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对三种泉溪大型藻类(脆弱刚毛藻, 弧形串珠藻和普生轮藻)藻体上附生藻类的种类、分布及环境因子与寄主本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4 年7 月至2005 年4 月在山西省辛安泉泉域采集三种大型藻类植物(每个季节采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种类数不同, 普生轮藻上的附生藻类有49 种, 脆弱刚毛藻上37 种, 弧形串珠藻上6 种, 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这说明寄主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附生藻类的种类数及多样性。就季节变化而言, 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大致趋势为: 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同时, 灰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 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附生藻类也有影响, 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流速、水深和电导。这说明影响大型藻类植物藻体上附生藻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寄主本身, 同时流速、水深和电导这三种环境因子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2003年间,对山西省辛安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4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71号,已鉴定出的大型藻类植物36种,隶属6门, 11科, 18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4科8属19种;其次是蓝藻门,有2科5属11种;再次为黄藻门,有2科2属3种;排在最后的是红藻门,硅藻门和轮藻门,分别仅有1科1属1种。群落主要包括4类,即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轮藻群落(Char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3.
福建红树林区大型藻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中国福建省红树林区大型藻类分布、优势种的生物量和林冠下藻种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红树林区的大型藻类有24属42种,其中蓝藻8属15种、红藻3属7种、绿藻13属20种。优势种中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和节附链藻(Catenella impudica)的生物量在6月分别为2.22~8.44g/m~2 DW和2.69g/m~2 DW,在12月分别为0.15~0.20g/m~2 DW和2.12g/m~2 DW。红树林中树干上附着生长的大型藻类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可分成6个带:1.无隔藻(Vaucheria sp.)带;2、节附链藻带;3.侧枝鹧鸪菜-混合卷枝藻(Caloglossa ogasawaraensis-Bostrychia mixta)带;4.鹧鸪菜带;5.硬毛藻-岸生根枝藻(Chaetomorpha macrotona-Rhizoclonium riparium)带;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带。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生态因子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大鹏湾夜光藻、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种群增殖与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种群增殖态势与浮游动物和理化因子的比较,依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这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母序列:夜光藻和反曲原甲藻、浮游动物)和若干比较数列(子序列:浮游动物和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度.给出各因子对母序列影响的排列次序.其结果是,对大鹏湾生态环境起主要影响的因子有浮游动物、锰、铁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理论的系统分析模型研究叶绿素-b与不温,浮游动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铁和锰等10个海水理化因子间的关系,所有样品数据采自深圳大鹏湾的盐田海域。灰关联值的计算及其排序结果表明:硝酸盐,磷酸盐,亚硝酸盐和酸碱度对叶绿素-b的浓度比其他海水理化因子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建立叶绿素-b与这4个海水理化因子的灰模型{GM(1,n)},结果表明,相关因子与叶绿素-b的浓度变化 着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浊度的影响,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有草区和无草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调查,将浊度分为藻类浊度(TurbAlg)和非藻类浊度(TurbNonAlg),分析其变异规律及其对总浊度(TurbTot)贡献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太湖水体中TurbNonAlg(年均值为2.45/m)为主要的浊度组分,占总浊度(2.88/m)的83%,春季时高达89%;(2)有草区TurbNonAlg(2.52/m)和无草区的(2.37/m)差异不显著(P>0.05);(3)在相同TP范围内,有草区TurbAlg (0.21/m)和无草区的(0.32/m)无明显差异(P>0.05),在夏季时甚至略高于后者。研究表明,在大型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对水体浊度的抑制效果有限,对非藻类浊度和藻类浊度均未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在相同营养条件下,大型浅水湖泊更易发生稳态转换,且发生转换后恢复原始状态的难度也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
2008年苏州阳澄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2月对江苏阳澄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其与阳澄湖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共发现藻类8门124属324种(包括变种),全年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小席藻(Phorimidium tenus)、不定微囊藻(M.incerta)、密集微囊藻(M.densa)等。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3462.93×104cell/L,年平均生物量为8.09 mg/L。利用生物学指标对湖泊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阳澄湖属于α-中污染富营养型湖泊。CCA分析表明阳澄湖的蓝藻主要分布在夏、秋季,绿藻在夏季受到微囊藻的抑制,硅藻主要分布在春、冬季,金藻和黄藻主要分布在冬季;温度是阳澄湖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总氮与总磷的影响作用由入湖河道向东湖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 2018年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水质和沉积物特征,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6纲21种,以腹足纲和昆虫纲为主;平均生物量和平均生物密度具有时空差异,夏季平均生物量最高,南刘庄最大;春季平均生物密度最高,东田庄最大;利用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发现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处于较...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发现,经由河流系统排放的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可部分抵消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定量,从而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河流对于全球碳平衡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影响.作为城市河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大型丝状藻类通过改变水-沉积物界面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环境因子,深刻影响着河流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大型丝状藻类对于城市河流中CH4排放的影响: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及其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大型丝状藻类对自然河流系统中CH4产生与排放过程的影响;大型丝状藻类对城市河流系统初级生产力及CH4产生过程的影响.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丰容对圈养灰鹦鹉日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8年1、2、6、7月通过改变食物投喂方式、给予玩具、在环境中增加带皮的树干等方式,对两只饲养于成都动物园的灰鹦鹉实施了丰容试验,观察了丰容前、后及丰容期间的行为.结果表明,灰鹦鹉的日常行为有10多种,其中发生最多的行为是休息行为,其次为观望行为以及梳理行为.统计分析表明,灰鹦鹉丰容试验中鸣叫、啃树皮的行为显著高于丰容前、后(P<0.05);丰容期间休息行为显著低于丰容前、后阶段(P<0.01).环境丰容增加了灰鹦鹉行为活动,同时还减少了咬毛、咬脚趾等不良刻板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展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辣椒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光合和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光照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相对湿度、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相对湿度、叶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CO2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蒸腾速率与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弱光照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在强光照下适当遮阳、灌水、增施CO2肥,在弱光照下减少荫蔽、通风透气、降低相对湿度、增加温度可促进辣椒光合作用,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转基因鱼腥藻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摇瓶中对转TNF-α基因鱼腥藻7120(Anabaenasp.PCC7120,pDC-TNF)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含蔗糖9g/L,NaNO32.25g/L的BG-11培养基混合培养时,得到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5%,光照强度为1000Lux,光/暗周期(光照时间/黑暗时间)12h/12h,温度25-30℃,自然初始pH值,100mL摇瓶装液量40mL,转基因鱼腥藻15d生物量可达到3g/L以上,可溶性蛋白含量接近30%,TNF表达水平大于22%,与自养相比,生物量增加82.06%,表达水平提高38.79%,证明混合营养型培养是转rhTNF-α基因鱼腥藻7120实现高密度,高表达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对海岸线较长、湿地类型比较多样化的渤海湿地及周边水域中螺旋藻(节旋藻)的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对螺旋藻(节旋藻)数量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螺旋藻(节旋藻)数量与pH、盐度、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与温度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环境因素对螺旋藻数量的关联程度依次为:CODpHTN温度TPDO盐度NH_3-N。【结论】渤海海滨湿地及周边水域中螺旋藻(节旋藻)资源丰富,对螺旋藻(节旋藻)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COD,最小是NH_3-N。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尺度因子对滦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1年滦河流域38个河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集,探讨了河段尺度和流域尺度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影响。其中,河段尺度因子包括水体/底质特征、河岸带特征和水质,流域尺度因子包括采样位置、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细粒物质比例、河岸带植被盖度、河岸带人类干扰程度、河岸带农田比例、水面宽度和河道改造程度,总解释量为42%;流域尺度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为:纬度、海拔、流域内耕地面积百分比和流域面积,总解释量为32%。研究结果表明,河段尺度因子比流域尺度因子对于指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更为重要,在环境因子监测中应给以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弧形串珠藻的物候期进行了研究。2005年1月至10月对标本进行了4次采集(每个季节1次),同时对每个采样点的环境因子如气温,水温,流速,pH,溶氧,电导进行了监测和记录。在显微镜下对弧形串珠藻的10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而且弧形串珠藻的某些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生长良好,夏季生长相对较差。同时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也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弧形串珠藻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其自身的生物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因子对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范玉贞(河北省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生物学系003300)由于芽抱对不良环境和物理、化学杀菌因于有极强的抵抗力,故一般认为芽抱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形成的适应逆境的产物。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细菌形成芽抱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内部含有...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慧 《生态学报》1996,16(6):584-590
对干湿两种水分处理下农田冬小麦群体水分利用效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环境因子以综合复杂的方式影响水分利用效率。(2)由土壤干旱和大气高蒸发势迭加而成的水分亏缺所引起的气阻阻力上升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水分亏缺同时引起的叶-气水汽压梯度增大则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亏缺最强的午后12:00 ̄16:00时,水分利用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环境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物、残留农药、生活垃圾等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它们分别是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6—2017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等群落结构特征,并研究了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17种,环节动物(56种)、节肢动物(31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6种)和脊索动物(6种)为主要类群,其他类群共4种;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为66种,春季(47种)与秋季(44种)种类数相当,夏季仅有30种;总栖息密度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生物量则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群落优势种以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的贡献率较高,且为春、秋和冬季共同优势种;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温度和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结果显示,温度、有机质和中值粒径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根据大型底栖动物对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