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部湾北部海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份于北部湾北部海域5个观测站位获得的分层水样,分析了表层叶绿素a含量和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以及类群组成;同时于现场采用稀释培养法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μ)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微型浮游动物丰度400—1167个/L,类群组成以无壳纤毛虫为主;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1.50—1.1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33—1.08 d-1;推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8.1%—66.0%和-7.4%—438.4%。相对于中国其他海区,8月份北部湾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广西沿海高生产力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微型浮游动物动物的摄食率,浮游植物生物量处于积累期;涠洲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较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前后的变化情况,选择珍珠湾、铁山港、钦州湾和廉州湾作为研究区域,利用 RS、GIS技术,通过获取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以及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资源供给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环境纳污能力以及人类活动潜力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弹性力和人类活动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纳污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主要对红树林的环境纳污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不大。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人类活动潜力是影响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姜玉峰  李晶  信瑞瑞  李艺 《植物生态学报》2022,46(10):1268-1279
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实现红树林周边典型人类活动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意义重大。该研究基于Landsat多时相遥感数据和GoogleEarth Engine平台,通过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方法,融入水体季节波动信息作为分类特征,获取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不同时期中国沿海红树林分布省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广西及海南) 30 m分辨率的养殖池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解析养殖池塘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4个时间节点的沿海养殖池塘面积总量分别为2 963、5 200、5 377及4 805 km2,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于2010–2020年间达到峰值。沿海养殖池塘面积变化趋势和达峰时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其主要原因是红树林保护政策、养殖池塘规范管理和阶段性经济目标的区域差异化。(2)我国沿海养殖池塘集中分布在21°–24°N区域(广东和广西),与红树林沿纬度的分布格局呈错峰分布。其中,红树林与沿海养殖池塘集中分布区(21°–...  相似文献   

4.
红树植物种质与种苗生产是所有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基础.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并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红树植物资源现状与苗木繁育关键技术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红树群落可分为低温广布型、广布型、嗜热广布型和热带分布型4种类型;资源分布可划分为琼东沿海、北部湾沿海、珠江口至粤东沿海、闽南和台湾沿海、闽东至浙南沿海5个区域.其中,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种质资源占全国的75.3%.目前中国红树植物苗木种类开发利用率为52.6%,以胎生红树植物为主.红树林苗木生产应注意繁育方法、种实采集与储存、育苗方式、水分和盐度选择、病虫害防治及越冬防寒措施6个技术环节.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归纳分析了中国现有5种红树林苗圃类型(旱地设施苗圃、红树林滩涂苗圃、光滩苗圃、基围塘苗圃和米草滩涂苗圃)的结构和用途特点,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系统集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淑庆  李家明  卢世标  钟秋平  陈敏娥 《生物学通报》2010,45(5):11-14,F0003,F0004
红树林作为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特有的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作者通过线路走访和选取固定地点采样法对广西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现存面积8374.9hm^2,有真红树8科11种,半红树6科8种,伴生植物12科14种。红树林主要树种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海漆、榄李、老鼠筋、卤蕨、无瓣海桑等。最后对北部湾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保护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主要针对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保护以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杨明柳  徐敬明  吴斌  潘红平 《四川动物》2014,(3):347-352,357
2012年7~10月,对北部湾沿海红树林12个采样点的蟹类标本进行了鉴定,共计39种,隶属于11科23属,其中Perisesarma eumolpe为国内新纪录种,米埔近相手蟹P.maipoensis为海南新纪录种;上述蟹类中,沙蟹总科种类最多,为8属20种,占所有种类的51.3%;其次为方蟹总科,共10属14种,占所有种类的35.9%;梭子蟹科与毛刺蟹科各2种,玉蟹科1种。北部湾红树林采样点蟹类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861~3.315,平均值为2.641,北海草头村多样性指数值最高(3.315),最低为海南清澜港(1.861);均匀度(J')变化范围为0.587~0.829,平均值为0.727,最高出现在北海草头村,最低为清澜港;丰富度(D')变化范围为0.892~1.972,平均值为1.488。各采样点间的相似性指数范围为0.087~0.632,其中大冠沙与雷州海角村的相似性值最大(0.632),表现为中等相似;海南清澜港与北海草头村的相似性值最低(0.087),表现极不相似。结果表明,方蟹和沙蟹是红树林区蟹类两个最大的类群,北部湾沿海红树林蟹类属于南海蟹类区系,主要由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与广温广布种组成,蟹类的组成与分布受纬度、盐度、温度、红树林植被、底质、潮汐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海岸带和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海岸带比较复杂,有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砂岸等。红树林海岸在岛的北部和东部分布最广;红树林有护岸作用,枯枝落叶是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首要环节,关系沿海渔业的发展。珊瑚礁在岛的南部沿海发育最好。这里有许多优良港口,为开发南海提供了方便。砂岸在海南分布最广,以岛的西南部最典型,气候干热,常风大,植被稀疏,砂丘起伏,一片荒芜景象,沿岸建设防风林带是项重要工作,对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和热带作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隔海相望。保护区以红树林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和滨海过渡带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区对象,其中珍珠湾的红树林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海湾红树林。保护区于2005年被选定为全球环境基金国际红树林示范区;2008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3年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015年被授予"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被授予"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称号。  相似文献   

10.
广西的红树林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计有10科14属14种,现有红树林面积5654hm~2。红树林是广西的优势海洋资源之一,其动植物资源潜力大,生态景观旅游价值高,同时,是良好的生态养殖场所。受沿海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位于越南广宁省沿海地区,大约有1万多公顷的红树林,它们均得到了政府的很好保护,其中以下龙湾黄滨乡为例,原有天然红树林850多公顷,1998—1999年在日本红十字协会资助下,又种植了130多公顷,目前已达1000多公顷。这里的红树林生长十分旺盛,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越南北部沿海海岸线,以及越南海洋和世界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树林保护区虽然也遇到资金短缺等困难,但他们通过引进外资,以及在保护天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海产等多种经济来逐步克服上述困难。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有“海底森林”之称,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特有的一种植物群落,因其极高的初级生产力而与珊瑚礁、上升流、沿海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在我国现已建立的7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生境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红树林生境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离获得更多的纯培养放线菌为新型抗生素的发现提供菌种资源。【目的】使用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发掘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生境放线菌资源,评估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分离效果。【方法】设计出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对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和红树林根皮放线菌进行分离。基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获得的纯培养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红树林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65株放线菌,分布在5个目10个科15个属,使用YIM171培养基分离到7个属,MA培养基分离到5个属,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离到11个属,其中包括4株潜在新种;从红树林根皮样品中分离获得19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7个科10个属,使用YIM171和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别分离到7个属,包括4株潜在新种;使用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在红树林生境两类样品中获得3株潜在新种。【结论】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和根皮中放线菌多样性丰富,使用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效果较佳,可用作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的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林.这个名字多少带有几分浪漫色彩的物种,沿滨海滩涂而繁衍,随潮起潮落而隐现,造就和维护了海滨湿地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红树林是生长在大陆与海洋交界即潮间带上的森林,因此也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海底森林"或"海上森林".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球共有1576.3万公顷红树林,东南亚热带地区的红树林占全球红树林的30%以上,是全球红树林的分布中心.由于红树林的生产力是开阔海洋的1000倍以上,所以红树林与珊瑚礁、海滨沼泽湿地、上升流并称世界四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绿色植物,其美丽的名字来自于它可以提炼出红色染料的树皮.红树林生长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但同时也遭受了人类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沿海常见牡蛎种类及太平洋牡蛎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技术,北方海区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水体Ca2+浓度(10-80 mg/L)下三角帆蚌生长和珍珠质沉积量和晶体结构的变化, 采用鱼蚌混养的养殖模式养殖10周。结果表明, 1龄幼蚌生长的适宜Ca2+浓度为40 mg/L, 2龄未植片三角帆蚌生长的适宜Ca2+浓度为40-70 mg/L, 2龄植片三角帆蚌珍珠沉积的适宜Ca2+浓度为40 mg/L。拉曼光谱分析和珍珠层小片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适宜Ca2+浓度影响三角帆蚌珍珠质沉积可能是通过促进外套膜组织有机基质分泌从而调节CaCO3晶体形成和生长实现的。研究结果提示, 在三角帆蚌生长快速季节, 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的钙源如生石灰等将有利于蚌体和珍珠的生长。同时研究结果也为加快珍珠培育, 提高珍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白姑鱼生长和死亡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南海北部白姑鱼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根据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在南海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利用ELEFAN技术估算了南海北部白姑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结果表明,北部湾和陆架区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382mm、0.42、-0.16龄和315mm、0.35、-0.23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r分别为244和287龄;瞬时总死亡率(Z)、自然死亡率(MF)分别为3.55、0.93、2.62和3.12、0.85、2.27;当前开发率为074和07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建议北部湾和陆架区白姑鱼的最适开捕年龄应大于190和195龄,相应的开捕体长大于2.11和168mm.  相似文献   

18.
海堤对广西沿海红树林的数量,群落特征和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广西大陆海岸线的 63%为海堤 ,海堤数量达 498个 .海堤建立毁灭了原生红树林 ,现余 5654hm2 ,其中约 85%为堤前红树林 .海堤阻截了红树林滩涂的自然海岸地貌 ,结果是红海榄和木榄已很少 ,榄李濒危 ,角果木已消失 ,海漆和陆岸种类只能沿海堤坡面生长 ,而先锋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成为现有红树林的优势种 .堤前红树林的恢复受到海堤维护时强烈的人为干扰 .堤前滩涂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程较低 ,不是红树林繁盛的理想滩涂 .红树林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次生林恢复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境的沉积率 .  相似文献   

19.
浙江乐清湾锯缘青蟹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系为热带性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沿海,是构成潮间带滩栖游泳蟹类的优势种群之一。锯缘青蟹(以下简称青蟹)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易养殖、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商品价值高等优点,近年来是颇受各国重视的优良养殖品种。由于对青蟹的生物学研究缺少,尚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养殖。为此,作者于1979—1983年对具有亚热带海区特点的乐清湾青蟹生物学及其增殖作了深入的研究,现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沿岸秋茄种群的拓殖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宇  吕佳  李俊清  肖国生 《生态学报》2015,35(13):4304-4313
由于地理关系,台湾海峡两岸的红树植物组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以耐寒性较强的秋茄为优势种。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与大陆仅一水之隔,因此台湾的秋茄种群来源最有可能来自东南沿海种群,然而台湾南、北红树植物种群的拓殖路线以及与大陆东南沿海种群的遗传关系的研究至今仍未见报道。通过SSR分子标记,利用近似贝氏计算(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推测海峡两岸4个分布区域秋茄的起源及其拓殖路线。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种群出现明显分化,大陆东南北部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分化程度最高。通过推测台湾北部种群起源可追溯到29000—48400a前,早于末次冰期时间,且台湾北部种群遗传结构与大陆东南南部种群最相近,推测它们可能共同起源于南方祖先。大陆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溯祖时间约为15.1万年至25.2a年前,约为更新世中期末,则意味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遗传分化可能受到更新世后期气候变化与海侵海退的影响而出现隔离,或东南沿海南、北种群可能来自不同的起源。而台湾南部种群与台湾北部种群的相似性,表明台湾南部种群是由北部种群拓殖而来,近似贝氏计算亦支持这个假说。因而,可以推测海峡两岸秋茄的拓殖路线是从大陆东南南方种群随黑潮迁移至台湾北部,再从北部拓殖到台湾南部。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两岸红树林种群起源及拓殖路线,为未来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植物的生物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