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酚及酚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体内的酚类物质及酚酶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一种显示日本血吸虫酚酶的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仅成熟雌虫的卵黄细胞颗粒球及子宫中虫卵卵壳含有酚类物质及酚酶,雌虫的其它组织细胞,雄虫的所有组织 细胞以及未成熟的雌性或雄性童虫均无酚类物质及酚酶。雌性血吸虫体内的酚类物质及酚酶的生理意义是作为制造卵壳的前身物质;推想在卵壳形成过程中,酚类物质被酚酶氧化成醌,再与邻近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醌鞣蛋白,成为硬化的卵壳物质。本文还对吸虫纲中酚酶组织化学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1.对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白鼠体内取出的发育未成熟的幼虫、性刚成熟的成虫、充分成熟的成虫以及从豚鼠体内取出的成虫或经离体培养后的虫休内脂类物质的分布世行了研究,并对成虫体内的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作了初步观察。 2.发育1周和2周的日本血吸虫幼虫其体内未能查见脂类物质,发育3周性刚成熟的成虫含有少量脂类颗粒,而在发育5周后充分成熟的虫体内则沉着大量的脂类物质,主要分布于雄虫实质组织和雌虫的卵黄腺及虫卵的卵黄细胞内。 3.成虫在葡萄糖-台氏液中离体培养3天后其体内含有大量脂类,并在若干原先未能查见脂类的肠管上皮细胞和肠腔内呈现脂类阳性颗粒。但在无糖台氏液中“饥饿”20小时后,未见虫体内形态上可见的脂类阳性反应有何显著减弱。 4.根据所用显示脂类反应的特异性,可以辨认出在雄虫实质组织内是中性脂肪而在雌虫的卵黄细胞中主要为磷脂和少量中性脂肪。 5.应用Tween法或α-萘酚醋酸酯法未能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有脂酶或非特异性酯酶的存在。 6.对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所沉着的脂类物质的来源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单性感染及复性感染日本血吸虫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单性感染之雌性日本血吸虫平均不超过5.35±0.07毫米,只为复性感染中成熟雌虫长度之1/3左右,且其生殖器官始终呈童雏状态。单性感染之雄虫能发育成熟,贮精囊内也有活动精子,但其大小与成熟合抱之雄虫平均相差3.05毫米左右。 2.宿主性别之不同对于血液中的雄性血吸虫有比较显著的影晌。在雄性宿主体内单性雄虫比雌性宿主体内之单性雄虫发育快。宿主性别之不同对于单性雌虫之影响则不甚明显,雌性宿主体内发育之雌虫仅略大于在雄性宿主体内之单性雌虫。 3.血液中合抱成熟之雌虫及雄虫的分泌物质不能促使未合抱之雄虫发育正常。未合抱之雄虫似略大于单性感染之雄虫,但是显著小于合抱雄虫。 4.合抱成熟之雌虫及雄虫的分泌物质对于未合抱之雌虫完全没有促使发育的作用。相反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未合抱之雌虫显著地小于单性感染之雌虫,二者之生殖器官皆停留于雏形状态。 5.复性感染中每对雌雄成虫之抱合是永久性的。每一条雄虫只能促使一条雌虫发育成熟而不再转换抱合其余未成熟之雌虫。 6.鉴于雌雄合抱对于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的必要性,故就生物进化之观点讨论了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4.
有关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寄主体内的发育生理,知道的很少。唐仲璋等(1973)对其在终末寄主体内的迁移途径作了精细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童虫的肺—肝移行的正常途径。了解和掌握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寄主体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活动规律特点,不仅对开展血吸虫病的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作为评价血吸虫离体培养的发育程度也是所必需的。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寄主皮肤后的移行、定居、生长和  相似文献   

5.
1.应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从小白鼠肠系膜静脉内取出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核酸、氨基酸、糖元和磷酸酶的分布情况。 2.成虫体内核酸的分布虽较广泛,但以雄虫的睾丸、雌虫的卵巢和卵黄腺中的含量为最高。在睾丸中主要为DNA,而卵巢和卵黄腺中则为RNA。 3.虫体的肌纤维、卵巢和睾丸中的生殖细胞核、卵黄细胞和肠管上皮细胞对显示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偶联重氮反应呈现阳性。角皮下肌层、实质组织细胞和卵黄细胞的颗粒滴呈强的溴酚蓝阳性反应。而对铁氰化物的反应仅卵黄细胞的颗粒滴呈现阳性。 4.糖元主要分布于虫体的实质组织和各种肌纤维内,尤以雄虫抱雌沟附近的实质组织内含量最多。在生殖器官中,仅成熟的卵细胞胞浆含有少许。 5.成虫体表角皮含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而卵模上皮细胞、卵黄细胞和排泄管壁亦呈阳性反应。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虫体的角皮下肌层、实质组织细胞核、肠管上皮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和卵黄细胞内。 6.对于日本血吸虫体内各器官组织中所含的上述各种化学物质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血吸虫除肠道摄食外,尚可通过体表角皮吸收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6.
何毅勋  郁平 《动物学报》1989,35(1):66-72
本文报道了日本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的全过程和早期童虫在8种动物皮肤中动态分布的结果。阐明了血吸虫尾蚴钻穿宿主皮肤是依靠其体内头腺及/或钻腺分泌物的酶促作用、头器伸缩的探查作用及全身肌肉运动的机械作用而协同完成的。指出了尾蚴入侵皮肤界面和童虫在皮肤内移行常以倾斜角度前进,并非完全呈垂直方向或沿毛囊皮脂腺的通道。观察到童虫钻破皮肤血管壁进入血管腔的情景,这有力地提供了血吸虫童虫从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钻穿7种哺乳动物宿主皮肤而转变为童虫时,均发生了自然死亡,而且童虫的死亡率依宿主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系而异。它们皮肤内平均童虫死亡率分别为:小鼠3.7—7.2%、大鼠6.3%、金黄仑鼠7.0%、长爪沙鼠5.1%、豚鼠6.9%、兔4.9%、恒河猴12.8%。实验证明日本血吸虫尾蚴亦能钻入不易感的鸟类——鸽的皮肤,虽有1/4童虫立即在其皮肤内发生死亡,但部分童虫可移行至肺,然后在肺中消亡。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卵形成的生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应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日本血吸虫卵形成的过程,并进行了硫脲化合物对虫卵形成影响的实验。 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系统是由发生卵细胞的卵巢和发生卵黄细胞的卵黄腺这两个腺体及其连接管道所组成。连接管道包括输卵管、卵黄管和卵-卵黄会合管,分别将卵细胞和卵黄细胞运送至卵形成部位——卵模及其周围的梅氏腺,在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虫卵,再通过子官将此新形成的虫卵送经生殖孔而排出。 一个完整的虫卵系由一个受精卵细胞,及约20个卵黄细胞以及包在它们外面的一种硬化蛋白质的卵壳所构成。卵细胞含有丰富的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芳香族氨基酸、磷酸酶和若干糖原。卵黄细胞含有许多脂类物质,其细胞质中的卵黄颗粒球是制造卵壳的原料,含有蛋白质、酚类物质和酸酶,它们是卵壳的前身物。卵壳形成的化学性质可能是酚类物质受酚酶的氧化作用变成醌,再与邻近的蛋白质结合成醌鞣蛋白,而成为一种硬化的卵壳物质。 日本血吸虫卵形成部位系在雌虫体中段的卵模及梅氏腺区域。卵模腔内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所构成,它是一种顶浆分泌腺细胞,含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芳香族氨基酸蛋白质。在形态上可分为静止相和分泌相,它的分泌机能呈现周期性并似与卵模腔内卵壳的形成有节奏地相配合。在卵模周围分布着一种单细  相似文献   

9.
1.猪肾虫从口吞食和皮肤接触均可感染,小猪皮肤接触和吞食感染相同,大猪皮肤较厚,幼虫不易侵入,其获得感染是以口吞食为主。 2.小猪从皮肤接触感染,经3—5天在皮下结缔组织行第三次蜕皮,38天移行至肝,150天虫体穿出肝表面向腹腔柔组织移行,157—185天在输尿管壁上形成包囊发育为成虫。从口吞食感染,经3—4天在胃壁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停留,形成结节病变行第三次蜕皮,25天移行至肝,30天雌雄已明显分化,40日前后行弟四次蜕皮,118天离开肝向腹腔移行,156天后在输尿管壁形成包囊发育为成虫。皮下注射感染与皮肤接触感染相同。血管注射感染,幼虫到肺后多数不发育而死亡。 3.猪肾虫侵入宿主后,有嗜组织的习性,在组织中停留和移行,移行的方向不定,可向体前部移行,亦可向体后部移行。在淋巴结中常检得虫体,门静脉中虽有虫体栓塞,但未见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移行。 4.猪肾虫在宿主体中发育的时间,除因虫体停留在组织结节中长短不定外,移行的速度与宿主大小有关系;宿主小,移行较速,成熟较快;宿主体大,移行时间较长,成熟较慢;因此致使过去学者报告猪肾虫成熟时间有4个月,5个月,6个月和9个月等不同结论。 5.从豚鼠皮肤接触感染,经3—5天幼虫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和大网膜等柔组织形成结节病变,行第三次蜕皮,经5—8天移行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童虫从终宿主的皮肤至肝门脉系移行过程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皮肤、肺、秆门三型童虫的体形、体长、体积、面积,发育率及生长速度均呈动态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其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因而为童虫体外培养、血吸虫病的免疫和药物预防研究提供材料来源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_4T_2_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近交系C57BL、ICR、615和津白Ⅰ小鼠以及昆明杂交系小鼠感染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后体内虫体发育的生物学,包括各品系小鼠体内的虫负荷、两性虫体的体长、性腺及出现虫卵前期等病原生物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Wnt基因家族产物与其它相关基因产物构成的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发育和生长调节的一个关键途径,对动物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类和小鼠中,Wnt4蛋白是性腺分化过程中主要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血吸虫19d童虫中首次扩增到一个Wnt家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编码框含1311bp,编码43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9.6kD。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Wnt家族蛋白特征,与日本三角涡虫、人Wnt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43%、37%,推测为血吸虫的Wnt4基因,命名为Sjwnt4(GenBank登陆号DQ643829)。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14d童虫、19d童虫、31d虫体、44d雌虫及44d雄虫中均有表达,其中19d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发育阶段,44d雌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_4T_2_Sjwnt4,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显示表达产物能被日本血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血清所识别。Sjwnt4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获得,为探索Wnt信号通路对血吸虫发育、生殖的调节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吸虫类的酚及酚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代表不同分类位置和不同寄居部位的8种吸虫体内的酚类物质及酚酶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仅在上述虫体的成熟卵黄细胞颗粒球和子宫中的卵壳含有丰富的酚及酚酶物质,这些物质在卵壳形成中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本文列表比较了吸虫纲中酚酶的组织化学,并对吸虫类卵壳蛋白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Cyclophilin B(Sj CyPB)编码基因的cDNA,分析其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表达情况,评估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血吸虫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为模板,RT-PCR扩增其基因全长cDNA,提交序列到NCBI,登录号为GQ40366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以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评估其对小鼠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RT-PCR获得了Sj CyPB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其开放阅读框为672bp。经分析确定其为CyPs家族中的CyPB基因,命名为Sj CyPB。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18d童虫期表达量最高,32d次之。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SjCyPB,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为49.5kDa。Western blotting试验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小鼠免疫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小鼠获得31.5%的减虫率和41.01%的肝脏减卵率。本研究获得了日本血吸虫童虫期高表达的Sj CyPB基因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了Sj CyPB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证实该重组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静卿  华先欣 《动物学报》1994,40(3):226-230
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小鼠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依赖抗体及补体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中性粒细胞很少粘附到童虫表面,仅个别发疏松地粘附在童虫表面,被粘附的童虫结构正常,提示:单纯中性粒细胞对童虫无明显作用,在抗体及补体协同下,中性粒细胞成群且紧密地粘附在童虫体表,在细胞集聚的周围,虫体体被出现隧道样及火山口样变化,紧贴童虫的中性粒细胞伸出伪足,虫体体棘紊乱,皮层变平,体被剥脱,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皮肤型、肺型、肝门型童虫的体被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寻求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体被在实验动物体内变化的规律,提供血吸虫病在免疫学上和预防化学药物上的研究参考。其图版Ⅰ—Ⅲ的1—4为日本血吸虫尾蚴,5—7为0.5小时龄皮肤型童虫,8—13为10日龄肺型童虫,14—22为15日龄肝门型雄性童虫。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工作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较突出的有 Clegg[1]从童虫培养至成虫; Basch[2]使尾蚴人工转变童虫后继续体外培养达到童虫发育,雌雄合抱,雌虫产卵,但卵为异常卵.目前为止,无论在曼氏或日本血吸虫均在体外培养成功,但两种血吸虫所产的卵均为异常卵,而血吸虫的生殖生理研究是寻找血吸虫体外培养不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人工方法转变的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系统。建立了较适于童虫生长发育的B41培养基。尾蚴经人工方法转变的童虫在体外可发育至雌雄合抱,雌雄生殖器官形成。雌虫可达产卵阶段,但未具备正常的产卵机能。培养的血吸虫在体外至少可存活1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