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实验,研究了不同N、P、K匹配对3年生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缺乏对小粒咖啡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面喷施适量的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产量.N、P、K不同水平的匹配对小粒咖啡有不同的影响,N:P2O5:K2O的最佳匹配比例为1:0.5:1.小粒咖啡需要高营养的投入,而从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表明,N、P,O5、K2O的合适用量分别为100、50和100g/株.小粒咖啡产量与单株分枝数和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高、地茎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粒咖啡黎明光化学效率影响不大,但高的施肥量明显减轻咖啡的日间光抑制.  相似文献   

2.
受欢迎的咖啡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另二为茶和可可。咖啡之名广及世界,喝过咖啡的人无法统计清,但知道咖啡来源的人,恐怕不会太多。咖啡是来源于茜草科咖啡属的种。咖啡属的重要特征是它的花冠裂片是旋转状排列的,而拉拉藤属和茜草属的花冠裂片是镊合状排列的。咖啡属有90多种,重要的种仅为大粒咖啡(Coffealiberi-ca)、中粒咖啡(C.canephora)和小粒咖啡(C.arabi-ca)三种。其中又以小粒咖啡栽培最为广泛。它的果实成熟后经加工制成咖啡,作饮料味道香醇,且含的咖啡因成分较低。小粒咖啡的原产地为非洲埃塞俄比亚。咖…  相似文献   

3.
田间不同水肥管理下小粒咖啡的生长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云南5年生田间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进行2种施肥(低肥和高肥)和在干季秸秆覆盖、滴灌、秸秆覆盖+滴灌、对照4种水分处理对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影响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咖啡一年生长周期中最高峰期在雨季始期,次高峰期在雨季中期.水分处理对生长高峰期株高和分枝长度的相对生长率没有显著作用,高施肥量则加大了其相对生长率.干季水分处理提高了叶片的Pn、gs、Tr和WUE,而叶绿素的荧光特征没有受到影响.在湿季,高施肥量使叶片含氮量Pn增加,对gs和Tr的影响较小,从而导致WUE提高,高施肥量显著减小日间光抑制程度,加大了光合机构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能力,提高了对强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小粒咖啡需要高养分的投入和良好的水分管理,湿季是小粒咖啡进行光合和生长的最优季节,干季田间秸秆覆盖+滴灌的效果较好,滴灌和秸秆覆盖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4.
用暗褐网柄牛肝菌纯培养菌种, 接种盆栽及袋栽的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苗、田 间小粒咖啡树的根系, 结果表明:接种 30 d~90 d , 子实体幼蕾紧靠苗(树)的茎基或于茎基四周土壤中生长子实体并发育成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出菇至成熟3 d~4 d, 单个子实体重20.0 g~62.0 g; 小粒咖啡苗(树)的根茎、主根及侧根被茶褐色的菌索和菌膜包裹, 而根尖及靠近根尖的侧根上没有菌丝和菌索生长或生长很少; 盆栽小粒咖啡苗, 在接种90 d后其根系表面的菌索死亡。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咖啡叶绿素和光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粒种咖啡4年生幼树为材料,通过田间栽培,研究复合稀土对咖啡幼树生长发育期、越冬期,结实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00mg/kg复合稀土溶液处理咖啡幼树,可以提高咖啡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光合强度,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夜间低温对两种咖啡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夜间低温对滇南地区主要栽培的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和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光合作用的影响,于西双版纳雾凉季对盆栽幼苗进行了连续3d的4℃夜间低温处理,并于原地恢复3d,测定了叶片的一些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经4℃夜间低温处理3d后,虽然两种咖啡非辐射耗散能力增强,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升高,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黎明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初始荧光(Fo)升高,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表明夜间低温对两种咖啡光合机构均产生了明显的破坏,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虽然正常条件下两种咖啡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大粒种咖啡相比,低温处理后,小粒种咖啡的Pn,Fv/Fm下降的比例小,MDA积累的量少,且在3d的恢复后基本可以恢复到原初值,表明小粒种咖啡相对比较耐寒,这与其较强的非辐射耗散能力,较大的Car/Chl及较强的恢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植物科学》1981,10(1):72-73
肯尼亚鲁伊鲁咖啡研究站进行了小粒种咖啡的砂培试验,以比较在各种组合中钾和镁的含量为0.5、1.0、2.0和4.0毫克当量%(其他养分均为最适量)对SL28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最佳灌水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轻度亏缺灌水和重度亏缺灌水)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单作咖啡;轻度荫蔽: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粒咖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叶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RUE)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胞间CO2浓度(Ci)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充分灌水相比,轻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9.4%,重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36.7%,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16.9%.Pn、Tr、gs、LWUE随荫蔽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荫蔽栽培的增量最大;与无荫蔽模式相比,轻度荫蔽模式干豆产量增加13.0%,WUE增加12.9%,中度荫蔽栽培模式干豆产量增加23.1%,WUE增加23.4%.干豆产量、WUE、百粒咖啡豆的体积和百粒鲜质量随灌水量和荫蔽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的干豆产量和WUE增量最大.相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RUE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或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因此,从优质高产、水光高效利用的综合效益考虑,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是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干热区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灌水和遮荫耦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水的100%(CI)、75%(DI75)和50%(DI50)3个灌水水平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的100%(T100)、70%(T70)、55%(T55)和40%(T40)4个遮荫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灌水和遮荫水平下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与CI相比,DI75增加小粒咖啡干豆中脂肪和绿原酸含量6.0%和10.2%,DI50显著增加咖啡因含量,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与T100相比,T70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7.2%和26.8%,增加干豆中总糖和绿原酸含量6.3%和5.5%.而T55和T40显著减少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干豆中咖啡因和绿原酸含量.与CIT100相比,DI75T70提高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8.0%和44.5%,增加咖啡干豆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2%、14.7%、6.6%和10.0%,而减小咖啡因含量8.3%.综合分析表明,DI75T70(灌水量为充分灌水的75%和70%的自然光照)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最优,可以实现小粒咖啡的优质高产和节水高效.  相似文献   

10.
干热区小粒咖啡肥光管理粗放,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受到限制。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节肥高产的肥光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4个遮荫度(100%NR、75%NR、60%NR、45%NR,NR为自然光照)和4个施肥量(不施肥及666.67、1000、1333.33 kg·hm-2),研究不同肥光处理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小粒咖啡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则先增后减,施肥量1000 kg·hm-2时达最大(200.30 mg·kg-1)。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叶面积指数、开度等冠层结构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与开度、林隙分数、总定点因子、冠下总辐射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响应面分析及空间分析可得,当肥料偏生产力、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及肥料增产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遮荫和施肥组合分别为80%NR和666.67 kg·hm-2、79%NR和1286.81 kg·hm-2、79%NR和967.74 kg·hm-2、82%NR和1075.27 kg·hm-2。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增产率同时达到大于等于最大值的80%时,遮荫和施肥区间为68%~77%NR和946.24~1178.79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遮荫度及施肥量组合为75%NR和10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盆栽条件下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菌塘及其子实体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中添加促进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菌丝及其宿主咖啡生长的营养液,用暗褐网柄牛肝菌纯培养种接种盆栽件下的咖啡苗根系,结果表明:92.5%以上的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苗形成菌根,菌根上外延菌丝向根尖、侧根及根系周围的土壤延伸生长,与土粒相互交结形成菌塘。接种20天后,菌塘中子实体紧贴咖啡苗茎基或于咖啡苗株间生长,共生长162个子实体,发育成熟52个。子实体菌柄基部菌索与咖啡苗主根表面菌套连接。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小粒咖啡快速生长和土壤环境优化的最佳亏缺灌溉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于2016—2017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4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FI,1.2Ep,Ep为水面蒸发量)、3个亏缺灌溉(DI1,1.0Ep、DI2,0.8Ep和DI3,0.6Ep)和3种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对照;轻度荫蔽S1:一行咖啡间作一行蓖麻;重度荫蔽S2:一行咖啡间作两行蓖麻)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干物质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相比,DI1改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不明显,而显著增加小粒咖啡冠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为9.53%和10.46%(P0.05),同时减少冠下总辐射5.51%,但不显著(P0.05); DI2和DI3减少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8.94%~47.06%;与S0相比,S1显著增加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13.99%、30.77%和9.72%(P0.05),同时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量,分别为10.31%和30.02%(P0.05);不同灌水和荫蔽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含水率和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 DI1S1获得最大的干物质量、较大的LAI和最小冠下总辐射;与FIS0相比,DI1S1显著增加干物质量62.90%(P0.05),而显著减少冠下总辐射21.77%(P0.05);因此,DI1S1为小粒咖啡幼树较优的水光管理组合。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咖啡植区收集到的58个咖啡锈菌菌株标本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小种有7个。各咖啡植区除共同出现Ⅱ号生理小种外,云南咖啡植区还出现Ⅰ,XV,XXIII和XXIV号生理小种;海南则出现VI和XXII号小种;广东咖啡栽培地区未发现有新的生理小种。各咖啡植区新生成的生理小种种类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咖啡植区收集到的58个咖啡锈菌菌株标本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小种有7个。各咖啡植区除共同出现Ⅱ号生理小种外,云南咖啡植区还出现Ⅰ,XV,XXIII和XXIV号生理小种;海南则出现VI和XXII号小种;广东咖啡栽培地区未发现有新的生理小种。各咖啡植区新生成的生理小种种类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梁素钰  郑学勤 《遗传》2005,27(5):759-764
从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和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中分离克隆到了α-半乳糖苷酶(α-D-galactosidase)cDNA的开放阅读框架即编码区,分别记为Gal-D与Gal-Z,长度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同均为1 089 bp,同源性与已发表的小粒种咖啡cDNA编码序列相比分别为98.7%和99.27%。 将克隆到的Gal-D与Gal-Z用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分泌甲醇诱导型)和pGAPZαA(分泌组成型)成功地构建了如下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Gal-Z,pPICZαA/Gal-D和pGAPZαA/Gal-D,并转入酵母宿主菌GS115进行了发酵表达研究。实验得出工程菌株pPICZαA/Gal-D / GS115的重组表达产物酶活最高可达48.22(U/mL),对发酵产物进行了SDS-PAGE电泳,得到一条清晰的主条带。  相似文献   

16.
陈振佳  Rodr.  CJ 《菌物系统》1998,17(1):21-28
对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咖啡植区收集到的58个咖啡锈菌菌株标本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出小种有7个。各咖啡植区除共同出现Ⅱ号生理小种外,云南咖啡植区还出现Ⅰ,XV,XXⅢ和XXⅣ号生理小种;海南则出现Ⅵ和XXⅡ号小种;广东咖啡栽培地区未发现有新的生理小种。各咖啡植区新生成的生理小种种类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管氏肿腿蜂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寄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小粒咖啡,对我国咖啡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寄生试验和实验室模拟防治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寄生率最高可达到93.33%和61.18%;林间放蜂试验中,以单株罩笼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防治效果最好,寄生率最高为38.38%和23.36%,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2.69%;放蜂60 d后防治效果最佳,放蜂时间间隔应以60-90 d为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云南丽江地区出产虫草不同部位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虫草中蛋白质及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和分布的定量规律。  相似文献   

19.
咖啡旋皮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咖啡旋皮天牛(Dihammus cervinus Bates)为咖啡重要害虫。作者于1957—59年在云南西双版纳调查,为害率轻者13—16%,重者50—70%。此虫在国内分布云南、四川,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和印度。文献上记载,为害植物有咖啡(Coffea arabica L.)、水团花属(Adina)、柚木属(Tectona)、醉鱼草属(Buddleia)、臭牡丹属(Clerodendron)及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在我区桂西南部咖啡植区调查,发现为害小粒种咖啡(Coffea arbica)的蚧虫种类很多。经初步鉴定有: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绿绵蚧(Pulvi-naria psidii Mask)、褐盔蚧(Saisstia nigra Nietn)、土字盔蚧(Saisstiu oleae Bern)、吹绵蚧(Icerya sp)、粉蚧(Pseudococcus sp.)、咖啡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等7种。它们主要寄生在咖啡的嫩梢、芽、叶背、果柄和根等部位。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害根部的根粉蚧,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是一种带毁灭性的害虫。本文系作者1959—1960年对该虫调查和防治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