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饮食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首次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代靺鞨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较高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C3类植物的比重较高。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初步推测该组靺鞨居民已经有一定农业,渔猎业和饲养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的经济类型有所差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古代民族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为复原古代民族食物结构、社会经济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该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纳林套海汉代墓葬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纳林套海汉代居民日常饮食结构中保持着非常高的动物性食物摄入, 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以C4类植物为主。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西汉王朝通过实施移民屯垦和属国等政策, 大力推动了河套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改变了河套地区原有的经济模式和人们的饮食结构。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复原汉代北部边疆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周蜜  潘雷  邢松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13,32(3):330-344
位于湖北省郧县境内的青龙泉遗址出土有仰韶、屈家岭和石家河等不同文化类型遗存, 被认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有关学者通过考古发现和同位素测试分析认为, 生活在青龙泉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已经具有发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渔猎,稻粟农业和肉类对居民的食物构成都有贡献, 但并不确定农业或渔猎是否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87例个体1075枚青龙泉新石器时代居民牙齿的磨耗、龋齿病、牙齿生前脱落、颌骨粗壮程度的观察、分析和对比, 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提供当时居民食物构成和经济模式的信息。本研究发现, 相比于其他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 青龙泉居民的牙齿磨耗程度总体偏轻、臼齿磨耗角度多呈倾斜状、龋齿病出现率高、与生活状态相关的牙齿生前脱落出现率低、颌骨粗壮程度不明显。这些发现提示居民的食物较精细,加工程度高, 富含碳水化合物。基于本文发现, 作者认为农业经济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长江中游地区已经比较发达, 在居民食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居民可能已经具有较高的食物制作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朱泓 《人类学学报》1994,13(2):126-133
本文所报道的17例新石器时代人类颅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右前旗的庙子沟遗址,其年年代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阶段。对该组颅骨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庙子沟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不同倍率的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对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中出土的13例臼齿的颊侧微磨耗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臼齿颊侧表面凹坑和条痕形态微磨耗的测量和统计,计算出每例牙齿的微痕数量、均长、均宽、凹坑百分比和Lh/Lv比值,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人群内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人群中年龄较大的个体摄入更高比例的植物类食物;两性的食物结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摄入植物类食物比例略高,女性的食物结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将胜金店墓地人群与不同生计方式人群的Lh/Lv比值进行人群间的差异性分析,并结合胜金店墓地的随葬品特点推测,胜金店墓地人群的食物结构以肉类食物为主,其生计模式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种植类经济。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几处仰韶文化时期考古遗址的人类食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遗址, 即郑州西山、西安鱼化寨和灵宝西坡遗址出土人骨中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址基本均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δ15N值显示人们食物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肉类。同时, 对相关区域的部分动物骨头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家养动物的食性与人类食物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这在C4类植物为人类主食区域中再次得到显示和证明。结合墓葬状况的分析表明, 仰韶时期已经存在社会分层现象, 在人们食物状况上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戎人在古代多样性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献记载的匮乏,对其生活历史信息的认知极少。陕西延安黄陵寨头河与史家河战国时期戎人墓地的考古发掘,为了解古代关中地区戎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则以两墓地出土的人骨为研究对象,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讨论先民的饮食结构,探索其经济模式。结果表明: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的食谱相似,食谱中植物性食物主要来自粟、黍等C4类作物;除史家河墓地两个个体外,其余先民动物蛋白摄入较少,且未因性别不同而产生食谱差异。史家河墓地战国晚期秦人与早中期戎人的饮食结构相似。结合其他考古资料以及文献可知,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先民吸收关中农业文化后,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农业,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主、农牧混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起源和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大阴洞遗址出土的17例人骨标本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滇东南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结果显示,大阴洞遗址居民的δ13C值范围为-20.2‰ ~ -17.5‰,主要以C3类食物为主;δ15N值范围为9.2‰ ~ 10.7‰,所处的营养级别较高;两性之间存在食谱差异,大部分男性比女性摄入更多的动物蛋白。结合相关考古发现,大阴洞遗址居民可能主要经营稻作农业,兼营狩猎;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可能具有多样性,并通过采集、渔猎及家畜饲养补充食物来源。考虑到云南作为农业向中南半岛传播的重要通道,进一步对云南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先民的生业策略选择的梳理发现,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群有不同的农业经营策略。到青铜时代,随着小麦的传入,农业经济的选择更为多元化,动物资源的获取技术也更加成熟多样。不同的农业策略选择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是与相邻地区文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 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性食谱; 经济模式可能为农业与畜牧兼营, 以种植黍、粟类等旱地作物的农业形式为主, 并辅以驯养牲畜; 根据墓主与殉人的δ13C和δ15N值对比分析, 推测殉人可能是与墓主饮食方式较为相近的姬妾或仆从之类的人;春 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秦先民的食物结构较为稳定, C4植物比例与δ15N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在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食物消费信息,采用称重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调味品消费量。分析研究对象膳食水产品消费量现状并比较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居民各类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量为28.6g/d、水产品类食物人群消费率为43.1%。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研究对象各类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产品类食物的消费水平将对我国成年居民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带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旭  周海艺  徐畅隆  徐波 《广西植物》2022,42(10):1786-1790
中国西藏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不均衡现象,部分地区和类群存在采集不足,甚至空白。我们针对西藏日喀则植物多样性调查薄弱区域开展调查,发现一个未记录的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uier)植物,采集了标本和种子。经查阅《西藏植物志》《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Flora of Nepal鉴定为尼东绿绒蒿(M. dhwojii G. Taylor ex Hay)。该文植物新资料报道如下:(1)尼东绿绒蒿形态描述及其彩色图片。(2)该植物种子微形态、与近似种间的形态差异。新发现丰富了中国绿绒蒿属植物多样性,对研究西藏乃至中国绿绒蒿属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和潜在的园艺价值。绿绒蒿属分类须加强野外调研,多技术手段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Large numbers of 2 species of Entamoeba, Entamoeba coli and Entamoeba bovis, were recovered from captive white-tailed deer from Georgia. The trophozoite of the first ameba was a large form with a well-defined vesicular nucleus bearing a prominent eccentric endosome, abundant peripheral chromatin, and numerous periendosomal granules. Cytoplasmic vacuoles containing bacteria and other substances were common. Mature cysts were octonucleate. Glycogen vacuoles and irregularly shaped chromatoids were frequently present. This ameba was identified as Entamoeba coli. The trophozoite of the second ameba was small, with a typical Entamoeba nucleus. Cysts were uninucleate, containing numerous chromatoids resembling bars, splinters of wood, and irregular masses. There was occasionally a glycogen vacuole. This ameba was identified as Entamoeba bovis.  相似文献   

20.
Weissella cibaria 110, isolated from the Thai fermented fish product plaa-som, was found to produce a bacteriocin active against some gram-positive bacteria. Bacteriocin activity was not eliminated by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or catalase but was destroyed by exposure to the proteolytic enzymes proteinase K and trypsin. The bacteriocin from W. cibaria 110 was purified,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purified bacteriocin contained one protein band that was approximately 2.5 kDa in size.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e mass of the peptide to be approximately 3,487.8 Da.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nd 27 amino acids were identified. Because it has no similarity to other known bacteriocins, this bacteriocin was defined as a new bacteriocin and termed weissellicin 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