法中的一些难题,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如:RFLP,VNTR,RAPD,DNA测序等)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淑危种群的恢复所必要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选择保护地工,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人性复合体(MHC)NDA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第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生物多样性的总经济价值包含了它的可利用价值(use value, UV)和非利用价值(non-use values, NUV)。可利用价值可以被进一步分成直接利用价值(direct use values, DUV),间接利用价值(indirect use values, IUV)和可选择价值(option values, OV),即可能的利用价值。非利用价值主要是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s, EV)。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使用价值常常不能就地实现,而可能会通过某种通道,在空间上的流动,到达一个具备适当外部条件的地区,实现其使用价值。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生物多样性价值在空间上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研究思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探讨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的基础上,院述了西北地区生物多样保护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向和具体思路:1.编目和监测系统研究;2.稀有濒危动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3.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扩大人工种群的研究;4.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研究;5.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璇  张寻微  关文彬 《生态学报》2014,34(17):5062-5068
保护商标上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用生物的形象或图形作为标识的商标定义为生物商标,同时将用于商标的生物称之为商标生物。商标作为一种商品,一种无形资产,一种知识产权,特别是驰名商标,商标生物的文化、美学、传播价值为商标带来超额的"虚劳动"价值。2002—2011的十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上升到第二位,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最多的沿海5省驰名商标累积数量增长随着GDP年际呈指数增长趋势。十年间中国认定的驰名商标共2766个,其中生物商标共274个,约占驰名商标总数的10%;所包括的商标生物可以按生物类群进行分类的生物商标共201个,其中植物类生物商标为83个(包含概念型植物),动物类生物商标为118个(包含概念型动物);在商标生物中实际的动植物为93个,文化概念类动植物为108个;在商标生物中,实际的植物为42个,实际的动物为51个;文化概念类植物为41个,文化概念类动物为67个。中国驰名商标生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2.03%;驰名商标生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4.99%。如果生物商标企业树立起保护商标上的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与社会责任,同时付诸实际的保护行动,这将为推动全社会关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起到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保护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不在于物种和生境本身,而在于当今引导人们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其中的价格体系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各种价值,致使人类社会无代价地滥用生物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措施就在于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对当今不完善的经济体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Domestic livestock in Nepal belong to 17 species, including five Bovidae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s of two of them), seven Aves, two Equidae (not including mules), pig (Sus scrofa), rabbit (Oryctolagus cuniculus) and elephant (Loxodonta africana). Cattle (Bos taurus and Bos indicus) are the most numerous quadruped, followed by goats (Capra hircus), buffalo (Bubalus bubalis) and sheep (Ovis aries). Domestic fowl (Gallus domesticus) are the most common poultry, followed by pigeons (Columba livia) and ducks (Anas platyrhyncos). Government policy is to upgrade and replace local types with improved stock. This policy has had limited success through lack of funding, inconsistent long-term objectives and an inability to pursue programmes in traditional farming systems. The purity of native types is being lost in some areas due to informal programmes by farmers themselves. Except for one type of goat there are no conservation programmes for native breeds. Wild relatives of livestock, including arnee (Bubalus arnee), gaur (Bibos gaurus), wild boar (Sus scrofa), jungle fowl (Gallus gallus) and rock dove (Columba livia), are being infiltrated by genes of domestic animals.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characterize Nepal's livestock resources yet continu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replace them. Conservation needs are to: (i) identify all genetic resources comprising the gene pool of species used as domestic livestock; (ii) develop and use the associated diversit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chieve sustainable systems and meet demands for particular products; (iii) monitor resources represented by small numbers or that are being displaced; and (iv) preserve resources not in current demand. A start has been made on this by Nepal's membership of a region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物多样性研究是综合性和高度交叉性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1997年底Science周刊上预测的1998年及近期的6个重大科学热点之一。检索1986—2008年间SCIE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论文(article,proceedings paper和review),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分析工具和Aureka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表明,该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在生态学领域的论文数量增加最多,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论文增长速度较快。生物多样性研究越来越重视全球变化和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NA技术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计划于2021年在云南昆明召开, 大会将评估《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执行情况及实施进展。如能达成协议, 将出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作为指导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纲领性文件。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也是展现中国以及云南多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契机。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巨大努力, 在全国较早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开创地方立法先河、率先试点建设国家公园、较早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研究工作、建立了首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 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等众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梳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与成就的基础上, 对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 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发展方向及重大意义, 加强全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挥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减贫示范作用、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本文也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并为COP15提供地方履约实例。  相似文献   

19.
赵阳  李宏涛 《生物多样性》2022,30(11):22177-47
当前各国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呈加速态势, 主要表现在: (1)深化。从“发展优先, 兼顾保护”到二者并重, “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再到“保护优先”, 越来越强调统筹协同“以保护优化发展, 以发展促进保护”; (2)分化。发展中国家大多依赖财政与金融, 发达国家则将市场作为主要资金渠道, 逐步形成以系统化的法律体系、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契约化的公私合作模式和市场化交易为主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 (3)多元化。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决定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举措, 以减少单一政策的局限性; (4)市场化。加强市场解决财政在环保投入不足的主体作用已成为主流。本文为探索我国向“自然受益型”经济转型, 梳理了30多个国家在不同行业实施经济手段的150个实例, 以多元化视角归纳为8种举措: 顶层设计、环经核算、生态转型、绿色金融、市场认证、激励改革、气候协同和实施配套; 并从10个方面分析以经济手段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经验和趋势, 各国之间的共性及分化; 最后提出利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协调各国行动一致的平台机制, 以外促内, 内外结合, 通过创新政策工具和组合应用, 促进我国经济政策与生态环境政策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Microsurgery and embryo transfer of mammalian embryos have many possible uses for propagation of domestic and endangered speci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embryo splitting, chimeric cloning, and production of fetal-placental chimeras ar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interspecies transf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