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毒和灭菌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今消毒和灭菌方法大体可分四类;热灭菌、辐射灭菌、过滤除菌和化学灭菌,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高压蒸汽、气体、辐射三种方法。随着医学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用电子仪器、光学内窥器械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高压蒸汽灭菌已无法解决这些器械、材料的灭菌消毒。从而环氧乙烷气体及其设备在消毒和灭菌方面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价值。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系指以环氧乙烷为基础的一系列具有杀菌作用的衍生物。它的杀菌机制是由于对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了微生物酶的正常代谢而使之死亡。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高压蒸汽、60Co照射三种消毒方法,对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选取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表面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为材料,制备生物化PET人工韧带,分别给予环氧乙烷熏蒸、高压蒸汽、60Co照射消毒处理,并设未作消毒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高压蒸汽消毒后,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及第一次破裂力降低,且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Co照射消毒后,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降低,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一次破裂力的差异不明显(P>0.05);环氧乙烷消毒处理后,最大拉力、第一次破裂力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蒸汽消毒后韧带样品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比较明显;采用60Co射线消毒方法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进一步的消毒方法改进可能更为理想;环氧乙烷消毒法可作为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有效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紫金龙为材料,研究了1%CuSO_4、0.1%KMnSO_4、1%CH_2O、75%C_2H_6O、10%H_2O_2、0.1%HgCl_2、10%NaClO等消毒剂处理对紫金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H_2O_2消毒的紫金龙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且10%H_2O_2消毒对种子发芽率抑制不明显,是较为理想的表面消毒剂。相反,其它消毒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金龙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环境消毒是控制实验室污染的重要环节。过氧化氢广泛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微环境消毒,但其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效果有待研究。本文研究了过氧化氢干雾(粒径%10μm)以不同消毒程序对生物安全柜表面常见微生物的消毒效果。结果显示,在生物安全柜内采用优化的消毒程序(发散循环8次,每次1min,达60ppm后,静置消毒2h),过氧化氢干雾可完全杀灭1×106CFU枯草芽胞杆菌、嗜热脂肪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耻垢分枝杆菌,以及1×106CFU大肠埃希菌。然而,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耻垢分枝杆菌浓度达1×107CFU时,过氧化氢干雾无法完全杀灭。因此,建议在进行过氧化氢干雾消毒时,应先用消毒剂处理,以期彻底杀灭生物安全柜微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在物体表面和传播介质中,消毒剂能有效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卫生、健康、防疫等领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全球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对有效防控病毒传播和防止疫情扩散起到重要作用。但消毒剂的不正确使用会降低其有效性,甚至会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从而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微生物的消毒剂抗性基因还会通过繁殖传代增殖或在不同种属间水平转移而加剧其污染和传播风险,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ARG)的广泛出现引起了全球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但对消毒剂的抗性认识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对消毒剂抗性的研究,着重就微生物通过形成生物膜、降低细胞膜通透性、过量表达外排泵、产生消除或减弱消毒剂的特异性酶、改变作用靶点等方式产生抗性的机理进行综述。另外针对微生物消毒剂抗性的获得和传播,对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抗性基因、环境中微生物消毒剂抗性与抗生素抗性的关联进行了论述。消毒剂抗性基因能通过质粒、噬菌体等可移动遗传元件,以转化、转导或接合的方式转移传播,对科学消毒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牙科高速手机由于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使其消毒成为医院消毒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一致认为对手机有效的消毒方法是高压灭菌法或化学消毒剂热熏蒸法,又由于其结构微型和精密,使用不当极易损坏,所以对的管理,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正确使用,和完善的保养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率、消毒剂、操作者及常规环境监测频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下发调查表格并制定标准,要求二级甲等以上的71所医院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现状,将表格及时上传.结果 ICU环境清洁消毒59.17%由护士完成,65.56%采用腐蚀性强、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仅39.45%的环境表面消毒每天至少两次,63.89%的环境不进行常规微生物采样;普通病房与ICU相差不大,常规采样的比例更低,仅为11.91%.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环境清洗消毒方法不统一,消毒剂的选择不完全合理,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蔡菁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2):110-110
本次调查对象为鞍钢所属五所综合医院,其中包括鞍钢铁东医院、鞍钢立山医院、鞍钢铁西医院、鞍钢长甸医院、鞍钢曙光医院。监测对象主要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所有采样均在消毒处理之后与进行工作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9.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指细菌与消毒剂多次接触后,使该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升高的现象。细菌的消毒剂耐药性普遍存在,多种细菌可对一种消毒剂耐药,一种细菌可对多种消毒剂耐药。消毒剂选择件压力是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产生的机制包括生化结构、遗传学途径和酶学途径。消毒剂耐药与抗生素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加强研究,制定统一标准,加强监测,并制定合理应用消毒荆规范,以减少消毒剂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邻苯二甲醛、双链季铵盐与相应助剂进行复配,制备一种新型的复合消毒剂,并进行灭菌消毒试验、清洗效果及稳定性试验。实验证明邻苯二甲醛复合消毒剂浓度在2000 mg/L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达100%。该复合消毒剂原液经45℃恒温放置15 d,邻苯二甲醛的下降率为2.26%左右,稳定性和杀菌能力有明显提高。对油脂清洗率达98%以上,具有消毒清洗双功能。因此邻苯二甲醛复合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高,耗时短,用法简便,并可降低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危害性,是值得在医院临床推广使用的高效消毒剂。  相似文献   

11.
法国SOGIL Industries公司研制成一种叫LS04的焚化器,用于销毁各种类型的注射器、手术刀片和根管器械(例如针和锉)、用过的敷料、用后即弃的托盘及纸巾等医疗废物。这种焚化器的工作温度达1200℃,只需2秒钟即可完成焚化。 这是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方便携带的金属焚化器,其体积为15×8×18cm,电源为交流电或可充电电池。电池可在3小时内充电,足供焚化300支注射针之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此,我国制定了关于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污染实验室或环境.本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3年中,在处理感染性废弃物时遇到了若干需要认真对待的细节,如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灭菌环节、消毒剂使用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损伤、液体感染性废...  相似文献   

13.
戊二醛复合消毒剂对猪病病毒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戊二醛复合消毒剂对猪病病毒的杀灭效果。方法 将猪细小病毒 (porcinepavrovirusvirus ,PPV)、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 (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virus,PRR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pseudorabiesvirus,PRV)分别与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复合消毒剂作用后 ,接种于长满细胞单层的细胞培养板中 ,根据细胞是否产生病变情况 ,确定消毒剂杀灭病毒的最佳浓度 ;同时 ,还将不同浓度的消毒剂与猪瘟病毒 (hogchloeravirus,HCV)作用后 ,对兔进行静脉注射 ,根据兔的体温变化情况 ,判断消毒剂杀灭病毒的最佳浓度。结果 1%浓度的消毒剂 ,可在 2 0min之内有效杀灭PPV、PRRSV和PRV ;0 5 %浓度的消毒剂 ,可在 10min之内有效杀灭HCV。结论 戊二醛复合消毒剂具有高效杀灭病毒的作用 ,适用于养殖场、医疗卫生行业及传染病流行地区的消毒灭菌 ;采用细胞感染法检测和评价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是一种可行的体外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新型消毒剂邻苯二甲醛(OPA)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与戊二醛的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用细菌培养的方法随机研究OPA与戊二醛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并比较其临床优劣.结果 有效浓度的OPA和戊二醛在按照要求使用的情况下,所有检测的内镜细菌培养都未见细菌生长,但前者消毒所需时间更短,临床使用更安全.结论 OPA可以有效的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与戊二醛相比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5.
漂白粉作为临床有效的消毒剂,早已被人们公认。我们过去用漂白粉溶液消毒便器,多为一周更换一次。但是,被倒掉的消毒液是失效还是有效?深感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消毒剂——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为有强烈氯气味的白色粉末,其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5种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及消毒效果,为环境微生物控制的策略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和剂鉴定试验测定相应中和剂的中和效果,然后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作用时间;最后通过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在最短有效作用时间下对不同载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试验选取的中和剂对测试的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测试微生物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可用于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及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均具有较高的杀灭作用,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6~6.44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51~5.35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21。载体定量杀灭试验中,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5~5.65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31~4.72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3.61。结论 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均符合标准规定,可用于洁净区的表面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7.
探究几种实验室常规消毒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为实验室进行腮腺炎病毒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化学试剂灭活三种方法对腮腺炎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灭活处理后腮腺炎病毒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病毒滴定,评估上述灭活方法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效果。热灭活方法显示,腮腺炎病毒对热敏感,随温度升高和热灭活时间增长对腮腺炎病毒灭活有明显加强作用。65℃30min、60min和70℃10min、30min、60min可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紫外线灭活方法显示,紫外线照射15min,30min,60min均可有效灭活涂抹在平皿表面的腮腺炎病毒,但对毒株液倾倒导致的MuV液体不能达到完全灭活效果;化学试剂灭活方法显示,三氯异氰泡腾片、1%过氧化氢、3%过氧化氢和75%乙醇根据试剂说明书处理后病毒均能有效灭活腮腺炎病毒。三种灭活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对腮腺炎病毒的灭活,可以作为实验室常规灭活腮腺炎病毒方法。建议使用65℃30min或70℃10min对腮腺炎病毒进行有效灭活。紫外线适用于对腮腺炎病毒进行表面消毒,但对液滴状病毒污染建议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有效灭活。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消毒剂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表面和传播介质中,消毒剂能有效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卫生、健康、防疫等领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全球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对有效防控病毒传播和防止疫情扩散起到重要作用.但消毒剂的不正确使用会降低其有效性,甚至会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从而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微生物的消毒剂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增加了消毒剂入厂检验的要求,消毒剂NPD作为我厂常用消毒剂,急需建立合适的检验方法,确保消毒剂的作用对象及范围。方法:采用载体浸泡方法,统计杀灭对数值(KL)。结果:中和剂选择含0.1%大豆卵磷脂和0.7%吐温80的溶液效果最佳,试验菌与消毒剂作用5min后浓度明显下降。结论:消毒剂NPD可满足日常消毒的要求,配合消毒剂OXY及杀孢子剂SK,可保证药品生产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辅助生殖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的胚胎操作过程中,根据消毒剂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季铵盐消毒剂是否比75%酒精消毒液更适合用于IVF实验室。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9月在我中心行IVF的619例新鲜移植周期,根据IVF实验室使用的消毒剂不同分为两组,A组383例为使用75%酒精消毒组,B组236例使用季铵盐组。对比两组的VOC浓度、获卵数、获卵率、受精率、多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流产率。结果相比于A组,B组的VOC浓度显著降低;A、B两组的获卵数、获卵率、受精率、多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着床率和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两组对胚胎的体外培养质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使用季铵盐组相比于75%酒精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显著提高。因此,季铵盐消毒剂比75%酒精更适合作为IVF实验室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