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是IL-1家族中重要的一员。IL-1α是广泛存在于机体中的多功能信号分子,在胞内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同时可分泌至胞外参与机体炎症应答,在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α前体和成熟形式都具有生物活性,但成熟形式的IL-1α生物活性大大增强。IL-1α是许多疾病预防治疗的靶标,其成熟与分泌的机制也备受关注。近年的研究表明,病原体感染宿主诱导IL-1α的成熟与分泌受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钙蛋白酶活性的调控,部分情况下还有炎症小体信号途径及其他信号途径等。本文将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IL-1α的成熟与分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黏附分子sICAM-1在嗜肺军团菌(Lp)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p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IL-8、TNF-α、sICAM-1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p感染者血清中TNF-α、IL-6、IL-8、sICAM-1均表现出急性期〉恢复期,且急性期TNF-α、IL-8、sICAM-1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IL-6与IL-8、TNF-α、sICAM-1及TNF-α与sICAM-1的改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p感染者血清中IL-6、IL-8、TNF-α、sICAM-1含量出现表达异常,并随着病情程度的不同改变不同,对临床病情的监测、治疗、疗效判断、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芪龙风湿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进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CK)的测定及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RA病人62例,其中治疗组42例以中药益气养阴,甘润辛通法为主自拟中药芪龙风湿丸治疗,同时予MTX每周5 mg,连服60天;对照组20例,予MTX每周5 mg,连续服用60天。同时观察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治疗前均有异常表达,治疗后异常水平均有下降,中药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三种细胞因子的下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IL-1,TNF-α的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益气养阴,甘润辛通法治疗RA,能改善外周血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对RA病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和随访确诊为MS的42例病人的MR表现,描述了MS的一般MR表现,重点讨论了MS较特异的MR表现,MS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价了MR检查在MS诊断中的作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大鼠骨质疏松形成的关系,为研究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采购的90只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大鼠分成观察组(n=45)以及对照组(n=45)。观察组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不作处理,对比两组局部骨密度,成骨细胞,骨小梁以及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骨组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椎体骨密度(BD)和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IL-1β以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的细胞因子与其骨质疏松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在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雅泉魏麓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1995-1997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NAS)积分分为非NASH组和NASH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血清IL-1RA、IL-1β、IL-18水平与各生化指标及NA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体重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R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NASH组患者ALT、AST、GGT、IL-1β和IL-18水平高于非NASH组(P0.05),非NASH组血清IL-1RA水平高于NAS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RA水平与NAS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BMI、ALT、GGT、TG、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P0.05),IL-1β和IL-18水平与N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RA、IL-1β和IL-18水平与NAFLD及NASH患者病情进展有关,可反应其病变严重程度,血清IL-1RA后期持续分泌不足使其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NAFLD患者病情进展至NASH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I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1L-1B-511的各基因型频率为C/T型0.58、形,型0.50、C/C型0,32,与西班牙白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B,B-511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1L-1RN的各基因型频率为1/1型0.93、1/2型0.05、1/4型0.01、4/4型0.01,与西班牙白种人及南非黑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IRN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IL-1B-511位点存在C/T多态性和IL-1RN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及干扰素-γ(IFN-γ)在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化脓性脑膜炎(B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RRMS急性期患者24例,BM8例及作为对照组的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12p40、IFN-γ水平。结果:与NIND组相比,RRMS组血清中IL-12p40水平显著下降,IFN-γ水平显著升高,BM组脑脊液中IL-12p40、IFN-γ水平显著升高。结论:IL-12p40、IFN-γ参与了多发性硬化及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8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8(IL-8)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IL-8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IL-8基因多态性与上述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IL-27由p28(IL-12p35相关多肽)和EBI3(IL-12p40相关蛋白)组成,主要是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其受体是由WSX-1/TCCR(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和gp130组成。初步研究表明IL-27可能在炎症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7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及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NO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将其与43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19.45±4.09,3.91±0.25,15.93±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浓度(27.5±5.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7天,TNF-α、IL-1β、IL-6血清含量(12.31±3.89,1.41±0.33,9.30±2.11)明显降低(P0.05),而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血清中TNF-α、NO、IL-1β、IL-6浓度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对TNF-α、NO、IL-1β、IL-6浓度进行联合诊断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内多发性硬化(MS)的核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表现及相关资料.48例均行MRI常规平扫,46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1)病灶多发,主要分布于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区,部分累及胼胝体、小脑、脑干、丘脑、基底节及大脑皮质;双侧侧脑室旁可见“垂直脱髓鞘征”;(2)病灶主要以长和较长T2、略长和等T1信号为主;(3)增强扫描显示强化与不强化病灶同时存在,强化病灶呈点状、斑片及环形;少数急性起病病例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强化.结论:MRI是临床诊断MS的敏感、直观、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CC趋化因子配体27(CCL27)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多发性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n=40)及缓解期(n=32),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5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对多发性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6,0.461,0.44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联合预测多发性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检测血清IL-16、CCL27、TRAIL水平对多发性硬化病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Child-Pugh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肝功能指标血浆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和血浆ALT水平分别为(820.78±85.73)ng/mL、(41.71±13.24)ng/mL、(119.85±45.56)pg/mL、(52.23±22.24)ng/L、(155.20±56.27)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51±41.82)ng/mL、(6.67±2.23)ng/mL、(68.71±23.24)pg/mL、(5.65±1.28)ng/L、(15.65±5.23)U/L(P0.05),血浆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69±4.32)g/L vs(45.16±5.65)g/L](P0.05)。随Child-Pugh分级的升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和血浆ALT水平逐渐升高,血浆ALB水平逐渐降低(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及TNF-α水平与血浆ALT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浆ALB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与IL-6、IL-18及TNF-α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水平异常升高,与Child-Pugh分级和肝功能有关,检测血清s ICAM-1、IL-6、IL-18、TNF-α可能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湖南衡阳地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55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C/C、忻进行测序,比较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胃炎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IL-1B-31T、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I.97(95%CI=1.15-3.59)、2.52(95%CI=1.45-4.39)和2.71(95%CI=1,10-6.66)、3,33(95%CI=1.14-9.73)。结论:在湖南衡阳地区IL-1B-3lT/T、IL-1B-511T/T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主要由CD4+效应T细胞的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CD8+T细胞和γδT细胞产生,能调节并促进多种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在白细胞的迁移、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IL-17与多种炎性疾病、感染、肿瘤、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尤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的各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S)是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记物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因为他们可能反映遗传以及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某些免疫反应的存在,性质和强度。因此生物标记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方案,推断MS疾病活动性,以及判断疗效。本文概述了多发性硬化领域当前的生物标记物研究状况及其相关的临床实践,并通过对三种具有较大潜力的生物标记物与病理的特异性、灵敏度、可靠性和临床实用工具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优化的治疗以防止致残,同时还可以对疾病修饰药物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