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phism,SSCP)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皮肤无绿藻病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皮肤无绿藻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相似文献   

3.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 ~ 30 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仅为中型无绿藻基因型2、小型无绿藻和P.blaschkeae,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和免疫力低下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绿藻病被临床确诊.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对无绿藻病的治疗也有所区别.为了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真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该文对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致病性、临床表现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皮肤癣菌表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是一群浅在寄生性真菌,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根据大分生孢子的特征可将皮肤癣菌的3个属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6.
马拉色菌作为一种嗜脂性的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的感染逐渐增多,其与多种疾病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临床上的关注。现就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型无绿藻的分离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绿藻(Prototheca)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1],可引起人畜共患的无绿藻病。在其所致人类疾病中,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损害、局限性感染、系统性无绿藻病[2]。本文于1997年从一名女患者面部丘疹处的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培养出一株无绿藻菌,并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直接组织压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生化试验特性,确定为一例由小型无绿藻(Protothecawickerhamii  相似文献   

8.
30株PCR鉴定为淋球菌的变异株,与人工诱导的淋球菌L型相似,其形态为G^+和G^-膨大双球菌或偶呈葡萄状,有细胞壁缺损可滤过性。触酶试验阳性、葡萄糖和氧化酶试验转阴。形态及生化有与金葡菌相似处,借助DNA酶和卵磷脂酶试验初步定鉴。  相似文献   

9.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DNA碱基组成分析,核酸分析技术,真菌核型的脉冲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 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王鑫  敖红  王秋玉 《植物研究》2008,28(4):417-421
以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为材料,采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RAPD和ISSR标记研究红皮云杉与嫩江云杉间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差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RAPD和ISSR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从近100个引物中筛选出3个RAPD引物和一个ISSR引物用来区分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它们分别是OPN07、OPA17、S25和ISSR67。用这4个引物扩增两种云杉基因组DNA,分别在1 000,950,1 500,2 000 bp处嫩江云杉有特异性谱带而红皮云杉没有。研究表明,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可以将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在分子水平上加以区分,为今后进一步阐明云杉的系统进化,物种鉴定和种间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入侵物种给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威胁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机制及其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标记技术为解决入侵生态学研究中的许多基本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外来入侵物种的鉴定、地理分布、原产地、传播模式、种群遗传变异、杂交及基因渗入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温放  符龙飞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12,32(5):571-578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两种广西特有的桂林小花苣苔和阳朔小花苣苔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从7月底至8月初;单花花期内花粉具有较高的活性,最高可达92.6%和94.5%;柱头可授性最高时可达90%和95%;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110.28±17.45和229.65±18.00;柱头与花药之间存在着空间隔离,可防止自花授粉;在单花花冠裂片张开后第3天,花药开始散粉,但雌蕊在花朵刚开始开放时已伸长,待第3天时柱头已伸长到位于花冠筒口部,高于花药,便于接受异花花粉;该两种植物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两种报春巨苔属植物均高度自交亲和,但很难发生自发的自花授粉,必须依靠外力,因此传粉媒介对于结实率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下基本不发生自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明显低于两种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小蜂和淡脉隧蜂是目前已知仅见的两种传粉者。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同工酶电泳、RFLP、RAPD、核酸序列分析、微卫星DNA和探针杂交等,在实蝇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这些技术对实蝇种群进行系统发育研究,揭示其亲缘及进化关系,从生命本质上寻找实蝇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文章综述上述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蝇科昆虫核酸结构、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蝇科昆虫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简RAPD)分子标记技术设计鉴别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病人体内新发现的假单胞菌菌株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RAPD分析方法对该菌种的对照菌株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KHW14(简称A.calcoaceticusKHW14)和新分离的菌株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简称A.calcoaceticus)进行指纹分析,依据两菌株的差异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并建立最佳的PCR扩增体系,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得菌株特异性电泳图谱.此图谱可作为鉴定两菌株的标准图谱,RAPD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两菌株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Amino acid analysis was employed in the study of protein in the stigma and pollen of self-incompatible and self-compatible lines of cabbage (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 from which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lines.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9 kinds of amino acids in the stigma and 6 kinds in the pollen were comparatively much higher in the self-incompatible ones.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dele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gene type variance. Unassured variances were abandoned by accurate examination. The threonine and tyrosine contents in the stigma and the glycine and alanine content in the pollen were considered as standards to identify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self-incompatible lines, the above-mentioned amino acid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0.223%, 0.358%, 1.593% and 1.464%, respectively; whereas in the self-compatible lines, they were less than 0.185% ,0.164%, 1.470% and 1.006% correspondingly.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创制OsBTF3过表达转基因水稻株系,为验证OsBTF3基因在水稻抗性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评价其在水稻农艺性状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价值提供试验材料。通过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农杆菌介导愈伤组织转化、植株再生、潮霉素抗性(HygR)筛选及PCR验证、基因过表达RT-Q-PCR检测等方法,成功地获得了97个T0代和20个T1代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并分别得到分子验证。与野生型对照株相比,5个T1代过表达株系中的OsBTF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平均高达3.58倍。因此,由组成型表达的35S启动子驱动的OsBTF3基因在转基因水稻株系中成功地得到了增量表达,并对水稻生长发育、抗病性和抗逆性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pecies of mycobacteria of the nontuberculous complex were tested with the use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the restriction analysis. The unique restriction profiles of the following species of mycobacteria have been obtained: M. fortuitum VI, M. kansasii I, M. intracellulare, M. avium.  相似文献   

20.
十二时辰是具福建民间特色的一味畲药,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重瓣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var. plena的根。本文对十二时辰的植物形态、生药性状、组织构造、显微粉末特征进行观察,为该药的正确鉴别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