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壁,有人说它是“难生草木之地”,也有人说它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在阿拉善的版图上戈壁占据了1/3,并且旱已有人居住,那里有覆盖地表仅1%左右的超旱生植物,有“大漠骄子”之称的骆驼,有相距数十、上百公里的散落人家,每家有十几万或几十万亩的草场……那是一个严酷而奇妙的世界,它为人类储备了应对气候千旱化的宝贵知识财富。  相似文献   

2.
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富伟  白永平  周亮  车磊  汪凡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0):3544-3552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区内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十分有限,居民点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制约.为揭示西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分影像,基于目视与机器解译结合提取西藏城乡居民点斑块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GeoDetector等方法探索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高原地区宜居地选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西藏城乡居民点呈聚集分布模式,整体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呈以拉萨市为高密度核心,昌都市、林芝市、阿里地区为低密度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高密度核心区拉萨市斑块密度多达220 ind·km-2,而低密度边缘区密度最大仅为5.7 ind·km-2,两个区域相差43倍.西藏城乡居民点规模高低值聚簇现象显著,大斑块高值数量稀少,小斑块低值数量绝对优势突出;大斑块高值占比仅为3.7%,集中分布于拉萨市和山南市,低值聚簇区占比达到67.2%,主要分布于羌塘高原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藏城乡居民点被划分成6种类型,形成了以“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为中心的两个圈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大斑块主导型、中密度团簇型、高密度散点型、低密度散点型和高寒地无人型;拉萨市以中密度团簇型为主,占比为31%,山南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为38%,昌都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高达51%,阿里地区、那曲市和日喀则市均以高寒地无人型为主,其中,在阿里地区占比高达64%.不同影响因子对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差异性显著;人口和GDP对城乡居民点的分布均具有很强的决定性;此外,城镇居民点表现出强烈的道路指向性,农村居民点更多地表现为河流指向性.  相似文献   

3.
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是迄今为止阿里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葬最集中的古代墓葬群。2012-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开展发掘工作,发现并清理了11座墓葬,其中8座墓葬的时代略早,约为公元3-4世纪。另外3座为公元7-9世纪的吐蕃时期墓葬。本文对时代略早的8座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人骨进行了牙齿磨耗的观察,计算了每颗牙齿的平均磨耗等级以及前后部牙齿的磨耗差别指数,并选择了7组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生业类型的古代人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故如甲木的古代人群牙齿磨耗与畜牧业人群的磨耗接近,这也符合故如甲木当时的生业类型,即以牧业为主,辅以青稞和谷物的种植栽培。从牙齿磨耗推测故如甲木的人群在食物结构中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这与碳氮同位素的食物结构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栗静舒 《化石》2013,(1):24-35
我对西藏的印象,最初来自小说。从初中看的《流云尼玛》、高中安妮宝贝的《莲花》,到大学里的《鬼吹灯》,西藏在我心里一直是遥不可及的虚幻存在,代表最深刻的神秘和最极致的美丽。记得大学里有一个西藏班,我曾问一个藏族女孩什么是格桑花,她看着我,一脸迷茫。如今,突然有机会去西藏参加旧石器考古调查,我也终于有机会去看看真正的格桑花  相似文献   

5.
形形色色的地热景象眼前的照片(图1)俨如一支羽毛化石,其实这是采自西藏阿里门士温泉泉口的一支“泉华羽毛”。原来,当热水从地下深处往上溢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水中带来的某些化学元素就发生沉淀,被遗弃于泉口周围的羽毛被沉淀物所包围,就形成这种“泉华羽毛”。泉华的形态真是千奇百怪,到了藏北  相似文献   

6.
黄健 《植物生态学报》1992,16(3):292-292
迄今为止,有关西藏植被的论述均认为西藏的典型草原占据了从藏南湖盆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到羌塘高原南部这样一个连续的地域。这显然是将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草原(包括灌丛)群落当作山地垂直带基带植被的结果。根据在上述河谷地区的实地考察有关资料分析,作者认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比其周围的高原具有温暖干燥的气候特点,而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地形的作用,与影响西藏气候分异的基本因素关系不大,相应的植被不宜作为讨论地带性和区划问题的基础。反映大气  相似文献   

7.
冰川与考古     
一、冰川和人类起源的关系人类如何登上世界舞台的?这一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从上个世纪的后半期起就有人开始讨论,并有文章发表。关于人类的起源地的看法很分歧,有人说是在中亚高原,有人相信“原人老家或许在蒙古”,但也有人深信“人类一定导源于热带密林区”。不论是高原说,还是密林说,总不会离开气侯和演化的关系,说来说去离  相似文献   

8.
西藏两栖动物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在两栖动物的调查方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点。解放前,西藏长期为封建农奴制度所统治,国民党反动派又一贯奉行大汉族主义,根本不关心西藏地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帝国主义为掠夺我国西藏资源,在十九世纪中叶即陆续派遣人员进入西藏进行所谓的“考察”或“探险”。  相似文献   

9.
观鸟趣无穷     
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观鸟?我说:缘分。 4年前不经意参加一次公园观鸟活动,听指导老师说那普通又普通的小水鸟叫“小鸊(厂虎鸟)”,多怪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前世就认识它,我得再去看它,从此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观鸟之旅。 每个观鸟人对鸟的体会不同。有人从小喜欢鸟,喜欢逮鸟、养鸟,如今眼看野外鸟儿越来越少,听说有不伤害鸟的观鸟  相似文献   

10.
《人与生物圈》2006,(1):F0005-F0005
第一次看到川藏公路的照片,那种磅礴气势使我们的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当机立断,我们决定抓住这个选题做一期川藏公路的专辑。果然,很快收集到的资料验证了我们的判断,这的确不是一条一般的公路,而是一条世界奇路:它起于成都止于拉萨,全长5176公里,一路穿越四大山脉七大水系,翻过了12座4000米以上的山口,跨过了29条江河,从海拔500多米爬升到5000多米,行走在.3000米以上的路段就达1245公里,将近全线总长度的一半!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条公路都不能与之比拟的。有了走过这条公路的经历,再走天下任何路,都会“一览众山小”了。所以有人叫它“天路”、“通天之绳”。  相似文献   

11.
正每只地松鼠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查理的嘴巴就比其他地松鼠尖;丽娜的耳朵就比其他地松鼠圆;而说到乔恩,就连最沉默寡言的美洲獾宝宝都会点着头:"我知道,就是那只特别爱写信的大眼贼,哦不,是地松鼠!"这不,最近它又有新"作品"了,我们先去看看!  相似文献   

12.
西藏札达晚白垩世-古新世浮游有孔虫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札达地处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本文对波林剖面、龙吉剖面和加纳崩剖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属于Globotruncanita elevata 化石带、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化石带、Globotruncanita stuarti 化石带和Globigerina eugubina 化石带,时代由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早期。通过与岗巴、江孜和吉隆地区的地层对比,认为特提斯 喜马拉雅海区的海退可能是由东向西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蛇的半阴茎     
蛇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动物之一。每当谈起蛇,自然会联想到它细长光滑而没有脚的体形,或出没于荒草野塚间,或隐匿于墙角石隙中的生活习性。蛇的无脚可能是人们印象最深的特征。然而我们不时听到有人说:他们确实曾见到蛇从其肛孔两侧伸出它的一双“脚”来!其实,这并不是脚,而是  相似文献   

14.
我拍盘羊     
听一位朋友讲起,锡林郭勒大草原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盘羊。这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条信息,心中的高兴劲那就甭提了。 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我决定利用国庆节休息的时间去实现我的愿望:拍摄盘羊。起初200多公里的柏油路,我的“座骑”还算争气,不到3个小时就到达了一个旗所在地。我找到了我的老领导,他半开玩笑半逗趣地说:“怎么,我们旗也有我们阿牛(我的笔名)感兴趣的东西,真是天大的好事,我们旗要出名了。说吧,拍什么,怎么拍,我一定让你满意。”我立即把我的意图和盘托了出来。老领导当即表示全力支持。 第二天,老领导特地为我安排了一辆  相似文献   

15.
问:个体、变种、亚种、种、属、科……这些名词那是具体存在的,那是为了方便而假设的? 答:这些名词内,只有“个体”和“种”是具体存在的,其他全都是为了方便与分类学上的研究而假设的. (郭学聪答) 问:为什么说“种”是实际存在的和把种看为一个整体是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为什么不把属、科、目等看为一个整体?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了解发展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这是合乎客观规律的,既然发展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代表雄体,“♀”代表雌体,恐怕是大家最所熟习而最常用的符号了。但说来很有趣,“♂”符号是象征过去武士的长矛[也有人说♂是神话中丘比德(Cupid)爱神手中的弓矢],当初最典型的写法是“♂”,上面那个矛头是斜的。从形象上看来,大概表示矛被扛在肩上。然而,符号使用久了,特别是不晓得它的来源,矛头也被写正了,成为“♂”的样子了,也许这样写,看来整齐一些吧!不过由于失去了原意,我们认为还应把矛头斜置更富有代表  相似文献   

17.
年轮试题从一截被发现的硅化木上,可以想见青松翠柏的绿荫;我在横断面上仔细寻找,那红日般、满月般的年轮。比制造假钞票还要可恨,有人在秘密制造化石膺品,使用现代雕琢、染色技术,伪造被金钱奴役的光阴。去访间凝固了的生命,去追溯停歇了的时辰,去倾听静止了的风声,去构思一场悲喜剧的韵文。他们信奉上帝,口诵“阿门”,骨子里比一切神明都利欲熏心。招摇,借助于罪犯们的“灵窟,,行骗,反倒使权威更易轻信。时间由木质部向外扩张,岁月在表皮内留下印纹,迎接那翻天覆地的一瞬,生命才从腐朽中解脱,永恒长存。大自然也时常开个小小玩笑,象试题一…  相似文献   

18.
勾人魂的大庆猛鹗 从2003年开始我就筹划着冬天去东北平原观鹰,为此还准备了棉鞋,买了羽绒大衣,每到冬天,心就躁动难安,寒冷的远方似乎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时时召唤我。除了一望无际的雪原,东北最让我向往的还是顽强而坚韧地生活在雪原的鸟中豪杰——猛禽。到了冬季,能够在寒冷中生存的鸟寥寥无几,猛禽则是东北平原留鸟和冬候乌的强中之强。  相似文献   

19.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20.
西藏考古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原始人类在“世界屋脊”上的活动历史,为探讨西藏古文化关系,提供了很有意义的资料。就目前所知,大约距今五万年前,西藏就有原始人劳动生息,定日发现的旧石器就是一个例证。1964年,青藏科学考察队在定日县东南10公里的苏热,在第二级阶地上找到40件石片和用石片做的刮削器及尖状器(照片1)。刮削器有单刃的,也有复刃的,主要是向背面加工的,少数是错向加工的;尖状器略呈心形,也是向背面加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