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高寿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人口年鉴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且女性寿星多。如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芬兰、匈牙利等女子寿命超过男子7-10岁;在我国女子平均寿命也高于男子4岁。那么,女子本身具有哪些因素促其高寿呢?本文拟作初浅的分析: 一、染色体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根据寿命与性别的分析,人的YO个体不能成活,以及跟人同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果蝇中,YY个体和YO个体都是致死的,而人的XO个体、果蝇的XO个体以及蝗虫的XO个体都是成活等事实,寿命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众所周知,人的性状是受染色体控制的。男女的体细胞中,除含有相同的22对常  相似文献   

2.
转换分析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人骨年龄鉴定新方法,具有综合多种年龄标志物、不受参考样本影响、适用于老年个体等优势。本文将其用于陕西洛川月家庄墓地人骨年龄鉴定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出的人群死亡年龄结构、生存过程有显著差异:转换分析得到的最高寿命、平均死亡年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更多个体可存活至中老年。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年龄差值受样本保存状况、年龄阶段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别。转换分析是人骨年龄鉴定方法的重大创新,使鉴定过程标准化、鉴定误差定量化。未来需使用一些年龄已知的个体开展更多验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对我国人骨样本的适用性及不同软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海南坡鹿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生命表和Leslie矩阵等生活史常规研究方法,分析了生存于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国家I级珍稀濒危哺乳动物海南坡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定年龄存活率、特定年龄繁殖率、初次产仔年龄、产仔季节、性比、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并预测其种群动态趋势.邦溪海南坡鹿种群平均寿命4.6岁,雌性平均寿命略高于雄性,分别为4.7岁,4.4岁;雌性平均初次产仔年龄为24月龄;雌性平均性成熟年龄为16月龄;雌性最长繁殖寿命为8.5岁,雄性最长繁殖寿命约为4岁;成年雌性平均一年一胎,胎仔数为1;新生幼仔数量雄性大于雌性,性比为1.33∶1;种群动态生命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雄性存活率高于雌性.幼体(0~2岁)死亡数雌性高于雄性,壮年成体(3~8岁)死亡数雄性高于雌性,老体(9岁~)死亡数两性几乎相等.雌性幼体受到较强的自然选择作用,体弱个体被淘汰;壮年雄体为繁殖付出较高的代价,死亡个体数量较高.Leslie矩阵预测结果表明,如果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子不变,种群数量将逐年增长,周限增长率为λ≈1.011; 种群内禀增长率r≈0.012;种群世代增长率R0 ≈1.06;世代长度T≈5.12年.产仔时间为秋季与冬季,春、夏季节不产仔,此为适应海南岛独特的热带环境选择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动物存活率与平均寿命的定义,推导出存活率与平均寿命的数学关系,即:E=-1lnr,其中E表示动物的平均寿命或期望寿命(可以用日、周、月、年等表示),r表示特定时段内(可以用日、周、月、年等表示)动物的平均存活率,其时间单位与E相对应.根据这种关系,可以利用动物的平均存活率估计其平均寿命(或期望寿命),反之,如果已知动物的平均寿命,也可以用来推算动物的平均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1999,19(4):523-528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200a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和II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的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地区不同生境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石河子莫索湾地区阳坡、阴坡、坡脊、坡谷4个生境条件下的梭梭种群动态、大小结构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并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的梭梭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坡谷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种群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Ⅴ、Ⅵ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坡向的梭梭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在石河子莫索湾地区,梭梭种群应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为辅,从而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米槠种群结构及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连金  徐卫红 《植物研究》2007,27(3):325-330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米槠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级个体多,中老龄级个体少。不同海拔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C种群密度最大;静态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Ⅳ、Ⅴ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海拔的米槠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 Ⅲ 型。米槠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沙棘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黄土高原匠陵沟壑区对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四个生境条件下,列经过13年发育的沙棘种群动态、大小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仔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的沙棘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阴坡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种群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Ⅴ,Ⅵ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坡向的沙棘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沙棘种群动态是环境因素与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人为干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下种群应该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的措施。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9.
 <正> 许多生物体都各具其特有寿命,哺乳类动物是如此,人也不例外(见表1)。据科学估算,人的寿命约可达115岁,然而能活到此年龄者,为数不多。虽然如此,在发达国家,即使在我国,人的实际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增高;人口组成的趋势是老年人逐渐增多,可用美国65岁以上人数的估计增长来说明这一点(见图1);同时,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美国每10万人中死亡者1900年为1719人,而1979年则为870人,而且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有改变(见表  相似文献   

10.
每种生物都避免不了死亡。人们通常认为,人一旦到了成年,死亡出现的可能性便随着每多活一年而稳定不变地上升。这种随着增龄而稳固上升的死亡率,是否乃不可改变的生理属性的一部分,也就是人类寿命存在生物学极限的反映?促进社会安全和医疗保健是否能够改变衰老或死亡的命运?这些问题是近10年来老年医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一直争辩不休的问题。这些问题研究的发展或阐明,对于老年学家对衰老和死亡的认识,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侯侃 《人类学学报》2023,(5):687-700
生命表是古人口学发展早期的常用方法,但历来受到许多质疑。其问题主要有:死亡率误区和队列假设的影响,静止人口假设或稳定人口假设问题,模型生命表存在的问题,人骨年龄估计问题和抽样缺陷问题。生命表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可以直观展示古人口的死亡过程和计算古人口的预期寿命。目前在古人口学中,生命表已逐渐趋于淘汰,而以风险模型为代表的其他方法成为了研究古人口死亡模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本文编制了濒危种裂叶沙参种群的标准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海拔2300~2400m、2700~2900m、2900~3100m和3100~3400m区域4个种群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根据其生活史,讨论了裂叶沙参各种群特定年龄的存活量、死亡量和死亡率等重要参数。裂叶沙参种群存活曲线属DeveyC型,1~5年生死亡率最高,个体最长寿命25年。而泡沙参种群的死亡高峰期是1~3年,个体最长寿命21年。导致裂叶沙参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的内在原因是其较弱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外在原因是严重的干旱、外界干扰和群落内的光照不足。裂叶沙参种群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泡沙参弱:在海拔2700m以下地区,由于外界干扰和环境干旱,除水份条件较好的特殊生境,大多种群呈严重衰退趋势,不能满足编表条件,只有海拔2700m以上区域的种群呈稳定或扩展趋势;而泡沙参各种群在不同海拔区域均呈稳定或扩展趋势,满足编表条件。从海拔2300m到3400m,不同裂叶沙参种群个体寿命呈:短长短的格式,与外界严酷较好严酷的环境相对应。这表明裂叶沙参种群在严酷环境条件下改变了其生存对策,缩短了个体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性别中国人死亡的月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死亡月分布变异系数作为月份对死亡影响程度的指标 ,对 1989年分年龄 (5岁分组 )性别中国人死亡月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中国人死亡存在明显的月份集中性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 ,其死亡月分布模式逐渐转变; 两性死亡月分布模式相似; 死亡率水平与死亡受月份影响的程度不完全一致。月份对死亡影响的程度可能与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机能状况和疾病谱的季节性节律及其危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并利用生存分析理论进行了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存在下降趋势。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少,中龄级个体多。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坡上部种群密度最大,坡下部最小,坡中部居中。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在Ⅰ龄级时期望寿命达到最大,并在Ⅶ、Ⅷ龄级时期望寿命出现波动;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 Ⅱ~Ⅲ型之间;在第Ⅵ~Ⅷ龄级半日花种群死亡率较高,且坡中部和坡下部种群死亡率峰值比坡上部种群滞后一个龄级。生存分析引入生命表中的4个函数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系谱档案     
统计显示,凡是纳入了国际系谱数据库的个体,其寿命都要比平均寿命长。这也许昭示着系谱工作的蕈要性,那就是实地保护这些有档案的动物时,保护执行者们有案可查。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印度人口已逾7.68亿,年增率为2.196(出生率34‰。死亡率13‰)。按此速度下去每年将增加1600万人,到202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快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近三十年高的生育率和下降的死亡率造成的。决定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环境的、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几个方面。环境:居住地的海拔高度、纬度、温度和污染对生育率都能起作用。与生于低海拔地区的移民相比,由高海拔地区移居低海拔地区的人有着较高的生育率。缺氧使生育率降低。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初潮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的开始,在不同人群时间有所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和生物学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对初潮年龄都有影响。瓦尔西克的研究表明高海拔影响人类群体的月经周期。约翰斯顿指出芬兰女孩的月经初潮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人群的营养状态也决定初潮年龄。在美国,初潮年龄早于12岁或晚于14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生步入老年,头发逐渐白了,脸上皱纹增加了,眼花了,耳聋了,谁都会说,这就是衰老了。可是要给衰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不是那么容易。 日前看到D.Harman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的"衰老:现象和理论"的报告中,讲述了衰老的定义,今引述于下,供参考。 衰老是使死亡危险增加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变化的累积。这些衰老变化导致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生命早期后年龄增长普遍见到的连续性变化;二是与此关连的疾病与死亡机率的进行性增加。衰老变化可以归因于发育、遗传缺陷、环境、病症,以及生而有之的因素即衰老过程,这些方面可能不是互不相关的。 很容易从生命统计数据中得到群体某一年龄个体的死亡机率,可量度该年龄(指生理年龄)人群衰老变化的累积平均数。同时该年龄死亡机率随时间而变化的速度也可量度衰老的平均速度。 群体的死亡机率决定了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ALE-B)。ALE-B是健康、有作为生命时段,即功能性生命时段的粗略量度。 (雨京)  相似文献   

18.
木荷天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喜生  洪伟  吴承祯  洪滔  范海兰  宋萍   《广西植物》2007,27(3):469-474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的木荷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木荷种群有3个死亡高峰,个体平均生存能力的期望在第3龄级最大;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种群前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1%的幼株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9.
白纹伊蚊寿命的研究:实验室内雌蚊的存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雌蚊的存活情况,取得如下结果: (一)测定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下白纹伊蚊的半数致死期(LT50),证明此蚊的致死高温为40℃(LT50=0.90小时,致死低温为-5℃,LT50=0.85小时)。在30℃和35℃温度中,存活期直接受相对湿度的影响,湿度愈大则存活期愈长。 (二)恒温室(25±1℃;80±5%RH)内连续8年观察笼内雌蚊的平均寿命约为30—40天。雌蚊寿命可因饲养条件不同而呈现一定范围的变动。 (三)根据实验室和野外7种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数据绘制存活曲线,均呈“中间型”说明同一种群内个体的死亡速率,在早期增加缓慢,接近中期发展迅速,至晚期又迁延持久。最长寿个体的寿命约为平均寿命的2倍或2倍以上。种群的死亡过程可因环境条件恶化而加速,但这一过程无论快慢,多数个体仍表现出相对集中的寿命范围。 (四)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后,认为白纹伊蚊在中温、高湿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具有较长的寿命期,能耐受较高的饲养密度,但抗寒力较差,与埃及伊蚊的高温和低温致死点十分相近,同具暖区蚊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料对大头金蝇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刚  赵福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6,43(2):223-225
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大头金蝇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下,大头金蝇Chrysomyamegacephala(Fabricius)成蝇取食油菜花粉、奶粉、白砂糖、蜂蜜、白砂糖+油菜花粉,其个体死亡50%所需时间分别为15,13,90,70,50d;雌蝇平均寿命分别为13.0,17.4,74.7,54.3,45.4d;产卵期分别为1.9,1.5,38.4,40.9,29.7d;平均产卵量为2.9,1.8,717.1,439.0,513.9粒。平均寿命、产卵期、产卵量最高水平均出现在饲喂白砂糖、蜂蜜、白砂糖+油菜花粉,三者差异不显著,但与油菜花粉、奶粉有显著差异。大头金蝇雌雄成虫间的寿命稍有不同。在人工饲养大头金蝇成蝇时添加适量糖可提高其生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