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灵山辽东栎林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9~ 2 0 0 1年采用标记重捕法对东灵山小龙门林场辽东栎林啮齿动物群落进行了 1 2次调查。共布 2 93 6笼日 ,捕得啮齿动物 2 68只 ,平均捕获率为 9%。啮齿动物群落包括三科四属 ,由朝鲜姬鼠(Apodemuspeninsulae)、社鼠 (Niviventerconfucianus)、棕背 (Clethrionomysrufocanus)和花鼠 (Eotamiassibiricus)组成 ,分别占群落的 85 5 %、8 6%、3 0 %和 2 6%;朝鲜姬鼠为优势鼠种。标记重捕调查表明朝鲜姬鼠重捕率无性别差异 (t =0 91 3 ,P >0 0 5 )。啮齿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低 高 低”年间波动趋势 ,差异不显著 (t=0 1 65 ,P >0 0 5 ) ;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反之 ,样地间无显著差异(t=0 0 64,P >0 0 5 )。可以认为该地区辽东栎林中啮齿动物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小龙门林场位于北京东灵山地区 ,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马克平等 ,1999)。虽然张洁等 (1990 )、孟智斌等 (1997)、房继明等 (1995 )、宋杰等 (2 0 0 1)对东灵山地区啮齿动物进行了一些报导 ,但对该地区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林特定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演替规律以及优势鼠种群繁殖特征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弄清栎林中啮齿动物群落及优势鼠种繁殖特征 ,对栎林更新和恢复具有借鉴意义 (Jordanoetal .,1995 ;王巍等 ,1999a ,b ,2 0 0 0 )。本文试图为揭示该地区辽东栎群落更新机制提供依据而解…  相似文献   

3.
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研究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取样选择在11种不同生境类型内,分别代表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环境变化。1999~2000年的野外取样共获得甲虫标本10874号,其中步甲、隐翅虫、叶甲、象甲、拟步甲、金龟和叩甲等7科的个体数量较多,合计占个体总数的83.36%,为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选择40个最常见物种统计种类和数量,对生境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PCA)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东灵山地区的11种生境类型划归为3类:即梨园岭退耕区的灌丛类型、小龙门林区的森林类型和东灵山主峰区的亚高山植被类型,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被合并到小龙门林区森林植被类型中,反映了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受干扰程度可能是决定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发现其活动高峰多出现在6月和7月,而且在不同生境类型内,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小龙门林区内数量分布高于梨园岭退耕区内的分布,尤其在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内的数量优势更加明显。如果按营养层次划分功能群,捕食性类群比例最高,植食性类群次之,腐食性类群最少,捕食性类群的季节活动曲线滞后于植食性类群的活动曲线。  相似文献   

4.
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群落动态: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动态规律,用标志重捕的方法给出了川西平原农田的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等5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并分析了这些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的特点。结果表明:(1)5个变量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年间交替升降十分明显;(2)群落的全部8个物种从未同时出现过,同一个月最多有5个物种,最少只有1个物种;(3)5个变量季节变动的幅度均较大并各具有1至3个不等的明显的峰值,而年间变动的幅度则相对较小;(4)5个变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则出现在春季、夏季或冬季;(5)5个变量的季节性均不强;(6)优势种大足鼠(Rattus nitidus)的种群密度分别与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年间变动和季节变动均具有相似的变动规律;此外,优势种大足鼠的种群密度、生物量分别占群落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的比例均较高,而且这两个比例季节变动的幅度都较大而年间变动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北京东灵山地区金龟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北京西部东灵山地区金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选择11种不同的生境类型,分别代表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环境变化;野外取样重复3年(1998~2000年),共获得金龟标本1721号,其中,腐食性金龟有6属20种,占总数的89.2%,植食性金龟有20属26种,占总数的10.8%。分别按样地内腐食性和植食性金龟的种类和数量对生境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以及按样地内物种种类对生境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两者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东灵山地区的生境类型划分为3组:即梨园岭退耕区的灌丛植被、小龙门林区的森林植被和东灵山主峰区的亚高山植被,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萌生丛被合并到小龙门林区森林植被类型中,反映了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决定该地区金龟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对这3组生境类型内的金龟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腐食性和植食性金龟的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S)及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以灌丛植被内较高,而在亚高山植被内较低。腐食性金龟的均匀度指数(J)在森林植被内较高,在亚高山植被内较低;而植食性金龟的均匀度指数在亚高山植被内较高,灌丛内较低。比较常见种的生境选择,并进行种间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腐食性金龟4个常见种间没有达到显著相关,但中华嗡蜣螂(Onthophagus sinicus)与西伯利亚蜣螂(Caccobius sibiricus)、凹背利蜣螂(Liatongus phanaeoides)、嗡蜣螂属一种(Onthophagus sp1.)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后三者间呈正相关关系;植食性金龟5个常见种中,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和福婆鳃金龟(Brahmina faldermanni)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脊臀毛绢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与拟凸眼鳃金龟(Trichoserica heydeni)和白斑跗花金龟(Clinterocera mandarina)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常见种间相关关系分析与它们在样地内的数量分布趋势相符,表明它们对不同生境类型有明显的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荒漠-绿洲景观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5月和9月对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荒漠-绿洲景观区不同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泉乡选择流动沙丘、含砾沙漠、固定沙地、荒漠灌丛、防护林带、灌耕草地、灌耕农田和河岸草地等8种代表性生境,采用活捕法(4,800铗日)共捕获啮齿动物254只,隶属于3科8属9种。利用捕获记录计算了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考察了不同生境啮齿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生境的啮齿动物群落作了聚类分析。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表明,啮齿动物物种多样性(用Shannon-Wiener指数测度)在灌耕草地中最低(0.6859),在固定沙地中最高(1.7036);物种均匀度(用Pielou均匀度指数测度)在流动沙丘中最低(0.6531),在河岸草地中最高(1.00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啮齿动物群落可以分成荒漠型群落和绿洲型群落两大类。三趾跳鼠(Dipussagitta)在荒漠型生境中密度较高,总体上具有优势地位,尤其是在流动沙丘生境中占据绝对优势;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在植被较好的绿洲型生境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在流动沙丘外的其他荒漠型生境中也有发现。除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外,其他种类的跳鼠只在荒漠型生境中发现。本次调查没有在防护林内部生境中捕获啮齿动物,但在林缘区域仍有捕获记录。啮齿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捕获率间无显著关联(r=0.240,P=0.566)。本研究提示人为干扰可能对维持研究区域的啮齿动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落结构状态是植被演替进程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下一步演替过程发生的基础.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我们参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a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森林公园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内建立了一块20 ha的固定样地(简称DLS),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鉴定、调查及定位,分析了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木本植物有58种,隶属于18科33属.独立个体的总数为52,136,包括独立个体分枝的总数为103,284,全部为落叶树种.群落的区系类型以北温带成分居多,同时混有一些亚热带和热带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森林类型.群落优势种明显,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种的个体数占到总个体数的61%,前20个种占到92%,而其余38个种只占8%.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主林层(19个种)、次林层(18个种)和灌木层(21个种)组成.样地所有木本植物个体总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更新良好.主林层树种的径级结构近似于双峰或正态分布,而次林层和灌木层树种则表现出倒"J"型或"L"型.几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随着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主要优势种自身个体在其径级大小的空间分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2009年6月,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地区7个不同类型生境,分别在旱季、雾凉季和雨季,采用铗夜法对小型哺乳动物群落展开调查。共布2100铗日,捕得小型哺乳动物3科10种127只,其中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8种,食虫目(Instectivo-ra)鼩鼱科(Soricidae)和猬科(Erinaceidae)各1种,平均捕获率为6%。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是该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其捕获率在季节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23),在生境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调查的7个生境中,以生境最原始的热带雨林中的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1.91);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均匀度最高(0.95);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物种优势度最高(0.94)。人工橡胶林中未捕获到小型哺乳动物。3个季节中以旱季捕获小型哺乳动物数量最多。对不同生境内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6个生境在相似性指数0.21处全部聚合在一起。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与人类干扰程度有关,在人类干扰越小的生境中,小型哺乳动物种类越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人为干扰频繁的生境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东灵山地区大步甲属物种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多样性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晓东  周红章  罗天宏 《生态学报》2002,22(10):1724-1733
针对东灵山地区的11种不同生境,利用巴氏罐诱法研究大步甲属(Carabus)种类多样怀及其变化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地区有大步甲10种,其中C.manifestus Kraatz和C.crassesculptus Kraatz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0.8%,与C.smaragdinus Fischer、C.vladimirskyi Dejean和C.sculptipennis Chaudoir一起构成本地区的常见种;(2)从物种丰富度和数量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龙门林区(以森林为主)、梨园岭退耕区(以灌丛和萌生丛为主)、东灵山主峰区(高海拔,亚高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由高到低依次为梨园岭退耕区、小龙门林区、东灵山主峰区;均匀度指数值(E)梨园岭退耕区最高,其次为东灵山主峰区,再次为小龙门地区;(3)利用物种的发生与频度数据,对11种不同生境进行栖息地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东灵山主峰区的3种生境可归为一类,小龙门林区5种生境可归为另一类,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单独为一类,梨园岭退耕区的山杏和荆条灌丛构成一类,这反映了大步甲属种类分布的地域及生境特点,特别是生境内的湿度、温度和地表覆盖层等特点;(4)通过物种间的相关分析看出:C.smaragdinus和C.granulatus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它们对退耕区的选择倾向;C.crassesculptus、C.canaliculatus、C.manifestus和Carabus sp.之间,虽然后两种间未达到显著性,但彼此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这些物种对森林生境选择倾向;(5)大步甲成虫的季节性活动主要在4-9月份间,高峰期集中在6-8份月,各物种在生境内有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与该地区季节性气候变化一致。研究表明,大步甲物种分布受生境内的湿度、温度、地表覆盖层等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与生境肥干扰程度有关,生态恢复将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泰山地区土壤甲螨的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泰山地区土壤甲螨群落由 81种组成 ,其中包括新种 2种 (山东三盲甲螨Trimalaconothrusshandongen sis、大隙钉棱甲螨Passalozetesmacrofissure)国内新记录种 5种和未定名种 18种、优势种 4种 (细条木单翼甲螨Xylobatestenuis、丽扇珠甲螨Licnodamaeuspulcherrimus、大洋上罗甲螨Epilohmanniapallidapacifica和姬三皱甲螨Rhysotritiaardua)。甲螨群落数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春、冬季数量最高 ,秋季次之 ,夏季最低。 5个优势属季节变化与整个群落基本一致 ,均是夏季密度最低 ,但高峰季节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ISSR技术对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的6个柴胡居群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海拔1135m居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高海拔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有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不同柴胡居群间具有相对较低的遗传距离;柴胡具有较强的遗传分化趋势,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不同海拔导致的异质生境及基因流是影响柴胡居群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东灵山辽东栎虫损种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8月底至9月底,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对2块辽东栎样地中虫损种子下落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块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分别高达19.15和91.23颗·m-2,而2块样地虫损种子较多,分别为49.23和33.38个·m-2,所占种子库比例分别为36.93%和25.96%;1999年研究发现(阎文杰,2000),2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为13.09和7.24颗·m-2,其中虫损种子产量为10.87和5.90颗·m-2,虫损率高达82.22%和75.43%.2年的观察结果均证实虫损种子在种子雨早期迅速下落,且低产年份的虫损种子在种子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高产年份.高比例的虫损种子可能是导致辽东栎实生苗更新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宇  邵小明  刘欣超  姜炎彬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25-1731
通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32个样地植被及苔藓植物的调查,对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共有苔藓植物16科33属79种,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等。密叶绢藓(Entodoncompressus)、小牛舌藓(Anomodon minor)等为优势种。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大,白桦林中最小,苔藓植物群落相似性以辽东栎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最高,以山杨林与油松林之间最低。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大,油松林中最小;苔藓植物群落相似性以油松林和山杨林之间最高,华北落叶松林与白桦林之间最低。地面生和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与林型、树种及其所形成的林内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东灵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WINSPAN、CCA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从植物群落、植物种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等方面研究了东灵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植被分布格局,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TWINSPAN分类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样方与物种的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坡位、坡度、土壤厚度和海拔是影响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主导因子。结合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灵山绝大多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良好,并根据华北落叶松喜凉湿习性,建议在该区自然分布海拔以下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阴坡和半阴坡的中、下位坡。  相似文献   

15.
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沿着人为干扰梯度,调查了退化榛栎群落的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变化。结果表明:(1)除密度外,群落木本层的结构特性(密度、高度、生物量、基径面积和物种多样性)与干扰强度的增加呈负相关,而其草本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呈正反应,但地上生物量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2)根据群落内植物种群密度(或盖度)在干扰梯度上的响应变化,群人47个种可基本上分成3个反应种组:16个为扩展种(invasive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ife-form provided by Raunkiaer, Danmark ecologist, the life-form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Dongling Mountain was analysed, and the life-form spectrum was organized. Ord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life-form of plant community were done by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systemic cluster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climate and soil) and plant life-form gradient was analysed by double sieving progressive regression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set 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s of life-form of plant community were conformed to the general regular pattern of warm temperate plant life-form of the world, i. e the hemicryptophyte occupies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community. The result of ord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life-form of plant community is similar to the result of those of plant species of the community. The reaction to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most sensitive in geophyte and mid-phaenerophyte, less in little-phaenerophyte. The reaction to moisture gradientis most sensitive in chamaephyte and short-phaenerophyte. The percenage of hemicryptophyte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is area, indicating a strong binding force of the zones. The statistical models of elevant and life-form spectrum of plant community are better correlated with the mid-phaenerophyte, short-phaenerophyte and geophyte.  相似文献   

17.
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格局的形成原因,掌握林区啮齿动物群落动态及发展趋势。于2012至2015年在柴河林区的新房子、大青沟和二道河子地区,对针阔混交林、阔叶林、草甸、沿河林和农田5种生境类型,采用铗日法对小型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为柴河林区小型啮齿动物的优势物种,针阔混交林为棕背?最适生境,阔叶林为大林姬鼠最适生境;黑线姬鼠(A. agrarius)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为农田优势物种,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仅在草甸中发现。随生境垂直分布区海拔高度的降低,总捕获率逐渐减低,其中棕背?的种群变化起主要作用;大林姬鼠的捕获率逐渐增加,其对农业经济的干扰适应性更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的分布规律受居民点分布比例影响;红背?(Clethrionomys rutilus)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针阔混交林。通过与孙儒泳等20世纪60年代在此地区的研究结果的比较,最后认为近几十年原始森林的破坏,伴生的次生林和人工林,致柴河林区的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林的过渡失去先前的典型特征。并发现小型啮齿动物的群落格局变化,虽呈现出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和农业活动影响的规律,但同时存在生境变化的适应性改变,也表现出各地区的区域生境特征对取样点微生境啮齿动物分布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