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涛  阴正勤  王仕军 《四川动物》2004,23(1):12-15,F004
目的 探讨视网膜变性RCS (RoyalCollegeSurgeon)大鼠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特点。 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眼电生理技术 ,对比研究正常和变性两组大鼠视网膜特点。结果  1 RCS大鼠在 3月龄时 ,视网膜外核层和感光细胞内外节完全消失 ;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外丛状层不着色 ;视紫红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原视网膜外层部位有阳性反应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显示原视网膜外层部位有强阳性反应。 2 RCS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 (flashelectronicretinogram ,FERG)a、b波振幅较正常Wistar大鼠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在形态和功能上 ,3月龄RCS大鼠视网膜与人类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极为相似 ,因此可用于视网膜联合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RCS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 rat)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早、中、晚期二级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P1MRCS大鼠各二级神经元未见明显的形态改变。P2M 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萎缩约85%,视杆双极细胞顶端树突萎缩;水平细胞的树突与轴突在外网状层的分层未见改变。P3M 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萎缩近95%,RCS大鼠视杆双极细胞顶端萌生新的神经突起;水平细胞的树突分支明显丢失,轴突在外网状层的分层发生改变,出现新生神经突起;无长突细胞的树突在内网状层的分层至变性晚期也未见改变。该研究表明RCS大鼠视网膜二级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是继发性改变,是感光细胞变性后对传入缺失的一种反应,即重构反应。在进行视网膜功能救治时需要考虑重构反应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源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修饰的Müller(hEPO-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法构建hEPO和GFP的Müller细胞稳转株(hEPO-Müller和GFP-Müller);以体外共培养和体内细胞移植为研究体系,利用RT-PCR和冰冻切片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hEPO-Müller对RCS大鼠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干预作用。内核层与外核层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细胞系。将RCS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剥离并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两周后测定视网膜各核层厚度发现,与对照细胞裂解液共培养组的内核层(15.94±1.77)μm和外核层(24.81±3.03)μm的厚度相比较,两核层的厚度分别在hEPO组为(23.03±3.29)μm,(33.92±7.59)μm(P〈0.05);Müller 组为(24.81±2.02)μm,(32.15±3.03)μm(P〈0.05);hEPO-Müller组为(32.40±8.35)μm,(40.25±3.29)μm(n=3, P〈0.01);以hEPO-Müller组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提示EPO和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都有干预作用且两者可以叠加。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分别移植到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四周后取视网膜进行冰冻切片检测,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有更多的外核层细胞存活,且同样也是hEPO-Müller组的外核层细胞更多。此外,Müller移植并不会促进视网膜的胶质化。结论移植Müller细胞可以减缓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而经hEPO修饰的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有更好的干预作用。因此,Müller细胞可以作为一种供体细胞兼携带hEPO等营养因子的载体用于视网膜变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郑宓  吴颖  陈威  顾青  夏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9):3601-3607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Erythrosin B联合激光照射诱导大鼠视网膜水肿模型,并观察该模型中大鼠视网膜及血管形态改变.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Erythrosin B后,使用532nm Nd:YAG激光(1.95±0.05 mw)照射大鼠视网膜8分钟.分别于建模后第1、2、3、5、7及14天进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造影(FFA)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在OCT图像上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RT).结果:眼底照相、FFA及OCT结果显示大鼠视网膜在激光照射后可立即出现血管损伤及视网膜厚度增加,但未发现视网膜血管栓塞.激光照射前RT为219±2 μm,激光照射后第1天RT即增加至283±6μm,并在第2天到达顶峰(302±7μm),之后开始下降,至第5天恢复到激光照射前水平(234±9 μm),到第14天时视网膜发生明显萎缩,RT较激光处理前减小(198±6μm).结论:这一通过光化学反应诱导的视网膜水肿模型具有可靠及可重复性,可被运用于视网膜水肿的病理学及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和LBP治疗组(DM+LBP),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DM+LBP组按1 mg/(kg·d)剂量的LBP灌胃12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视网膜活性氧簇(ROS)的生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表达、视网膜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100%。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值升高、ROS的生成明显增加、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DM组相比,LBP治疗组大鼠体重升高、血糖降低、ROS的生成减少、RGCs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视网膜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LBP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氧化应激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钙素(Osteocalci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组、糖尿病骨钙素干预(DM1+OCGY)组。尾静脉注射STZ建立DM模型,成模后DM1+OCGY组腹腔注射骨钙素(2.57 mg.kg-.1d-1),DM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个月后处死动物。用伊文思蓝方法检测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造模1月后大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显著增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红色荧光斑点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血管周围,给予骨钙素后,红色荧光斑点明显减少,进一步定量显示1M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伊文思蓝含量为57.4±8.7μg.g-1,骨钙素能够改变这种变化,DM1+OCGY组伊文思蓝含量为26.1±3.8μg.g-1。结论:骨钙素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血管渗漏,对糖尿病引起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南等三地区东方田鼠遗传特性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生化位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等方法,对湖南洞庭湖湖滨、宁夏青铜峡市农田和黑龙江伊春市金山屯草甸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和宁夏地区东方田鼠染色体数均为2N=52,黑龙江东方田鼠染色体数则为2N=42;生化位点结果显示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均呈遗传非均一性;湖南、宁夏和黑龙江鼠的个体间RAPD遗传距离分别为0.244(0.143—0.353)、0.226(0.161—0.294)、0.541(0.357—0.692)。湖南和宁夏两地区鼠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67,湖南和宁夏鼠杂交一代与其亲代的RAPD遗传距离在0.310以下;但黑龙江鼠与湖南和宁夏鼠种群问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19和0.633。总的表明,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均呈遗传非均一性,但湖南与宁夏鼠在染色体、生化位点和RAPD标记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并可杂交,而黑龙江鼠与其它两地的鼠不能杂交,且黑龙江鼠在遗传特性方面与前二地鼠有很大差异,因而后的“种”级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DM)早期大鼠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15)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模型组(DM组,n=45)。DM组按30mg/kg体重腹腔注射3%的STZ,连续5 d。成模后每周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分别在成模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安乐死10只动物,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成立后第2周,动物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的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4周时仅见视网膜变薄,8周时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指状突起,吞饮泡增多。12周时毛细血管膨大,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核固缩、深染。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模型组大鼠视网膜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呈条索状连续排列,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小剂量多次注射STZ诱导的大鼠DR模型表现出人类早期视网膜病变相似的特征,可用于发病机理、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中VEGFR-2的表达。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实验组给予一次性静脉注射6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STZ注射后24 h,血糖水平超过250 mg/dL被认为是糖尿病模型。WB技术检测VEGFR-2在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用来定位VEGFR-2。结果:STZ注射14天后,糖尿病组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糖尿病组:177±10 g,对照组:243±19 g,P0.05),糖尿病组的平均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糖尿病组的血糖为498±36 mg/m L,对照组的血糖为90±10 mg/m L,P0.05)。VEGFR-2在糖尿病鼠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中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VEGFR-2在糖尿病组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中表达显著增加,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少量表达(P0.05)。结论:VEGFR-2在试验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中的表达增加,VEGFR-2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诊断靶点。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二十五味珊瑚丸(25 Odors Coral Pills)对D-半乳糖(D-gal)衰老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形态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模拟衰老大鼠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给予25 Odors Coral Pills灌胃2周,之后取各组脑组织行相关检测。与模型组比较,25 Odors Coral Pills组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丢失较少,细胞排列较紧密、整齐;DG区NSE阳性的细胞减少,胞体较小,突起较细;海马NSE表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D-gal衰老模型鼠海马锥体细胞衰老变性且NSE的表达增多;25 Odors Coral Pills可抑制D-gal衰老鼠海马锥体细胞的衰老变性和NS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动态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bw)体重腹腔1次注射造模,分别于69、、12月时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DR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呈多样性改变,以12月DR出现的小动脉硬化尤为严重。结论糖尿病大鼠生存期的延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的影响,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对米诺环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中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米诺环素治疗组给予米诺环素腹腔注射(45mg/kg),共注射10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8周的3组动物处死,冰浴下取其视网膜组织,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拟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同观察时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在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Wistar大鼠暴露于3 780 m低氧环境,分别于24 h、2 wk及3 wk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的ET~(-1)和NO的含量,计算NO/ET~(-1)值,并与高原鼠兔比较,探讨低氧条件下大鼠与高原鼠兔血液中NO与ET~(-1)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氧24 h后,大鼠血液中NO和ET~(-1)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海拔的高原鼠兔(P<0·01),而NO/ET~(-1)值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大鼠在高海拔停留时间的延长,血液中NO含量呈减少趋势,而ET~(-1)则有上升趋势,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2=0·2416,P<0·01)。高原鼠兔NO/ET~(-1)值约为大鼠低氧2 wk和3 wk的2倍(P<0·01)。说明不同低氧暴露时间,高原鼠兔和大鼠的NO、ET~(-1)及NO/ET~(-1)值有显著差异,提示NO/ET~(-1)值可以作为有机体是否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抗凋亡和细胞保护作用相关因子Bcl-2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影响,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及药物治疗组(ART treated),其中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给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3个月后,药物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青蒿琥酯治疗10 d,分离三组大鼠视网膜,提取蛋白和总RNA。通过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Bcl-2和Hsp2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cl-2在模型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下降(p0.05),药物治疗组则显著增加(p0.01);Hsp27在模型对照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cl-2和细胞保护因子Hsp27表达均增强,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Wistar和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闭群大鼠的遗传质量对其医学生物学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缺乏遗传检测方法和标准.本研究应用6个微卫星标记及其荧光标记一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对北京和上海2家单位分别提供的Wistar和Spague-Darley(SD)大鼠封闭群进行了遗传检测和评估.6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在两大鼠群体共发现等位基因36个,每位点等位基因数5-8个,其多态信息含量(PIC)从0.5892(D11Mgh3)到0.8019(D6Mit1),平均为0.688l.6个位点在Wistar和SD大鼠分别发现25和26个等位基因,其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O.6260和0.6249.两群体的各组遗传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群体间的不同微卫星位点Fst范围0.046l到0.4363.平均为0.2069,表明其遗传分化程度较大;Nei(1972)遗传距离和Nei(1978)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1.2862和1.2726,表明了2群体之间较大的遗传差异: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Wistar大鼠在所有检测的6个位点均非常显著偏离Haraly-WeinJaerg平衡,SD大鼠在2个位点(D6Mit1和D11Mgh3)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偏离位点均表现为杂合子缺陷.因此研究表明,Wistar和SD大鼠封闭群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且两群体之间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特征,偏离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是其繁育过程中较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果将为两品系大鼠遗传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Wnt信号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织和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10例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例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眼睛石蜡切片中LRP6和β-catenin的表达。通过氢醌诱导小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然后应用Wnt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治疗模型小鼠4周。采用苏木精和曙红染色检测视网膜病理改变,并对小鼠进行视网膜病变评分。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组织中Wnt信号及靶基因(LRP6,β-catenin, c-MYC, VEGF, ICAM-1,TNF-α和HIF-1)的表达。研究显示,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组织中的LRP6、β-catenin、c-MYC、VEGF、ICAM-1、TNF-α和HI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Wnt信号通路抑制剂ICG001显著减轻了小鼠的视网膜病变并降低了视网膜病变评分。与模型组相比,ICG001治疗组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RP6、β-catenin、c-MYC、VEGF、ICAM-1、TNF-α和HIF-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和动物模型中Wnt信号被异常激活,靶向抑制Wnt信号可通过减弱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管生成来改善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AD模型颞叶和额叶在 98dB宽频噪音暴露 5min前后不同脑区ERK、GDNF表达及ABR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 15 0~ 2 2 0 gSD大鼠 ,雌雄不拘 ,经行为训练筛选 ,剔除记忆差 (指“稍有记忆”和“无记忆”)大鼠后 ,随机分 3组 :双侧海马CA1区 (AP3.2~ 3.4 ,L2 .0~ 2 .4 ,H2 .8~ 3.0 )微量注射谷氨酸组 (n =8) ;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组 (n =8) ;空白对照组 (n =10 )。采用WesternBlot及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ABR测定方法。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ERK表达明显多于其它两组鼠 ,且加噪音后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②各组动物颞区皮质神经元加噪音后ERK表达明显增强 ,且均强于额叶各组 ,也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③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GDNF加噪音后表达多于加噪音前的同组鼠 ,有较明显的上调趋势 ;④谷氨酸组加噪音后颞区皮质神经元GDNF表达有较明显的下调趋势 ;⑤颞区空白对照组GDNF表达远弱于额叶。结论 :AD模型大鼠额叶ERK表达较少 ,不受噪音刺激影响 ,颞区则相反 ,且明显上调 ;宽频噪音抑制大鼠AD模型颞叶GDNF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高原低氧(海拔3300米)对高原鼠兔、移居高原大鼠、急进高原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高原鼠兔肺占体重的百分比低于移居高原大鼠(P>0.05)和急进高原大鼠(P<0.001)。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急进高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变性肿胀,板层体排空、合成减少。而高原鼠兔未出现上述超微结构改变。移居高原大鼠的微细结构变化介乎于高原鼠兔与急进高原大鼠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与眼科疾病有关的治疗药物其范围十分宽泛,它包括感染症和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角膜障碍的干眼病、主要造成失明的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伴随糖尿病产生的糖尿病性黄斑浮肿等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视网膜变性治疗药物的医疗需求非常高. 参天制药公司2011年发布的市场预测报告指出,2010年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为170亿美元,10年后的2020年将扩大到250亿美元.其中视网膜变性治疗药物将从28.9亿美元增加到95亿美元,增长了3倍以上;青光眼治疗药将从56.1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干眼、感染症等其他眼病治疗药将与现在持平.似乎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变性治疗药是市场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现有呋喃唑酮(Fz)诱导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动物模型,使其血生化、心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更接近人类DCM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方法:150只2周龄SD大鼠分为四组,分别按Fz 0.30 mg/g、0.25 mg/g、0.20 mg/g灌胃,每日1次,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在给药4、8、12和16周检查大鼠一般状况,检验血清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N端前体脑钠肽水平,心脏功能和电镜、光镜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实验组鼠生长状况差,逐渐出现肢体水肿,站立行走不稳等症状,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体重明显小于相应对照组,而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却高于相应对照组;(2)实验组大鼠给药8、12、16周超声检测发现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动度明显减弱,部分出现同向运动;(3)高、中、低剂量组鼠各时间点右心房压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鼠,心率较相应对照组鼠慢,主动脉压无明显差异;(4)实验组鼠给药8、12、16周HE染色显示心肌出现心肌纤维肥大、非特异性退行性变及间质纤维化,肝和肺有明显淤血;(5)实验组鼠给药8、12、16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观察心肌纤维化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各型胶原比例失调,排列紊乱;(6)实验组鼠给药8、12、16周电镜显示心肌线粒体增生肿胀,肌丝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和萎缩同时存在,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结论:中剂量Fz(0.25mg/g)灌胃12周作为大鼠DCM模型在临床表现,病理生理上与人类DCM更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