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黑金龟(虫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与黑金龟(虫甲)(Holotrichia sp.)在河南各地分布甚广。幼虫为害期长,对春、夏、秋播作物,经常造成严重灾害。根据调查小麦幼苗,一般受害达10—20%,严重的可达50—60%。因此,本场于1953—1954年以尉氏县农场为基点,对这两种害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观察。 一、生活史及习性的观察 1.卵:朝鲜黑金龟(虫甲)的卵初产下时为乳白色,圆形,接近孵化时,色泽变淡,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2.
麦茎叶(虫甲)(Apophylia thalassina Fald.)在甘肃陇东各县均有分布,尤以中部平原沟壑区为最多。据1958—1959年调查结果,庆阳西峰一带小麦被害率达17.7%,最重者达45%,宁县早胜一带为害达13.4%,镇原县中原地区麦苗被害达33%,其他地区每年亦有不同程度的为害,且有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 根据室内饲养和大田观察的结果,其形态特征及生活史,与河北、山西所发生的麦茎叶(虫甲)相同。现将其生活习性与防治办法整理如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麦双尾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张润志 《昆虫知识》1994,31(4):248-252
麦双见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俗称俄罗斯麦蚜(Russianwheataphid),20世纪初首先记载于乌克兰的麦类害虫。1935年以前麦双属蚜的分布限于前苏联的黑海及里海地区,近50年来逐渐扩散到地中海国家零星危害。周年代末成为埃塞俄比亚、也门和南非的小麦大害虫。1980年长距离迁徙到墨西哥,然后遍布美国西部各州及加拿大西南部三个州。自1975年在我国新疆发现安双尾蚜以来,现已查明该虫在新疆问尔泰山脉南侧的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布尔津,天山山脉北侧的塔城、额敏、伊犁、霍城、昭苏以及天山山脉南侧的乌恰,昆仑山余脉的叶城,…  相似文献   

5.
黄标 《昆虫知识》1997,34(6):331-333
扶绥县昌平乡,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setideraChapuis发生为害已有10年的历史。1988~1993年,我乡春玉米连续6年受到严重的危害,年发生面积在570~1000多hm2,虫株率840~950,每hm2有虫179~350多万头,被害田减产975~1650kg/hm2。全乡年减产38~94多万kg。从1992~1994年,实行综合治理后,由1993年前全乡9个村40个屯发生此虫为害年均约667hm2,到1994年减少到只有1个村2个屯,春玉米被害仅约67hm2,虫株率减少到180~25%,虫口密度降至3000~4500多头hm2。再经过1994年的综合春防,当年越冬及1995~1997年的春玉米等作物及杂草上,…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建阳地区为害秋大豆的鳞翅目害虫,多为夜蛾科(Noctuidae)和尺蠖蛾科(Geometridae)的幼虫。据初步观察,计有7种。最常见者有银纹夜蛾(Phytome-tra agnata Staud.),双星小夜蛾(Lithacodia stygia Butl.)  相似文献   

7.
中国叶(虫甲)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骧 《昆虫学报》1961,(4):429-435
  相似文献   

8.
9.
Ecogen Inc.已得到美国环保署(EPA)的批准,可以销售其重组苏云金芽孢杆菌(Bt)产品Raven生物杀虫剂。 Raven的用途是防治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CPB)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其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塔城地区,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分布在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县,夏季气候干热的乌苏县和沙湾县未发现麦双尾蚜。根据两年田间试验确定冬、春小麦的防治指标(被害株率)分别为2.8%~11.9%和1.0%~6.2%,麦双尾蚜发生较重的年份和小麦生长早期防治指标较严。在塔城地区,大部分年份麦双尾蚜受自然控制因素制约而为害较轻。  相似文献   

11.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12.
13.
<正> 麦茎蜂cephus pygmaeus(L.)为害小麦形成籽粒瘦秕,造成减产。80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为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983年为12%、1984年18.4%、1985年29.2%;千粒重平均下降31.3%。 该虫在河南省每年发生1代。3月底4月  相似文献   

14.
蛴螬为主要农作物苗期害虫之一,在华北地区发生极广,为害严重,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亦相当普遍。华北各省如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内蒙古自治区,一般大都发生于灌溉地或较潮湿的地区。如据山东 1953年 45县不完全统针,因被害严重而改种的就有一万余亩,诸城县有一万余亩花生,因受害而严重减产。菏泽1951年在18个村调查被害面积,  相似文献   

15.
16.
调查研究玉米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Baly的自然种群动态、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其药剂防治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玉米黄尾球跳甲在湖北宜昌1年发生1~2代,以成虫和蛹越冬。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现于田边的杂草,5月上旬迁入大田。百株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和8月7日;性比为0.491;卵始现于5月19日,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18日;平均卵量123.5粒,单雌最大卵量212粒;6月22日出现最高百株幼虫量。自然种群增长指数(I)为16.20。在发生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玉米黄尾球跳甲被异角短胸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nisGirault的寄生率分别为14.6,33.6和77.0%。马.辛硫磷1 000倍液和毒死蜱1 000倍液是防治玉米黄尾球跳甲比较理想的农药,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76.3%和66.5%;卵和1、2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高,3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低。结合以上的研究,提出玉米黄尾球跳甲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银淑  张祖新 《昆虫知识》1991,28(3):169-169,187
<正> 十四点负泥虫Crioceris quatuordecimpunctata(scopoli)是天津地区为害芦笋的主要害虫,1986~1988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为害与分布 十四点负泥虫属鞘翅目,负泥虫科,负泥虫属叫,该虫主要为害芦笋,经喂养试验发现可食害小麦、文竹等。在天津芦笋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国内分布范围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  相似文献   

18.
粟番死学名不详,在河北张家口专区及山西、河南为害谷子,在陕西大荔为害棉花、大豆、向日葵及谷类,早有记载,但在河北中部衡水地区过去尚无记载,1955年在这个地区栽培谷子的十数万亩面积上,猖獗发生,造成严重的灾害,在很大面积上造成毁种、改种,有的重播  相似文献   

19.
十三种农田常见步(虫甲)的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德蔼 《昆虫学报》1983,(3):356-357
步科昆虫食性比较复杂,有的种类猎食害虫,有的为害农作物。所以,在天敌昆虫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上,有必要查明农田步(虫甲)的种类和它们的食性。鉴于多种步(虫甲)喜土栖而夜出活动,其经济意义难以了解,我们于1980—1981年间,采取室内饲养试验的方法,初步查明13种农田常见步(虫甲)的食性及其猎食对象。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