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多孔菌多样性初探:物种、区系和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菌是指子实层体呈孔状且质地为革质至木质的一类大型担子菌,主要生长在各类木材上。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带和地形多样,森林类型和植被组成丰富,为多孔菌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长期的野外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特别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对我国多孔菌种类的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多孔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现在已知有多孔菌704种,隶属于11目22科134属,包括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和热带-亚热带成分。多孔菌中的白腐菌是潜在的工业用菌,褐腐菌在森林的更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宝凯  余长军 《生态学报》2011,31(13):3700-3709
本文在过去10 a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林区多孔菌的区系组成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兴安岭林区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共有5目11科56属129种,占中国多孔菌区系的21.36%,优势科是多孔菌科。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7类,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的区系特征。大兴安岭的多孔菌常见种较多,种群结构中共生菌3种,寄生菌27种,腐生菌占大多数,有99种。在能够引起木材腐朽的126种真菌中,白腐菌93种,占多数,褐腐菌33种,占少数,但该地区褐腐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范围内褐腐菌在多孔菌中的比例。通过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上的种群结构进行比较,表明阔叶树上的木材腐朽菌绝大部分是白色腐朽菌,而针叶树上的白腐菌与褐腐菌数量相差不大,褐腐菌对于针叶林特别是落叶松的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宝凯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2,31(4):486-492
在对云南老君山木材腐朽菌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约300号标本,经鉴定共有多孔菌96种,列出了这些多孔菌的名录,并提供了每种的采集信息。其中云杉木层孔菌Phellinus piceicola为新种,其主要特征是担子果盖形或平伏反转,孔口和孢子较小,只生长在云杉树木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4.
司静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6,(3):252-278
对中国西南部的东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了16次野外考察,共采集孔状木生真菌标本约2 440号。本文是对这些标本研究的总结。报道该地区多孔菌391种,给出了每种的寄主和生长基质。灰皮多孔菌Polyporus cuticulatus为新种,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并提供了ITS和LSU序列。  相似文献   

5.
孙渤洋  武英达  员瑗 《菌物学报》2023,42(1):278-289
木生大型真菌作为木材的分解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成林树种之一。为厘清以蒙古栎为生长基质的木生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上的木生大型真菌物种组成、生态习性和区系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经调查共发现蒙古栎上木生大型真菌11目39科110属193种,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皱孔菌科Meruliaceae、斯氏菇科Steccherinaceae和木耳科Auriculariaceae,优势科的物种数占比56.99%。优势属为多孔菌属Polyporus、栓孔菌属Trametes、锈革菌属Hymenochaete、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和韧革菌属Stereum,优势属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15.03%。在腐朽类型方面,89.64%的木生大型真菌能够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比例远远高于褐色腐朽;生长在倒木上的木生大型真菌种类最多,生长在基部的种类最少。按照区系组成,可划分为温带分布种(35.75%)、温带-亚热带分布种(33.16%)、寒带-温带分布种(12.95%)和世界广布种(6.22%)等7类,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武英达  茆卫琳  员瑗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369-14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菌的重要类群,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寒温带至亚热带的阿尔泰山脉、秦岭山脉和南岭山脉的多孔菌物种、生态习性和区系特征。经调查, 在三个山脉共发现多孔菌8目29科107属287种, 其中阿尔泰山、秦岭和南岭分别为84种、132种、160种, 优势科均为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三个山脉的共有属和共有种分别为25个和14个。区系地理分析发现, 阿尔泰山脉和秦岭山脉以世界广布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 南岭山脉以世界广布和泛热带成分为主。在寄主选择性方面, 阿尔泰山脉的多孔菌偏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 其比例高于被子植物, 而秦岭和南岭则相反。在腐朽类型方面, 从寒温带至亚热带白腐真菌物种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褐腐真菌数量逐渐下降。通过比较分析3个不同气候带的多孔菌物种多样性、寄主偏好性和引起的腐朽类型, 发现气候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多孔菌区系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鸟类区系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215种,隶属于17目48科。其中留鸟42种,夏候鸟101种,旅鸟67种,冬候鸟5种;繁殖鸟143种,构成区系的主体。繁殖鸟中古北界种类有11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82.5%,鸟类区系具有典型的古北界特征。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8种。依据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将该地区划分为湿地、林地、草地、农田、居民区5种生境,其中,湿地鸟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居民区鸟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在居民区最高,在湿地生境中最低。从不同生境鸟类群落间β多样性的变化看,湿地与林地之间物种更替变化最大,群落相似性小;农田与居民区物种更替变化小,群落相似性大,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对该地区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鸟类对栖息环境的选择以及鸟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高黎贡山地区进行了3次木材腐朽菌调查,共采集到约410号标本,经鉴定共有木材腐朽菌128种,列出了这些种类的名录,并提供了每种的寄主和其他采集信息。其中保山小集毛孔菌Coltriciella baoshanensis为新种,其主要特征是担子果盖形或平伏反转,孔口较大(1–3个/mm),担孢子广椭圆形,只生长在栲属树木上,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9.
王妍  刘顺  冀星  孙一翡  宋长阁  刘冬梅  崔宝凯 《菌物学报》2021,40(10):2599-2619
多孔菌是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对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分析,发现横断山区南段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该地区共发现多孔菌270种,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的8个目29个科111个属。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刺孢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和耳壳菌科Dacryobolaceae 5个科,优势属为木层孔菌属Phellinus、栓孔菌属Trametes、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集毛菌属Coltricia、硬孔菌属Rigidoporus、蓝孔菌属Cyanosporus、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褐孔菌属Fuscoporia、干皮孔菌属Skeletocutis、灵芝属Ganoderma、异担子菌属Heterobasidion、地花菌属Albatrellus、波斯特孔菌属Postia和附毛孔菌属Trichaptum 14个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8类,其中种类数量最多的是北温带成分,表明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该地区多孔菌有腐生菌241种,占89.26%;寄生菌14种,占5.19%;共生菌15种,占5.55%。在寄主方面,横断山区南段多孔菌只能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有121种,只能生长在裸子植物上的有98种,能同时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上生长的有51种。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木生多孔菌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约350号标本,经鉴定共有多孔菌103种,本文列出了这些多孔菌的名录,并提供了每种的寄主和采集号。其中小层孔菌属Fomitella是中国新记录属,灰孔小层孔菌Fomitella fumosipora和稻黄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straminea为中国新记录种,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11.
王小燕  魏玉莲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160-3166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真菌中对木材降解发挥作用最大、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对森林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北起天山、祁连山、宝天曼,南至武夷山的4个不同地点的多孔菌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天山地区具有多孔菌种类72种,祁连山为99种,宝天曼为124种,武夷山为156种.这4个地区的共有物种为14种.上述地区多孔菌的属地理成分均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区系特征.比较木材降解方式发现,白腐菌种类在各地区所占物种比例由北到南呈上升趋势,褐腐菌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在被子植物上的多孔菌种类在宝天曼地区所占比例最多.天山和祁连山地区的稀有种和濒危种主要生长在针叶树上,宝天曼和武夷山则主要生长在阔叶树上.从4个地区多孔菌的多样性、基质选择和降解方式差异来看,森林植被类型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菌中最关键的真菌类群, 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植物园对植物上真菌资源的保护状况, 在2010-2021年间, 作者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个代表性植物园中木本植物上的多孔菌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和种类鉴定, 记录多孔菌164种, 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6目23科79属。其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儋州热带植物园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多孔菌种类最多, 分别有90种、46种和37种; 兰州植物园、西宁植物园和乌鲁木齐植物园物种数量最少, 分别有4种、3种和2种。在植物园中, 分布最多的物种是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和黑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 分别生长在24、18和18个植物园中, 而软多孢孔菌(Abundisporus mollissimus)等32种多孔菌只发现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在164种多孔菌中, 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分别有114、40和10种。生长在植物园中的多孔菌仅占全国所有森林生态系统多孔菌总数的16%, 而植物园中发现的稀有种仅占全国稀有种总数的3.1%。在10种稀有多孔菌中, 有6种发现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天然林中, 其中4种稀有多孔菌发现于植物园内的人工林中, 占植物园所有多孔菌的2.4%, 占全国稀有多孔菌的1.3%。所调查植物园多孔菌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北半球广布和寒温带成分, 分别包括50、45、38、20和11种, 占本研究多孔菌总数的30.5%、27.4%、23.2%、12.2%和6.7%。目前中国植物园保存了我国60%的植物种类, 包括85%的珍稀濒危植物, 但对生长在植物园中的多孔菌资源保护作用有限。因此, 对稀有多孔菌的保育仍需聚焦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13.
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真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参与有机质分解,与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病原真菌也会引起粮食产量的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大量未开发资源上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物种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角度阐述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并从农田、林地、草地、极端环境与一些复杂环境土壤真菌多样性层面综述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同时论述了一些影响真菌多样性的因素,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的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踏查法对罗霄山脉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5年的调查, 共采集标本5,100多号。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 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7纲20目72科218属672种, 其中幕阜山脉115种、九岭山脉168种、武功山脉77种、万洋山脉220种、诸广山脉193种; 新增罗霄山脉新记录属37个、新记录种514种。对罗霄山脉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分析表明, 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18科, 其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73.36%, 为多孔菌科、蘑菇科、粉褶蕈科等; 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34属, 其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55.36%, 包括粉褶蕈属(Entoloma)鹅膏属(Amanita)小皮伞属(Marasmius)等; 在该山脉发现中国特有属2个, 中国特有种46个。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评估表明, 罗霄山脉有食用菌133种、药用菌136种、毒菌87种, 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较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贡嘎山东坡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贡嘎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结合样带法与样方法,对贡嘎山东坡垂直植被带进行了调查,统计得出各垂直植被带的科、属的物种数量,分析了科、属、种级区系成分的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并对各垂直植被带区系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植物区系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但在干旱河谷地带,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的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的构成和分布反映古热带和古地中海区系的残遗性影响;2)东亚(含亚型)和东亚-北美成分对贡嘎山中部森林植物区系的影响最大,这些成分以温带古老性质为主;3)北温带成分是贡嘎山植物区系的主体之一,对青藏高原隆升以来贡嘎山植物区系进化类群和特有成分的发展有主要贡献,代表区系的年轻组分;4)中国特有种类型多样,占不同垂直植被带物种数量的40%-65%,其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各类型比例的垂直变化突出反映了贡嘎山及横断山脉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区系与华中地区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青藏高原及东喜马拉雅的区系之间的联系。本文还就贡嘎山在生物地理分布上的意义以及贡嘎山和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特有性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Khawa Karpo, in the eastern Himalayas, is a mountain considered sacred throughout Tibet, and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s a global biodiversity hotspot. Numerous areas within this landscape are considered ‘sacred’ by the indigenous Tibetans of the region, who interact with these sites in ways potentially beneficial to conservation. Our previous remote sensing study indicated that sacred sites are found in habitats with greater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nd endemism than randomly selected non-sacred sit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sanctity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ithin habitats in the Khawa Karpo region by pairing plots within the same habitats in sacred and non-sacred areas. Understory richness, diversity, cover, and number of useful species are measured; for trees, richness, diversity, cover, and density are measu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habitats sanctity does not affect understory plant communities; however, within sacred areas trees are larger (p = 0.003) and forests have greater cover (p = 0.003) than non-sacred area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reas placement of sacred areas and preserv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affects useful plants, biodiversity and endemism, within habitats sacred sites preserve old growth trees and forest structure. In sum, Tibetan sacred sites are ecologically unique and important for conservation on varying scales of landscape, community, and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