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2.
记述中国圆斑小卷蛾属Eudemopsis 昆虫10种,其中包括1新种:狭瓣圆斑小卷蛾E. angustivalvae sp. nov.。该新种的体型较小,前翅长仅4.0-4.5 mm,雄性外生殖器中抱器瓣狭长,毛刺稀疏,很容易与属内其他种区分。文中还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新种的形态特征图和生殖器图以及该属种类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的耐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为害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抗寒能力,并为探讨抗寒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2017年11月7日、2017年12月7日、2018年1月5日、2018年2月4日和2018年3月5日)分别采集室外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对其体重、过冷却点、结冰点、含水量、脂肪、总糖和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过冷却点在越冬期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异,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26℃,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为-13.30℃;结冰点变化趋势与过冷却点一致;体重和脂肪含量在越冬期间逐渐下降,与过冷却点无相关性(P>0.05);过冷却能力随着虫体游离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其降低而升高,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总糖含量在11月最高,为14.95 μg/mg,显著高于3月份的5.07 μg/mg;总蛋白质含量在越冬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23.66 μg/mg,显著高于11月份的含量(16.69 μg/mg)。【结论】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耐寒性在越冬期间随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强,随气温的回升又逐渐减弱;蛋白质可能是该虫重要的耐寒物质。  相似文献   

4.
隐斑谷蛾属Crypsithyris全世界已知38种,其中5种分布于中国。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贵州和江西的1新种:锯隐斑谷蛾Crypsithyris serrata Xiao et Li,sp.nov.(Figs.1~3)。新种与分布日本的Crypsithyris japonica Petersen et Gaedike和Crypsithyris saigusai Gaedike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前翅暗褐色,具1大的椭圆形透明斑以及沿后缘具1赭白色纵带;抱器瓣近矩形,末端斜直;抱器背基突大,W形;阳茎约与囊形突等长,两侧具数个锯齿。后2种前翅乳白色,具1模糊的透明斑,在透明斑外侧有1暗斑;抱器瓣基半部宽于端半部,末端尖或钝圆;抱器背基突窄并相连成桥;阳茎明显长于囊形突且两侧无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蝠蛾属一新种(鳞翅目:蝙蝠蛾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傅善全  黄天福 《昆虫学报》1991,34(3):362-363
本文记述了采自四川省康定县的蝙蝠蛾科蝠蛾属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贡嘎蝠蛾 Hepialus gonggaensis Fu et Huang 新种(图1—2)  相似文献   

6.
报道中国锦织蛾属3种:新种柳叶锦织蛾 Promalactis saligna sp. nov.与棒锦织蛾P. clavata Du, Li & Wang, 2011外形相似,但其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端部2/5分叉,阳茎基环近似柳叶状,无侧叶,阳茎约与抱器瓣等长等特征可与后者区别;首次在中国记录了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 1988和斑翅锦织蛾P. vittapenna Kim & Park, 2010。通过核对P. tamdaoella Lvovsky 正模的成虫及灰斑锦织蛾P. griselocula Kim & Park 正模的雄性外生殖器和副模成虫的原始照片,发现P. griselocula Kim & Park 的成虫外形和雄性外生殖器与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 的一致,提出 P. griselocula Kim & Park, 2010, syn. nov.是P. tamdaoella Lvovsky 的新异名,并重新描述了三岛锦织蛾P. tamdaoella Lvovsky。文中提供了每个种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中国谷蛾一新属新种(鳞翅目:谷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地谷蛾亚科Meessiinae的1新属:合腺地谷蛾属Unilepidotricha gen.nov.,及新种细弯合腺地谷蛾Unilepidotricha gracilicurva sp.nov.(图1~6)。新属与Xeringinia属近似且新种与X.altilis(Meyrick)很相似,但雄性腹部背面第3与第4节之间有特殊的狭长鳞片斑,颚形突和阳茎基环发达;雌性交配囊有2个囊突等可以区别。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自然保护区,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原小卷蛾属Sillybiphora Kuznetsov目前全世界仅知1种,中国已有记载.记述2种,包括1新种:微凸原小卷蛾S.pauliprotuberans sp.nov..文中给出了原小卷蛾属的分种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图及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新种与庐原小卷蛾S.devia(Kuznetsov)在雄性外生殖器上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基斑不明显,散布黑褐色条纹和斑点;端斑椭圆形且大,长与前翅宽约等宽;抱器腹近端部有一小的凸起,约为抱器瓣基部洞穴宽的1/10;抱器端端部膨大呈球状.庐原小卷蛾S.devia(Kuznetsov)基斑明显,黑褐色圆斑;端斑圆形且小,长约为前翅宽的2/3;抱器腹近端部有一大的凸起,与抱器瓣基部洞穴约等宽;抱器端端部无明显膨大,从基部到端部约等宽.  相似文献   

9.
记述我国地谷蛾亚科Meessiinae 1新属:骨斑地谷蛾属Maculiscleritica gen.nov.,及3新种:三角骨斑地谷蛾M.triangulidens sp.nov.,弯刺骨斑地谷蛾M.curvispinea sp.nov.和截齿骨斑地谷蛾M.truncatidens sp.nov,.提供新种成虫外形、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及分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水蜡蛾属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吉林水蜡蛾Brahmaea jilinensis Zhang,新种(图1—5) 雄虫体长35mm,前翅长58mm。触角黄褐色,双栉状。体背、腹黑色,头顶在触角间有黄褐色纹,前胸的前缘、肩片具黄褐色边。腹部两侧有黄褐色波形纵纹,纹内有黑边椭圆形斑。前翅外缘为灰褐色边,内侧有一列半圆形斑带,顶角者具黑斑,翅中部由10个不整齐的脉间长黑斑组成中横带,黑斑中间为黄褐和黑褐色,中横带的内外两侧各有5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我馆钩蛾科标本中,发现二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双臂黄钩蛾 7 ridrepana bifurcata Chen,新种(图版Ⅰ,1-2;图1)  相似文献   

12.
李后魂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9,42(4):411-417
报道了鞘蛾科 (Coleophoridae) 脉鞘蛾组 (Colephora follicularis group) 5个分布于中国的种, 其中有3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矛尖脉鞘蛾(新种)Coleophra jaculatoria sp. nov. 分布于陕西(周至);奇脉鞘蛾Coleophora frankii Schmidt新记录于新疆(巩留),国外分布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和意大利;隐脉鞘蛾 Coleophora pseudociconiella Toll 新记录于新疆(塔城),国外分布奥地利,意大利,捷克和土耳其;四叉脉鞘蛾(新种) Coleophora quadrifurca sp. nov.分布陕西(杨陵、澄城);榆中脉鞘蛾(新种)Coleophora yuzhongensis sp. Nov. 分布甘肃(榆中)。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3.
记述锦织蛾属1新种:内乡锦织蛾Promalactis neixiangensis Wang, sp. nov., 并首次报道多刺锦织蛾Promalactisspinosa WangetLi的雌性个体。新种可通过下列特征与该属其它种类区别:前翅沿外缘有1条明显的白色细带;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基部有1个背缘具齿的大突起,抱器瓣右侧端部有1个被棘刺的圆形背突和1个近三角形的腹突。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中国锦织蛾属五新种及一新纪录种(鳞翅目:织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中国织蛾5新种和1新纪录种,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三线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trilineata sp.nov.,本种外形与P.enopisema(Butler)相似,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朴锦织蛾P.parki Lvovsky相近,但该种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末端圆形,抱器背中部具圆形突起,可与前两种区别。拟银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锦织蛾属五新种和中国二新纪录种。迄今为止 ,中国已知锦织蛾 33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饰带锦织蛾Promalactisinfulata新种 .正模♂ ,河南信阳鸡公山 ,70 0m ,1997 Ⅶ 9,李后魂采 ;副模 3♀♀ ,1997 VII 11,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本种可通过下列特征与该属其它已知种区别 :前翅表面斑纹较多 ;雄性外生殖器之抱器背短 ,阳茎角状器极长 ;雌性外生殖器之囊导管中部膨大。宝天曼锦织蛾Promalactisbaotianmanensis新种 .正模♂ ,河南内乡县宝天曼 ,1350m ,1998 Ⅶ 15,李后魂采 ;副模 15♀♀ ,1998 Ⅶ 13~ 15,其他采集资料同正模。本新种与PromalactispulchraWangetZheng外形相似 ,但可通过外生殖器特征与之区别 :新种雄性爪形突后缘中部凹入 ,两侧突出 ,阳茎端部无分支 ;雌性外生殖器导管端片后部呈三齿状。密纹锦织蛾Promalactisdensimacularis新种 .正模♂ ,江西井冈山小溪洞 ,1978 Ⅶ 7;副模 3♀♀ ,1978 VII 4~ 6,资料同正模。本种的前翅斑纹独特 ,雄性外生殖器颚形突端部两侧突出 ,形成不规则的突起 ,雌性外生殖器导管端片后缘呈三角形凹入等特征可与该属其它已知种区别。短瓣锦织蛾Promalactisbrevivalvaris新种 .正模♂ ,甘肃天水 ,1988 Ⅷ 10 ,武星煜采。本种与P  相似文献   

16.
光卷蛾属(Aphelia Huebner 1825)是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亚科(Tortricinae)黄卷蛾族(Archipini)中的一个较小的属。全世界已知30种和2个亚种,隶属4个亚属。作者记录了中国5种,除已知的金光卷蛾Aphelia(Zelotherse)paleana(Huebner)(图1、6)和分光卷蛾Aphelia(Sacaphelia)disjuncta(Filipiev)(图2)外,还有3个新种记述如下。 全部标本包括模式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潜蛾属(潜蛾亚科)1新种,枇杷潜蛾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该文提供了成虫外形、茧与幼虫的危害状照片及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虫将卵产在枇杷嫩叶反面的端部边缘,位于内外表皮之间.卵孵化后向叶基部钻蛀,沿叶片的主脉蛀入嫩梢内,导致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枇杷的生长和结实.老熟幼虫爬到一片新叶的背面结一白色丝茧,在其中化蛹.在云南省蒙自县枇杷的受害株率达80%~90%.该虫在云南蒙自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枇杷潜蛾,新种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图1~8)正模♂,副模5♂♂,5♀♀,云南省蒙自县,2005-07-10,武春生、李正跃采.新种的外生殖器与桃潜蛾L.derkella(Linnaeus)很相似,但成虫前翅无中室端斑,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突末端小四叉形(桃潜蛾为大二叉形),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明显长于桃潜蛾.成虫花纹与台湾产的石楠潜蛾L.anthemopaMeyrick(也分布在日本)相似,但新种前翅缺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有1枚长的囊突(石楠潜蛾前翅有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无囊突).词源:新种名来自寄主植物的属名.  相似文献   

18.
记述锦织蛾属PromalactisMeyrick4个种,包括新种掌锦织蛾P.palmata sp.nov.和仿丽头锦织蛾P.subcolacephala sp.nov.,中国新纪录种西锦织蛾P.sineviLvovsky,1986和斯锦织蛾P.svetlanaeLvovsky,1985。文中提供了每个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掌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palmata sp.nov.(图1,5,9)本种外形和外生殖器特征与显锦织蛾P.epistactaMeyrick,1908近似,但本种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基部突起呈叶状,抱器瓣端部1/3近似掌状,阳茎基环侧叶末端达背兜2/3处,阳茎具2枚角状器。显锦织蛾P.epistacta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基部突起柳条状,抱器瓣端部钩状,阳茎基环侧叶不明显,阳茎具1枚角状器。正模♂,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保护区,海拔1500m,2010-08-12,杨琳琳采,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43。副模:2♂♂,3♀♀,2010-08-10~13,其它资料同正模,1♂,1♀,2010-08-16,杜喜翠采,采集地点同正模(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44♀,DZH10245♀,DZH10247♂,DZH10249♀,DZH10250♂)。分布:中国(贵州)。仿丽头锦织蛾,新种Promalactis subcolacephala sp.nov.(图2,6)本种与丽头锦织蛾P.colacephalaWang,LietZheng,2000非常近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背面有1钩状突起,阳茎末端无刺状突起。丽头锦织蛾P.colacephala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背面有1直的突起,阳茎末端有1弯曲的刺状突起。正模♂,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保护区,海拔840m,2010-06-09,杨琳琳采,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335。副模1♂,2010-06-08,其它资料同正模(外生殖器玻片号DZH10253)。分布:中国(贵州)。西锦织蛾Promalactis sineviLvovsky,1986中国新纪录(图3,7,10)Promalactis sineviLvovsky,1986:39.分布:中国(北京、河北、山西、辽宁);俄罗斯(远东)。斯锦织蛾Promalactis svetlanaeLvovsky,1985中国新纪录(图4,8,11)Promalactis svetlanae Lvovsky,1985:101;ParketPark,1998:57.分布: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埃蛾蜡蝉属 Exoma Melichar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了中国埃蛾蜡蝉种类,同意Leocerus属是埃蛾蜡蝉属Exoma的异名,将其归入埃蛾蜡蝉属并记述了1个新种——基斑埃蛾蜡蝉 Exoma basimacula,sp.nov.。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锥羽蛾属Gillmeria全世界已记录13种,除G.omissalis(Fletcher)分布于澳大利亚外,其余12种均分布在全北区,而G.pallidactyla(Haworth)在巴西也有记录.我国原记录有4种,本文记述8种,包括3新种和中国1新纪录种.新种为:楔锥羽蛾G cuneiformis sp.nov.,点斑锥羽蛾G.fuscata sp.nov.和佛坪锥羽蛾G.fopingensis sp.nov.新纪录种环锥羽蛾G.ochrodactyla(Denis &Schiffermüller).文中给出了中国锥羽蛾属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成虫图和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及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