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石器时代人骨颞下颌关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22个成年个体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发现该时期人类中23%者存在髁状突和关节结节骨质的严重磨损、不对称磨损和不规则增生,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咀嚼压力所造成的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现生人类相比较,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髁状突较大,关节结节较高,关节凹较深,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较小,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口腔功能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变小和关节承压结构的减弱。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慢性面部疼痛最常见的诱因,常常与躯体和心理主诉症状密切联系,包括疲劳,睡眠失调,焦虑和抑郁等。即使未发现任何能够合理解释疼痛原因的时候,健康专业人士也常常忽略疼痛感受的主观性。从严格的生物医学角度来讲,对疼痛的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应激引起疼痛感觉的生物学途径以及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5-羟色胺和阿片样物质通路都与颌面部疼痛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也提出了未来可能使用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希望本文能把与疼痛学科差别较大的口腔医学融入到需要多学科合作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和治疗中,从科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3.
孟媛  石一涵  黄飞  刘丽  王红雷 《生物磁学》2011,(12):2391-2394,234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慢性面部疼痛最常见的诱因,常常与躯体和心理主诉症状密切联系,包括疲劳,睡眠失调,焦虑和抑郁等。即使未发现任何能够合理解释疼痛原因的时候,健康专业人士也常常忽略疼痛感受的主观性。从严格的生物医学角度来讲,对疼痛的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查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应激引起疼痛感觉的生物学途径以及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5-羟色胺和阿片样物质通路都与颌面部疼痛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也提出了未来可能使用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希望本文能把与疼痛学科差别较大的口腔医学融入到需要多学科合作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诊断和治疗中,从科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β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雌激素是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脑组织局部产生的雌激素不仅作用于生殖系统,也深刻影响着脑发育、学习记忆和认知等功能。雌激素的信号是由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以前只发现了一种雌激素受体,这面临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新克隆的雌激素受体即β受体加深了人们对雌激素信号途径的认识,为全面阐明雌激素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腔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在颞颌关节区域局麻下建立关节上腔的双通道灌洗系统,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只进行关节腔灌洗术,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6个月时患者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侧向运动幅度、咀嚼时疼痛感;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时颞下颌关节最大张口度和侧向活动距离明显增大,而咀嚼时疼痛感明显减轻,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前及同时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简单、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灌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睡眠障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分别为小平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第7、14和21天时分别行动物行为学观察、旷场试验和动物血浆检测,并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相比,小平台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水平均增高(P<0.05),髁突软骨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层次及厚度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关节盘表面纤维排列松散。结论:慢性睡眠障碍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开口和咀嚼时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无力,影响咀嚼。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我们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30例患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健  周度金 《生命的化学》2001,21(6):487-489
脂溶性激素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化、器官的生理活动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这类激素能直接穿膜进入胞内 ,通过与胞质或核内的特异受体结合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1 988年 ,Giguere等[1] 发现一类新的核受体 (hu manestrogen receptorrelatedreceptor ,hERR) ,由于发现之初未鉴定到其相应的配体 ,称为孤儿受体。核受体大致可分 4个家族 :类固醇类受体、RXR异二聚类受体、同二聚类孤儿受体和单体类孤儿受体 ,绝大多数孤儿受体属于第三、四类。近年陆续鉴定到一些孤儿受体的配体 ,说明孤儿受…  相似文献   

9.
常汉英  张欣 《生物磁学》2004,4(3):47-48
采用磁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120例,随机分为旋磁法治疗组及综合法治疗组,每组60例,近期治愈80例,显效17例,显效率以上为80.83%,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综合法治疗组比旋磁法治疗组疗效稍高,疗程亦短。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霞  鲁亚平 《生物学杂志》2010,27(3):79-80,112
雌激素受体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具有广泛的分布,且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就雌激素受体在脑内的分布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脑雌激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雌激素的来源包括透过血脑屏障的循环雌激素以及脑局部合成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调节脑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也能调节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和5-羟色胺能系统等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具有两类受体:一是经典的核受体ER-α和ER-β;二是近年新发现的膜性受体ER-X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以及Gαq-ER。核受体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即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而膜性受体(包括核受体的膜性成分)介导快速的非基因型效应,但也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的转录调控功能。由于脑源性雌激素具备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部分功能性特征,因此雌激素仅仅是一种激素还是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假说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2.
徐刚  叶恭银 《昆虫学报》2020,(1):104-122
多巴胺(dopamine, 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特异地结合其相关的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 DARs)发挥作用。昆虫DARs可分为D1-like DARs, D2-like DARs和多巴胺/蜕皮激素受体(dopamine/ecdysteroid receptor, DopEcR)。D1-like DARs包含两种亚型即DOP1和DOP2,都能偶联Gs蛋白引起胞内cAMP上升,且DOP2还能偶联Gq蛋白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D2-like DARs只有一种亚型DOP3,偶联Gi蛋白导致胞内cAMP下降;DopEcR可以同时被DA和蜕皮激素激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昆虫DA的调控、多巴胺神经元、DARs的药理学特性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DA合成、转运和降解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昆虫的多种表型,如表皮黑化、翅的颜色和图案等。DA在多巴胺神经元中合成和释放,不同类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参与调控不同的功能。随着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DA实时成像技术的兴起,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P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包括4个成员,除PAR2为胰蛋白酶受体外,其他三个都是凝血酶受体,PAR通过形成或暴露新的N末端被激活。PAR广泛表达于全身各组织,尤其在消化系统表现出多种功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迁移、浸润、血管生成以及组织重构(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迁移、浸润和血管生成),同时抑制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等因素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这为临床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心血管系统中的雌激素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浩 《生理科学进展》1990,21(2):139-142
  相似文献   

16.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意味着发现其尚未了解的内源性配体,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深 影响。本文介绍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概念、研究策略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鱼类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敬群  陈新华 《生命科学》2012,(9):1049-1054
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是基于对病原微生物成分的非克隆性识别而启动的快速防御反应。天然免疫系统可通过胚系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识别恒定不变的病原基元,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启动信号级联转导,最终PRRs信号激活宿主免疫和前炎性基因的表达,引发针对所识别病原的免疫反应。目前PRRs主要分为5类,即C-型Lectins、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like receptors,RLRs)、包含核苷酸结合区和亮氨酸富集区蛋白(the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s,NLRs,也称NOD样受体)和最近发现的AIM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AIM)-like receptors,ALRs)。近年来,随着5种鱼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大量鱼类PRRs基因被发现,一些PRRs的配体特异性及其相关信号途径正在逐渐明晰。为此,将对鱼类Toll样受体(TLRs)、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LRs)和NOD样受体(NLR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可表达两类功能相悖的识别受体,即活化受体(KAR)和抑制受体(KIR)。KIR能识别自身细胞上的MHCⅠ类分子与自身或外来肽形成2的复合物,所产生的抑制信号可阴断KAR的活化,以此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如果靶细胞失去KIR所识别的配体,NK细胞即可通过KAR对靶细胞进行攻击。本文将介绍此类受体的结构及基识别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Cui XB  Han Y  Li L  Wu LL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69-174
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需通过脂联素受体1/2的介导来完成.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脂联素对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对调节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因素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调控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分子机制,而且也为防治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The histochemistry of estrogen recep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Estrogen receptors in frozen section of the rat uterus were demonstrated by a radiolabeled ligand binding technique. The bound hormone was extracted with ethanol and measured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The binding of 3H-estradiol-17 at various molar concentrations was inhibited by a 100-fold excess of DES, and the bound 3H-estradiol resisted exhaustive washings at 4°C for 16 h. These binding sites were not present in the sections of the spleen, and perhaps at a very low concentration in the myocardium. Thus their binding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pecific estrogen receptors. The hydrophilic fluorescent estradiol conjugate, 17-estradiol-6-CMO-BSA-FITC was found to be a highly effective competitor against binding of 3H-estradiol to its receptors in tissue sections, and is considered a useful histochemical reagent for localizing target cell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estrogen receptors. Estrogen receptor sites in frozen sections of human breast cancer were also measured by this radiolabeled ligand binding technique, and expressed in femtomoles of hormone bound per 1,000 cancer cells. The values were parallel to the histochemical findings in terms of percentage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in the cancer cel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