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徐钤 《生命的化学》1996,16(1):37-39
抗真菌药──瞄准着DNA拓扑异构酶徐钤(第一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抗真菌药,DNA拓扑异构酶1、DNA拓扑异构酶的功能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TOPO)能改变(或调整)DNA的拓扑学结构。TOPOs可...  相似文献   

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AN,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  相似文献   

3.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生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分析了饥饿15天和再投喂21天的草鱼鱼种肝脏和肌肉生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饥饿降低白肌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肝脏RNA/DNA比值,使肝脏蛋白质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白蛋白质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投喂组水平,白肌RNA/DNA比值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投喂组水平;(2)饥饿状态下,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降低,水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和人类进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线粒体DNA(mtDNA)由于自身比较独特的遗传特性(母系遗传、缺乏重组和进化速率高)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群体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其全序列的限制性酶切和D-环高变区序列数据的分析,mtDNA较好地阐明了人类学中诸如现代人类起源、人群过去动态的估计以及单个人群的区域性微分化和人口历史学等问题。综述了近年来世界各人群mtDNA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的改进、mtDNA与核基因标记结果的异同、mtDNA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结构上的长度单位为什么用A(埃)来表示景前进(湖北省广水市职业高中,432700)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2年由华森(Waston,J·D)和克里克(Crick,F·H·C)创立的。他们根据x射线衍射图象的研究指出:图示上DNA双...  相似文献   

6.
DNA重组技术和海洋生物徐洵(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DNA重组技术是将遗传物质──DNA按人们设定的方案重新组合,并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DNA重组技术也可理解为基因工程。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相似文献   

7.
香蕉束顶病毒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火根  HuJohn 《病毒学报》1999,15(1):55-63
对香蕉束顶病毒(BBTV)中国分离株DNA组份I(DNA-1)、外壳蛋白(CP)和运转蛋白(M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BBTVDNA-1含有1103个核苷酸,与南太平洋和亚洲分离株分别有87%-88% 96.9-9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由DNA-1编码的复制酶含有186个在酸残基。与南太平洋和亚洲分离株分别有84.4%-95.8%和97.6%、98.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外壳蛋白基因由5  相似文献   

8.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线粒体DNA的RFP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7个探针、17种内切酶探针组合对118份普通野生稻和76份亚洲栽培稻的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线粒体基因组分的主流,76个栽培稻中,36个品种mtDNA为籼型,40个品种mtDNA为粳型。普通野生稻mtDNA以籼型为主(86份),粳型较少(7份),1份类型难以确定,还有24份没有籼粳分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7个探针、17种内切酶探针组合对118份普通野生稻和76份亚洲栽培稻的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线粒体基因组分化的主流,76个栽培稻中,36个品种mtDNA为籼型,40个品种mtDNA为粳型。普通野生稻mtDNA以籼型为主(86份),粳型较少(7份),1份类型难以确定,还有24份没有籼粳分化。  相似文献   

11.
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的AF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产生损伤效应,导致DNA结构变化,利用一种改进的试样制备过程和纳米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能够获得可重现的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的AFM图象,显示它们的特殊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同时抽提DNA和RNA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抽提DNA和RNA的简便方法刘定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DNARNA抽提在研究工作中,常同时需要培养细胞的DNA和RNA,从同一样品中同时提取DNA和RNA。目前,已有好几种同时抽提DNA和RNA的方法[1~4]。作...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和核基因的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占90%的线粒体蛋白质是核基因(nRNA)的产物,线粒体基因组(mtRNA)表达产物常与核编码的成分组成复合物发挥作用,此外nDNA对mtDNA的复制、表达以及线粒体组装均起调控作用。线粒体中代谢物信号、反应氧族可影响nD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凝胶电脉扫描法研究表明,γ射线辐照下,超螺旋pBR332DNA分子的残余率随剂量的增大而按指数规律减小,而辐射诱导单链断鲜明(SSB)数则与剂量线性相关,由于OH与DNA反应遵循非均一动力学过程,平均引起一个SSB所需的剂量D0随自由基清除力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对含一定浓度甘露醇的DNA溶液,G(SSB)与C(DNA)的双倒数具有线性关系,并以二级动力学描述了DNA和甘露醇分子对OH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5.
用^3HTdR掺入法研究了经N^7+重离子注入贯穿处理的82579小麦和8812小麦种胚的DNA合成动态。结果发现,未经N^7+重离子任何处理的两个小麦品种的对照种胚,在萌发早期(20h内)仅存在一个DNA合成峰(于萌发的第14h),而经过N^7+重离子注入和贯穿处理的小麦种胚则存在两个DNA合成峰(分别于萌发的8-10h和14-16h),该种子经DNA修复合成的抑制剂咖啡因处理后,第一个DNA合  相似文献   

16.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为检测手段,证明了成熟的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可携带前病毒DNA。用细胞病毒裂解液处理病毒样品或在病毒样品中只加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细胞裂解液,结果发现只有病毒裂解液处理样品后才能检测到特异DNA。完整的病毒颗粒对DNA酶不敏感,而只有在病毒裂解以后才能对DNA酶敏感。当靶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被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覆盖后不能吸附病毒时,DNA也不能被检测到,而且  相似文献   

17.
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晋华黔  王文 《遗传学报》1995,22(1):1-11
本文运用1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的150个样本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检测到31种限制性格局(Restrictionpattern),其中HaeII-13型、EcoRV-3型和PstI-4型3种限制性格局为新报道综合这些限制性格局,共得出28种mtDNA类型(mtDNAtype)。运用UPG法和简约法分析了各mtDNA类型之间、各人群之间的聚类关系,结果表明:水族人群的mtDNA变异度较大;汉族和苗族的亲缘关系最近,布依族和水族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e,CMS)与mtDN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Zhong N  Zhang Y  Zhu HF  Zhou ZN 《生理学报》2000,52(5):375-380
本文用离体Langendorff灌流大鼠心脏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间歇性低氧暴露保护心肌线粒体的作用。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线粒体DNA(mtDNA^4834)片段缺失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大鼠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米低氧环境(6h/d,28d)明显降低mtDNA^4834缺失的发生率(28.57%,vs常氧对照组87.5% P〈0.05);而且能够明显减  相似文献   

20.
用酶解法解离受精后5 d 和20 d 的红莲( Nelumbo sp.) 子叶细胞,应用冷却型科学级电荷偶联装置(CCD) 摄像式显微荧光影像系统对单个5 d 细胞和20 d 细胞的DNA、RNA和总蛋白相对含量进行了相关测量。实验结果表明:20 d 细胞DNA成为多倍化,为4C~8C水平。视窗分析表明:同一4CDNA 视窗中,20 d 细胞比5 d 细胞的RNA和总蛋白含量增加11 倍以上。20 d 细胞的两个DNA视窗(4C和8C) 中,随着DNA倍性的增高,RNA 和总蛋白含量也以大致上相应的倍数增高。这些数据表明:红莲子叶贮存蛋白的大量积累既与DNA 倍性有关,又与发育过程中贮存蛋白亚基基因选择性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