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前低温可诱发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率变化范围为60%~100%。低于21℃的采前低温影响是诱发菠萝黑心病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华南菠萝生产区,不同品种对黑心病敏感性的表现不同。因此,培育和栽培抗黑心病的菠萝新品种,将是一个控制黑心病腐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后菠萝黑心病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唐友林  周至婵  周永成  谭兴杰   《广西植物》1995,15(2):182-186
本文叙述了外源赤霉素GA3、低温条件对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展的影响.说明外源赤霉素GA3和低温条件都是诱导菠萝黑心病的重要因子。菠萝黑心病是一种生理失调症。实验中,未发现化学杀菌剂对此种病症显现出防治效果,而采后贮前40℃高温处理24小时.则可以减少和延迟此病的发生,因此.后者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商品菠萝果实黑心病防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菠萝黑心病是PPO催化氧化酚类物质形成褐色产物所致。低温或GA_3处理提高了PPO活性及其底物——儿茶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也导致了PAL活性增加;低温还使乙烯释放率增大。这些变化均有利于黑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雪花梨和鸭梨果实贮藏特性比较(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雪花梨和鸭梨果实于20±1℃下均具典型的呼吸跃变过程。后者采后初期对低温敏感,降温过快,导致早期黑心病.12C 下,一周后每 3d降1C 缓慢降温,直至0±0.5C 可控制早期黑心病的发生。前者直接于0C下贮藏效果好。后者对CO_2也敏感,尤其是果心组织,5%~10%的CO_2处理两周,即可导致严重的果心组织褐变,但小于10%的CO_2对前者较安全,且能获得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低温打蜡对贮藏菠萝黑心病控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温、低温、低温加打蜡 3种贮藏条件下菠萝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 (TSS)、可溶性糖醛酸、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和多酚氧化酶 (PPO)等因素的变化 ,及它们对黑心病发生及发展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加打蜡可以延缓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醛酸含量的下降 ,降低 PG和 PPO的活性 ,降低黑心病的发病率 ,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黑心病是鸭梨贮存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我们在实验中研究了产地、树龄、采摘期和鸭梨入库贮存时的温度与黑心病的关系。证明:急降温或入库温度低于10℃是造成鸭梨贮存早期发生黑心病的主要原因;调节库温可有效地控制早期黑心病的发生,并有利于防止鸭梨贮存后期黑心病的出现;提前采摘期对控制黑心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酸角种子多糖水溶液处理采后菠萝能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水分蒸腾,减缓营养成分的消耗,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在旱季、雨季里,经处理贮藏30天的菠萝腐烂率与失重率分别为8.09~22.5%和16.9~17.6%,而对照则分别为34.9~42.3%和21.5~24.6%。  相似文献   

8.
唐友林  屈红霞  潘小平   《广西植物》1998,18(2):180-184
贮藏期间,杀菌剂处理可以推迟采后菠萝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而对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采后贮前加热40℃24h处理的菠萝,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的变化与对照果实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果实相比较,GA3处理果实除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明显减少之外,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菠萝果蛋白酶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菠萝果蛋白酶生产工艺中的各个重要环节。结果表明:用0.08~0.1%的丹宁作沉淀剂较适宜,既可保持产品质量,又可兼顾产品产量;酶膏在-12℃以下低温冻结和真空干燥两个因素能显著提高产品酶活性;1000 ug/g硫代硫酸钠加62.5 ug/g半胱氨酸是菠萝果蛋白酶活性的有效保护剂,可使酶活性比对照提高32.57%;提取过程中用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氯化钠和醋酸锌溶液对酶复合物进行洗涤可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活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菠萝(Ananas comosus)维管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VOZ)家族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征,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NaCl、干旱和低温(4℃)等逆境处理对菠萝VOZ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菠萝与拟南芥、水稻的VOZ转录因子家族均含有2个保守区域,且菠萝VOZ蛋白均为亲水酸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菠萝VOZ蛋白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2)qRT-PCR分析显示,不同非生物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NaCl、干旱、低温(4℃)、甘露醇、ABA、Eth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研究推测,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以负调控的方式参与菠萝抗高盐、干旱、低温(4℃)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菠萝抗逆分子机制和菠萝抗逆性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度休克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结果表明,用0、6和9℃的低温休克,温度越低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也越强,孵化率也越低,用30和33℃的高温休克,温度越高或休克时间越长,对细胞的伤害也越大,孵化率明显降低。低温和高温休克都能诱发三倍体,三倍体的最高诱发率,低温(9℃)为43.8%,高温(30℃)为32%,并获得三倍体蚤状幼体,对虾三倍体的诱发成功,为对虾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果实采后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响应及信号转导(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果实采后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响应,并讨论果实采后低温逆境的信号转导和今后果实低温逆境的研究方向,认为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是开展果实采后低温逆境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贮藏温度对鸭梨黑心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梨是我国的特产,也是华北地区盛产的名贵水果之一,果品细嫩、水分多、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但由于鸭梨采摘后在贮存期间发生严重的黑心病,大大地  相似文献   

14.
采后预处理使甜橙果皮含水量减少,改善理化性状,降低果实对低温的敏感性,从而控制了福斑病的发生,使发病率从61.7~66.0%降至4.7~6.7%。低温贮藏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的生成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但对果实的主要内含物和质量并无影响。控制褐斑病发生的适宜的预处理,是在10~15℃和85~90%相对湿度下处理7~10d,使果实重耗约2.5~4.0%。  相似文献   

15.
<正>珊瑚屋徐闻临海一带村庄,昔时多以珊瑚石为建材构筑民居。据说,此风古已有之。因珊瑚石采白海里,自然不拒咸湿海风的侵蚀;其内多石灰成分,沐风栉雨后反而会黏合板结更为坚固。村民们采来珊瑚石,切削之后用叠砌法构筑墙体,外观若艺术品一般,色彩斑斓,图案奇异。行驶在路上,看到不少运送菠萝的货车,菠萝层层叠起,却不会散落。徐闻人大概精于砌筑,用形状不一的珊瑚砌筑的墙体,外面却很平整,而且也很结实。由此看来,艺术果然是源于劳动的。  相似文献   

16.
芒果、香蕉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香蕉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蒂腐病、冠腐病、黑腐病、黑星病.生物防治是当前芒果、香蕉采后病害控制的重要研究方向.概述了生物防治芒果、香蕉采后病害的方法,包括诱抗剂、植物提取物、拮抗微生物在芒果、香蕉采后病害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长年饲养在高温(28—30℃)环境中雌性中华大蟾蜍,它们的卵母细胞可以长足,但经激素处理时,生发泡不破裂,仅显示成熟过程早期阶段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孕酮刺激后的高温卵卵质中,出观了一种能诱发低温卵恢复减数分裂的物质,称作为“依赖冬眠因子的促成熟物质”(HF-MPS)。HF-MPS 与MPF 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孕酮处理后,它们在卵质中出现的时间相仿,它们的形成均不依赖于转录水平,而是依赖于翻译水平的蛋白质合成活动;但亦存在不同之处,如MPF 诱发低温卵GVBD 时程不受温度影响,而HF-MPS 在10℃环境中,诱发低温卵GVBD 的时间明显延缓;MPF 不仅能诱发低温卵GVBD,而且同样能诱发高温卵GVBD,然而,HF-MPS 只能诱发低温卵GVBD。由此表明,MPF 和HF-MPS 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活性蛋白质。高温卵缺少低温诱发产生的“冬眠因子”,所以不能恢复cdc 2基因的转录活动,不能实现MPF 自身催化扩增作用,不能保证孕酮处理后的卵母细胞完成正常成熟的全过程变化。足见,低温是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是导致中华大蟾蜍现有区域分布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云南植物上冰核活性细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云南植物上分离到92株冰核活性细菌,并进行了鉴定。其中菠萝欧文氏菌61株,占66.3%;草生欧文氏菌2株,占2.2%;丁香假单胞菌21株,占22.8%;黄瓜角斑病菌2株,占2.2%;菜豆荚斑假单胞菌6株,占6.5%。云南省冰核活性细菌的优势种类是菠萝欧文氏菌,其次是丁香假单胞菌类。  相似文献   

19.
菠萝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土荣 《昆虫知识》1997,34(3):149-152
菠萝粉蚧DysmicoccusbrevipesCockerell[1],又名菠萝洁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菠萝的重要害虫。国内该央主要分布于粤、桂、琼、台、闽等省(区)。1986年海南岛严重发生菠萝粉蚧为害,导致菠萝大面积凋萎。当年下半年广东湛江的湖光农场从海南购回卡因菠萝种苗,植后在1987年下半年菠萝粉蚧危害严重。湛江的金星农场农科所当时已建立的菠萝引种园,普遍发生粉蚧为害,其中以引进的卡因新品种如泰国卡因等受害严重。为此,1985~1988年笔者对菠萝粉蚧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一了研究,结果如下。1生活史与习性1.1生活史菠萝粉蚧孤雌生殖,成…  相似文献   

20.
手术或屠宰采取措囊胚(B)、扩张囊胚(EB)。孵出囊胚(HB),置于含10%FCS的GIT液中进行42℃水浴10分钟的热应激和-7℃酒精糟10分钟的低温感受试验。结果,热应激对猪胚的存活率及发育率均无影响(P>0.05);而热应激提高了猪胚对低温的耐受程度,热应激的胚胎再经低温感受试验后,培养24小时的EB(φ<50)、EB(φ≥50)和HB的活细胞数分别较相应的对照组提高35.5%、41.3%和51.1%,差异显著(P<0.05),但在热应激处理液中添加了蛋白合成抑制剂者没有产生这一效果,此结果证明,热应激很可能诱发猪胚内产生抗低温的应激蛋白质,这为进一步研究猪胚胎冷冻和改进猪胚冷冻前处理提供了依据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