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I Chunguang CHEN Qijun GAO Xinqi QI Bishu CHEN Naizhi XU Shouming CHEN Jia & WANG Xuechen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 Department of Industry Engineeri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China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China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05,48(6):540-550
In nature, plants are subject to changes of tempera-ture. Thus, like other organisms, plants have evolve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damage caused by rapi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for repairing what damage is unavoidable. Heat stress response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a wide range of organisms. In all spe-cies studied, the heat shock (HS) respon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production and a transient accumu-lation of specific families of proteins known as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th… 相似文献
2.
Suzuki N Sejima H Tam R Schlauch K Mittler R 《The Plant journal : for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2011,66(5):844-851
3.
4.
5.
DAVID REŇÁK ANTÓNIA GIBALOVÁ KATARZYNA ŠOLCOVÁ DAVID HONYS 《Plant, cell & environment》2014,37(3):670-683
6.
7.
热激转录因子(HSFs)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以及多种非生物胁迫适应基因的表达调控。HSFs通常形成同源三聚体,激活转录活性从而发挥功能。本文综述了热激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亚细胞定位、转录调控、功能多样性及其在植物适应极端温度、盐害、干旱、强光和氧化胁迫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HSFs是提高高等植物抗多重胁迫的优质候选基因,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等手段利用HSFs提高各类作物抗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9.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 其cDNA全长1 781 bp, 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 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 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 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 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 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 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 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 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温灾害性气候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此,对于农作物生产而言,研究植物耐热信号转导机制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有现实的紧迫性.最近几年,在阐明植物耐热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这些进展涵盖植物高温胁迫的感受机制、热激转录因子和热激蛋白的表达调控、热激转录因子结合蛋白参与耐热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等几个主要的方面.热胁迫影响细胞膜系统、RNA、蛋白质的稳定性,同时改变酶的活性和细胞骨架系统.当热胁迫来临时,植物的转录组会发生显著变化,所涉及的基因大约占基因组的2%.这些高温胁迫响应基因构成了热激响应网络,是植物抵御热胁迫的第一道防线.植物的耐热性分为基础耐热性和获得性耐热性.基础耐热性是植物固有的耐热性.获得性耐热性是温和的热驯化诱导的耐热性.获得性耐热性状的形成反映了植物在自然生长环境下适应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曾卫军;原慧;覃建兵 《植物研究》2012,32(6):744-749
小分子热激蛋白是植物受到热胁迫后的主要表达产物之一,与植物细胞耐热有密切关系。该研究发现,拟南芥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AtsHsp17.6-CⅠ和AtsHsp17.6-CⅡ 除热激之外,重金属离子Ni+、Pb2+、Cu2+、Zn2+和Al3+均能诱导这2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同样也能诱导它们表达。该研究将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这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导入拟南芥,RT-PCR分析表明,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呈现组成型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组成型表达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AtsHsp17.6-CⅠ的转基因植物表现出对6 μmol·L-1 Cd2+胁迫、0.4% NaCl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这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可能参与着多种抗逆途径,推测其能够减轻或抵抗逆境胁迫引起的伤害并对其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