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芥菜无菌苗子叶游离的原生质体,经在 Nitsch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再生细胞有比较高的分裂频率;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经分化处理后产生了根,有些愈伤组织出现了绿点,但未分化出芽。 相似文献
2.
Bicoid 是调控果蝇胚胎极性及以后分节发生过程的重要基因,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对一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多齿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并被称为形态发生剂。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了一个同果蝇bicoid 有相当同源性的克隆—Rb24 基因(EMBL登录号:AJ2771380)
。为进一步了解它在水稻中功能,将Rb 的反义基因片段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入水稻中。通过Gus活性检测和PCR鉴定所获的抗性植株为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大约有50%的种子是败育的。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了转基因水稻幼胚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阻断了。因此Rb基因同控制水稻胚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水稻bicoid反义基因转基因植株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Bicoid是调控果蝇胚胎极性及以后分节发生过程的重要基因,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对一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多齿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并被称为形态发生剂。在以前的工作中,从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了一个同果蝇bicoid有相当同源性的克隆-Rb24基因(EMBL登录号:AJ2771380)。为进一步了解它在水稻中功能,将Rb的反义基因片段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入水稻中。通过Gus活性检测和PCR鉴定所获的抗性植株为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大约有50%的种子是败育的。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了转基因水稻幼胚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细胞的组织的分化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阻断了。因此Rb基因同控制水稻胚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除了反义核酸和核酶外,最近又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反义药物———反义肽核酸(PNA)。反义治疗的经典策略是阻断异常基因的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以反义药物调整基因表达比例(即调控基因治疗)的反义治疗途径。本文对反义基因治疗的策略、反义药物的设计及稳定性等方面的新思路和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5.
6.
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 又称为syntaxin2)是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一个间质细胞表面膜蛋白,胞外区包含有1个19个氨基酸残基的部位(NL肽序列),是其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但发挥效应必须有其它的胞外区存在.目前,已经发现它调控下游的2个分子MMP3和C/EBPβ,但对于其信号通路还知之甚少,推测其可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而激发MAPK/ERK信号通路.它在多种表皮组织(包括肺、肠、肝、乳腺、胰腺、毛囊、胆囊、血管内皮等)的表皮形态发生,尤其是腺管状结构的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靠极性和非极性2种不同的表达方式,epimorphin可以选择性介导腺管形态发生的2个关键过程:分支形态发生和腔形态发生,分支状形态发生涉及到腺管的发生和延展,腔形态发生涉及到腺管直径的增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分类问题,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Heliotropioideae天芥菜属Heliotropium 6种,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2种和紫丹属Tournefortia 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的花粉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六裂圆形或八裂圆形,少数为三角形.萌发孔有三种类型:(1)三孔沟与三假沟交替排列;(2)四孔沟和四假沟交替排列;(3)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微弱的小穿孔,皱波状纹饰或表面近光滑.上述结果表明天芥菜亚科三个属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花粉特征表明紫丹属在天芥菜亚科中可能是比较原始的,天芥菜属的演化水平比紫丹属和砂引草属要高,而砂引草属介于其他两个属之间.花粉形态特征显示天芥菜亚科是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到紫草亚科Boraginaceae的过渡类型.紫丹属的花粉具三孔沟的萌发孔类型表明天芥菜亚科与破布木亚科Cordioideae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猪瘟病毒(CSFV)弱毒疫苗Thiverval株(T株)与中
国兔化弱毒疫苗C株在MPK细胞中的感染模式。使用MPK细胞增殖CSFV,其病毒滴度明显提高,从而为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提供了可能性。猪瘟病毒呈圆形颗粒,直径约为70nm。其内部是电子致密的核心,直径约为40nm,有时呈六角形;外有包膜包裹。在CSFV感染的MPK细胞质中,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子代病毒粒子。此外,猪瘟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某些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蛋白银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过程。首次显示了由纤毛、毛基体和基体托架组成的棘毛立体构型,揭示了细胞周期中大核内出现为蛋白银着色的纤维状结构,以及新背触毛原基的产生与裸毛基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草履虫口器的形态和形态发生及其系统发生的意义 Ⅱ.口器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毛虫口器形态发生的研究,已有大量工作,结论是发生的方式不一。其中草履虫被认为是属于没有前子虫口器发生的类型。如Yusa(1957)在七种草履虫中,Porter(1960)在双小核草履虫上,Ehret(1963)在绿草履虫上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到近年,在Peck(1974)的有关报告中,和在Hanson(1977)的纤毛虫胞器演化的论述中,都还分别引证或肯定以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暗尾丝虫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Chatton-Lwoff氏银浸法及Wilbert氏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淡水纤毛虫暗尾丝虫Uronema nigricans(Muller,1786)的形态、核器、纤毛下器、银线系及详细的形态发生过程。结果显示其口器发生与已知的同属种类海洋尾丝虫具相似的过程及形式。其口器发生及演化的基本模式可表达成: 前仔虫:原口侧膜→口侧膜,盾片; 后仔虫:原口侧膜→口侧膜,第1小膜,第2小膜,盾片; 原盾片→第3小膜。 文中另外列表比较了本属与其它属的形态发生特征,并据此建立了一新科,拟梭虫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甲状旁腺素(PTH)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介导作用.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4组:1)盐水对照组;2)PTH组;3)6-[4-[2-(1-哌啶基)乙氧基]苯基]-3-(4-吡啶基)吡唑并[1,5-a]嘧啶 (Dorsomorphin) 组;4) PTH+Dorsomorphin组.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BMP2、BMP2下游基因和成骨因子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检测细胞ALP的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检测12xSBE-OC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PTH组BMP-2、成骨因子的表达及其12xSBE-OC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Dorsomorphin组和PTH+Dorsomorphin组BMP-2、BMP-2下游基因和成骨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但其表达于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BMP2介导PTH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PTH可通过上调BMP2的表达,提高其功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14.
受精卵通过卵裂形成囊胚,在这过程中主要是卵裂球数量的增加。当胚胎进入原肠胚,细胞从未分化进人到分化为三个胚层。在这过程中,各种预定器官原基通过形态发生运动使各种原基的细胞达到其最终部位,同时胚胎的外形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步形成该种动物所特有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成和建立新的形状和结构的细胞运动称为形态发生运动。这种细胞运 相似文献
15.
耧斗菜属花部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无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xim .)和北美耧斗菜(A. caeruleaJam es.)雄蕊群和雌蕊群的发生过程,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了同一雄蕊群不同轮雄蕊小孢子发育的顺序. 发现耧斗菜属雄蕊群的发生是向心发生,而小孢子发育和花药成熟顺序是离心的. 说明该属雄蕊群离心发育是次生现象;它在不同类群中出现,可能具有平行演化的性质,其系统学价值尚需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患流行病的鳜鱼脾脏组织超微切片中观察到大量的病毒颗粒。该完整病毒颗粒直径约 135nm± 10 ,具包膜。成熟病毒核壳体约 90nm± 5 ,包膜厚度约 18nm± 3,核壳体与包膜间的非电子致密区约有 2 7nm± 2。通过对不同发病阶段发病鳜鱼脾脏组织切片的电镜观察 ,在感染初期的鳜鱼脾脏组织观察到病毒的吸附及典型的内吞入侵方式 ,在感染中后期的脾脏组织细胞质内观察到病毒发生基质及病毒核壳、包膜形成与病毒的释放。此外 ,在染病鳜鱼的肾、心、肝、及鳃组织亦观察到相同结构的病毒粒子。回接实验证实该病毒为引起鳜鱼暴发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7.
AcMNPV核衣壳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缺失多角体蛋白基因的AcMNPV在sf9细胞内核衣壳的形态发生过程。病毒衣壳蛋白首先装配成许多呈束状排列的直径为34nm中空长管状结构,然后是病毒DNA进入管内,装有DNA的长管按一定的长度间隔断开,形成成束的核衣壳,每个核衣壳的大小约34×260nm,最后成束的核衣壳被囊膜包被形成完整的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18.
紫苏腺毛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质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质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产生基细胞、柄细胞和顶细胞。在腺毛后期的形态发生中,柄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腺毛的类型。若柄细胞保持扁平关且处于分生状态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质状腺毛的头部;若柄细胞纵向 相似文献
19.
20.
欧洲1982年植物光形态发生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英国雷丁大学(Vniverslty of Reading)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欧洲各国和美国、日本等共13个国家的一百多位科学家。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了这种会议。会议在以下十个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1.植物内外的光辐射环境,2.光敏色素(phytochrome)的结构,光化学和定位,3.光周期和节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